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山东枣庄的传说

首页

山东枣庄的传说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11-15 18:04:27
      山东枣庄
    山东枣庄物华天宝,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山势险峻突兀,如擎天柱直插霄汉,园内森林植被面积大,是我国罕见的亚热带长绿阔叶树种的天然杂木林的汇集区,珍贵树种繁多;台儿庄古运河雄伟壮丽,百舸争流,像条玉带一样绕城而过;峄城石榴园风景区榴树茂密,青檀缠绕,曲径通幽,奇树、山泉、古冢、寺庙、碑刻隐现于榴园之中。
      枣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的故乡。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北辛文化遗址、古滕国、古薛国遗址及众多的汉墓和蔚为壮观的汉画像石,都在市区境内。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名人志士,“自荐”而名传后世的毛遂,“凿壁偷光”的大经学家、西汉丞相匡衡,明代翰林大文学家贾三近等,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胜迹给后人以启迪、以影响。
      为国为民立下大功劳的铁道游击队其纪念碑、群雕巍然屹立在美丽的微山湖畔;占地三万四千平方米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再现了当年参加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的爱国将士浴血奋战的宏伟场面。这许许多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将枣庄这块锦绣山川点缀得更加威武雄壮。?枣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是南北交通要道。
      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薛枣支线连接两地,京杭运河穿过市区南部,顺流而下,可达浙、沪等省市,由铁路、公路、水路交织的运输网可连通全国各地,顺畅的交通与通讯给旅游事业带来新的生机。近几年来枣庄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建的交通干道穿行于城乡之间,旅游设施及景点建设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以“山”为主的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
      此处群山绵延不绝,峰头林立,周围由巢云观、君山望海、十八罗汉洞等景点;以“果”为主的万亩石榴园游览区园内有青檀寺、一望亭、园中园、权妃墓、三近书院、中日友好碑廊等景点。以“水”为主的台儿庄古运河风景区。上游部分已开发成月河公园风景区,由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馆等景点组成。
      下游部分依然保持着康乾盛世时古民居的原貌。以“古”为主的滕州古文化旅游区的总体控局。 枣庄地区的古会、庙会(山会)起源较早,据《滕州商业志》记载,公元前415年(战国时期),滕县(今滕州市)羊庄的“北庙会”已具有相当规模。公元7年,峄县境内西北处“沧浪渊庙会”甚盛,每年三月初三前去焚香拜祷“苍老爷、苍奶奶”者络绎不绝,一直“香火甚旺”,延续至今。
      隋朝大业年间,峄县南的“白庙会”,滕县南的“官桥会”,都是本地最大的古庙会。唐宋时期,峄县西的“青檀寺庙会”、滕县东沙河的“香火会”盛况可观。据明代《峄县志》、《滕县志》记载,明代枣庄地区内建起各类寺、庙、坊等数以百计。寺、庙内各祀一神,每当某个寺、庙落成时,信奉这些神灵的人们,便前去烧香祈祷。
      每逢祀日,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道为之满,途为之塞,行商走贩云集,逐步演变成购销活动的交易场所。这些庙会、香会、骡马大会一般是一年一次,也有一年两次或数次的,会期三、五、七、十天以上不等。参加古会的成员主要是农民,其次是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庙会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业品。
       清末,枣庄境内的传统古庙会有龙头会、郭里集会、税郭会、齐村会、周村会、西集会、沧浪渊会、山亭会、徐庄会、峄城会、底阁会、青檀寺会、峨山会、曹庄会、白山会、古邵会、阴平会、仙人洞会、泥沟会、库山子会、马兰会、台儿庄会、涧头集会、侯孟会、张山子会、千山头会、周营会、邹坞会、临城会、陈郝会、东戈会、界河会、官桥会、望冢会、柴胡店会、尚岩会、庄里会、云凌阁会、滕城会等等,粗略统计,有115处之多。
