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合欢树教学设计(优选8篇)

合欢树教学设计(优选8篇)

太*** 23-01-17 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母亲的形象,理解合欢树的深刻内涵,理解以小见大和象征的写作手法。

2、情感目标:感受母爱,理解母爱,珍惜母爱。

教学重点:

1、母亲的形象。

2、合欢树的涵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之前,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个人是谁?(PPT1)——史铁生。他的职业是什么?——作家,不对,(PPT1)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为什么这么说?1972年,就在他21岁生日那天,一场大病让他住进了医院,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此后又患有肾病,发展成尿毒症,靠常年透析维持生命。接踵而来的疾病逼他走上创作的道路,在创作中他深入研究存在与命运,残缺与爱情,生命与苦难,爱与被爱等精神食粮来摆脱生命的苦难。他用残缺的生命躯体释放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用生命的苦难点亮思想的光芒。用灿烂的笑容面对人生的不幸,他笑容背后的神秘力量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名作《合欢树》,或许能得到启发。

二:曲径通幽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___________的散文。

课文描写合欢树的段落主要是?

合欢树是___________种的?

三:入境感受挚热的母爱

史铁生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形象?让我们沉浸到课文的第一部分,感受挚热的母爱,同学们先听一段朗诵,听的同时用笔勾画出最打动你的细节,从这些细节归纳母亲形象的关键词。

母亲(伟大)

有趣聪明美丽

坚强执着乐观

艰辛无私慈爱

(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爱美?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每个女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更何况像母亲这样聪慧美丽的女子,她本来可以享受幸福,但是幸福随着儿子的瘫痪而划上句点,她开始有白发,她因心力交瘁而过早地离开人世,作为一个母亲,她放弃了作为人,作为女人应有的幸福,活泼、有趣、美丽的缺失成就了母爱的伟大。)

问:面对这样母亲的爱,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

作者的对母亲情感经历从10、20岁的不理解漠视,到母亲去世后的愧疚,再到对母爱的理解。

四:出关探讨写作手法

文章到此,母亲的事迹写了,我对母亲的愧疚怀念也写了,这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篇章,可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二部分,还要写合欢树,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7—12段,再综观全文,是作分析。

以小见大:亲情是个很大的主题,母爱是种很深的情感,文章以合欢树为线记叙的那些琐碎的小事统一了母亲的深爱和儿子的真情,爱与被爱的真情借细小的片段和朴素的文字缓缓流淌,这就是以小见大,这也是散文中常用的创作手法。

象征:同学思考对比一下文中:我的成长经历和合欢树的成长历程;母亲培育合欢树的经过与母亲支持我的过程;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我对合欢树的情感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其实合欢树就是我,合欢树就是母亲,合欢树就是母子间爱与被爱达成理解后的深情,同学们思考,这叫什么手法?象征(温固知新,我们以前学的哪些文章用过象征,《白杨树》《行道树》《雨巷》,什么叫象征?

五:回顾悟出爱的哲理

史铁生把深沉的母爱和对母爱的赞颂幻化为一颗合欢树,茂盛地长在小院,所以行文到最后的'时候,作者又说到了小孩和树影,请同学把这段齐读一遍,思考:如何理解最后一段孩子的“会”与“不会”?

母爱是普遍的,可以延绵

母爱是独特的,不可复制

结束语: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不管母爱是以何种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都应该珍惜,感谢史铁生,他提醒了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爱,用理解去培养一棵爱与被爱的合欢树;他也让我们明白,岁月永逝,无可挽回,但母爱永存,生命不息。爱,其实你们一直都在获得,为了不要失去后才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所以,爱你们也需要懂得,最后送一首歌给大家《懂你》,希望大家做一个懂得爱别人,也懂得回报别人爱的“达人”。


合欢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母亲的形象,理解合欢树的深刻内涵,理解以小见大和象征的写作手法。

2、情感目标:感受母爱,理解母爱,珍惜母爱。

教学重点:

1、母亲的形象。

2、合欢树的涵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之前,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个人是谁?(PPT1)——史铁生。他的职业是什么?——作家,不对,(PPT1)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为什么这么说?1972年,就在他21岁生日那天,一场大病让他住进了医院,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此后又患有肾病,发展成尿毒症,靠常年透析维持生命。接踵而来的疾病逼他走上创作的道路,在创作中他深入研究存在与命运,残缺与爱情,生命与苦难,爱与被爱等精神食粮来摆脱生命的苦难。他用残缺的生命躯体释放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用生命的苦难点亮思想的光芒。用灿烂的笑容面对人生的不幸,他笑容背后的神秘力量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名作《合欢树》,或许能得到启发。

二:曲径通幽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___________的散文。

课文描写合欢树的段落主要是?

