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求:表达对故乡和亲人思念的诗句。

首页

求:表达对故乡和亲人思念的诗句。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2018-05-23 13:22:23
  •   	思乡怀人,月明情浓——略论唐诗中的明月意象 
    	思乡怀人,月明情浓 
    	——略论唐诗中的明月意象 
    	湖南省华容县教研室 谢先国 
    	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唐诗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璀灿夺目。唐诗不论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还是在反应生活的广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绝后,无与伦比的高峰。
      其优秀的篇章,隽永的意境,如同一壶香浓味郁的美酒,令人细细玩味,终身享受。唐诗中的明月意象屡见不鲜,而描写又各具风韵,借明月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悠悠的离愁和深深的情愁等不同的情感,以致使明月成为了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情感寄托物。当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明月意象,人们的思乡念亲的情感便油然而生。
      从而形成我国民族文学中一种比较稳定又鲜明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 一、乡愁浓浓念故土。 正如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一样,思乡是唐诗中重要的主题。李白《静夜思》则是最为典型的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
      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思乡的情绪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用叙述的语气,用明月意象,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又如“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无名氏《杂诗》)。那是故乡的景色,故乡的梨花,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潺?∠陌樽嘀校且皇骼婊蛑毕箸午康南勺右谎砂渌枷缰橐缬谘员怼G鸬摹豆檠恪分小岸逑业乖拢皇で逶谷捶衫础!币痪洌私栊闯渎统畹穆醚悖褡乇砺读嘶掠嗡绲念柯弥肌O娼裨谝赶鹿纳ǘ逑遥巧嗔拱г梗笱悴蝗淘偬氯ィ欧苫乇狈健6鸥Α督骸肥小捌铺旃苍叮酪乖峦隆!笔擞稍陡√毂叩钠疲滦髟碌挠酪梗氲阶约嚎椭械那槭拢路鹱约壕陀朐啤⒃鹿苍锻乱谎J吮砻嫔厦嫘雌乒略拢导噬显谛醋约海核淙辉对谔焱猓囊黄倚娜聪蠊略乱谎ń唷@畎住督鹆瓿俏髀ピ孪乱鳌分小霸孪鲁烈骶貌还椋爬聪嘟友壑邢 !本洌词素⒃孪拢了寄耄镁貌还椤6鸥Α对乱挂渖岬堋分小奥洞咏褚拱祝率枪氏缑鳌币痪洌苯邮惴⑺枷缰椋髅魇瞧仗熘鹿惨宦置髟拢疚薏畋穑倒氏绲脑铝磷蠲髁痢U偶獭斗闱乓共础分小霸侣湮谔渌欤阌婊鸲猿蠲摺!保丛侣湟股睿彼的艘共此罩莩峭獾姆闱牛纤缜镆褂拿赖木吧耪馕换匙怕贸畹目妥樱闯隽祟柯谜叩墓骆耷辶鹊母惺堋C虾迫弧端尥┞墓懔昃捎巍芬皇小胺缑桨兑叮抡找还轮邸本洌丛鹿馑眨┎捉兄灰豆轮郏记谆诚缰楸悴谎远髁恕M踅ā妒逡雇隆肥小敖褚乖旅魅司⊥恢锼悸渌遥俊币痪洌瞬恢苯忧闼咦约旱乃寄钪校怯靡恢治竦囊晌视锲耗敲C5那锼蓟崧湓谒囊槐摺C髅髯约涸谒枷缁橙耍怠扒锼悸渌摇保饩徒硕栽禄吃兜那樗迹鹄胨季鄣那橐猓硐值迷探迳畛粒穸恕0拙右住蹲院幽暇遥啬谧杓ⅲ值芾肷ⅲ髟谝淮Γ蛲掠懈校氖樗常纳细×捍笮郑肚逼咝郑诮逍郑媸痉爰跋逻?弟妹》诗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也是一首典型的思乡怀人之作。“海上望明月,天涯共此时。”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份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月夜怀念远人的旨意凸现纸上。 二、离愁悠悠唱友情。 由于社会条件如交通不便,道路不畅等的限制,古人十分重视离别,“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唐诗中以明月意象来写离别的场面,和离别之后的忧愁等内容的篇章也非常多见。如王昌龄《送柴侍御》诗:“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他的诗,写送别、留别的不少,并且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
      这首诗固然不同于“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那神面临山川阻隔的远离之愁,也不象“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那么豪爽、洒脱。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谊,在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
      所以后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谕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王昌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诗人以“忆”字句勾勒,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
      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脱不了愁绪。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孟郊《古怨别》是一首写情人离愁的诗歌。“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首先用环境渲染离愁别绪。
      最后两句“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从这幅开阔的画面里,使人看到了离别之人在月光之下思念对方的情状,使人想到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相互祝愿。 唐诗中还有一部分明月意象是写别后的孤寂心情,抒发胸中的忧怨的。赵嘏《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在一个清凉寂静,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诗人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怎样的欢快!曾几何时,人事嗟跎,昔日伴侣不知已经飘向何方,而诗人却只辗转只身来到江楼,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啃啮着诗人孤独的心。
      孟郊《秋怀》其二“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古人客居异乡,一轮明月往往是倾吐乡思的旋律,“无心可猜”的良友。而此刻,诗人却感觉连秋月竟也是脸色冰冷,寒气禁禁,与月为伴的“老客”——诗人自己,也已一生壮志消磨殆尽,景况极其不堪。透露出人孤势单,客子畏惧的无限感慨。
      杜甫《宿府》中“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长夜的角声啊,多悲凉!但只有自言自语地倾诉乱世的悲凉,没有人听;中天的明月啊,多美好!但尽管美好,在漫漫长夜里,又有谁看她呢?诗人就这样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的心情。