       下面介绍几处枣庄地区较有影响的古庙会情况: 千山头庙会:千山头,当地民众也称之为青山头,它地处滕州与薛城区交界处。清代文人郝质瑜在《游昭阳湖记》中写道:“东眺滕峄,而崇岭峻崦,危磴千云,乔林拂日者,则千山头也。”据文献记载,这里的庙会始于明代,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
      每年的金秋九月,天高气爽,人们满怀丰收的喜悦,从方圆几百里的地方向这里汇集。附近村庄上的住户则从九月初就开始杀猪宰羊,邀请远方的亲友故旧前来赶会。古时的庙会从九月初五开始,到十五才结束,“九九”重阳达到最高潮,实际上正会期是九月十二,当地人称赶千山头会是赶九月十二。
      赶会男女摩肩接踵,把山门挤得水泄不通。纯朴的赶会农民忘不了提几升粮黍,施舍给庙里,祈求神灵保佑来年农业丰收;文人墨客则登高望远,采菊赋诗;城里的戏班子和各种民间艺人也趁时搭台献艺…… 千山头亩会历经几百年不衰,其内容已有许多变化,如今的庙会已成为人们进行物资交流、联络感情、娱乐旅游、洽谈生意的媒介,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青檀寺庙会:青檀寺位于峄城区驻地西“冠世榴园”内,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有一人工修建的水库。著名峄县八景之一“青檀秋色”,指的就是这里。唐代称此山为云峰山,建有云峰寺,因山上盛产青檀树,改名青檀寺。每逢清明时节,朝拜寺会者数以万计,络绎不绝,香火甚旺。
      随着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青檀寺庙会由单一“清明节会”,又增加了阳历“五一”、“十一”两次。 文昌阁香火庙会:文昌阁位于台儿庄区驻地,会期为农历二月初二。传说这一天是皇上开考之日,文人们这一天给“文昌帝君”进香,可以得到神灵庇佑,考取状元等功名。
      此阁为明朝末年建造,清乾隆年间重修。文昌阁香火会最大的特点,进香的人都以虔诚的心情来庙烧香,祈求子女功成名就,因为此会是文人进香会,所以,文人所用纸墨笔砚、古今书籍、课本纸张等专摆一条街,供文人学士选购。 泰山行宫庙会:位于台儿庄区驻地,俗称泰山庙会,会期是农历四月初八。
      这天是泰山娘娘理香日,也是佛教界传统的香火日。泰山行宫庙会台儿庄名气最大,除临事、有病者常进香外,一般还愿都在四月初八这天,加之送子观音、送生娘娘等神奇传说,香客往往摩肩接踵。 台儿庄四月初八泰山行宫庙会是鲁南最大的古会,方圆数百里商贾云集、百货聚展,东至郯城、邳州,西自铜山、微山,南自睢宁、灵壁,北自枣庄、滕县、费县等地商人都来赶会,有的竟在十天前即来占地盘,各地艺人也来助兴。
      对促进物资交流、发展地方经济起到巨大的作用。 沧浪渊庙会:沧浪渊位于枣庄市驻地北14公里处的北庄镇境内,四面群山环绕,在暴雨季节洪水连绵不断,水流激川数尺,渊泉有数丈之深,浪花滔滔,故名“沧浪渊”。沧浪渊北侧建有“苍郎庙”,内供“苍老爷”、“苍奶奶”等神位,传说苍郎与其妻隐居于此,专做普救众生行侠仗义的善事,被誉为活菩萨,感动上天,玉皇大帝封为“苍郎”大神。
       传说每年三月初三这一天,苍老爷必将携家眷前来沧浪渊故土看望众老乡亲,这一天,周边数百里民众源源不断前来相聚,不愿离去,至今还流传着“亲帮亲,邻帮邻,苍老爷向的是山东人”的佳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三月三前来拜祀“苍老爷”,祈求消灾赐福,即形成了沧浪渊庙会,一直延续至今。
       上述这些庙会是纯庙会,即只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举行香火会,平时不举行集市。其实,枣庄地区的许多庙会,除春秋季举行香火会外,平时还要举行集市。这就是说,在寺庙的周围聚集了许多人居住,这些常住人的生活、生产资料交流,仅仅靠春秋季庙会交流是不够的,还要靠集市交流,才能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
      枣庄地区的许多庙会,同时还兼做着集市的载体。在此试举几处。 薛城区沙沟庙会:沙沟镇西临微山湖,位于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沙沟,春秋时名凤城。后因村中有沙河流过,更名为沙沟。清道光年间曾一度改称永安寨,取永久安宁之意。沙沟历为交通要冲、军事重镇。
      明弘治设递运所,嘉靖设巡检司,万历设守备府,清雍正改设都司。后一直为区、乡、公社和镇机关驻地,京沪铁路经此并设站,村内设6个村民委员会。”(见沙沟镇铭牌) 沙沟建有天齐庙,农历每年三月十六、十月初一有庙会。每逢庙会,小商大贾,五行八作云集,赌局六蓬,戏文数台,三教九流,达官贵人,都来一览。
      赶会者南至安徽几个县,北至济南以远,西壤河南的开封、江苏十几个县的商人闻名前来聚会。河南豫剧,安徽、江苏的杂技,也前来演出……盛况空前。 除春秋两次庙会外,沙沟还于农历每旬一、四、六、九逢四天的大集。 滕州柴胡店庙会:柴胡店在封建王朝的南北驿道上,属滕县,北距滕县城23公里,南距薛城9公里,西距微山(夏镇)10公里,位于千山脚下,薛河与十字河的交汇处。
