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意识和思维是什么关系?

首页

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意识和思维是什么关系?

我们知道行动受思维的指导,那么思维是怎么产生的?意识似乎是软件,思维像操作,操作运行受软件命令,那么思维和意识是什么关系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11-19 10:19:35
      思维与意识 
    一个人经常为自己做错事而懊悔,特别是面对错误后的惩罚,更是泪流满面。为什么会做错事呢?毫无疑问,大多首先是意识错误,当然也有无意识或者情绪不受控导致的。在这里研究思维与意识的关系,就是为了尽量减少一些错误意识,避开行为错误。
    一、思维的进步
    思维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概念,但是思维到底是什么?它怎么来的呢?现实生活与科学探索中,人们时时都在做一种对社会乃至自然界的未知世界的认知,这个认知活动就包含了思维过程,其实,这就是哲学的功能,其中包括社会哲学与自然哲学。
      社会哲学是建立在自然哲学之上的人文科学,但社会哲学却不能脱离自然哲学,正如人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一样,其中,人的社会性就包含了思维能力的高低,而这种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人类独有的。 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是从感性走向理性的,感性是靠人类基本的五官感知与心理感受,而理性则必然包含思维,所以人也是从感性走向理性的,其中合理的思维便是理性核心。
      思维分思维方式与思维模式。从哲学角度讲,人类认知自然的理性方式只有三种,其中包括逻辑思维、比较思维与辩证思维。而我们常说的形象思维,只是空间大小的形式,应该不属于思维方式的主体,如果要划分,也只能划分在比较思维里,因为形象空间的产生目的还是为了比较。
      由三种思维方式构成的思维的合理定式,就是思维模式,这点已在《我的哲学研究》里做了充分合理的论述。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发散形思维大概就是这种模式,但只形象比喻这种思维模式,没有理性构建显然是不科学的,容易误导人。 求知,是人进步的阶梯,但是,如果知识不是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上,那么这个知识点是死的,正如我们中国的填压式教育。
      从整体哲学的概念,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是有所关联的,而两点之间关系连线就是思维模式里的某一个思维方式,只有如此,人的知识积累才是灵活的。 所以说,知识点必须要经过理性构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通过思维进行思索。从自然整体哲学上讲,认识自然的思维模式是不变的,这来自于精神对物质的理解不可能突破能量关系;但是思维的延伸却是无限的,因为宇宙太宏大了,夸大的讲,其实整个宇宙都可以装进脑海里,这主要需要思维能力的宏远。
       早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主要靠感知,感知认识的结果取舍主要依靠比较思维,如一头牛肯定要比一只羊大,做为食物选择的结果必然是一头牛。之后,缘于人类的进步需求,开始不断对自然界的探索,如此便开始认知自然发展的规律,并从中得到了逻辑思维,而辩证思维则是缘于进步的选择,也包括自然界进化的取舍。
      由三种思维方式最终形成了最合理的结构思维模式,如果以这种思维模式定义知识点,一定是最科学的。所以说,人的进步,首先需要思维的进步。 二、意识的根源 在《人性与道德》里论证过意识分为本能本源意识与思想后建意识,本能本原意识即人的潜意识,其源于人的自然性,是内在的必然,如人饿了就必须要吃饭一样。
      而思想后建意识则是在人从自然性向社会性转变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知识积累而建立的,也就是后天建立的。人们都知道,意识是有目的性的,而没有目的的行为,除非是一种习惯性的小范围行为,如舔自己的嘴等等。在这里,思想后建意识与本能本原意识的关系是,后建意识是人文进步的成果,虽最终目的是围绕着本能意识,但其最大的意义却是在规范本能意识,使其变得更为合理、科学。
      意识指导行为,所以,行为的合理与否直接关乎到意识是否合理。根据行为的不同,意识可以分为有目的性与无目的性, 意识的目的性当然是内外的需求,内在的是满足个人需求不用 意识的目的性当然是内外的需求,内在的是满足个人需求不用说,而外在的更加包括社会关系对个人意识的审视与互动,所以外部因素对意识的影响也是非常直接、非常明显的,如帮助他人时,是因为自己有良知有爱心,但前提是外部环境有这么一个需求,所以最终产生了这个意识并成就了这么一个行为。
      这从整体哲学中可以得到证明,因为社会本身就一个整体。除了个人自然欲望产生意识外,个人情感需求产生意识也是必然的,因为人追求的最终目的就是幸福感,而幸福感必定包含情感享受与依赖,例如爱情等。从精神与物质的层面上讲,理性意识原本是不存在的,理性意识的出现最终会落在知识的存在与外部、内部的相互激活上。
