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象山晒盐技艺、来历、特点?

首页

象山晒盐技艺、来历、特点?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4-09 05:29:20
      晒盐工艺是手工技艺中较为特别的一种,它的存在形态与一般的非物质文化不同,其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关系密切。它以海水作为基本原料,并利用海边滩涂及其咸泥(或人工制作掺杂的灰土),结合日光和风力蒸发,通过淋、泼等手工劳作制成盐卤,再通过火煎或日晒、风能等自然结晶成原盐。
      整个工序有10余道,纯手工操作,却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象山地处浙江中部沿海,三面环海,海陆岸线长,临海线滩面积广阔,海水盐度年均30。5‰,日照时间长,风力资源丰富,具备晒海的优良条件,是浙江省三大产盐县之一。
       象山晒盐历史悠久,唐代已用土法煎盐,宋时已有刮泥淋卤和泼灰制卤法,并用煎熬结晶,元人称晒盐为“熬波”。清嘉庆开始,从舟山引进板晒法结晶,清末又引进缸坦晒法结晶,成为盐业生产工艺上的一大变革。上世纪60年代后试验成功平滩晒法,采用新技术,并用机器逐渐代替手工操作,传统晒盐技艺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晒盐技艺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几个方面,它是一门技艺,在加工工艺要求上,看似简单却又体现人的智慧。
      同时又与气候、季节等因数相关,自然天成。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工业用重要原料,科学技术进步不可缺少。又涉及人们就业、区域产业、社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人民的生活,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过去离不开它,现在离不开它,将来还是离不开它。 二、基本信息 属 地 浙江省象山县 项目名称 晒盐技艺 申 报 者 负 责 人 通讯地址 邮 编 电 话 传 真 电子信箱 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环 境 象山县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中段,界于北纬28051'~29039'42'',东经121033'03''~122017'30''。
      由本土象山半岛东部和沿海608个岛礁组成,面积1175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第一大半岛。 象山县三面环海,一路穿陆。陆海岸线迂回曲折,长达800公里,浅海滩途近56万亩,大部属缓慢淤涨型岸滩,海水盐度高,年均30。8‰,宜于晒盐;岛屿众多,其海涂受淡水影响小,盐度更高,历史上一直是个“利于渔盐”的区域。
       象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分明,光照较多,热量较优,年平均气温16~17C°,年日照总时数1607~2048小时,为浙江省高值区之一。年平均总蒸发量1500毫米,大于降雨量,四季均可晒盐。尤其在高压控制下,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间长,少雨多温,为晒盐旺季。
      县境面临东海,海域宽阔,风力较大,为全省风能资源富集区之一。总之,象山县具备晒盐所必需的原料,热能、风能等优质备件。是晒盐的理想区域。 类别 民间手工技艺 代 码 08 分 布 区 域 千余年来,晒盐区分布在县境缘海地区,北自钱仓,由爵溪折而南至石浦,四都,迂回二百余里,灶舍环列其中。
       唐时零星土法制盐,北宋后期人口增加十倍,盐的需求激增,宋徽宗政和四年(1115),改一家一户制盐为官办,在县东北三十里玉泉山下,设玉泉盐场置盐官。宋至清,玉泉场辖有瑞龙、玉女溪、东村三分场,下属岑兆、木瓜、下庄、蒲东、蒲西、马岗、定山、前洋、后岭、番头诸仓,盐产区遍及沿海诸乡。
      民间时期,盐区(场)迭有变迁,至民国30年(1941年),玉泉场产盐地有南堡、樟岙、上塘、下塘、龙头江、上中塘、下中塘、蒲湾、晓塘、金鸡山、平阳厂、下洋墩、中泥、竿头。民国末年,玉泉场一度广辖三门、宁海、象山三县,为历史上所未有。 新中国成立后,盐区(场)几经调整废兴,至上世纪70年代末,形成昌国、花岙、白岩山、新桥、旦门五大骨干盐场。
      总面积近30000亩,比原盐地增加近10倍。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现代生产技术的引入,盐场的生产经营方式及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一些盐场改建为对虾养殖场、农垦场等。全县现有盐场 亩,主要集中在涂茨、昌国、花岙沿海成片地区。 详见附件一:请嘉庆年间玉泉场图和象山县盐场分布图。
       三、项目说明 类别 民间手工技艺 代 码 08 分 布 区 域 千余年来,晒盐区分布在县境缘海地区,北自钱仓,由爵溪折而南至石浦,四都,迂回二百余里,灶舍环列其中。 唐时零星土法制盐,北宋后期人口增加十倍,盐的需求激增,宋徽宗政和四年(1115),改一家一户制盐为官办,在县东北三十里玉泉山下,设玉泉盐场置盐官。
      宋至清,玉泉场辖有瑞龙、玉女溪、东村三分场,下属岑兆、木瓜、下庄、蒲东、蒲西、马岗、定山、前洋、后岭、番头诸仓,盐产区遍及沿海诸乡。民间时期,盐区(场)迭有变迁,至民国30年(1941年),玉泉场产盐地有南堡、樟岙、上塘、下塘、龙头江、上中塘、下中塘、蒲湾、晓塘、金鸡山、平阳厂、下洋墩、中泥、竿头。
