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热门20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热门20篇)

刘*** 23-04-12 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3、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重点词语:

⑴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⑵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下列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传不习乎?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巳诲女知之乎!

四、朗读、背诵

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识记字词。

3、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研读后五段内容。

2、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3、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课文。

2、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理解后五段内容

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教师须重点讲解的:

1、见贤思齐焉。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概括思想内容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

1、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

3、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学习体验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4、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论语》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

2、 理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 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由《论语》和孔子直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诵读感知

1、 学生范读,读毕师生评点,明确文言文的朗诵要求

2、 教师范读

3、 学生齐读

三、研读分析

1、“学而时习”章

(1)“学”指的是孔门弟子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吗?

不行,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论语〉十则》简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论语〉十则》简案》。拖得太久也不行,还要经常、按时练习。这里的“学”与“习”有什么区别?

好比游泳,先学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学会了,会有什么感觉?(说,高兴,同“悦”)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从远方来,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自由作答,适当引导与学习联系起来)

孔子有门徒三千,来自全国各地,来的时间也不一样,有早的有晚的,孔子这句话是对门徒说的,有什么用意?

(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作君子?

(4)这段话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译时要译做“不也……吗”

(5)这一则谈的是什么问题?

2、“吾日三省”章

(1)这段话是谁说的?“曾子”是什么人?

(2)曾子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讲了三件事,同学们能把三句话翻译一下吗?(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翻译,教师纠正问题

(4)讲述“曾子杀彘”的典故,问,这个故事大致能照应哪句话?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3

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愠 罔 殆 谓 哉 焉 诲

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

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

四、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当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

处理方法:

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

八、小结

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则明白了什么是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

l.课后练习一、二题。A类。

2.背诵全文。B类。

3.默写全文。C类。

[说课精要]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

《论语》十则(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4.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检查复习

朗读全文。

二、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三、翻译课文6-10则

l.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四、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片断写作:

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六、小结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七、背诵指导: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八、作业

A1.课后练习三、四题。

B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学以致用,本课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这一点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3

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愠 罔 殆 谓 哉 焉 诲

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

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

四、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

处理方法:

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

八、小结

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则明白了什么是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

l.课后练习一、二题。A类。

2.背诵全文。B类。

3.默写全文。C类。

[说课精要]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3.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检查复习

朗读全文。

三、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四、翻译课文6-10则

1.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五、独立思考:

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六、片断写作:

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七、小结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八、背诵指导:

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九、作业

A.课后练习三、四题。

B.默写课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5)

《〈论语〉十则》创新教学设计

一、创新设计

1.认读字词。2.理解各则语录。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二、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三、创新意图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四  教学过程

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  (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  (12分钟左右)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与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课文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

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课文。  (20分钟左右)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

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①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None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3

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愠     罔   殆    谓      哉     焉      诲

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 :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导入  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

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

四、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

处理方法:

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

八、小结

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则明白了什么是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 。

l.课后练习一、二题。A类 。

2.背诵全文。 B类。

3.默写全文。C类 。

[说课精要]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

《论语》十则(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4.朗读与背诵.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 :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检查复习

朗读全文。

二、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理解、翻译几段文言句子。这一节课,请同学们自己来试翻译余下的课文。

三、翻译课文6-10则

l.教师讲解下列难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生尝试自己翻译,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讲座,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答.

3.抽查二个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纠正补充。

四、独立思考:本课所选各则都是谈学习的,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请各举例说明。

独立思考后抽查发言,学生互相补充: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

(2)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片断写作:

当堂完成学习本文的体会,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应该怎样去做。100字左右。写完后班内交流。(有关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六、小结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

七、背诵指导:抓关键词的背诵法

八、作业

A 1.课后练习三、四题。

B 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学以致用,本课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这一点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及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体会。我国古代的孔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对同学们搞好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这篇课文。

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学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有关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 及重点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布置学生划出自己感到最精彩的语句。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先仔细读几遍课文,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

明确: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字词:

⑴通假字:①不亦说乎:通假字“说”,本字“悦”,愉快。

②由,诲女知之乎:通假字“女”,本字“汝”,你。

③是知也:通假字“知”,本字“智”,聪明,智慧。

⑵多义词:

①而:表顺接关系,相当于“并且”等,如:“学而时习之” 、 “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

表转接关系,相当于“却、但是”等,如“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

②以:凭借,如“何以谓之‘文’也”;用来,如“以思,无益”;因为,如“是以谓之‘文’也”

⑶多音多义字:

论:论语         乐:不亦乐乎      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舍:不舍昼夜

⑷流传至今的成语: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2.读完课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语句有哪些?请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学生理解不当的地方并适当点评)

明确:

⑴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好学        不耻下问——肯问,善问        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诚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要不懂装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8)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2010-10-04 18:19《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