      知识体系到底是如何构建和记忆在人的大脑里,这涉及到生物学和神经学;但是我在这里以能量学推测,这应该与某种神经元的记性功能有关系,并以此建立生物磁场,当然,其中必然包含神经元的某些属性有所改变。如果要举例说明,用计算机的硬盘储存数据的方式来说明,是很类似的;而计算机硬盘的分道划区也正如大脑的分区处理信息,只不过大脑的机能更为复杂。
      完全独立静止的意识基本不存在的,因为人是动态的,事物是变化的,生物磁场的神经元的放电也是瞬间的。随着事物的发展,人的取向与目的性的变化,所以意识与意识的连续最终形成了意识流,当然,不管怎么变化,意识流的变化都伴随着思维思绪的跟进,和知识点的筛选与更替。
      但人是有弱点的,特别是个人的情绪性、健忘性、个人自私性等,所以再聪明智慧的人也有失误的时候,这种失误最终导致意识的不合理性,并造成行为、决策失误,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倡群策群力的原因。 三、思维与意识的关系 街上走着一位美女,男士一般都会回头多望几眼,这种行为往往都会不由自主的,正如闻到香味,必然导致味口好一样,这便是一种本能,也就是一种潜意识,这种潜意识是非常直接的,一般不经过大脑思考,这便是由感知造成的第一反应。
      潜意识的形成来自于人的自然属性,是物种进化与长期文化认同后内化的结果。当外部环境造成的刺激直接迎合上了自身内在的需求与认同时,脑部有关神经元放电刺激行为神经与内分泌神经,后面的行为便自然产生了,其反应时间近乎为零。 除了本能意识外,人类就多了一个后建意识,这就是高层次的理性意识,这种理性的科学性与意识的合理性,与一个地区的文化背景是有直接关系的,用图形表示理性意识的构成: 举个例子:一个人要从甲地到乙地去办事,首先要知道大概有多少距离,需要多长时间则关系到用什么交通工具,如果太远则坐飞机,一般情况则选择汽车,近的话就自己开车。
      单从这件事来说,还要考虑自己本身的作息时间,如何时吃饭、睡觉等等,这些都是靠平时的知识积累的,如不知道有汽车、飞机的话,那只有步行了,而行程安排与时间安排就必然包含了思维思考的过程。 再例如在商店里买一件衣服,首先要选喜欢的颜色、式样,这是审美问题,其次要看价格是否能承受得起、是否合身等等,这里面有一整套思维模式,包括辩证取舍,价格比较,购买缘由等,到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再到执行。
       就中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而言,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中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显然是有很大的不足的;例如由自信向阳发展要经过自信—自满—骄傲—狂妄;由自信向阴发展要经过自信—自卑—懦弱—自闭,再例如爱在西方哲学中分自然纯真的亲情之爱、异性之爱与神圣之普世的博爱,并且每种爱的单词也有区别的,而这些层次性的划分与量化在中国哲学中都是很欠缺的,所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可能分层次与结构,所以必然导致混沌与模糊。
      由于哲学思维与知识体系的问题,中国人的思维与知识结构大致如下图: 主要原因是思维方式大多用辩证法,即否定之否定之否定,而知识体系则由于受制于严重缺少基础研究,从而导致没深度与高度,所以中国人思维方式经常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说不定什么时候由于惯性思维,人就会突破规则与界限而导致犯错。
      我将这种思维方式叫线性思维,经常A点到B点的选择是飞快的,似乎非左即右,或者非右即左,这思维与知识结构必然导致严重缺乏稳定性,在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力学结构应该是圆形球体,因为只有球体才是无极之像,无左右、无前后、无上下,即核心的意识点所受到的支撑力量最多最大,那么这个意识点也就最合理。
      当然,这是一个理想的完美结论,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里只想论证一种思路与方法。其次,从图形看,思维系统是一立体网状结构,也可以比喻成知识体系的信息通道,当人根据目的性开始建立意识前,思维系统高速运转,像电脑的CPU一样,开始在硬盘里搜索需要的信息,即个人的知识体系,并不断比较筛选后建立起意识,再符合心理认同后开始执行,这里,心理认同也是很关键的一环,当心理不认同时,这种意识只能成为一种即时一闪的意念,不会付于行为。
      这种心理认同就是检测后建意识是否完全违背了本能意识与个人承受能力等,否则,就是一种自我伤害的行为,例如自杀等等。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社会因素对内在自我的压迫的。 思维与意识的关系从小处讲,关系到个人的生命生活,以及个人性情的快乐感、幸福感,从大处讲,则关系到整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建设与科技发展,所以研究思维与意识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
      

    此***

    2010-11-19 10:19:35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