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谁来帮帮我

首页

谁来帮帮我

安妮日记   的作者是谁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9-27 20:06:39
      《安妮日记》作者——美女安妮·弗兰克
        《安妮日记》是荷兰籍犹太少女安妮·弗朗克在“二
    战”中遗留下来的一部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
    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
    的隐居生活。安妮从13岁生日写起,一直到1944年
    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后不久。
      她的日 记在战后与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杰拉德·格林的《浩劫录》 一起,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 。 最近,在《安妮日记》出版50周年之际,它再次引 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受托保管安妮手稿的荷兰战争研究中 心公开承认,1947年由安妮之父奥托整理出版的《安 妮日记》有删节。
      据说奥托是“出于对死者的尊敬”的考 虑,他担心日记中关于女儿在爱情方面的记述会招来非议 ,因为在1947年,公开谈论性是不严肃的行为。今年 1月初,英国《泰晤士报》连载了手稿中被删去的内容。 海盗出版社在2月6日公开出版发行了完整的《安妮日记 》,新增加的内容占原书总量的30%多。
      这位情窦初开 的少女被严峻的生活现实剥夺了爱的权利,只好把对美好 爱情的渴望和幻想诉诸笔端,化为一段段充满真挚情感的 内心独白,读来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在那段隐居的日子里,安妮·弗朗克爱上了16岁的 男孩彼得,但在当时那种时刻有生命危险的环境中,这对 情侣根本没有机会体验爱情的喜悦。
      安妮在日记里坦露了 自己的心扉,在那些单调无聊的日子里,她渴求着纯真的 爱情,当这种愿望遭到父母的反对时,她流露出极度的失 意,尤其是她对这种复杂的情感做出大胆的坦露时,使人 们无不认为此举具有现代年轻女性的叛逆精神。当安妮写 到自己与彼得的情感变得日益炽热时,她既掩饰不住内心 的狂喜,又流露出花季少女的羞涩心理,“他时常到楼下 与我搭讪,但他总是前言不搭后语,脸涨得通红,他也真 够难为情的了。
      妈妈不允许我到楼上去找彼得。”“爸爸 和妈妈会容许我这么大年龄的女孩子坐在沙发上与一个不 满17岁的男孩亲吻吗?他们肯定不会的。但我相信自己 的判断力,那该是一个多么幸福的时刻啊!”那是安妮写 在集中营里的一篇日记上的话,时间是1944年8月1 7日。
      可惜,她没有缘分去采摘这枝爱情的花朵,只能在 日记中去憧憬了。 像许多纯情少女一样,安妮的脑子里装着无尽的希冀 与浪漫,她曾在一张自己最得意的照片旁这样写道:“我 真希望自己能永远像这张照片上那么年轻美丽,这样我才 能有机会去好莱坞拍电影。
      ”然而,这个美丽的影星梦却 在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破灭了。 安妮等8人在住处被纳粹分子查抄后,于1944年 9月3日被押往荷兰北部,这也是德国纳粹分子在战争结 束前最后一次往集中营里押送犹太人。3天后,他们又被 送到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
      10月下旬,安妮和姐姐玛戈 特被一同押往联邦德国东北部的卑斯根—贝尔斯监狱。那 里的条件让人触目惊心,霍乱和痢疾流行。玛戈特不久就 死于痢疾。1945年二三月,就在英军解放卑斯根—贝 尔斯的前夕,安妮被纳粹分子杀害。 就像原书当年一出版就吸引了大批读者一样,连载内 容刚一见报马上就引起了读者的普遍关注,再次唤起了人 们对那个悲剧时代的回忆。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朱莉娅· 纽伯格在接受《泰晤士报》记者采访时说:“安妮的日记 生动感人,是那个时代多数人命运的真实写照。我的许多 朋友都曾像我一样读过《安妮日记》,大家从这个多灾多 难的少女的经历中仿佛听到了发自人类灵魂深处的呐喊, 从她那含羞带怒的话语中听出她对纳粹分子的声泪控诉。