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

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

1、(必做题)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5、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4、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四、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积累拓展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3、背诵课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9)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材分析】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的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课文《〈论语〉十则》都是人生格言,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学习本文就是要弄懂、熟读、牢记这些文言语录,以便古为今用。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3、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其中的孔子及其《论语》是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二、检查预习,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3、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孔府、孔庙、孔林。)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整体感知

1、播发配乐朗读,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

四、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⑴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⑵ 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朋三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2、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⑴ 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

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⑵ 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作业

1、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背诵前5则。

3、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检查背诵。

(指名3~5人。)

二、探究学习后五则

1、指名朗读课文,教师正音。后范读。

2、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⑵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⑶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探究第一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5、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观点摘要:

⑴ 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⑵ 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⑶ 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三、教师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四、朗读全文,争取当堂背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积累、拓展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

死而后已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六、作业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教学反思】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配乐朗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当堂背诵的效果不错。学生通过上网等方式也多角度的了解了孔子及其 《论语》。但是对个别句子的把握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0)

有关《〈论语〉十则》优秀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能停顿正确、字音准确、语速流畅、语调从容地朗读,并熟读成诵。

⑵ 了解孔子及《论语》;整理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语言材料,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⑴ 初步学会借助注解、工具书、用换字法增字法等疏通文言文。

⑵ 通过反复诵读,领悟文章丰富的思想内容。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感受中国悠久、优秀的传统文化。

⑵ 逐步完善自我,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掌握并运用其中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

一、由疑激趣

1、你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

是《论语》。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介绍孔子,突出三个最:最伟大的思想家,最伟大的教育家,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展示多媒体资料:孔庙中孔子的塑像、孔庙中孔子讲学的'杏坛、山东曲阜孔府大门、孔子墓(山东曲阜)、然后是两段简介孔子的视频。

2、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可以了解我国5000年的历史,知道许多精彩诱人的故事。

文言是现代汉语之源,现代汉语的许多词语出于文言,文言的许多句子成为现代汉语的成语,学文言能大大促进现代汉语学习。

提高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提升人生价值。

文言文简练,典雅,抑扬顿挫,读起来有很大的美感。

我国古代典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大量资料可供现代研究之用,但如果不懂文言文,则无法利用。

举几个例子:

现代气象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现代气象记录最多也只有100多年,但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却写出了专著《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研究》,在国际上引起震动。他从哪里找来到资料?从古代各种书籍中寻觅的。别国气象资料只有100多年,我国的却有几千年。

古籍中有治疗癌症的方法。

《梦溪笔谈》中有UFO的记载。

还有关于地震、洪水、日食、月蚀、彗星。

3、给学生一把钥匙,自己打开文言知识之门。对这一课来说,最重要的是指导怎样学习文言文。

读懂──能见言而知意;

读熟背诵──熟悉文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形成语感;

积累词句──特别是古今不同的词语和句式。

二、自学存疑

放范读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学生在自我阅读时作如下要求:对照注释疏通课文;学会查工具书;标出疑难字句。

三、质疑答难

为了有效地组织这一环节,可将以下三种方式交替运用,互为补充,以此调节课堂教训的放与收:

集合式──先集中让学生发问,教师汇总后作解答。

逐一式──学生质疑,教师及时解答。

切磋式──归纳学生所问,然后让学生互议,再作解答。

四、设疑引议

疑问探究:

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自己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修养上,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

五、释疑多练

学生解释疑难,教师分析总结。

学生练读:自由朗读,分段齐读,接力赛读,分段背诵,全文齐背。

知识点的巩固练习:

1、语文常识:孔子是什么时代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论语》是一部什么书?

2、读准字音: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曾子、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是知也、自省、弘毅等。

3、古今不同的常用词:日、省、信、传、习、弘毅、已

4、三个通假字:说通悦,女同汝,知通智

5、出了哪些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岁寒知松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作业

反复诵读,直到成诵。

收集整理文中的成语、格言、警句。

课外阅读《论语》。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1)

课文《论语十则》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4、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5、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6、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就其语言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分类整理的实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今天是几月几日?

9月28日,很好!有谁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呢?

今天是一个圣人的诞辰!说到圣人,我们想到的是谁呢?

中国人说圣人,就肯定是说孔子!每年的今天,都会有很多人去到山东省曲阜市朝圣,今年已经是孔子诞辰2556年了。今天我们还要上课,就不可能跑到山东的孔子庙去拜祭孔子了,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第10课《<论语>十则》来纪念孔子诞辰2556年。继续将孔子的儒家思想发扬光大,才是对孔子最好的纪念!