      杜甫的《倦夜》诗,写出了作者同样的心情。“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这一夜从月升写到月落,诗人何曾合眼!彻底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如此寂静、凉爽的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事苦缠住他的心?原来诗人是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全诗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和忧愤。
      李白《古朗月行》“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诗中先写儿童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后来写到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的心境。徐凝《忆扬州》中“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句,作者抬头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苦,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
      这种挣不断,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奈它曾照离人泪眼,似是有情,而今宵偏照愁人又似无动于衷,却又可憎。李白《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这里既写出了自己的失意与愤慨,又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本质内容来。
      李白《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表面看来诗人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凄凉和伤感。 三、情愁深深抒恋曲。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最为典型的用明月意象写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的名篇。诗中几乎句句写月。“海上明月共潮生”,“何处春江无月明”,“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
      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博,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在月光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中“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她日日夜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宛如那团团圆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比喻美妙慰贴,想象新颖独特,给人以鲜明的美感。杜甫《月夜》诗中写道:“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作者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描写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当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沈全期《独不见》中“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那一轮恼人的明月,透过窗纱把流黄帏帐照得明晃晃的炫人眼目,给人愁上添愁。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
      “含愁独不见”的情语借助“明月照流黄”的景物渲染,便显得余韵无穷。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深夜下帘之后,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此时忧思徘徊,情愁深深,读者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只是一味望月,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
      温庭筠的《瑶瑟怨》“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孤居独处的离人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圆的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临高楼。“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钻上拂还来。”诗人只写了沉浸在月光中的高楼,但女主人公的孤寂、怨思,却仿佛融化在这似水的月光中了,这样以景结情,更增添了悠然不尽的余韵。
      王维《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这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一个美好的秋夜,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苦相思”三字。尽有不同寻俗的具体内容,耐人玩索。沈如筠《闺怨》也是写情愁的典型之作。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这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丈夫戍守南疆,妻子独处空闺,想象着凭借雁足给丈夫传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绪。于是女主人公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的身上。
      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唐诗中还有很多写明月或月夜的句子,所表现的情感与内容也不尽于 以上所述,范围极为广阔。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杜甫《秦州杂诗其七》)。“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崔橹《华清宫三首其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杜甫《宿江边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星瓜洲”(张祜《题金陵渡》)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唐诗中的明月意象随处可见,其中绝大部份描写明月的诗句都是以表达离愁别绪,思乡怀人为主旨的,这在唐以后的诗歌仍比比皆是,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杨州慢》)等等。由此可以说唐诗中的明月意象已渗透了古人的思乡怀人情绪。由于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传承,以致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仍然保留和发展了这种审美意识,从而逐渐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学中一种比较稳定而鲜明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
       二000年十月八日 (编者按:作者系国家级骨干教师)。

    张***

    2018-05-23 13:22:2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