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意义

首页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意义

英语论文的开题报告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1-12-12 21:04:57
  •   语言研究从文化差异角度看英汉习语的翻译高晓娜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摘要:英汉习语的翻译可以从文化差异角度进行研究,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主要根源在于文化。中英两国园地理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形成文化差异。英汉习语在其表达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
      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两个民族各不相同的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习语的翻译。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6-0065-02一、英汉习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由于地域条件的差异,导致英汉两个民族对“东风”和“西风”的理解完全不同。
      在汉语中“东风”既是暖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吹绿了中华大地,万物复苏,古诗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卸柳斜”(韩愈)。而英语中,。东风”与“西风”的象征意义与汉语恰恰相反。西风从大西洋吹来。吹绿了英伦诸岛。而东风从欧洲大陆吹来。正如中国的西风。
      如“ andingbluenosedintllesnow“An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英国人的家是独立王国)即 为一例。从传统上讲.中国人的隐私观念不强.与个体主义相对而 言,中国人比较崇尚集体主义(或称人伦本位1价值观,它是中国文 化的主线。
      受其影响,汉语习语中有着极其浓厚的人伦本位色彩, 它体现为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和团结合作关系。例如:习语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独木不 成林,单丝难成缕”。人伦本位还体现在亲情和友情上的密切关系, 人们比较注重对浓浓亲情和友情的回报.强调彼此之间的情义和 义务,“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士为 知己者死”:人伦本位也体现在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如:“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崇高的集体主义思想。
       二、习语的翻译方法 1、直译法 many winter days east have I辩en and wind.(Charles Dick. ens)。”(在许多的冬13我都看见他,鼻子冻得发紫,站在飞雪和东风 之中)。 2、宗教信仰的差异 英汉习语也反映出中西方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
      由习语“借花 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等等, 我们可以看出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已经根深蒂固。而在西方许多 国家.特别是在英美,长期以来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大量的英 语习语都与《圣经》或与基督教有关。例如:“硇old as 所谓直译法是指原习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原则上不做任何调 整的一种翻译方法。
       例如:(1)Fish in troubled water.译为“趁混水摸鱼”; (2)a bolt from the blue译为“晴天霹雳”; (3)to break the record译为“打破记录”; Adam”直译是 “与亚当一样老”,因为亚当是最早的人类;“God help helps those who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意为上帝帮助自助的人等等。
       3、生活习俗的差异 但是这样做往往会带来损害习语的修辞性特点的负面影响, 甚至影响到翻译的正确和表达。如美国著名作家Pead S.Buek(塞珍 珠)在翻译汉语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就犯过这种错误。她坚持采用 直译的原则来翻译该部作品,所以她在翻译“你不在家时,谁敢来 放个屁?”译作:“When near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习语有它们各自的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 比如在对一些动物的态度上.狗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是一种卑微的 动物,常被赋予贬义。
      如“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等等,而在西方英 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英 语中有关狗的习语绝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如You are a you were not at home,who dared to come and pass his wind?”这里。
      pass one’8 wind”是指一种生理现象。 youwere lucky dog. 这与原著的意思悬殊很大。J.H.Jackson将其译作:。when not at (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13)等等。
       4.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都历史悠久。含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 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 翻译的。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一系列四字成 语,还有一些俗语.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 亮”等等。
      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 “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 tone’8 home.who dared to come and insult me?”虽然语言的外壳变 了。但思想内容与原文保持一致,比PeaJl的译文要妥当。
       2、套译法 鉴于习语的特殊性。我们在翻译时要照顾到西域习语的突出 特点:其民族、地域的差异性和习语的独特的修辞性,特别是要保 持习语的修辞性的特点。鉴于这点,我们最好采用归化翻译法,即 用目的语里的同义习语去套译出发语中的习语。 waterloo”遭遇残败(拿 例如:(1)T扯of 操到。