二、检查预习,积累文学常识

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强调识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板书:

政治上:主张仁义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

板书:

《论语》的体式 语录体(格言体) 对话体 叙事体

语录体(格言体),只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和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的1~9则都属于语录体;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他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课文第10则属于对话体;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结,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四书五经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

板书: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反复诵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前先齐读课文前方框内的提示,标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词。

2、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

⑴ 听清字词读音;

⑵ 思考这十则《论语》分别属于课前提示的哪一类内容。

3、总结三个通假字: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通假。但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朗读中要读本字的音。

板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汝,你;通智,聪明,智慧。

4、全班朗读,纠正字音,提示字义。

5、提问朗读。一个小组,每人读一则;再提问一男一女朗读。

6、全班跟录音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概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不必花太多时间在有注释的词语上,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3、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举手提出。

4、提问10人,随便讲自己对哪一则的理解。讲出大概意思就行,只讲求理解,不追求准确翻译。

五、课外作业

1、抄写课文及注释。

2、背诵课文。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详细分析,具体探讨。

〖教学步骤

六、逐句翻译、理解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副词,时常;也可理解成以时,即按一定的时间,按时、及时。

习:实习、演习。孔子讲的功课,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践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朋:旧注同门曰朋,即同学、同班。句中指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怨恨,生气。

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高尚的人。

〖固定句式

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践、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得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

〖理解

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文言文中的三、九都指多,不是确数。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复习。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理解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内容)。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以(此),凭借(这一点)。

为:做。

〖翻译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理解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危险、有害。

〖翻译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理解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教导教诲。

知之:认识事物(的道理)。

为:是。

是:这(就是)。

〖固定句式

也译作是

〖翻译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理解

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言行谨慎,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贤人。

齐:相同。

内:内心。

自省:自我反省。

〖翻译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虚数,几个。

行:走。

焉:于此,在其中。

其:代词,他们,指三人。

善者:优点,好的方面。

从:顺从,学习。

改之:改正自身同样的毛病。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理解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根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有学问有抱负的人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

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

仁以为己任:即以以仁为己任,把仁作为自己的任务。

已:停止。

〖翻译

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这不也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理解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终身。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寒:比喻社会现象,指在浊世。

然:这。

后凋:君子不同于凡人。

〖翻译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理解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处于浊世,君子能洁身自好。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作为。

行:奉行。

其:副词,大概(就是)。

欲:想要的事物。

加:施加。

于:在,给。

〖翻译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理解

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七、课外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做到作业本上)。

2、《每日5分钟》第10课。

第3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

八、总结归纳

1、内容小结:

⑴ 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 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⑶ 谈品德修养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文言字词小结:

⑴ 而:

① 表示顺接;

② 表示转接。

学而时习之──顺接

人不知而不愠──转接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顺接

温故而知新──顺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转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顺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顺接

任重而道远──顺接

死而后已──顺接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顺接

⑵ 为:读 wèi 时,多作介词;读 wéi 时,多作动词。

为人谋而不忠乎?── wèi,介词,替。

可以为师矣── wéi,动词,担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wéi,判断动词,是。

仁以为己任── wéi,作为。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wéi,作为。

⑶ 焉:

见贤思齐焉──语气词,无实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是、于此、在其中。

⑷ 之:

① 指示代词,这;

② 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

③ 结构助词,的;

④ 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 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4、固定句式:

⑴ 不亦乎?→不是吗?

⑵ 也。→是。

九、文言文翻译技巧(略略带过)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⑴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⑵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⑶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2、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⑴ 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⑵ 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⑶ 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⑷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⑸ 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⑹ 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⑺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及通假字

⑻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⑼ 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十、小组讨论

1、你喜欢哪一则?为什么?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十一、堂上默写《<论语>十则》

十二、国庆假期作业

1、复习所学的课文,10月8日进行基础知识测试。

2、背诵课外古诗两首:《题破山寺后禅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假后默写,基础知识测试中也有课外古诗默写的内容。

3、作文一篇,择优推选去参加中小学生书香作文竞赛。

内容:与读书有关;

体裁:可以是读书笔记、小说、诗歌、散文等;

题目:自拟,可以参考《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书与我飞翔》、《我一直想买的一本书》、《我与书的故事》等等;

字数:800~1200;

要求:写到每页400个格子的原稿纸上。

4、制作一份手抄报,假后进行评比。

主题:漫游语文世界;

内容:与语文或文学相关的任何内容,自由发挥即可;

规格:最小要像试卷般大小,有兴趣的可以做成报纸一般大小,单面;

形式: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自由组合,每组1~4人。

十三、教学反思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2)

《论语十则》优秀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材分析】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的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课文《〈论语〉十则》都是人生格言,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学习本文就是要弄懂、熟读、牢记这些文言语录,以便古为今用。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3、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其中的孔子及其《论语》是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二、检查预习,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3、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孔府、孔庙、孔林。)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整体感知

1、播发配乐朗读,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

四、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⑴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⑵ 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朋三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2、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⑴ 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

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⑵ 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作业

1、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背诵前5则。

3、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检查背诵。

(指名3~5人。)

