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帮我写作文 急!!!!!!!!!!!

首页

帮我写作文 急!!!!!!!!!!!

题目: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之我见.不要建议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2006-02-12 18:06:13
  • 没必要让别人代写

    赵***

    2006-02-12 18:06:13

  • 2006-02-11 15:02:59
  •   (1)今年过年,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取消了多年以来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除夕之夜又开始热闹了起来。于是有人称:法律与民俗文化博弈12年后,文化获胜。想起当初在“解禁”的听证会上,很多人说没有爆竹就没有过年的“年味”,甚至有人担心禁放爆竹会引起中国文化的衰微。
      更有学者著文称“文化比法律更有尊严”,以支持解禁。说实在的,如果中国文化真是如此脆弱,听不到某个响声就要衰微了,那么这就不是爆竹的问题,而是文化本身的问题。文化与法律谁更有尊严,这个命题我们姑且不去论证,但根据这个逻辑,其实文化也不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尊严”的东西。
      至少有很多东西都比它更有“尊严”,比如权利。 新华网北京1月29日电:在北京的除夕之夜,没有因燃放烟花爆竹而形成重大火情,也没有因燃放引发重大伤亡,总体秩序良好。西安、济南、呼和浩特、南京等“禁改限”城市除夕夜均无燃放烟花爆竹事故报告。很多媒体认为这证明了解禁的效果是好的。
      但说实话,以这样的标准来看烟花解禁的效果并论证其是成功的,并不能让人信服。因为对于烟花爆竹的燃放,除安全的因素之外,最重要的一个考虑就是其扰民的后果。可以想象,在一些居民尽情燃放、鞭炮声大作的时候,必然有另外一些人安宁的生活被打破,被不时爆起、毫无预兆的爆炸声弄得寝食不安。
       当年在争辩是否应该解禁时,就有律师指出,当声响娱乐的权利侵害了安静安全休息的权利的时候,就要取消声响娱乐的权利,以保证安静安全生活的权利。确实,居民有要求安静、安全休息、生活的基本权利,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个权利也要高于声响娱乐的权利。
      因此不难理解,在《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于网上征求意见时,964条意见中482条明确反对,290条赞成,其他意见是法案需要修正。明明是反对者占多数,却有媒体解读为不反对的占52%,并以此作为“解禁”的民意基础,令人啼笑皆非。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在他们的发言被以“文化”和“多数”的名义所漠视时的感受如何,我们并不知道。
       在这个市民社会悄然来临的时代,我同意汪玉凯教授的说法——“禁改限”的变化,表现出中国公共利益开始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政府要用更加温和、有针对性的方式协调各方利益。拿今次事件来说,在满足了社会上一部分人对燃放烟花爆竹的需求之后,我们是不是应该关注一下那些想要平静生活的人的需求呢?政府应对他们提供些什么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我们不能忘记,“禁改限”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政府无法控制燃放。
      这无形中暗示了:在燃放时如何保证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这个问题政府并没有解决。相比之下,实施了34年禁放烟花爆竹令的新加坡在2004年1月3日正式解禁,其解禁的前提是为国民提供良好的燃放烟花爆竹的条件并派出大量警察、消防员甚至军火专家。而对我国的许多城市来说,是否已经在城市管理上达到了新加坡的水平,还令人存有疑问。
      其解禁之后能不能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也让人担忧。就除夕之夜的情况来看,那些“解禁”的城市已经通过了第一天的考试——安全上没有什么大的灾难发生,人们忍受一天的噪音也还不是问题。但还有半个月的燃放时间、此后还有若干年的时间,政府管理、社情民意无疑都要经受持续性的考验。
       平心而论,这次“禁改限”实际上方便了政府管理——全面禁放的法律政府无法执行;全面解禁后的局面政府也难以控制——因此,限时限地燃放不失为一个理性的选择。但如何在保障了一部分人声响娱乐的权利的同时,也保障另外一部分人安静生活的权利,则是这个社会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
      权利比文化更有尊严,这种体认极为重要,也极度缺失——在“除旧岁”时也“扰市民”的爆竹声中是如此,在许多借抽象的文化之名而侵夺具体的民众权利的事件中更是如此。 当然,有些时候,在表面上的“权利”与“文化”的冲突中,“民俗文化”被作为一面大旗堂而皇之地打出来,但骨子里却满不是那么回事。
      就拿“烟花解禁”来说,一些学者、民众呼吁“解禁”达12年之久,未有下文。而今年居然轻轻松松变成了现实,其中有什么微妙的原因吗?我们注意到,恰逢解禁之前,北京市出台了《烟花爆竹专营管理办法》,规定北京市烟花鞭炮有限公司一家专营全市烟花爆竹,并且有权为烟花爆竹的行业经营制定规则。