       (2)Beauty (3)Rome 3、意译法 is in the devil,and he is Sure to appear.说曹操,曹 破仑在滑铁卢的惨败.类似于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关羽败走麦 城)、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8 box(潘多拉之 盒即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等。
       5.价值观念的差异 英美价值观念的主线是个人主义.崇尚个人相对社会的独立 自主性。受个人本位价值观念的影响.英美人士十分重视个人的隐 私,如年龄、收入、宗教信仰以及私人住宅等均列入个人隐私范围。 tbe eye oftIIe beholder.情人眼里出西施。
       built in a was not day.冰冻三尺非一13之寒。 意译法是指在目的语找不到同义的对等习语时。我们将其意 思翻译出来的~种翻译方法。 (下转第67页) 万方数据 —————————■————■■■—一II 语言研究 III II III lie II II II II II一 这些义项多数在古代汉语的语境里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常用 的是“止,罢了”和“已经,已然,表示过去”这两个义项,也有一些在 古代汉语中的用法现在仍然使用,但是多数保留在固定词语中,例 如“其细已甚”中。已”是“太、过”的意思。这个义项只在这个固定词 语中使用。不用在其他地方。 三、构字能力不同 。
      己、巳、已”不仅可以作为独立的字来使用,也可以作为部首 或构字的部件和其它部件组成新的合成字。它们和其它部件组合 成字的时候,使用频率和作用是不相同的。相对来说,“己”和“巳” 比较容易和其它部件组合,构成一个新字;“已”则一般不和其它部 件共同组成新字。
      了解哪个字易和其它部件相组合构成新字,如何 构成.就不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写错字了。 “己”和“巳”在字典和词典的部首目录中,经常放在一起。我们 主要归纳它们在现代汉语中构成的常用字,以便更好地区分。 “己”在构成新字时,主要用作声符,构成的新字读音多数和 。
      己”字音相似。例如: 1.纪,音jI,鱼类的一属;2.纪,音jl,纪律。或音J1,姓;3.忌,音 jl,憎恶,忌妒,戒除;4.记,音j1,记录,记号。 可以看出,。己”作为构字部件,在这些字中,是作为声符来使 用的,一些传统字书中有明确的说明,例如《说文》中把“忌”字解释 为“忌,憎恶也。
      从心,己声”。 。巳”作为构字部件构成新字时,情况比较复杂。有的作为声 符;有的作为形符;有的由于汉字简化,用“巳”作为省形代替复杂 的构件。所以这些字的读音不一定和“巳”相关。例如: (上接第65页) 例如:Well the the cat out 1.汜,音sl,水名,在河南;2.祀,音n,祭祀;3.包,音bao,包 裹,容纳;4.异,音yl,有分别,不相同;5.巷,音】【iang,较窄的街道, 或音h&ng,巷道;6.导,音dao,引导。
       。巳”作为构字部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第一第二个字中. “巳”作声符。在第三和第四个字里,“已”作形符,例如在“包”字中. 。巳”作为构字部件代表“胎儿”,使用了它的本意,与另一个部件构 成会意字。在第五个字“巷”里,“巳”是“邑”的省形。
      第六个字“导” 是“撵”的简体,汉字简化中构字部件“道”简化为“巳”。成为现在的 字形。 通过分析“己、巳、已”在产生发展历程、字形字义和构字能力 等方面的区别,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在造字之初,有不同的含义,字 形差异比较大,在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义项。
      作为 构字部件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受不同条件的 影响,产生了一些形近字,“己、巳、已”作为常用字是其中的典型代 表。了解这些字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对它们正确掌握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3年12月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M〕湖北辞书 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2年12月 【3】班吉庆.汉字学纲要〔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 【4】姜亮夫.古文字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 【5】唐兰(原著).中国文字学?傅根清导读〔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6月 of the bag一-everybody knows that he is cada does when he them off the 8cenL” jumps out of his shin:give them something to put thieL(A:猫从袋子里逃出来了一大家都知道他是小偷了:B:秘 密泄露了一大家都知道他是小偷了)。
      译文B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 法,译文A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很明显,译文B更好,译文A显得 很僵化。读者第一次接触到译文A会堕入云里雾里。不明白这两句 话到底有什么联系。相反,译文B则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 4、节译法 7、直译加注 在有些情况下.仅仅直译并不能传达出原文的形象,必须加注 才能充分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例如:The sword ofDamocles.悬在达摩克里斯头上的剑。注:这 个习语来自希腊神话。相传达摩克里斯为古希腊西拉古思暴君狄 奥尼修斯的佞臣。赏慕帝王的幸福。狄奥尼修斯邀其赴宴,在他头 上用一根头发悬着一把剑,达摩克里斯恐惧万分,几乎不能终席。
       常用来比喻悬在头上的危险、逼在眼前的灾难。 结语: of 汉语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习语中有的是对偶词,往往前后在意 思上重复,在修辞上很美很匀称,但英语中一般没有。遇到这种情 况翻译时可以节译,省略并列重复的部分,只要翻其中一对,以免 产生画蛇添足之感。
       例如“铜墙铁壁”可译成wall per and bronze.不必译为wall of cop- 英汉习语表现力极其丰富。其翻译过程不仅是原语向译语的 表层转换。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移植。对习语的社会文化义的处理应 本着“翻译是文化”的宗旨,恰当地根据译文文化对译文进行调整, 从而获得同原文一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出版社.2003 iron;“街谈巷议”在意义上也是重复的,所以译成street ofli— gossip便可以了;“贪官污吏”即“腐败官吏”,可译为corrupt cials。
       5、转换形象法 英汉语言中有些词的形象意义不同.但其文化内涵及交际意 义是一样的或相 近的。为了不使译文较之原作逊色.译者在翻译时常常使用转 换形象法来克服这些障碍。 例如:中国人常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事物的迅速发展壮大.而 英语的同义语是like mushroom(像雨后蘑菇)。
      汉语中的“画蛇添足” 在英语中的对应语为paint 6、直译加意译 the lily。都有“多此一举”的意思。

    t***

    2011-12-12 21:04:5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