      这里物产丰富,不仅农副产品多,而且还是水果之乡,自明代起,刘村黄梨就负有盛名。直奉战争时,张宗昌的部队曾驻柴胡店。 柴胡店庙会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四月二十五、十月十二共三次。除庙会外,农历每旬的一、三、六、八日,柴胡店还逢四个集。
      据当地老年居民讲,柴胡店庙会早于、大于与其毗连的官桥庙会,后因铁路的开通,官桥设火车站,交通方便,贸易日渐繁荣,逐渐取代了柴胡店的地位,现在柴胡店的庙会和大集已远远不如官桥的庙会和大集了。这也印证了如今流行的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是十分正确的。
       像上面所叙述的沙沟、柴胡店两处的庙会和大集,枣庄地区还有许多这里不再赘述。 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如今庙会的内容、规模、作用、效果,已与历史上的庙会大相径庭。今人已经按照自己的愿望利用、改造、发展了庙会。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有些庙会发展了,扩大了;而有些庙会萎缩了,消失了。
      比如青檀寺庙会,因经济和旅游的需要,不仅规模扩大,而且逢会的次数也增加了;同时,政府还利用青檀庙会这一载体,举行招商引资的国际“榴花会”。再比如滕州市羊庄镇的“圣山庙会”,历史上圣山上建有庙宇,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九月初九两次逢庙会,如今,圣山上的庙宇已荡然无存,山上又无旅游景点和居民,它附近的羊庄又兴盛起来。
      因此,“圣山庙会”便慢慢地消失了,就连当地有些人也不知道圣山逢过庙会。有些庙会虽然人们还需要它,但它在更大范围内影响了经济发展,损害人们的利益,也应取缔它。比如枣庄驻地的龙头庙会,人们虽然需要它,但其会址在市区的主要街道上,每逢会便影响全市交通。
      因此,取缔。民俗工作者认为,为了满足某些人的心理需求,平衡心态,可在原龙头庙会会址附近另择地逢会。当然,它的前提是以不影响交通为条件。 从枣庄地区实地考察看,庙会既吸引一般游客,也吸引虔诚香客,新时期下民间宗教信仰依然广泛存在,仍有一定比例人群将宗教信仰作为祈求平安、平衡心态的心理安慰。
      就这个角度,庙会恰恰为这一人群提供了奉善修好、祈福纳祥的适度空间。另一方面,人们的物资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昔日庙会促进城乡物资交流的作用已不很明显。但随着旅游业的开发与热兴,庙会对于活跃农村经济仍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峄城青檀寺庙会作为枣庄旅游的主打品牌,完全可以完善成为招商引资、宗教朝圣、民俗采风、休闲赏(榴)花、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

    2010-11-15 18:04:27

其他答案

    2010-11-15 18:08:01
  •   1、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墨子的故乡。 
    2、“毛遂自荐”而名传后世的毛遂。 
    3、“凿壁偷光”的大经学家、西汉丞相匡衡。 
    4、明代“博学宏词”的大文学家贾三近。 
    5、以“食客三千”闻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父子田文、田婴。
       6、震惊世界的台儿庄大战。 7、运河支队的英烈。 8、鲁南战役的辉煌。 9、更有闻名遐迩的铁道游击队的雄风,枣庄因此博取了“铁道游击队的故乡”的美称。 10、薛国故城、滕国故城、南常故城。 ----------------- 震惊世界的台儿庄大战,运河支队的英烈,鲁南战役的辉煌,更有闻名遐迩的铁道游击队的雄风,枣庄因此博取了“铁道游击队的故乡”的美称 。
       枣庄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根据考古发现,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夏时南部为?国,北和西北为滕国和薛国。后几经变称,明时,北置滕县,南置峄州,后降峄州为县。清循明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枣庄地区分属台枣专署和尼山专署,1950年5月,属滕县专署。
      1953年7月,属济宁专署。1960年1月,撤销峄县,建立县级枣庄市。1961年9月,定为省辖市。1979年,滕县由济宁专区划归枣庄市。枣庄市驻地,早在唐宁时就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近百年来,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逐步演进为集镇,现已建成以能源生产为主,煤焦化工、建材、食品、电力、纺织、机械、电子等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中等规模的工业城市。
