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骗子通常是出于什么心理进行诈骗的

首页
心理扭曲是精神病吗

骗子通常是出于什么心理进行诈骗的

诈骗犯通常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是绝顶聪明呢,还是心里扭曲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1-16 20:05:00
      诈骗犯罪的预防 
       诈骗犯罪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将公私财物据为己有。这种犯罪采用欺骗的方法,使受骗人信以为真,陷入错误认识,从而“自愿”将财物交给犯罪分子,从而达到骗取公私财物的目的。预防诈骗可采取以下策略: 
       1、知己知彼,心明眼亮。
      校园的人际交往是具有多样性的,诈骗犯罪往往是在一种临时性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发生。为了防止受骗,在同他人一般性交往中应正确地了解他人,“防人之心不可无”,要认真考察对方的来历、真实身份,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识别诈骗犯的能力,不被他人花言巧语所蒙骗。
      也要正确评价自己,处理问题时,要听得进逆耳忠言。否则就容易被诈骗犯钻空子,投其所好,从而上当受骗。 2、不图私利,不贪虚荣,增强抵御诱骗的功能。 3、防止“标签效应”的副作用。标签效应就是以名取人,以头衔取人。有的大学生往往被对方的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记者”、“导演”所诱骗而深信不疑,不作考证,结果受骗。
      有不少诈骗犯就是利用这些“标签”扮演不同的显赫身份而行骗的。要注意“标签效应”的副作用。 4、克服“第一印象”的消极影响。日常生活中人们十分注重第一印象。诈骗犯利用这一社会心理原理,施展骗局,刻意装扮自己,而一些大学生往往便被诈骗犯的仪表、风度所吸引,“爱屋及乌”,陷入骗局。
       5、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防止受骗。目前大专院校的招生分配制度有国家统一分配过渡到双向选择,毕业生在选择分配单位时自主性逐步加大。有些学生为谋留大城市就多方寻找门路、找关系,往往不提高警惕,轻易相信别人,对对方的许愿深信不疑,对对方提出的要求也是如数照付,到头来很可能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蓝***

    2009-01-16 20:05:00

其他答案

    2009-01-16 22:46:28
  • 骗一次别人尝到甜头或者被骗一次尝到苦头,你就知道骗子为什么要骗人了。

    n***

    2009-01-16 22:46:2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