二、探究学习后五则

1、指名朗读课文,教师正音。后范读。

2、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⑵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⑶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探究第一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5、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观点摘要:

⑴ 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⑵ 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⑶ 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三、教师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四、朗读全文,争取当堂背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积累、拓展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

死而后已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六、作业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教学反思】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配乐朗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当堂背诵的效果不错。学生通过上网等方式也多角度的了解了孔子及其 《论语》。但是对个别句子的把握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3)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独立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懂得诵读是阅读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坚持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中,以诵读为主的学习方法中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悠久、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积极掌握并运用其中的一些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

1、由介绍孔子和赵普(宋开国丞相)半部《论语》(是我国现存的最早全部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治天下一事导入。

2、渐进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⑴ 认读课文,落实字音:

① 朗读课文,标记需要注意的字音。

② 学生思考如何校正字音(生字词:矣,愠,弘,柏,罔,殆,诲;多音字:论语,三省吾身,不亦乐乎,传不习乎,任重而道远,曾参;通假字:不亦说乎的说,诲女知之乎的女,是知也的知)?

③ 大声朗读课文。

⑵ 析读课文,落实词义句义:

① 学法指导:通过看注释、、上课讨论听讲、逐字逐句翻译,来落实词义句义?

② 翻译概括各则大意。

关于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吾三日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关于求知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关于修身做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 在此基础上,划分句子的节奏,读出轻重音。

④ 结合文意揣摩练读,要读得节奏鲜明、有气韵。

3、表演读、诵:

摇头晃脑地读,动容地读,气韵畅达地读,陶醉地吟诵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快,看谁背得对。

4、联系课文和自己生活,谈谈对《论语》中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修身做人的建议的理解。

5、课外拓展,交流积累的其他语句: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布置作业:

⑴ 熟练背诵课文。

⑵ 课外阅读《论语》。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4)

初一《〈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2、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

对。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愠 曾子 三省 罔 殆 女 凋

2、朗读成诵: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各自练读。

⑵ 检查背诵情况。

3、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其大体意思,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逐章逐句翻译,品味探究。每小组派12名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例1: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讲的是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告诉我们对人要懂得宽容和理解。

例2: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思考能使学习更深刻。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翻译上或内容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在黑板上汇总,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温故是复习巩固旧知识,是手段,知新则是获取新知识,是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不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新发现的人,是不可以为师的。

五、拓展延伸

1、再次检查背诵情况。

2、教师读《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学生从中找出常见的成语、格言和警句来。

⑴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则乱大谋)

⑵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⑶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

⑷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习相远)

⑸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文会友)

⑹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听途说)

⑺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⑼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正,言不顺)

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

其他,如:当仁不让;三思而后行;言必信,信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六、布置作业

1、能熟练背诵全文,并把有关成语、格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看注释,查工具书,书面翻译全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5)

《论语》十则精品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的

一、教育学生懂得温故知新、学而不厌等道理。

二、初步学习“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三、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一、本文的教学特点和重点是:理解每一则的大体意思和内中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意思;弄清课文中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讲学习方法的。

二、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三、当堂完成课文背诵。

四、学生初读文言文,注意避免在虚词上纠缠,以免枯燥乏味,丧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五、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人:

同学们已经懂得了不少有关学习的道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也有不少言论是谈学习的。今天,我们读了《论语》十则,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板书课题)《论语》,读作l*ny(,“十则”,十条。

二、布置自读课文。

要求:

1.查字典,弄清下列各字的正确读音:愠、罔、殆、谓、哉、焉。

2.思考:《论语》是怎样的一部书?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3.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

温故而知新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择其善者而从之

三、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上述问题。

明确:

1.愠y)n罔w3ng殆d4i谓w8I哉z1i焉y1n

2.据“阅读提示”和课文注释回答。(略)

3.“故”,旧知识。“愠”,怨恨。“厌”,满足。“倦”,疲倦。“善”,优点,好的方面。

四、讨论重点内容。

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明确:谈学习态度的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等。

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指礼、乐、射、御四门课;习,指实习。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实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3.“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

提示:表顺接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学而不厌。

五、学生先背诵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不亦乐乎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默而识之思而不学则殆

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

3.根据“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归类。

(1)敏而好学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人不知而不愠

(4)温故而知新

(5)学而不思则罔

表顺接的有:

表转接的有:

4.用现代汉语准确的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1)不耻下问(2)默而识之(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何有于我哉

5.简答题[来源:学科网]

在从师这个问题上,孔子的意见怎样?

参考答案

1.y@yu8y nw3ngzh@d4i

2.敏(资质),聪慧灵敏;厌,满足;诲,教诲,教导;习,实习;愠,怨恨,恼恨。

3.表顺接(1)(2)(4)表转接(3)(5)

4.(1)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2)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3)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4)哪一样我能有呢!