       在这块土地上,近百年来发生过多次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1923年,“杆子”首领孙美瑶率部在津浦铁路临城与沙沟之间毁轨,将2次特快列车上的中外旅客300余人,其中外籍旅客39人,劫持到抱犊崮,制造了轰动世界的民国第一大案“临城劫车案”。1938年3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枣庄境内台儿庄会战,战役历时33天,共消灭日军1万多人,最后以日军溃败而告终。
      1940年铁道游击队成立,这支搞日武装活动在枣庄、临城的铁道线上,打洋行、扒铁道、炸火车、拔据点,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这块土地上,几千年来涌现出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战国时,齐贵族田文,号孟尝群,受封于薛,门下有食客3000,先后出任齐相、秦相和魏相,是当时名扬四海的显赫人物。
      薛人毛遂,为赵国平原群门下,自荐出使楚国,说服楚王联合抗秦,“毛遂自荐”被历代传为佳话。汉初薛人叔孙通才智过人,被汉高祖刘邦拜为博士,后为太子太傅,为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西汉曾县人匡衡,自幼勤奋好学,曾流传“凿壁偷肖”的故事,在朝迁中官至太子太傅、丞相等职,被历代推为名人。
      明隆庆进士贾三近学识渊博,曾两次出任现南京光禄寺卿,据考证《金瓶梅》作者即为此人。另外,墨子、滕文公、疏广、疏受等都是享有千古盛名的历史人物。 古今名人 奚仲 任姓,古薛国(今滕州市)人。据传为黄帝之后,夏禹之臣,因善造车,受封于薛,为异姓诸侯。
      奚仲生活在夏初,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与熏陶,非常喜爱科学技术,再加上天资聪明、勤奋好学,青年时期就成为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奚仲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决心把车造成,为人们解决陆路交通运输的困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终于试制成功了。夏王大禹封奚仲为“车正”。
      后来奚仲告老回家,大禹就封他为薛国的国君,奚仲遂成为薛国的始祖。今滕州市与薛城区的交界处奚公山西南的小南山上,就是奚仲造车的地方。 墨子 名翟,战国时期鲁之小邾国(今山东省滕州市木石一带)人,约生于公元前480年,卒于公元前390年。
      墨子工匠出身,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出生于劳动人民并为劳动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墨子博学多才,创立了墨家学派。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旨,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等主张,其主要思想、业绩体现在《墨子》一书。墨子是一位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
      墨子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力学、数学、光学等方面的某些创见与近代科学原理几乎完全相同,后人尊称墨子为“科圣”。当代著名学者杨向奎先生说:“墨子在自然学上的成就,决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他个人的成就,就等于整个希腊。
      ”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墨子是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大家。 滕文公 战国中期滕国(今滕州市)国君,滕定公之子。周显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滕文公以太子身份出使楚国,在途经宋国时,两次拜见孟子,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文公受到孟子的教诲。
      增强了将滕国治理为善国的信心。滕文公做国君后,根据孟子的意见,在国内推行仁政,实行礼制,兴办学校,改革赋税制度等。不久,滕文公名声大震,远近都称文公为“贤君”,自愿来滕定居者络绎不绝。数年后,滕国人丁兴旺,国富、民强、贤君,善国之名远扬。 毛遂 战国时薛(今滕州市张汪镇)人,赵国平原君的门客。