合欢树是___________种的?

三:入境感受挚热的母爱

史铁生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形象?让我们沉浸到课文的第一部分,感受挚热的母爱,同学们先听一段朗诵,听的同时用笔勾画出最打动你的细节,从这些细节归纳母亲形象的关键词。

母亲(伟大)

有趣聪明美丽

坚强执着乐观

艰辛无私慈爱

(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爱美?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每个女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更何况像母亲这样聪慧美丽的女子,她本来可以享受幸福,但是幸福随着儿子的瘫痪而划上句点,她开始有白发,她因心力交瘁而过早地离开人世,作为一个母亲,她放弃了作为人,作为女人应有的幸福,活泼、有趣、美丽的缺失成就了母爱的伟大。)

问:面对这样母亲的爱,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

作者的对母亲情感经历从10、20岁的不理解漠视,到母亲去世后的愧疚,再到对母爱的理解。

四:出关探讨写作手法

文章到此,母亲的事迹写了,我对母亲的愧疚怀念也写了,这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篇章,可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二部分,还要写合欢树,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7—12段,再综观全文,是作分析。

以小见大:亲情是个很大的主题,母爱是种很深的情感,文章以合欢树为线记叙的那些琐碎的小事统一了母亲的深爱和儿子的真情,爱与被爱的真情借细小的片段和朴素的文字缓缓流淌,这就是以小见大,这也是散文中常用的创作手法。

象征:同学思考对比一下文中:我的成长经历和合欢树的成长历程;母亲培育合欢树的经过与母亲支持我的过程;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我对合欢树的情感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其实合欢树就是我,合欢树就是母亲,合欢树就是母子间爱与被爱达成理解后的深情,同学们思考,这叫什么手法?象征(温固知新,我们以前学的哪些文章用过象征,《白杨树》《行道树》《雨巷》,什么叫象征?

五:回顾悟出爱的哲理

史铁生把深沉的母爱和对母爱的赞颂幻化为一颗合欢树,茂盛地长在小院,所以行文到最后的时候,作者又说到了小孩和树影,请同学把这段齐读一遍,思考:如何理解最后一段孩子的“会”与“不会”?

母爱是普遍的,可以延绵

母爱是独特的,不可复制

结束语: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不管母爱是以何种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都应该珍惜,感谢史铁生,他提醒了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爱,用理解去培养一棵爱与被爱的合欢树;他也让我们明白,岁月永逝,无可挽回,但母爱永存,生命不息。爱,其实你们一直都在获得,为了不要失去后才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所以,爱你们也需要懂得,最后送一首歌给大家《懂你》,希望大家做一个懂得爱别人,也懂得回报别人爱的“达人”。


合欢树教学设计(3)

【课题】

《合欢树》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方法】

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

【教学内容】

课文及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创作奖。

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位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

二、课文分析

(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

明确:年龄“我”母亲

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

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

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

明确:

(1)条理清楚

(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聪明美丽善良热爱生活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句子理解

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

小结: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请大家阅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

(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第七自然段)

(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段)

(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段)

(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第十二自然段)

合欢树的由来:母亲怎么会栽了这棵合欢树的?