5.孔子认为,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这样的人却不必是十全十美的人。他的优点,吸取过来;他的缺点,如果自己身上有,就加以克服。实际上,在孔子看来,任何有可取之处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师,自己都应当向他们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背诵前六则或前四则,讲大意,说体会。

二、研习新课

1.学生自习后四则。

2.查字典、词典,弄清下列词儿的读音:诲、逝、好、夫。

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上四个词儿的读音和意义。

诲hu@教导教诲

逝sh@流过过去

好h4o爱好

夫f&吧,语气助词。

三、自读,翻译

孔子说:“仲由,教诲你知道它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啊。”

孔子说:“知道这个的不及爱好这个的,爱好这个的不及以这个为快乐的。”

孔子在河流上说:“流过去的东西也许像这个水吧,日夜不停止。”

孔子说:“我曾经一天到晚不吃饭,通宵不睡觉,因为在思考。但没有效果,不如学习呀。”

四、讨论重点内容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什么是真知?

明确:强不知以为知,不是严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讳疾忌医,也是自我欺骗,很多人因此造成损失,乃至形成恶果。我们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这是为什么?你有这种体会么?

明确:这是学习心理的三个阶段:“知之”只是一般的“知”,并未养成强烈的欲望,未必能坚持学习,取得效果;“好之”便大有主动性,便有了感情和兴趣,便不以为苦;“乐之”则以此为乐,刻意追求,亦即由爱好成为志趣,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达到最终目的不可,这才是学习生活上非智力因素的最高境界。

(同学们可以谈谈自己在学习上处于哪种境界,如何努力;也可以谈谈别人。厌学是学习的大敌。)

3.看到流水就发出感叹,为什么?

明确:一方面,宇宙万物是时时刻刻毫无休止地运动发展,在催人奋发;另一方面,流水一去不复返犹如人的年岁,应当及时努力,创造业绩。(这种警句格言应当念念不忘。)

4.为什么“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明确:实践才能出真知。书本知识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但是,单单学习书本知识还远远不够。这里说的学习,既指社会实践,也指书本知识,当然,对待书本知识也要具体分析,不能照单全收。

五、练习

1.学生背诵课文并抄写。

2.积累以下词语:

诲逝昼寝是为夫尝

3.就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写一篇短文(200字)。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6)

《论语十则》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2、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

对。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愠  曾子  三省  罔  殆  女  凋

2、朗读成诵: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各自练读。

⑵ 检查背诵情况。

3、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其大体意思,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逐章逐句翻译,品味探究。每小组派1—2名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例1:“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讲的是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告诉我们对人要懂得宽容和理解。

例2: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思考能使学习更深刻。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翻译上或内容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在黑板上汇总,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温故”是复习巩固旧知识,是手段,“知新”则是获取新知识,是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不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新发现的人,是不可以为师的。

五、拓展延伸

1、再次检查背诵情况。

2、教师读《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学生从中找出常见的成语、格言和警句来。

⑴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则乱大谋)

⑵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⑶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

⑷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习相远)

⑸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文会友)

⑹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听途说)

⑺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⑼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正,言不顺)

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

其他,如:当仁不让;三思而后行;言必信,信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六、布置作业

1、能熟练背诵全文,并把有关成语、格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看注释,查工具书,书面翻译全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7)

课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教学重点】

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教学难点】

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第45页)

二、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三、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 与学习 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四、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⑴ 用于学习态度: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⑵ 用于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⑶ 用于思想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⑷ 用于思想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 用于人生感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⑹ 用于日常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难句翻译”类练习:

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⑸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

五、作业

1、背诵《论语》十则。

2、课外收集其他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格言警句。

【创意说明】

此教学设计的亮点在于“分类式学习笔记”。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是在向传统的做法挑战:平时课堂上,学生花大量时间记录的、知识零散的课堂笔记,包括对教师苦心设计的大量板书的笔记,在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习惯养成和提高教学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立意高远的课堂实践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的问题,是新大纲最为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进行充分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一点,现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8)

《论语十则》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及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体会。我国古代的孔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对同学们搞好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这篇课文。

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学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有关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布置学生划出自己感到最精彩的语句。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先仔细读几遍课文,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

明确: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字词:

⑴通假字:①不亦说乎:通假字“说”,本字“悦”,愉快。

②由,诲女知之乎:通假字“女”,本字“汝”,你。

③是知也:通假字“知”,本字“智”,聪明,智慧。

⑵多义词:

①而:表顺接关系,相当于“并且”等,如:“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

表转接关系,相当于“却、但是”等,如“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

②以:凭借,如“何以谓之‘文’也”;用来,如“以思,无益”;因为,如“是以谓之‘文’也”

⑶多音多义字:

论:论语 乐:不亦乐乎 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舍:不舍昼夜

⑷流传至今的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读完课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语句有哪些?请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学生理解不当的地方并适当点评)