      民国末年,玉泉场一度广辖三门、宁海、象山三县,为历史上所未有。 新中国成立后,盐区(场)几经调整废兴,至上世纪70年代末,形成昌国、花岙、白岩山、新桥、旦门五大骨干盐场。总面积近30000亩,比原盐地增加近10倍。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现代生产技术的引入,盐场的生产经营方式及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盐场改建为对虾养殖场、农垦场等。全县现有盐场 亩,主要集中在涂茨、昌国、花岙沿海成片地区。 详见附件一:请嘉庆年间玉泉场图和象山县盐场分布图。 历 史 渊 源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盐的食用价值,《管子·海王》:“十口之家,十人食盐。
      ” 《周礼·天官》里有“盐人”,即掌盐之政令及供盐事的官员。象山的晒盐历史可追朔到唐初年,《新唐书·地理志》载:江南道属有盐之县12个,?县、宁海县皆列其中,唐神龙二年(706),析台州宁海、越州?县地置象山县,故象山在置县前已为产盐之地。
      当时居民用土法零星晒盐,所谓土法,传为直接用海水煎煮。晒盐,古人称“熬波”。 宋时,政府置官办玉泉场晒盐技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清嘉庆以前,制卤用刮泥淋卤和泼灰制卤二法,以泼灰为主。按盐田土壤不同因地制宜,蒲东西盐场多采用前者,金东西、中泥等则用后者。
      煎盐结晶,则习用煎灶,宋时以铁盘为主,元明时铁盘与篦盘并用。《两浙盐法志》载:明嘉靖六年,玉泉场有灶十六座,其中篦盘三副,铁盘十三副。清康熙二十年(1682)左右,废铁盘,改用铁锅。且明朝以来,皆以聚团公煎。嘉庆年间(1796-1820),从舟山定岱盐场引入板晒结晶代替煎灶,推行不广。
      , 清末又引入缸坦晒制,成为境内主要结晶工具,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为盐业生产工艺上的一大变革,一直沿用至解放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但整个民国时期县内晒盐仍旧煎、晒(板、坦)并用。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废除煎制实行缸坦晒制,并开始试验平滩晒制,于1963年得省里专家肯定,1965年后逐步改造原灰晒盐田为滩晒,1980年以后全面实行。
      , 这是盐业制法的又一大变革成为象山晒盐的主要方法。这实际上是进行机械化生产的开始,传统的手工技艺至此基本结束。只有老盐区金星、番头等少数盐场, , 仍保留手工与机械操作并存,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间,曾于1958年从日本引进流下式盐田及枝条架与平滩三种制卤设备结合,时称“流枝滩”,虽蒸发率较高,制卤周期短,增加成卤量,终因枝条造价成本高而中止。
       (详见附件二) 基 本 内 容 晒盐历史悠久,是手工技艺中较为特别的一种,它与一般的非物质文化存在形态不同,精神追求的成分较少,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即饮食密切相关。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这与酿酒技艺的情况类似。
       盐以海水为基本原料,并利用近海滩涂出现的白色之泥(咸泥)或灰土(泥),结合日光和风力蒸发,通过淋、泼等方法制成盐卤(鲜卤),再通过火煎或日晒、风能等方式结晶,制成粗细不同的成品盐。整个生产过程有10余道工序,主要包括(以晒灰制卤和煎灶、坦晒为例):。
       1、开辟滩场工序: 近海筑塘御潮,建水闸,纳潮排淡;开沟筑塍为界,成方块滩场,环场沟渠贮海水(另同时挖若干潭贮潮) 2、制灰土工序: 先用削刀削松滩场泥,以碌扒碌碎泥块,再用竹竿揽泥成细,形如灰状。挑潭中海水,用木瓢洒泼匀透,使泥(灰)吸收水中盐分,日中再泼再晒,至日落,以削刀将泥(灰)集聚,用木板夹成长堤状,以防夜雨。
      次日天晴,仍翻扒推平,以碌扒扒松,方法如前。一般盛夏二日至三日,秋冬四日,泥(灰)中已饱含盐分。 3、制卤工序: 在滩场中心便利位置筑土圈如柜,长八尺,阔6尺,高2尺,深3尺,称灰溜。在溜旁开一井,深8尺(或用缸以承溜),溜底用短木数段平铺,木上再铺细竹数十根,覆以柴灰,然后填所晒场泥(灰)入溜中,用足踏实,再以稻草覆灰,挑潭中海水泼草灰上,使缓缓潜渗入井中,即成咸卤(鲜卤),可上灶煎盐。
      测卤咸度用石莲沉浮而定。后改为用柴灰平铺盐田,引海水入盐田,吸取其咸分。灰晒干后扫成堆,如是重复二天,灰中饱含咸分。再挑灰至漏碗,灌海水至漏底,即成鲜卤。 4、结晶工序: ①煎法:设泥灶,用铁盘或篾盘、铁锅(大锅二具,中锅一具),置其上,注卤水入内加热,将皂角末和半糠搅沸卤中,顷刻成盐。
      2坦晒:择盐田适中地段,围成方格(每格50~100平方米不等)。格内土压实,铺上碎缸片,中分数格,将鲜卤注入坦格中,利用阳光与风力,使卤浓缩结晶成盐。 附件三: 相 关 器 具 制 品 及 作 品 1、晒盐的主要器具和设施: (1) 灰场(土)制作: 削刀、扒碌、竹竿、木瓢、勾担、畚箕、夹板、翻扒、笤帚。
       (2) 制卤器具: 灰溜、井(或缸)、短木、细竹、竹管、柴灰、稻草、木勺、石莲。 (3) 煎灶或坦晒: 煎法,草舍、铁盘、篾盘、皂角未、米糠、铁锅(大二具,中锅一具)、木桶、薪。坦晒,坦格铺缸片(每格50~100平方米不等)、盛卤木桶、笤帚、箩筐、箩杠、仓坨。
       2、 盐制品:原盐,旧时玉泉煎制的盐色白、粒细、味鲜,俗称细盐。后产晒盐色白、粒粗,称粗盐。民国10年(1921)年,盐务署定食盐氟化钠含量85%以上者为合格。副产品有苦卤、卤冰,为制盐剩余母液,含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钾等化工原料,味苦。