明确:她从来喜欢花花草草之类的东西(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她以为这是一棵“含羞草”,不曾想却长成了一株合欢树。在不经意间种下了这棵象征着合家欢乐的吉祥树。

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明确: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

在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是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来。

明确:1)在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树忘记了”“没料到那颗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愿提起

2)母亲去世后,很少再去小院,“不愿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不方便”。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树开花了,劝他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伤。

3)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复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问起那棵合欢树”“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到母亲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似乎就在身边。—(原因)→“悲伤也成了享受”。看到这些事物能让我感觉到母亲好像并没有离我远去,似乎就在身旁,是小屋,是林中的风,是小院中的合欢树。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

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三、课外拓展

提问:这些片断反映了史铁生对母亲怎样的感情,与课文中的感情是否一致?(明确:一致,感激与内疚)

小结:史铁生的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的原因是他写的是真人真情,是肺腑之言,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文章,体会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五、小结

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合欢树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引导学生研读和品味作品,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3.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教学目标

从文章题目和文体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李陵悲吟:“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人啊,恬然于父母铸就的港湾,便会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能够承欢于爹妈的膝下,谁又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人们常说,“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史铁生的《合欢树》里蕴含着的,就是这样一份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

2.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3.品味母亲的形象。

问题:母亲生前的哪些话、哪些事至今还缠绕着“我”?

(1)关于“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的事,母亲在“我”十岁和二十岁时有何不同的表现,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答: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但母亲没有表扬“我”,而是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作文做得还要好,还说“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这让“我”听得扫兴,就装着根本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对治好“我”的腿终于绝望的时候,发现我在写小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就形式而言,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对同一件事,母亲先后说过不相同的话,这是由于“我”的境遇不同,因此目的和用意也就很不一样。对于年少的心高气傲的急切期待母亲表扬的孩子来说,一瓢冷水可以让孩子冷静,不至于骄傲、自满;对于因残疾而绝望的青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这是激励,以此鼓励“我”振作精神,把写作的路走下去,以获得生的勇气和尊严,可见母亲用心良苦。在这一抑一扬之间,母亲的聪明和伟大展露无遗。

就内容而言,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至今还在缠绕着“我”的既有母亲的慈爱、教子之道,还有母亲的美丽和悲伤。正是这一切的一切,才使我在母亲去世多年后仍对她无法忘怀。

(2)课文描述了给“我”治病过程中母亲的哪些细节?

答:“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3)母亲是怎样鼓励“我”写作的?

答: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合欢树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引导学生理解母爱、珍惜母爱。

2.理解合欢树的寓意和内涵。

教学过程

【预习】

导入

看题目,猜写作内容:介绍合欢树?写与合欢树有关的人和事?

默读课文,做批注

朗读课文

一、把握文章的结构

1.本文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怀人散文。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10岁那年”,“20岁”,“30岁时”,“获奖之后”……

2.全文都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吗?

不是。第7,8段是插叙。

(注意第9段与第6段在内容上的衔接。第6段:“我摇车离开哪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第9段:“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3.你认为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参分法:

第一部分(1—6):追忆母亲。

第二部分(7—12):思索合欢树。

教师分法:

第一部分(1-3):写母亲生前的事。

第二部分(4—12):写母亲逝世后的事。

4.文章哪些自然段是回忆过去,哪些自然段是写现在?

第4—6,9—12段写现在,其它段是回忆过去。

二、体会作者的情感

1.你认为文章哪些词句最能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说一处。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第4段)

“母亲却已不在人世。”作者的小说发表了,母亲却没能看到他的成功,遗憾,痛苦;要是母亲看到了,该有多高兴,该有多好!世界上有一种痛叫“子欲养而亲不待”;世界上有一种遗憾是我们成功了,父母却永远无法知道了。读到这句话,我有三种伤心:一为作者;二为自己;三为父亲。有一天,我的女儿成功了,我可能也看不到了吧?想到这儿,潸然泪下。前几天,我去弟弟的卫浴店,他艰苦创业,店面升级,投资近80万,我当时想,要是父亲还在,要是他看到了,该有多好啊!

“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7年深深的怀念!

“母亲却已不在人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这两句话不只是在告诉读者这个信息,在质朴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切隽永(隽永,意味深长的意思)的真情。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第5段)

作者在写作上获得成功,想和母亲一起分享,可母亲却早早地走了。独自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着眼,想起母亲生前的艰辛和痛苦,无法释怀;“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多么寂寞的痛苦的想念啊!