       我的家人都有着与安妮几乎同样的经历。这也许就是我在 童年反反复复去读《安妮日记》,与她同哭同泣的原因吧 。” 《人民日报》 《安妮日记》是荷兰籍犹太少女安妮·弗朗克在“二 战”中遗留下来的一部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 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 的隐居生活。
      安妮从13岁生日写起,一直到1944年 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后不久。她的日 记在战后与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杰拉德·格林的《浩劫录》 一起,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 。 最近,在《安妮日记》出版50周年之际,它再次引 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受托保管安妮手稿的荷兰战争研究中 心公开承认,1947年由安妮之父奥托整理出版的《安 妮日记》有删节。据说奥托是“出于对死者的尊敬”的考 虑,他担心日记中关于女儿在爱情方面的记述会招来非议 ,因为在1947年,公开谈论性是不严肃的行为。
      今年 1月初,英国《泰晤士报》连载了手稿中被删去的内容。 海盗出版社在2月6日公开出版发行了完整的《安妮日记 》,新增加的内容占原书总量的30%多。这位情窦初开 的少女被严峻的生活现实剥夺了爱的权利,只好把对美好 爱情的渴望和幻想诉诸笔端,化为一段段充满真挚情感的 内心独白,读来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在那段隐居的日子里,安妮·弗朗克爱上了16岁的 男孩彼得,但在当时那种时刻有生命危险的环境中,这对 情侣根本没有机会体验爱情的喜悦。安妮在日记里坦露了 自己的心扉,在那些单调无聊的日子里,她渴求着纯真的 爱情,当这种愿望遭到父母的反对时,她流露出极度的失 意,尤其是她对这种复杂的情感做出大胆的坦露时,使人 们无不认为此举具有现代年轻女性的叛逆精神。
      当安妮写 到自己与彼得的情感变得日益炽热时,她既掩饰不住内心 的狂喜,又流露出花季少女的羞涩心理,“他时常到楼下 与我搭讪,但他总是前言不搭后语,脸涨得通红,他也真 够难为情的了。妈妈不允许我到楼上去找彼得。”“爸爸 和妈妈会容许我这么大年龄的女孩子坐在沙发上与一个不 满17岁的男孩亲吻吗?他们肯定不会的。
      但我相信自己 的判断力,那该是一个多么幸福的时刻啊!”那是安妮写 在集中营里的一篇日记上的话,时间是1944年8月1 7日。可惜,她没有缘分去采摘这枝爱情的花朵,只能在 日记中去憧憬了。 像许多纯情少女一样,安妮的脑子里装着无尽的希冀 与浪漫,她曾在一张自己最得意的照片旁这样写道:“我 真希望自己能永远像这张照片上那么年轻美丽,这样我才 能有机会去好莱坞拍电影。
      ”然而,这个美丽的影星梦却 在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破灭了。 安妮等8人在住处被纳粹分子查抄后,于1944年 9月3日被押往荷兰北部,这也是德国纳粹分子在战争结 束前最后一次往集中营里押送犹太人。3天后,他们又被 送到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
      10月下旬,安妮和姐姐玛戈 特被一同押往联邦德国东北部的卑斯根—贝尔斯监狱。那 里的条件让人触目惊心,霍乱和痢疾流行。玛戈特不久就 死于痢疾。1945年二三月,就在英军解放卑斯根—贝 尔斯的前夕,安妮被纳粹分子杀害。 就像原书当年一出版就吸引了大批读者一样,连载内 容刚一见报马上就引起了读者的普遍关注,再次唤起了人 们对那个悲剧时代的回忆。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朱莉娅· 纽伯格在接受《泰晤士报》记者采访时说:“安妮的日记 生动感人,是那个时代多数人命运的真实写照。我的许多 朋友都曾像我一样读过《安妮日记》,大家从这个多灾多 难的少女的经历中仿佛听到了发自人类灵魂深处的呐喊, 从她那含羞带怒的话语中听出她对纳粹分子的声泪控诉。
       我的家人都有着与安妮几乎同样的经历。这也许就是我在 童年反反复复去读《安妮日记》,与她同哭同泣的原因吧 。” 《人民日报》 祝:生活顺顺利利!!!!。