      三年无所为,不被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20名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19人,尚缺1人。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到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会谈,求其出兵援赵。半日已过,会谈仍不见成效。
      毛遂手握宝剑登阶而上,陈其利害,毛遂一席话语说得楚王连连点头称是,遂与平原君歃血为盟,决心楚赵联合共同抗秦。至赵国后,平原君将毛遂视为上客。毛遂后卒于薛,葬于薛城北门外(原滕州官桥火车站处),民国初年,修建津浦铁路时,迁葬官桥车站西,现迁葬墓址尚存。
       孟尝君 姓田名文,田婴之子,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薛国(今滕州市张汪镇)人。田文继位后,他轻财下士,广招八方志士仁人。不久,门下食客达3000人,境内百姓达6万余户。公元前298年,秦昭王闻知孟尝君贤能,聘为国相,后听信谗言,将孟尝君囚禁。
      孟尝君靠门客有“狗盗”“鸡鸣”之技方才逃出。后孟尝君又被齐闵王聘为齐相。在任期间,他主张联合韩、魏,牵制楚、赵,发展合纵抗秦势力,使齐国名声大震。有一年,门客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收债,竞“窃矫君命,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并称“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后因同姓田甲劫闵王,遭人诬告。孟尝君谢病归薛时,“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卒后,葬于薛城东北隅,现墓址尚存。 叔孙通 汉初薛国(今滕州)人。秦末,参加了项梁的起义军。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叔孙通在彭城率领儒生弟子百余人归顺刘邦。
      叔孙通聪明机警,善于言辩,审时度势,得到了刘邦的赏识。叔孙通见刘邦为群臣无礼而忧虑,召集儒生,参照周朝和秦朝的礼仪结合汉初的实际情况制定汉代的朝仪。孝文帝时,叔孙通又任奉常,并制定了宗庙仪法。叔孙通不仅帮助刘邦整顿了朝纲,而且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他的一生为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司马迁称叔孙通为“汉家儒宗”。 匡衡 字稚圭,西汉著名经学大师,东海郡承县(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匡衡幼年好学,勤奋努力,据《西京杂记》载:“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匡衡读书不但刻苦勤奋,而且说《诗经》见解独特。
      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话:“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匡衡任少傅数年,多次向皇帝上疏,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博得元帝信任。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
      在后几年里,匡衡与同僚间渐有离隙,被人弹劾,贬为庶民,返回故里,不几年,病死于家乡。 疏广 疏受 疏广,字仲翁,西汉东海兰陵(今枣庄市峄城区)人。自幼好学,博通经史,被朝廷征为博士。汉宣帝时,选疏广为太子太傅。疏广的侄子疏受,当时亦以贤明被选为太子家令,后升为太子少傅。
      疏广、疏受在任职期间,曾多次受到皇帝的赏赐。并称之为朝廷中的“二疏”。疏广任太傅五年,称病请求还乡。皇上考虑到他们年迈,就答应了,并加赐黄金20斤,皇太子赠金50斤。二疏辞官回到家乡萝藤之后,将金遍赠乡里。二疏去世之后,乡人感其散金之惠,在二疏宅旧址筑一座方圆三里的土城,取名为“二疏城”;在其散金处立一碑,名“散金台”,在二疏城内又建二疏祠,祠中雕塑二疏像,世代祭祀不绝。
       贾三近 (1534――1592)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明隆庆进士。贾三近出身仕官之家。贾三近24岁举山东乡试省魁;隆庆二年(1568年),以博学宏词一举成名,高中进士,名次为山东省第一,被选为翰林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自此,开始宦海政治生涯。