“‘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的心一阵抖……”(第7段)

“抖”是因为“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抖”,触动了心之一角,那里积累了深深的怀念,不敢轻易触碰,那是心里最痛的地方。作者内心的疼痛在一个“抖”字中倾泻而出。

“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第10,11段)

想摇车去母亲曾住过的小院看看那棵合欢树,但因过道变窄,无法摇车进到小院,再也看不到合欢树了。后悔,遗憾,自责,痛苦,愧疚,悲伤等,齐涌心头。“情动于中而发之于外。”我认为,这就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缘由。

“悲伤也成享受”,作者因母亲的去世而悲伤,又因独自一人慢慢回忆往事,想起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而感到幸福和温馨,从而产生一种享受。在回忆中,仿佛时光从未走远,母亲永在!

2.作者以前(10岁,20岁时)理解母爱吗?

没有。

10岁,“把她气得够呛”。

20岁,“别浪费时间啦!”“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母亲为他做的一切,他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他只想到自己的痛苦,想“死了倒痛快”,从未想过母亲比他更痛苦。“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补充《秋天的怀念》)

30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才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体会到了母爱的深厚与恒久。文章读到第4段,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明显发生了变化,变得深沉。

(等体会到了,想好好爱的时候,母亲已不在了!因此,我们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日子,孝顺不能等;成功也不能等,早点让父母看到你的进步与成功。)

三、理解合欢树的内涵

1.文中几次提到合欢树?找出相关内容,品读并思考其各自的寓意和内涵。

第1次(第7段):“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通过邻居之口引出合欢树。

第2次(第8段):讲述合欢树的来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仿佛预示着他的儿子也会像合欢树一样重获健康的希望,重获生活的希望。合欢树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那仿佛就是她的孩子。

第3次(第9段):想起合欢树。“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合欢树是母亲种的,在作者心中,它仿佛就是母亲的象征;再说,这些年来,作者一直未见过那棵树。

第4次(第10,11段):再也看不见合欢树。合欢树对“我”的意义和对那个孩子的意义不尽相同:对“我”来说,合欢树意义非凡,它寄托着母亲对“我”的希望,寄托着“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2.本文题目为“合欢树”,为什么直至第7段才提到合欢树?

全文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合欢树寄托着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同时,合欢树触动了作者,是本文的写作缘由。

3.第一段能否删去?

不能。正是因为作者小时候作文写得好,所以以后走上写作道路并获得成功,与第三段在内容上也有呼应。

从第1段中,我们读出了母亲的聪明,美丽,能干,率真,幸福。母亲也曾是一个文艺青年,为了“我”,她放弃了她的诗和远方,牺牲了全部。

4.本文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或“回忆我的母亲”为题?

因为本文的写作重点不在表现母亲的好品质,而在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合欢树触动了作者的心灵,引发了他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且合欢树意境优美,意蕴丰富。


合欢树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母亲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3.体会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

1.作者母亲母爱的特殊性

2.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会作者母亲对他的爱、母子情深。

听朗读录音《秋天的回忆》

请学生朗读《我与地坛》节选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那么他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学生默读《合欢树》

(第一课时结束时,布置思考题:见第二课时的三个环节)

(二)、作者母亲是普通的母亲,母爱的利他性与无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母爱的'共性所在。作者的母亲她具有所有母亲所拥有的母爱。同时,由于儿子的伤残、儿子的倔强,这种母爱与一般母爱是有她的特殊性的,应当去解读去体验(体会文章中相关的语句包含的母爱)。

共性

(1)给“我”治病:

▲“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作者的母亲为什么要用偏方为儿子治病?是希冀万一的可能的出现,是持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自将儿子的胯部熏成烫伤后,母亲一味自责,如果伤口不好的话“她非疯了不可”。我想这就是母爱,无私、执着、坚定、宽厚、仁慈。如果医术上有可能,任何母亲都会说,把我的腿换给儿子。

(共性的爱的表现可略去,请一位学生朗读有关段落即可,即第三段)

特殊性

(请学生找出相关段落,然后全体朗读,体会母亲语言的深层含义)

(2)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3)推“我”去看电影:“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

(4)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母亲鼓励儿子写小说则是这个母亲更深层次的爱心。《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早年看过一部日本故事片《狐狸的故事》,当小狐狸成年之后,母狐狸撕着咬着将小狐狸赶出家门,在《早安,大地》的背景音乐中小狐狸孤独的走向远方,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其实人类亦如是。作为新陈代谢的规律,父母要早一步离开尘世,所以让自己的孩子成材,自立于社会是千千万万母亲的心愿,所以狐狸的“放弃”养育是母爱更高的境界。

