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产权与资产的关系?

首页

产权与资产的关系?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11-07 21:49:26
      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的主体,但绝不是无形资产的全体;知识产权是法定无形资产必不可少的基础,但不等同于无形资产
    记者:西方早就有知识产权的概念,您以无形资产学的理论分析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是不是同一概念?有什么不同?
    蔡吉祥:确实常常有这样一种错觉,即将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混淆,将两者视为一体。
      严格讲,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但绝不能混为一谈。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的主体,但绝不是无形资产的全体;知识产权是法定无形资产必不可少的基础,但不等同于无形资产。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有一部分知识产权是难以转化为无形资产的。
      知识产权自身的性质决定了有一部分难以转化为无形资产,这主要是指那些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知识产权,比较典型的像著作权。某些文字作品和各种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若不能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直接关系并发挥作用,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不能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就没有转化为企业无形资产的可能。
       从无形资产的形成过程来看,知识产权若成为比较完备的无形资产,还必须经过若干阶段的转化才能完成。这期间知识产权的所有者还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实施,否则将会造成前功尽弃的被动局面。并非取得了某种权益(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就有了无形资产;如果没有知识产权,就不会有法定无形资产;但有了知识产权,并不一定会有法定无形资产。
      知识产权是以获得权利证书为标志,而无形资产则是以取得经济效益为标准,即占领市场、获取收益或股权。拥有了知识产权只是得到了法律的认可,而无形资产则是在法律认可的基础上,市场对其的再认可。 知识产权是否转化为无形资产一般有以下检验标准: 一是知识产权应用化,即知识产权已经完成试验阶段,应用于单位的生产经营中,基本体现或完全体现其使用价值。
       二是知识产权商品化,即知识产权已经给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在对外合作或技术贸易中已被对方认可其价格,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通过其交换价值体现其价值。 三是知识产权资产化,知识产权已经显示出其价值(评估或合作确认),而且企业将其价值计入“无形资产”账户,或在“无形资产信息系统”中予以反映。
      只有达到了这三条标准,知识产权才能与无形资产划上等号。 在21世纪,我们不能仅局限于知识产权的圈子之内。而对于智力成果,更不能仅停留在知识产权阶段,要尽快将其管理“资产化”、价值“定量化”,纳入一个单位的总体资产的正规管理。 。

    1***

    2005-11-07 21:49:26

其他答案

    2005-11-07 21:50:44
  •   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的主体,但绝不是无形资产的全体;知识产权是法定无形资产必不可少的基础,但不等同于无形资产
    记者:西方早就有知识产权的概念,您以无形资产学的理论分析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是不是同一概念?有什么不同?
    蔡吉祥:确实常常有这样一种错觉,即将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混淆,将两者视为一体。
      严格讲,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但绝不能混为一谈。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的主体,但绝不是无形资产的全体;知识产权是法定无形资产必不可少的基础,但不等同于无形资产。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有一部分知识产权是难以转化为无形资产的。
      知识产权自身的性质决定了有一部分难以转化为无形资产,这主要是指那些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知识产权,比较典型的像著作权。某些文字作品和各种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若不能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直接关系并发挥作用,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不能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就没有转化为企业无形资产的可能。
       从无形资产的形成过程来看,知识产权若成为比较完备的无形资产,还必须经过若干阶段的转化才能完成。这期间知识产权的所有者还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实施,否则将会造成前功尽弃的被动局面。并非取得了某种权益(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就有了无形资产;如果没有知识产权,就不会有法定无形资产;但有了知识产权,并不一定会有法定无形资产。
      知识产权是以获得权利证书为标志,而无形资产则是以取得经济效益为标准,即占领市场、获取收益或股权。拥有了知识产权只是得到了法律的认可,而无形资产则是在法律认可的基础上,市场对其的再认可。 知识产权是否转化为无形资产一般有以下检验标准: 一是知识产权应用化,即知识产权已经完成试验阶段,应用于单位的生产经营中,基本体现或完全体现其使用价值。
       二是知识产权商品化,即知识产权已经给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在对外合作或技术贸易中已被对方认可其价格,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通过其交换价值体现其价值。 三是知识产权资产化,知识产权已经显示出其价值(评估或合作确认),而且企业将其价值计入“无形资产”账户,或在“无形资产信息系统”中予以反映。
      只有达到了这三条标准,知识产权才能与无形资产划上等号。 在21世纪,我们不能仅局限于知识产权的圈子之内。而对于智力成果,更不能仅停留在知识产权阶段,要尽快将其管理“资产化”、价值“定量化”,纳入一个单位的总体资产的正规管理。 。