      贾三近一入仕途,即注意兴利除弊,嫉恨贪官污吏如寇仇。明万历十二年,贾三近任光禄寺卿。不久又拜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到任之初,宣布科条,接见吏民。改革弊政,严惩贪污,政绩卓著,受到朝廷嘉奖。万历二十年(1592年)夏,朝廷遣使至峄县贾三近家拜为“兵部右侍郎”,贾三近以父母年高,上书辞谢。
      后因背疽发作,长逝于家,终年59岁。贾氏一生著作多有散佚,见于贾氏谱载的仅奏疏、杂文等三十余篇。诗词、碑记等十余篇。据张远芬在其所著《金瓶梅新证》一书中指出:“《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明代峄县文学家贾三近”。 刘平 (1812――1862)原名刘平先,枣庄市台儿庄侯孟村人。
      清咸丰八年春,刘平以贩粮、盐同伙为骨干,在侯孟村发动和领导了农民起义。后响应太平军北伐,参加幅军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以逼阳城一带为根据地,起义军声威大震,很快增加到几万人,刘平成为幅军的主要领袖。咸丰十年,太平天国封刘平为“北汉王”。
      清同治元年二月,当清将翼长索尔固善进攻幅军驻台儿庄的营区时,幅军遭到惨败,德棱额趁机率领清军进攻阳城主寨,刘平指挥军队斩杀清将索尔固善、琦胜等人,身受重伤,冲出重围,率部至蝎子山中养伤时,被叛徒待卫杀害。 戴华藻 号新斋,安徽寿县人。
      曾任清政府直隶东明候补知县、直隶望都知县,中兴公司主要创办人和总办。清光绪六年,李鸿章奏派戴华藻等来枣庄设立中兴矿局,用土法开采煤矿。他受命后,轻行至峄,躬自相度,择地兴办。使枣庄煤矿成为山东省第一座近代化煤矿。 光绪七、八年间,戴华藻为了进一步筹集资金,先后函请张莲芬等一批清政府官僚集股。
      资本到位之后,中兴矿局便陆续购买了4架抽水机器,又从上海、广东等地雇请技师和技术工人操作,生产局面逐渐打开。在酝酿筹议创办中兴公司时,他积极支持和协助张莲芬工作。清光绪二十五年,中兴公司成立时,他任协理,直到光绪三十一年,因年老多病而辞职。 张莲芬 (1851――1915)又名张毓蕖,官僚资本家,商办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总理,浙江余杭人。
      1881—1882年,应山东峄县中兴矿局创办人戴华藻之邀,参与矿局投资。以张莲芬为首的一部分官窑局股东,于1898年10月决定禀告办理北洋通商事宜直隶总督王部堂,要求复业开矿。在取得清政府同意后,于光绪二十五年春招收德股,集股200万两,将公司定名为“华德中兴煤矿公司”,自任总办,德璀琳为洋总办。
      光绪三十三年,张莲芬在全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趁德国在山东侵略行动较缓和时,毅然不再招收德股。 1908年,中兴公司将公司改名为“商办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注销“华德”字样,取销洋总办。中兴公司从形式到实质都完完全全是中国人自办的民族工业。
      1915年2月1日,南大井透水,灾情惨重,停产半年多,经理张莲芬因忧致疾,是年底病故。 张莲芬经营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17年,计筹股本300万(连同借款共500万)银元,修筑50公里运煤铁路一条,近代化大井一座,并附建了自备电厂、机械修理厂和车辆修理厂,使枣庄煤矿成为“唯一能与外人竞争之矿”。
       孙美瑶 (1898――1923)枣庄市付庄乡康宅村人。其胞兄孙美珠,清末秀才出身,为这一带有名的知识分子。1918年,孙美珠等联络地方武装和各路“竿子”,筑寨于君山(即抱犊崮),与其族叔孙桂枝分别为大寨主、老寨主。苏、鲁、豫、皖四省数十县的饥民,相与云集,不期而聚者达七八千人。
      孙美珠等于1920年清明节,正式组成“山东建国自治军”,由孙美珠任五路联军总司令。1922年7月15日,在西集的一次遭遇战中,孙美珠为官军所杀。孙美瑶继被推举为司令。当时的北洋政府,为了消灭“山东建国自治军”,委山东督军田中玉为剿匪司令,对抱犊崮山区继续进行围剿。
      山上水粮俱绝,随时有被消灭的危险。孙美瑶在沙沟、临城间的姬庄附近,把路轨拆开。1923年5月6日凌晨2时50分,由浦口开出的第二次特别快车,至此出轨,孙美瑶将中客30人,西客39人,虏到抱犊崮山区。临城劫车案的发生,中外为之震惊。驻北京各国公使团,公推葡萄牙公使符礼德为领袖,向北洋政府提出口头抗议。
      
      北洋政府屈于外力,积极设法与孙美瑶谈判。田中玉、郑士琦等在领事团的压制下,答应于13日上午9时前把官军撤离。谈判达成了协议:围剿“自治军”的官兵,一律撤回原地,并将“山东建国自治军”改编为“山东新编旅”,委孙美瑶为旅长。 曹锟为了彻底消灭孙美瑶部,于12月19日通过新任山东督理郑士琦;指使兖州镇守使张培荣,在枣庄中兴煤矿公司摆下“鸿门宴”,将孙美瑶诱至枪杀。

    我***

    2010-11-15 18:08:0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