作品中母亲的几句话意蕴很深。

“那就好好写吧。”--作者的解读是母亲对他治好腿终于绝望了,因为母亲别有考虑了。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首先照应了文首作文得奖和母亲自小喜欢文学的事,而深层的意思是二十来岁,无论你我,都有创作的冲动,写小说,搞创作是一个普通人“应有之义”,不是一个残疾人所专有,更不是仅仅为将来谋生的手段去写小说,她用自己平静的言语掩饰内心的不安,以这种方式去维护一个残疾儿子做人的尊严。任何一个伟大的母亲对自己残疾的孩子总希望当一个普通孩子养着,但她们又总是“为之计深远”,所以作者说“她心里太苦了”。唉,何等伟大的母爱!

(三)、可以表现母爱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何独选“合欢树”?文中几次出现“合欢树”?分别有什么作用?

合欢树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寄寓,并折射作者对母爱对命运对生命的感悟。 合欢树,落叶乔木,夏天开红色的花。得名由来:对称的叶子,入夜就两两相合的缘故。而作品中的合欢树是这篇抒情作品中的外界景物。

文章共有四处写到合欢树:(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可略讲)

深层形象,可能没有标准答案,见仁见智罢了。大体可以作如下的解读:

合欢树这个象征体体现了生命现象,

--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似之处。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表现作者的命运的一种感悟。

--母亲是合欢树的栽种着、呵护着,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母亲还活在人间,就活在那棵合欢树里,因为那棵树是因母亲的双手、母亲的心灵而存活下来、并枝繁叶茂的。合欢树是母亲曾经活在世上的见证,象征着母亲的芳泽和恩德造福于儿女与他人。小孩看到的树影,不仅仅是树影,更是一位伟大母亲的身影,母爱的恩泽已经渗透生命的深处。。他对树影儿的注视是母亲的芳泽对他的吸引,是心灵的感应。

--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载体,母亲为他牺牲太多,如果他自己不残废,母亲可能有另一种活法。合欢树融入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赧之情,作者的绵绵情思与合欢树共存。合欢树是母子合欢的感情附丽。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小孩子?小孩暗合作者看到树想到母亲的心情 这个小孩子可以理解为一种生命现象,对合欢树庇荫的感恩是不需要理由的,毋需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生命对母体有与生俱来的依恋,合欢树既是母子合欢的感情附丽,作者将自己对母亲,对合欢树,对自己命运的感怀,迁升到整个生命现象的叹喟与感悟。人处于逆境不必惊慌,人生或许不可避免的会遭受痛苦,完美的人生或许并不存在。新陈代谢不可抗拒,而生命总那样因因相陈,敬重生命,母爱永存!!

(四)、同学介绍自己的文章《啊,母爱》

教师介绍冰心的《纸船》(朗读录音)和泰戈尔的《仿佛》


合欢树教学设计(7)

《合欢树》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引导学生研读和品味作品,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3.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教学目标

从文章题目和文体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李陵悲吟: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人啊,恬然于父母铸就的港湾,便会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能够承欢于爹妈的膝下,谁又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人们常说,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史铁生的《合欢树》里蕴含着的,就是这样一份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

2.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3.品味母亲的形象。

问题:母亲生前的哪些话、哪些事至今还缠绕着我?

(1)关于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的'事,母亲在我十岁和二十岁时有何不同的表现,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答: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但母亲没有表扬我,而是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作文做得还要好,还说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这让我听得扫兴,就装着根本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对治好我的腿终于绝望的时候,发现我在写小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就形式而言,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对同一件事,母亲先后说过不相同的话,这是由于我的境遇不同,因此目的和用意也就很不一样。对于年少的心高气傲的急切期待母亲表扬的孩子来说,一瓢冷水可以让孩子冷静,不至于骄傲、自满;对于因残疾而绝望的青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这是激励,以此鼓励我振作精神,把写作的路走下去,以获得生的勇气和尊严,可见母亲用心良苦。在这一抑一扬之间,母亲的聪明和伟大展露无遗。

就内容而言,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至今还在缠绕着我的既有母亲的慈爱、教子之道,还有母亲的美丽和悲伤。正是这一切的一切,才使我在母亲去世多年后仍对她无法忘怀。

(2)课文描述了给我治病过程中母亲的哪些细节?