    宝***

    2009-09-27 20:06:39

其他答案

    2009-10-04 12:52:35
  •   《安妮日记》是荷兰籍犹太少女安妮·弗朗克在“二
    战”中遗留下来的一部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
    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
    的隐居生活。安妮从13岁生日写起,一直到1944年
    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后不久。
      她的日 记在战后与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杰拉德·格林的《浩劫录》 一起,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 。 最近,在《安妮日记》出版50周年之际,它再次引 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受托保管安妮手稿的荷兰战争研究中 心公开承认,1947年由安妮之父奥托整理出版的《安 妮日记》有删节。
      据说奥托是“出于对死者的尊敬”的考 虑,他担心日记中关于女儿在爱情方面的记述会招来非议 ,因为在1947年,公开谈论性是不严肃的行为。今年 1月初,英国《泰晤士报》连载了手稿中被删去的内容。 海盗出版社在2月6日公开出版发行了完整的《安妮日记 》,新增加的内容占原书总量的30%多。
      这位情窦初开 的少女被严峻的生活现实剥夺了爱的权利,只好把对美好 爱情的渴望和幻想诉诸笔端,化为一段段充满真挚情感的 内心独白,读来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在那段隐居的日子里,安妮·弗朗克爱上了16岁的 男孩彼得,但在当时那种时刻有生命危险的环境中,这对 情侣根本没有机会体验爱情的喜悦。
      安妮在日记里坦露了 自己的心扉,在那些单调无聊的日子里,她渴求着纯真的 爱情,当这种愿望遭到父母的反对时,她流露出极度的失 意,尤其是她对这种复杂的情感做出大胆的坦露时,使人 们无不认为此举具有现代年轻女性的叛逆精神。当安妮写 到自己与彼得的情感变得日益炽热时,她既掩饰不住内心 的狂喜,又流露出花季少女的羞涩心理,“他时常到楼下 与我搭讪,但他总是前言不搭后语,脸涨得通红,他也真 够难为情的了。
      妈妈不允许我到楼上去找彼得。”“爸爸 和妈妈会容许我这么大年龄的女孩子坐在沙发上与一个不 满17岁的男孩亲吻吗?他们肯定不会的。但我相信自己 的判断力,那该是一个多么幸福的时刻啊!”那是安妮写 在集中营里的一篇日记上的话,时间是1944年8月1 7日。
      可惜,她没有缘分去采摘这枝爱情的花朵,只能在 日记中去憧憬了。 像许多纯情少女一样,安妮的脑子里装着无尽的希冀 与浪漫,她曾在一张自己最得意的照片旁这样写道:“我 真希望自己能永远像这张照片上那么年轻美丽,这样我才 能有机会去好莱坞拍电影。
      ”然而,这个美丽的影星梦却 在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破灭了。 安妮等8人在住处被纳粹分子查抄后,于1944年 9月3日被押往荷兰北部,这也是德国纳粹分子在战争结 束前最后一次往集中营里押送犹太人。3天后,他们又被 送到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
      10月下旬,安妮和姐姐玛戈 特被一同押往联邦德国东北部的卑斯根—贝尔斯监狱。那 里的条件让人触目惊心,霍乱和痢疾流行。玛戈特不久就 死于痢疾。1945年二三月,就在英军解放卑斯根—贝 尔斯的前夕,安妮被纳粹分子杀害。 就像原书当年一出版就吸引了大批读者一样,连载内 容刚一见报马上就引起了读者的普遍关注,再次唤起了人 们对那个悲剧时代的回忆。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朱莉娅· 纽伯格在接受《泰晤士报》记者采访时说:“安妮的日记 生动感人,是那个时代多数人命运的真实写照。我的许多 朋友都曾像我一样读过《安妮日记》,大家从这个多灾多 难的少女的经历中仿佛听到了发自人类灵魂深处的呐喊, 从她那含羞带怒的话语中听出她对纳粹分子的声泪控诉。
       我的家人都有着与安妮几乎同样的经历。这也许就是我在 童年反反复复去读《安妮日记》,与她同哭同泣的原因吧 。” 。

    我***

    2009-10-04 12:52:35

  • 2009-09-23 22:19:23
  • 安妮·弗兰克 Anne Frank, 莫珍·普莱斯勒 Mirjam Pressler, 奥图·弗兰克 Otto H. Frank 啊,百度上有。

    2009-09-23 22:19:23

  • 2009-09-20 19:07:49
  • ggggggggggggggggggggg

    0***

    2009-09-20 19:07:49

  • 2009-09-20 13:39:36
  • 中文名称:安妮日记
      英文名称: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德语名称:Das Tagebuch der Anne Frank
      作者:安妮·弗兰克 Anne Frank, 莫珍·普莱斯勒 Mirjam Pressler, 奥图·弗兰克 Otto H. Frank
    

    蒙***

    2009-09-20 13:39:36

  • 2009-09-20 13:34:12
  •   安妮·弗兰克 Anne Frank, 莫珍·普莱斯勒 Mirjam Pressler, 奥图·弗兰克 Otto H。 Frank
    中文名称:安妮日记
      英文名称: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德语名称:Das Tagebuch der Anne Frank
      作者:安妮·弗兰克 Anne Frank, 莫珍·普莱斯勒 Mirjam Pressler, 奥图·弗兰克 Otto H。
       Frank   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是德籍犹太人。她留下来的日记使她名闻遐迩。15岁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她的日记成为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日记中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   安妮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是奥图法兰克(Otto Frank)一家的小女儿,家中还有母亲艾迪斯(Eddis Frank)姐姐玛格特(Margot Frank)。
      由于当时纳粹德国排饬犹太人风气日盛。父亲奥图便放弃于德国的事业而将家庭移至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家过著较为平顺的生活;但是1940年5月后,荷兰为德国攻占之后,荷兰的新统治者英夸特也将排犹法律于荷兰执行,1941年夏天安妮姐妹也因此转入犹太人学校就读。
      这段期间安妮开始写日记。   但是在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由于有人密告的原因而被德国警察逮捕。数日后所有人被转送到荷兰的威斯第包克集中营,一个月后隐秘之家的八个人被转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之后,安妮与姐姐又被转送到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1945年3月姐妹都因伤寒死于营中,距离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被英军解放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而其他隐密之家的成员除奥图之外,都死于集中营之中。   安妮的日记由于公司女职员的保存而留了下来,之后公司的女职员又转交给生存下来的奥图法克,1947年安妮的日记便出版,成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她的事迹后来被拍成电影--《The Diary of Anne Frank》(安妮日记)。
         现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安妮之家(Anne Frank House)每年有超过50万的游客,会前往参观。当时这个犹太小女孩Anne Frank和她的家人就藏身在这个小地方。就在此地,安妮法兰克写出闻名于世的《安妮日记》。日记的原稿作为安妮之家永远的典藏向公众展示。
      

    期***

    2009-09-20 13:34:1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