    来***

    2005-11-07 21:50:44

  • 2005-11-07 21:49:47
  •   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的主体,但绝不是无形资产的全体;知识产权是法定无形资产必不可少的基础,但不等同于无形资产
    记者:西方早就有知识产权的概念,您以无形资产学的理论分析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是不是同一概念?有什么不同?
    蔡吉祥:确实常常有这样一种错觉,即将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混淆,将两者视为一体。
      严格讲,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但绝不能混为一谈。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的主体,但绝不是无形资产的全体;知识产权是法定无形资产必不可少的基础,但不等同于无形资产。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有一部分知识产权是难以转化为无形资产的。
      知识产权自身的性质决定了有一部分难以转化为无形资产,这主要是指那些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知识产权,比较典型的像著作权。某些文字作品和各种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若不能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直接关系并发挥作用,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不能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就没有转化为企业无形资产的可能。
       从无形资产的形成过程来看,知识产权若成为比较完备的无形资产,还必须经过若干阶段的转化才能完成。这期间知识产权的所有者还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实施,否则将会造成前功尽弃的被动局面。并非取得了某种权益(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就有了无形资产;如果没有知识产权,就不会有法定无形资产;但有了知识产权,并不一定会有法定无形资产。
      知识产权是以获得权利证书为标志,而无形资产则是以取得经济效益为标准,即占领市场、获取收益或股权。拥有了知识产权只是得到了法律的认可,而无形资产则是在法律认可的基础上,市场对其的再认可。 知识产权是否转化为无形资产一般有以下检验标准: 一是知识产权应用化,即知识产权已经完成试验阶段,应用于单位的生产经营中,基本体现或完全体现其使用价值。
       二是知识产权商品化,即知识产权已经给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在对外合作或技术贸易中已被对方认可其价格,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通过其交换价值体现其价值。 三是知识产权资产化,知识产权已经显示出其价值(评估或合作确认),而且企业将其价值计入“无形资产”账户,或在“无形资产信息系统”中予以反映。
      只有达到了这三条标准,知识产权才能与无形资产划上等号。 在21世纪,我们不能仅局限于知识产权的圈子之内。而对于智力成果,更不能仅停留在知识产权阶段,要尽快将其管理“资产化”、价值“定量化”,纳入一个单位的总体资产的正规管理。 。

    小***

    2005-11-07 21:49:47

  • 2005-11-07 21:24:42
  • 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的主体,但绝不是无形资产的全体;知识产权是法定无形资产必不可少的基础,但不等同于无形资产
    记者:西方早就有知识产权的概念,您以无形资产学的理论分析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是不是同一概念?有什么不同?
    蔡吉祥:确实常常有这样一种错觉,即将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混淆,将两者视为一体。严格讲,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但绝不能混为一谈。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的主体,但绝不是无形资产的全体;知识产权是法定无形资产必不可少的基础,但不等同于无形资产。
    

    1***

    2005-11-07 21:24:42

  • 2005-11-07 21:20:53
  •   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的主体,但绝不是无形资产的全体;知识产权是法定无形资产必不可少的基础,但不等同于无形资产
    记者:西方早就有知识产权的概念,您以无形资产学的理论分析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是不是同一概念?有什么不同?
    蔡吉祥:确实常常有这样一种错觉,即将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混淆,将两者视为一体。
      严格讲,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但绝不能混为一谈。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的主体,但绝不是无形资产的全体;知识产权是法定无形资产必不可少的基础,但不等同于无形资产。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有一部分知识产权是难以转化为无形资产的。
      知识产权自身的性质决定了有一部分难以转化为无形资产,这主要是指那些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知识产权,比较典型的像著作权。某些文字作品和各种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若不能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直接关系并发挥作用,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不能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就没有转化为企业无形资产的可能。
       从无形资产的形成过程来看,知识产权若成为比较完备的无形资产,还必须经过若干阶段的转化才能完成。这期间知识产权的所有者还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实施,否则将会造成前功尽弃的被动局面。并非取得了某种权益(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就有了无形资产;如果没有知识产权,就不会有法定无形资产;但有了知识产权,并不一定会有法定无形资产。
      知识产权是以获得权利证书为标志,而无形资产则是以取得经济效益为标准,即占领市场、获取收益或股权。拥有了知识产权只是得到了法律的认可,而无形资产则是在法律认可的基础上,市场对其的再认可。 知识产权是否转化为无形资产一般有以下检验标准: 一是知识产权应用化,即知识产权已经完成试验阶段,应用于单位的生产经营中,基本体现或完全体现其使用价值。
       二是知识产权商品化,即知识产权已经给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在对外合作或技术贸易中已被对方认可其价格,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通过其交换价值体现其价值。 三是知识产权资产化,知识产权已经显示出其价值(评估或合作确认),而且企业将其价值计入“无形资产”账户,或在“无形资产信息系统”中予以反映。
      只有达到了这三条标准,知识产权才能与无形资产划上等号。 在21世纪,我们不能仅局限于知识产权的圈子之内。而对于智力成果,更不能仅停留在知识产权阶段,要尽快将其管理“资产化”、价值“定量化”,纳入一个单位的总体资产的正规管理。 。

    海***

    2005-11-07 21:20:5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