答: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3)母亲是怎样鼓励我写作的?

答: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合欢树教学设计(8)

合欢树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合欢树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引导学生理解母爱、珍惜母爱。

2、理解合欢树的寓意和内涵。

教学过程:

【预习】

导入

看题目,猜写作内容:介绍合欢树?写与合欢树有关的人和事?

默读课文,做批注。

朗读课文。

一、把握文章的结构

1、本文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怀人散文。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10岁那年”,“20岁”,“30岁时”,“获奖之后”……

2、全文都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吗?

不是。第7,8段是插叙。

(注意第9段与第6段在内容上的衔接。第6段:“我摇车离开哪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第9段:“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3、你认为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参分法:

第一部分(1—6):追忆母亲。

第二部分(7—12):思索合欢树。

教师分法:

第一部分(1-3):写母亲生前的事。

第二部分(4—12):写母亲逝世后的事。

4、文章哪些自然段是回忆过去,哪些自然段是写现在?

第4—6,9—12段写现在,其它段是回忆过去。

二、体会作者的情感

1、你认为文章哪些词句最能流露出作者的情感?说一处。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第4段)

“母亲却已不在人世。”作者的小说发表了,母亲却没能看到他的成功,遗憾,痛苦;要是母亲看到了,该有多高兴,该有多好!世界上有一种痛叫“子欲养而亲不待”;世界上有一种遗憾是我们成功了,父母却永远无法知道了。读到这句话,我有三种伤心:一为作者;二为自己;三为父亲。有一天,我的女儿成功了,我可能也看不到了吧?想到这儿,潸然泪下。前几天,我去弟弟的卫浴店,他艰苦创业,店面升级,投资近80万,我当时想,要是父亲还在,要是他看到了,该有多好啊!

“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7年深深的怀念!

“母亲却已不在人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这两句话不只是在告诉读者这个信息,在质朴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切隽永(隽永,意味深长的意思)的真情。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第5段)

作者在写作上获得成功,想和母亲一起分享,可母亲却早早地走了。独自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着眼,想起母亲生前的艰辛和痛苦,无法释怀;“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多么寂寞的痛苦的想念啊!

“‘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的心一阵抖……”(第7段)

“抖”是因为“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抖”,触动了心之一角,那里积累了深深的怀念,不敢轻易触碰,那是心里最痛的地方。作者内心的疼痛在一个“抖”字中倾泻而出。

“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第10,11段)

想摇车去母亲曾住过的小院看看那棵合欢树,但因过道变窄,无法摇车进到小院,再也看不到合欢树了。后悔,遗憾,自责,痛苦,愧疚,悲伤等,齐涌心头。“情动于中而发之于外。”我认为,这就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缘由。

“悲伤也成享受”,作者因母亲的去世而悲伤,又因独自一人慢慢回忆往事,想起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而感到幸福和温馨,从而产生一种享受。在回忆中,仿佛时光从未走远,母亲永在!

2、作者以前(10岁,20岁时)理解母爱吗?

没有。

10岁,“把她气得够呛”。

20岁,“别浪费时间啦!”“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母亲为他做的一切,他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他只想到自己的痛苦,想“死了倒痛快”,从未想过母亲比他更痛苦。“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补充《秋天的怀念》)

30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才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体会到了母爱的深厚与恒久。文章读到第4段,能够体会到作者情感明显发生了变化,变得深沉。

(等体会到了,想好好爱的时候,母亲已不在了!因此,我们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日子,孝顺不能等;成功也不能等,早点让父母看到你的进步与成功)

三、理解合欢树的内涵

1、文中几次提到合欢树?找出相关内容,品读并思考其各自的寓意和内涵。

第1次(第7段):“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通过邻居之口引出合欢树。

第2次(第8段):讲述合欢树的来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仿佛预示着他的儿子也会像合欢树一样重获健康的希望,重获生活的希望。合欢树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那仿佛就是她的孩子。

第3次(第9段):想起合欢树。“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合欢树是母亲种的,在作者心中,它仿佛就是母亲的象征;再说,这些年来,作者一直未见过那棵树。

第4次(第10,11段):再也看不见合欢树。合欢树对“我”的意义和对那个孩子的意义不尽相同:对“我”来说,合欢树意义非凡,它寄托着母亲对“我”的希望,寄托着“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2、本文题目为“合欢树”,为什么直至第7段才提到合欢树?