      苦卤、卤冰还用于制作豆腐及肥田之用,无法深度加工。 四、项目论证 基 本 特 征 原料特征:晒盐的基本原料是海水,象山县海域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其中氧化纳占77。76%,其他有硫酸镁、硫酸钙、碳酸钙、氧化镁、溴化镁等。
      海水盐度年平均35。5‰,比北部杭州湾(12。9‰)高出一倍以上。而且,受象山港外大目洋影响,港内径流极小,无大河流留注,利于增高盐度,四季海水盐度低层高于表面,盐度变化小(年度幅4‰),属宁波最高盐值区,其他辅料有柴灰、海泥,主要是制卤用,目的是为了吸取咸分,提高咸度。
       工艺特征:晒盐的工艺不算复杂,仅十余道。千余年来,晒盐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历朝对制晒、销盐的管理也严格,特别是清代制订了许多有关盐生产销售的法规。但对于工艺多语焉不详,而且晒盐一直来*人工,从滩场开辟、泥灰的泼晒刮扒、灰溜的制作、承溜数量的把握、咸卤度的判别等,都凭长期以来实践的体会和感觉才能掌握,难于用明确的语言和文字表述。
      此外,晒盐时大都*日光和风力蒸发,自然天成,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又与悬沙、潮汐相关,不确定性较明显,需有经验的人把握潮汛、季节等变化,完成晒盐全过程。可见,晒盐技艺确属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品特征:盐作为实用品,除了含氧化钠的标准(85%以上)、味鲜等内在品质外,优质的盐尚有坚实指捺不碎,正立方体有楞有角,透明洁白,手拶后粉碎不粘手,纯洁,无羊毛硝析出等特点。
       主 要 价 值 盐,亘古至今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制盐业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它是实用品、物质的,但制作技艺却体现非物质文化的特殊功能,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历史价值。晒盐历史可追溯三代。
      象山记载的制卤、熬煎、坦晒盐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盐长期以来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作用,除了食用,又是重要工业原料,科学技术进步离不开盐。 2、文化价值。晒盐技艺是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与人类的生存,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具有人类文明延续不可残缺的重要文化价值。
       3、工艺价值。晒盐工业流程虽仅十余道,但每道工序繁复,要求高。以晒灰为例,削泥、集聚、泼晒常反复进行,持续2~4天(视夏冬等季节定),使泥(灰)中饱含盐份。海水洒泼也不断重复进行,且要掌握总量,太少或太多,均影响原盐的质量。它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现代制盐技术就是在吸收消化传统晒盐技艺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
      因此传统的晒盐技艺,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4、经济价值。我县是浙江省三大产盐县之一,历史以来晒盐为一大产业,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先解决了本地相当数量的人员就业问题。其次,原料取自海水,围海建场,利用海洋资源,既使渔民增收,又围海造田,一举多得。
      其三,满足人民的饮食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成为人民生活、国家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必需品。最多时从业人员5238人(1979年),至1992年从业人员1267人。年产量原盐62332吨,产值3500万元,税收600万元。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从业人员减少,但产量增多,2005年产量达 万元。
      产值 万元,税收 万元。 濒 危 状 况 1、由于传统晒盐是手工劳动,艰苦笨重,工艺设备简陋,所以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整饬盐务,引进新技术,削减人员。劳动条件的改善,某种程度上就是废弃传统的手工作业。
       2、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许多老盐区废盐转业,办起了养殖场、冷冻厂、育苗场,新建盐场则采用机械化操作,传统晒盐赖以存在的场所消失,工艺亦成绝响。一些老盐民尚能表述一、二,但恢复、传承似乎没有必要了。 3、经济, 效益的利诱,多种现代化的机械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加工器具和方法,省力高效,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晒盐技艺作为文化遗产,却值得保护。
       。

    l***

    2018-04-09 05:29:2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