明确:

⑴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好学不耻下问——肯问,善问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懂装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

⑵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默而识之——不断积累

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⑶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

3、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让学生自由谈)

4、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5、“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结束语]《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四)梳理、总结、扩展

《〈论语〉十则》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论述,其中第四、六则是讲学习态度,第二则、第三则讲学习方法,第一则、第五则既讲学习态度又讲学习方法。

[布置作业]

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学习《〈论语〉十则》,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受到的启发。

[板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9)

论语十则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体会。我国古代的孔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对同学们搞好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这篇课文。

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学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有关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布置学生划出自己感到最精彩的语句。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先仔细读几遍课文,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

明确: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字词:

⑴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通假字“说”,本字“悦”,愉快。

②由,诲女知之乎:通假字“女”,本字“汝”,你。

③是知也:通假字“知”,本字“智”,聪明,智慧。

⑵多义词:

①而:表顺接关系,相当于“并且”等,如:“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

表转接关系,相当于“却、但是”等,如“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

②以:凭借,如“何以谓之‘文’也”;用来,如“以思,无益”;因为,如“是以谓之‘文’也”

⑶多音多义字:

论:论语

乐:不亦乐乎

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舍:不舍昼夜

⑷流传至今的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读完课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语句有哪些?请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学生理解不当的地方并适当点评)

明确:

⑴要有好的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好学不耻下问——肯问,善问学而不厌——不满足,不骄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懂装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

⑵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温故而知新——总结复习,发现新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默而识之——不断积累

以思,无益,不如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⑶要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

3.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让学生自由谈)

4.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5.“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结束语]《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四)梳理、总结、扩展

《〈论语〉十则》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论述,其中第四、六则是讲学习态度,第二则、第三则讲学习方法,第一则、第五则既讲学习态度又讲学习方法。

[布置作业]

联系自己的实际,结合学习《〈论语〉十则》,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受到的启发。

[板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20)

课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教育学生懂得温故知新、学而不厌等道理。

二、初步学习“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三、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一、本文的教学特点和重点是:理解每一则的大体意思和内中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意思;弄清课文中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讲学习方法的。

二、本文的教学难点 是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三、当堂完成课文背诵。

四、学生初读文言文,注意避免在虚词上纠缠,以免枯燥乏味,丧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五、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引人:

同学们已经懂得了不少有关学习的道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也有不少言论是谈学习的。今天,我们读了《论语》十则,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板书课题)《论语》。

二、布置自读课文。

要求:

1.,弄清下列各字的正确读音:愠、罔、殆、谓、哉、焉。

2.思考:《论语》是怎样的一部书?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3.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

温故而知新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三、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上述问题。

明确:

1.愠y)n 罔w3ng 殆d4i 谓w8I 哉z1i 焉y1n

2.据“阅读提示”和课文注释回答。(略)

3.“故”,旧知识。“愠”,怨恨。“厌”,满足。“倦”,疲倦。“善”,优点,好的方面。

四、讨论重点内容。

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明确:谈学习态度的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等。

2.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确: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学,指礼、乐、射、御四门课;习,指实习。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实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

3.“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

提示:表顺接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学而不厌。

五、学生先背诵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不亦乐乎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默而识之 思而不学则殆

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3.根据“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归类。

(1)敏而好学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人不知而不愠

(4)温故而知新

(5)学而不思则罔

表顺接的有:

表转接的有:

4.用现代汉语准确的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1)不耻下问 (2)默而识之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何有于我哉

5.简答题

在从师这个问题上,孔子的意见怎样?

参考答案

1.y@ yu8 y)n w3ng zh@ d4i

2.敏(资质),聪慧灵敏;厌,满足;诲,教诲,教导;习,实习;愠,怨恨,恼恨。

3.表顺接(1)(2)(4)表转接(3)(5)

4.(1)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2)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3)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4)哪一样我能有呢!

5.孔子认为,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这样的人却不必是十全十美的人。他的优点,吸取过来;他的缺点,如果自己身上有,就加以克服。实际上,在孔子看来,任何有可取之处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师,自己都应当向他们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背诵前六则或前四则,讲大意,说体会。

二、研习新课

1.学生自习后四则。

2.、词典,弄清下列词儿的读音:诲、逝、好、夫。

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上四个词儿的读音和意义。

诲hu@ 教导 教诲

逝sh@ 流过 过去

好h4o 爱好

夫f& 吧,语气助词。

三、自读,翻译

孔子说:“仲由,教诲你知道它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啊。”

孔子说:“知道这个的不及爱好这个的,爱好这个的.不及以这个为快乐的。”

孔子在河流上说:“流过去的东西也许像这个水吧,日夜不停止。”

孔子说:“我曾经一天到晚不吃饭,通宵不睡觉,因为在思考。但没有效果,不如学习呀。”

四、讨论重点内容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什么是真知?