全文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合欢树寄托着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同时,合欢树触动了作者,是本文的写作缘由。

3、第一段能否删去?

不能。正是因为作者小时候作文写得好,所以以后走上写作道路并获得成功,与第三段在内容上也有呼应。

从第1段中,我们读出了母亲的聪明,美丽,能干,率真,幸福。母亲也曾是一个文艺青年,为了“我”,她放弃了她的诗和远方,牺牲了全部。

4、本文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或“回忆我的母亲”为题?

因为本文的写作重点不在表现母亲的好品质,而在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合欢树触动了作者的心灵,引发了他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且合欢树意境优美,意蕴丰富。

相关推荐

马云励志名言(汇集7篇)

名言
马云励志名言(1)做企业不是做侠客。我们公司是每半年一次评估,评下来,虽然你的工作很努力,也很出色,但你就是最后一个,非常对不起,你就得离开。我们与竞争对手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知道他们要做什么,而他们不
展开详情

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

资格考试
19日至21日有幸参加了“第二届建筑二次供水技术经验交流会”,本次会议为20XX年给排水规范的修订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住建部城建司、科技司、建筑节能司部分领导参加并肯定了本次会议的成功。与会专家有中国
展开详情

物理年级上册知识点(汇编19篇)

知识点
物理年级上册知识点(1)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光源: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
展开详情

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整理

学习方法
每一个学习不良者并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的问题之所在,要想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对学习问题进行自我评价便尤其显得重要了。对学习问题可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评价:l、时间安排问题学习不良者应该反省下列几个问
展开详情

爱即是职责阅读的答案(精编4篇)

考试资料
爱即是职责阅读的答案(1)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展开详情

寒假读《草房子》有感范文800字

六年级语文
去年寒假,老师让我们读了《草房子》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情节至今还令我记忆犹新。《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作品,主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桑桑是桑乔校长的儿子,在校表现很不一般,尤其作文
展开详情

教师节的标语

知识分享
1.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2.认真贯彻落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3.向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4.热烈庆祝教师节!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5.尊师重教是永恒的主题,敬业爱生是
展开详情

七年级下册地理考试重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
第一节、日本1、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的3900个岛屿组成。首都是东京。2、多山的地形:⑴、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平原
展开详情

蒙德里安格子画教案(合集4篇)

教案
蒙德里安格子画教案(1)设计意图:蒙德里安是著名的新造型主义代表画家,他的作品对当代的建筑、设计都影响很大。特别是他以几何图形为基本元素所创作的作品,色彩鲜明、风格突出,尽管只有色块和线条却能让孩子产
展开详情

数学八上知识点总结(汇总3篇)

