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各位好心人,谁能给我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首页

各位好心人,谁能给我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水浒传”读书笔记,我不太会写,谁看过这本书,快告诉我,给我写一篇,谢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5-08-17 00:19:14
  •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
      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我试想,假如让他来到我的身边,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
      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了。 我总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朋友甚至亲人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哥们儿友情。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咿咿呀呀学语时,我经常毫无顾忌的到邻居家吃饭,没有礼节,没有拘束,只有欢乐。邻居家的姐姐现在和我还是和原来一样好。在我哭着闹着不上幼儿园时,我们和邻居经常一起聊天,但是我们开始装上了一扇木门。 现在当我知道为了未来奋斗的时候,我家的门也变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盗门。
      这就像一条河,让我们和邻居的感情隔在天地两岸。这就像《礼记》里说的:“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我们的社会很自然的少了一份爱,一份及其重要的爱——一份关怀。对于关怀,也许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让人喜笑颜开,就让人感受母亲般的关怀。
      不要太吝啬,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只能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 600字左右 差不多 就中学生左右水平 。

    蒸***

    2005-08-17 00:19:14

  • 2005-08-16 22:30:58
  • 没有悬赏分,有点困难

    恶***

    2005-08-16 22:30:58

  • 2005-08-16 18:48:01
  •   水浒》的一些读书笔记 
    那时读一段喜欢写一些,写得零零碎碎,后来整理了一下在别的网站发过,没什么价值的东西,不过当笑话看看也很有趣,回过头看自己写的东西总是觉得自己当时怎么会这样……呵呵 
      水浒文化的产生 
    水浒起源于北宋末年宋江一伙人横行河朔的正史记载。
      故事源头经民间说书、戏文等话本的不断创作、汇编,不断丰满形成了整个水浒故事。水浒传完全是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水浒的价值就在于此,如果单单是某某思想家、理论家的独力创作,又或归功于某某汇编者的单独版权,那么,水浒的文化价值将会大打折扣 故事最初民间的创作者,是说书人、写戏文的之类,多数是来自于社会中下层的知识分子,口耕、笔耕以糊口,抒怀叙事以娱人。
      迎合的也是中下层人物的口味。特别是说书,为了更具吸引力,说起来随机应变,运用设扣子、卖关子的本事,更有借题发挥的、添枝加叶的,铺开故事,拖住听众,这都是有效维持收入的方法 因而,水浒成书后,刻下了种种这些原始创作的印记。叙事手法以说书者身份介入故事,书中叙事者是故事中一个全能全知者,自由出入整个故事各个环节,随时揭露或隐藏人物的各种心理活动,随时调遣对故事的视点,加强趣味性,自然而然也加强了供读者的思考空间 正是民间中下层对故事的不断丰富,而使得南宋年间《宣和遗事》中短短几段水浒故事,被发挥成一本宏篇巨著。
      这不是一个两个编著者的力量可以替代的 元朝,水浒故事基本梗概初步成书后,开始引起中上层知识分子,乃至士大夫阶层的关注,于是编改者更加相继不已,流传日广,逐渐定形。 水浒故事成书过程的阶段性标志如下: (1)南宋,《宣和遗事》(故事形式出现的最早祖本,说书话本味道),可见,南宋年间对之前宋江这次北宋末年的起义已经不断以说书戏文形式流传并丰满着。
      记载事项与今本近似的有:三十六大伙、生辰纲事、杨志卖刀事、宋江私放事、杀惜、晁死宋代、招安、征方腊建功 (2)元,施本水浒出世,其实都说施耐庵是作者,但真正他编著的这个版本今人已经不得而见,然而罗编本在此基础上编定的这点是确定的。估计故事的梗概在施本已经初具规模了 (3)元明之间,罗本水浒,编著者罗贯中,但绝不是今人看而激赏的水浒文字,但所述故事情节确已成形,将之与现行繁本比较,就可知道罗本故事已脱胎于民间纷乱话本系统成本了。
      比较过程中可见罗本文字太粗 罗本情节如下: 走魔君--->史鲁林杨出场--->生辰纲事--->杀惜--->武松事--->宋江事--->闹江州--->三打祝家庄--->打曾头市--->排座次--->闹东京--->二败童--->三败高--->招安--->征方腊--->功成遭害--->魂聚蓼儿洼 (4)嘉靖年间,武定候郭勋府中向外传出的水浒版本,文字臻于纯熟超隽之境,一切的叙写描状都深邃而婉曲,精悍而活泼,真切而完美。
      情节在罗本基础上加了征辽一段。此版本吞没并压倒了罗本,成了现行一切繁本的祖本 虽说没有哪个单个的某某人,可称得上是独占版权的编著者,但在水浒的集体创作过程中,这个郭府版本的编著者,起到了让水浒在文字上脱胎成名章巨著的作用。可惜,具体编著者是谁?已无从考究。
      (该版本为一百回本) (5)后来也继续有增删,但都是以郭本为主线,对郭本原文改动不大 水浒就是这样,在文字间隐隐刻录着无数不知名者的心血,集体的创作,源于大众,归于大众。是多层次、多角度融洽成的社会产物,是一种大众文化——水浒文化 。
      

    英***

    2005-08-16 18:48:0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