明确:强不知以为知,不是严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讳疾忌医,也是自我欺骗,很多人因此造成损失,乃至形成恶果。我们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这是为什么?你有这种体会么?

明确:这是学习心理的三个阶段:“知之”只是一般的“知”,并未养成强烈的欲望,未必能坚持学习,取得效果;“好之”便大有主动性,便有了感情和兴趣,便不以为苦;“乐之”则以此为乐,刻意追求,亦即由爱好成为志趣,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达到最终目的不可,这才是学习生活上非智力因素的最高境界。

(同学们可以谈谈自己在学习上处于哪种境界,如何努力;也可以谈谈别人。厌学是学习的大敌。)

3.看到流水就发出感叹,为什么?

明确:一方面,宇宙万物是时时刻刻毫无休止地运动发展,在催人奋发;另一方面,流水一去不复返犹如人的年岁,应当及时努力,创造业绩。(这种警句格言应当念念不忘。)

4.为什么“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明确:实践才能出真知。书本知识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但是,单单学习书本知识还远远不够。这里说的学习,既指社会实践,也指书本知识,当然,对待书本知识也要具体分析,不能照单全收。

五、练习

1.学生背诵课文并抄写。

2.积累以下词语:

诲 逝 昼 寝 是 为 夫 尝

3.就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写一篇短文(200字)。

相关推荐

荷花课件(集锦15篇)

课件
荷花课件(1)教学设计理念: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并充分利用教材留有余地的空白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让他们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并将课
展开详情

高三英语作文预测及范文

高三英语
印章(传统文化)【题目要求】假定你是李华。你的美国外教David回国时,请你帮他找人制作一枚中文名印章(namestamp)以作纪念。你已找好制作人。给他写封邮件,告知此事,并请他从所附图片中挑选字体
展开详情

九色鹿说课稿(精品19篇)

说课稿
九色鹿说课稿(1)一、说教材: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八册《九色鹿》是童话。本篇题为"九色鹿",属于拟人体的童话故事,九色鹿所发生的故事里,蕴涵着积极的思想,能给人深刻的启迪.赞扬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
展开详情

大学生电厂实习日记

实习专题
今天我看到了现场的好多主接线图。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是由电力变压器、各种开关电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母线、电力电缆或导线、移相电容器、避雷器等电气设备以一定次序相连接的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路。主接线
展开详情

高一语文必修二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
文学常识《诗经》,又称《诗三百》,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首。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可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大乐歌。《诗经》
展开详情

读淘气包马小跳有感范文500字

六年级语文
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小跳认识了麦冬娜姐姐和她的西施狗“丑八怪”——一只患有眼病的狗,马小跳软磨硬泡,终于说服了麦冬娜姐姐送“丑八怪”去宠物医院看病。在宠物医院,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宠物狗
展开详情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范文

高考
敬爱的老师:您好!于诸多学子中能成为琼师一员倍感荣幸!学生是来自贵校今年录取的新生XX,学生已被贵校中文系新闻彩编与制作专业所录取,因考虑到家庭经济条件收入拮据及个人喜好因素,经再三思虑,最终择之转到
展开详情

高一生物教学的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高一生物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多媒信息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在教学领域,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
展开详情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
1、要求背诵的课文如下:《1柳树醒了》、《9两只鸟蛋》、《4春晓、村居》、《13所见、小池》、《14荷叶圆圆》、《16要下雨了》(自选)、《18四个太阳》、《19乌鸦喝水》、《20司马光》、《24画家
展开详情

高三英语联考试卷及答案(汇编4篇)