知识点
数学八上知识点总结(1)第十一章三角形一、知识框架: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大学毕业生实习自我鉴定 2022冬日暖阳高三作文 买文具说课稿(优质10篇)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反思(合集9篇) 机械实习日记范文 考试的启示作文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500字范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设计(必备6篇) 高中语文《张衡传》教案大全 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反思(汇总18篇) 小学小兵张嘎观后感范文300字 家庭教育分享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集合19篇) 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高考科学的复习备考方法 赶小猪教案(甄选16篇) 思修实践整理心得体会 寒假的实践心得 三下乡实践心得怎么写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书笔记 数学的故事(推荐20篇) 激励人心的故事(热门16篇)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 生命的精彩500字话题作文 高二历史有效的复习方法 五四青年节活动方案 学习英语心得 关于安全知识作文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 2022高考英语题型盘点,高考改革后的英语题型 高二作文家训勤俭节约范文 关于我的笔记本作文 成长励志小故事(推荐5篇) 优秀团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2022物理学习方法总结归纳 提高初二数学的学习口诀 有关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初二满分优秀英语作文 尊严读后感范文 高考历史备战:中国古代史分值上升重现代化史,以不变应万变 大学英语作文 太阳练习题(精选19篇) 拜访阅读答案 励志鼓励的句子(通用20篇)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推荐】 计算机硬件实习生工作体会 夏天来了的句子(通用15篇) 2022创新话题高二作文800字 新生儿科实习心得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家庭教育个人心得 数学比例课后练习题 外科护理学试题(热门4篇)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句子练习题 杨柳阅读答案(甄选18篇) 咏鹅教案设计(优质4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物理教学设计(推荐15篇) 许三观卖血记读书心得500字 高一历史的复习技巧 军训生活学生感悟 高中英语单词表必修二 潘娟 女生小清新唯美签名 读繁星春水有感范文 关于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通用人生哲理格言(精选375句) 青春的邀约知识点(汇集3篇) 2022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知识点 写考试作文 2022小升初英语知识考点大全 关于友情的名言警句 一个人在家安全教案(精品6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韩国中秋节吃什么 慈善700字精彩话题作文 关于考试心情作文 小学二年级日记:晒被子 考试之后作文【热门】 致快乐的青春500字初中作文 父爱无声话题作文初中范文 多边形内角和教学反思(优质9篇) 安禄山 七年级历史11至22课复习资料 高考冲刺成语故事素材 方字的成语(优选3篇) 何炅经典语录 关于秀孝顺为题的议论文相关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初二地理上册中国地理概况复习 《山居笔记》读书笔记 马云的励志名言(精编5篇) 关于哲学的名言(通用6篇)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 父亲的背影550字五年级作文 幸福从未走远800字话题作文 成长的快乐作文高一800字 暑假实践报告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集锦5篇) 等边三角形教学反思(热门7篇) 优秀教师主要先进事迹材料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牛的写意》阅读答案 情侣句子唯美(汇编13篇) 动物预测地震之谜阅读答案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编6篇) 播音主持教学计划(汇总15篇)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详解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设计 2022年广东中考作文 小学英语作文要求与优秀范文 写好高中英语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兴趣铸就成功700字精彩作文 高三化学30专题知识 高中军训口号十六字 2022感谢相遇高一作文800字例文 初中班级三好学生事迹材料 范进中举说课稿(合集6篇)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整合 英文日记范文(优选17篇) 7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俄罗斯 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大全 关于几种特别的学习方法(优质8篇) 注册会计师求职信 有趣的数学故事(精品3篇)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会教案(优质3篇) 老鼠的故事(推荐17篇) 高一的数学学习三步骤 幼儿防欺凌安全教案(集锦4篇) 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2022高三年级地理必背知识点 简爱读书笔记500字优秀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范文800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小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 残狼灰满读书笔记 经典销售小故事(汇集5篇) 以考试的作文300字 高中物理恒定电流知识点总结 春公开课教案(通用7篇) 理发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我的笔记本作文300字 高一作文800字励志例文 中考话题作文 关于动物的童话故事(精品17篇) 高考冲刺英语作文写作方法 茶花女优秀读书笔记 初三英语成绩差不知道怎么学英语? 主题班会内容记录(合集8篇) 中考遐想作文 山中访友练习题(优选3篇) 关于考试总结作文 议论文三要素常见考点 岩泉自然保护区 关于写小学毕业考试作文400字 五四精神传承有我_五四精神传承优秀作文 9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推荐17篇) 五好学生先进事迹材料 初中各科试题及答案 15天高中军训总结600字 注册会计师求职信 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穿靴子穿的猫读书笔记范文300字 立秋的散文(精品6篇)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名人传》读书笔记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教案设计 八年级英语复习计划 长字成语大全(优选3篇) 初三历史上册书知识点与复习计划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狼王梦读书笔记 《天方夜谭》读书笔记 文秘实践心得体会 百万英磅读后感范文500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漂亮的围巾教案(必备8篇) 天山天池 大学生实践心得 学校五好学生个人事迹材料 体育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9篇) 揠苗助长的读书笔记 努力才能成功500字小学作文 快递公司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名师指导高效复习法:高三不得不看的复习攻略 小升初语文高分复习攻略 猜字谜反思(精选16篇) 大学英语作文 中考作文 考试的作文 怎么看高考语文阅读题规律 如何准确解答高考化学简答题 8年级英语下册单词表(甄选16篇) 人力资源题库(集锦7篇) 社区工作经验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