考试资料
高三英语联考试卷及答案(1)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21~40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MyfamilyfledfromCubaand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高一英语必修一课文翻译 与梦想同行550字六年级作文 高考英语单词记忆的窍门 二级建造师试题(通用19篇)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笔记 高中入学军训作文 狼国女王读书笔记 体育课课堂常规教案(合集3篇)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范文 家庭教育观后感 如何应对面试题 徐干 诵读中华经典读书笔记 小学格林童话读书笔记范文300字 云朵像什么的比喻句 有关我的笔记本作文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 珍贵的礼物高一作文 2022中考语文不同类型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七年级匆匆读后感范文 我的考试成绩作文 关于普通话考试作文 有关中考满分作文 晓寒《草木深》阅读答案(精选6篇) 张九龄墓 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反思(甄选16篇) 期末考试分析与反思(优质10篇) 如何快速提高语文成绩 脑筋急转弯大全及答案超难(汇集10篇) 刷子李说课稿(热门5篇)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心得范文500字 高一以时间为话题优秀作文 空城计的阅读题目答案 打扫卫生实践心得体会 学生军训总结范文 数学高三理科知识点总结 《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600字 父亲中考作文 高三数学复习计划建议 高三地理提高成绩的窍门 下浒沙滩 关于考试400字作文 正月十五灯谜及答案(合集14篇) 读书的笔记【推荐】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00字 高三作文回家的路800字 酒店端午节活动方案 难忘的考试作文 童话故事大全字作文(精选5篇)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范文500字 爱国的重要性的名言(精选185句) 关于普通话命题说话考试的范文 九年级化学练习册答案 家庭教育作文 高中历史开辟新航路知识点 高中政治知识点重点总结大全 激励人的名言 关于鸡的成语(合集14篇)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总结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我的家庭教育作文 计算机一级MSOffice练习题及答案 七天军训心得体会800字 感伤的句子(汇编6篇) 卫生健康主题班会教案(推荐7篇) 罗圈腿的小猎狗阅读答案(通用3篇) 飞向月球教案(甄选7篇) 北京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真正的慷慨阅读答案(优质5篇)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计划大全 关于傅雷家书读书笔记600字 高三学习方法指导 高效的高一语文基础学习方法 篮球三步上篮教案(通用3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蜜蜂教学反思(精选18篇) 高三期末考试作文 大学生自强事迹材料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高二艾滋病作文800字 关于新学期的学习计划(实用18篇) 广东春节习俗大盘点 现代文阅读教学反思(实用4篇) 交警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简报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技巧大全(合集4篇) 鹿和狼的故事读后感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第 与青春同行500字初中作文 列那狐的故事读后感范文500字 演讲稿-教师节 难忘的小学生活写事作文 入职试题(精编6篇) 大学生会计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读书笔记的作用 2022年劳动最光荣600字精彩作文_五一劳动节主题作文 难忘的考试作文 小学生数学教学方法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反思(优选20篇) 心怀感恩主题班会(热门8篇) 社区实践个人心得体会 《孤独者爱因斯坦》阅读答案 初二英语下册的语法知识 二年级数学复习计划大全 有关安全知识作文 端午节初中英语作文 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文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汇编4篇) 我爱大海教学设计(精编4篇) 军训感想体会 期中考试的感受作文 教育工作经验心得体会 高三数学复习常见的三个问题及复习方法攻略 关于制定学习英语计划 皇帝的新装读书笔记 《八年级让我更努力》作文 在生活中用到的英语口语 学五年级语文学习的方法 初二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王灵 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合集17篇) 日月明说课稿(合集6篇) 《儿子的鱼》柏金斯阅读答案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下册 诗歌梦想(优选17篇)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必备8篇) 高二关于坚持的议论文 七年级上册地理辅导知识点 关于大学专业面试自我介绍 五年级有关期末考试的作文 关于学习方法的发言稿(精品7篇) 家风家训事迹材料 经典爱情美文 2020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3000字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范文 励志哲理小故事(汇总16篇) 鼎湖山听泉阅读答案(热门4篇) 明朝那些事读书心得感悟500字 谈谈美食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经典散文摘抄(必备18篇) 新学期英语学习计划 难忘的一课读后感 难忘的考试作文 大学专业面试自我介绍 2020高中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期中考试作文 好邻居先进事迹材料 精灵鼠小弟读后感范文 邯郸冬至夜思家阅读答案(通用5篇) 三峡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7篇) 关于学习方法的演讲 读鸿门宴有感高一作文2022范文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范文300字 关于大学英语作文300字 高一作文感恩父亲作文800字 简爱的读书笔记 坚持高二作文800字范文 初二寒假英语学习计划 季风环流高中知识点 初中生物记忆口诀与学习方法及建议 读《森林报》有感800字优秀范文 防校园欺凌高一作文800字 祝福祖国500字小学作文 女娲补天教案设计(集锦6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打开心门500字初中作文 会计事务所实习生小结 2022大学生军训感悟 机械能教案(精选15篇) 实用的英语考研学习计划 家乡的老房子教学反思(推荐6篇) 教师节的礼物 孝敬父母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高一数学教案范文 2022语文高二作文800字 《猫武士》读书笔记 高一政治学习方法 高三党菜谱整理归纳 呼啸山庄的读书笔记范文 电磁铁说课稿(实用10篇) 五年级小学生英语优秀作文 《灯光》读书笔记 乞丐阅读答案屠格涅夫 大学生英语求职信范文中英翻译 小学五年级英语复习计划 优秀校长事迹材料 采薇教学反思(通用8篇) 试卷模板(必备16篇)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高三冲刺演讲稿(合集17篇) 六年级作文我最开心的一天650字 高考英语复习知识点:动词和动词词组及非谓语动词 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与公式、法则、儿歌、口诀大全 我的大学英语作文 精彩的大学英语演讲稿 教师节寄语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高一 关于励志的经典语录 交通安全教案反思(实用19篇) 女娲造人说课稿(优质18篇) 校园里的春天650字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