      重庆、徐州等城市也纷纷在“解禁”之前出台了相似的专营办法。有了政府垄断企业逐利其中,显然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事件了。所以,就今次烟花爆竹燃放解禁来说,是不是“文化的胜利”还很难说,不过人们享受安静生活的权利却已经实实在在被侵害了 (2)新年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在西方,它的节庆活动不如圣诞节那样隆重(在有的国家把它与圣诞节合起来过),而在东方特别是东南亚一带,它显然不如春节重要,那么各国的新年到底有什么特色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罗马尼亚、俄罗斯、匈牙利、法国、英国、葡萄牙、意大利、美国这些国家的新年是如何过的吧。
       罗马尼亚 每年一月一日是罗马尼亚的传统年节,但它又与正教的圣诞和主显节的时间相临,几个节日便合在了一起,所以罗马尼亚人的新年实际上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至直翌年一月六日结束。十二月二十四日夜,教徒门要去教堂作礼拜,之后,他们在一位手举五星红灯的儿童的引领下沿街游行,吟唱圣歌,直到深夜。
      二十五日上午,小火子们持刀佩剑,一身戎装在,广场或市中心演出圣经故事。三十一日,是结婚的吉日,办喜事的人很多,很多人还习惯在这一天问卜算挂。 元旦之后的数日之中人们还要举行很多独具民族风情的贺岁活动。除夕之夜新郎,新娘要牵拉"圣犁""圣牛"到亲友邻居家拜贺。
      孩子们则三五成群,手持花棍轻轻敲打自己的父母长辈,唱花棍歌祝亲人吉祥如意,小伙子们则手拿花杖,拉着铁犁到各家拜年,其间跳山羊舞,主人也会以各种佳肴招待他们。另外还有一种化装游行,十分有趣,一个头戴山羊面具,两只羊角间夹着一面象征太阳的镜子,在其它"动物"冬眠后仍蹦跳不止,待一阵音东响过,其它"动物"渐次苏醒,与山羊共舞,用以象征万物复苏。
      游行队伍里还有名医生,手持大号注射器向路人喷射"圣水"。"圣诞老人"更是必不可少,他身穿大红袍,不断向路人抛洒五彩纸屑和礼物。(上图为罗马尼亚一乡村正在举行全村新年祈祷) 俄罗斯 历史上,俄罗斯的新年曾有几次变迁,古代,人们为迎春送冬而举行祭礼,以三月一日为新年,十五世纪受,拜占庭文化影响以五月一日为新年;十七世纪彼得大帝统治时期的一月一日为新年:后东正教会又把它改为一月七日,直到本世纪末才把新年定为一月一日。
       节前,艺术家和伐木工人采伐塔行枞树,供克里姆林宫和各大公共设施举行新年联欢会使用。商店里琳琅满目,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选购礼物,青年人则相互寄送贺卡。除夕夜,各大公共设施上灯火齐明,身穿白毛镶边红袍的严寒老人在人流间穿行,象人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并向孩子们赠送礼物,娱乐场所组织假面舞会。
      午夜克里姆林宫钟声长鸣,人们听到钟声后,施放焰火,相互高呼,庆祝新年来到,庆祝活动直至凌晨。(上图为克里姆林宫宫墙和红场一角,远景为克里姆林宫钟楼) 匈牙利 新年是匈牙利的传统年节,此前离家的人尽量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节庆活动从新年前夜开始,届时,男女老幼走出家门,手拿纸做城的喇叭,吹出没有曲调的音乐。
      不多时又开始了抢喇叭的游戏,人们边吹边抢,边抢边吹。此俗沿习已久,每到新年都有人出售纸喇叭,购买者也十分涌跃。 新年这天,学校放假,家家户户装饰圣诞树,圣诞树有用塑料制成,也有的家庭在节前到树林里砍伐松树,搭成圣诞树。街道上的圣诞树则更为漂亮,上面挂满了彩带,彩球和各式玩具,足有两层楼高。
       另外,新年这天,亲友之间还要相互拜访,赠送礼物,礼物一般为镀金的镍币和玻璃器皿,镍币作工精细,正面印有徽笑的天使,背面印有"祝你新年快东"的字样,玻璃器皿上印有憨态可拘的小猪,它身穿马甲,前蹄上翘,上面也印着"祝你新年快乐"(上图为一枚匈牙利银制纪念币) 法国: 中世纪以前,法国的新年是四月一日,直到1564年,查理九世才把它改成一月一日。
      新年前夜,家人团聚,同餐共饮,按古老的风俗,是夜每个人都喝得酩酊大醉。法国人认为除夕时家中的酒如没有喝尽,来年必有厄运。所以豪饮是法国新年的特色之一。另外新年时父母或长辈要给孩子们红包,以表关切,这一点很象我国春节的"压岁钱"。很多人还用元旦的天气来预则来年一年的天气,他们认为,元旦刮南风,则一年风调雨顺;刮西风是捕鱼和挤奶的好年头,刮东风水果可以大丰收。
      (图为法国的两种最著名的香槟。) 英国: 在英国每年一月一日是新年,但由于它在圣诞节的12天节期之内,所以节庆活动就不突出。但是在苏格兰地区,人们认为圣诞节是家人团聚日,而新年才是普天同庆的节日,因而对它的重视胜过圣诞节。 在苏格兰,新年前夜,亲朋好友一齐聚会,痛钦威士忌,欢渡节日。
      午夜12点,各教堂钟声齐鸣,庆祝新年来到,人们一边饮酒,一边高唱《友谊地久天长》,并在音乐中跳起热烈的苏兰舞蹈。午夜刚过人们又开始了拜年活动。届时家家大开门户,欢迎任何人前去,并用事先烘制好的小黑面包待客。并以第一个登门来访的客人占卜自己的家运,来者阔绰,预示好运,来者贫穷预示受苦,而且来者必须是黑发、黑肤的陌生人,苏格兰人认为这样的人会给他们带兴旺的年景。
      否则来访者必须手拿一块黑煤来代替黑发、黑肤,还要带面包和盐表示善意。进门后将煤放入主人家的壁炉内,将面包放在桌上以示拜年,这样主人便会给他热情的招待。 葡萄牙 每年一月一日是葡萄牙的传统年节,元旦前后十天正是葡萄牙的"斗牛旺季"因而观斗牛便是元旦的一大盛景。
      与西班牙斗牛迥然不同的是,葡萄牙斗牛十分安全,为不使牛伤人,斗牛时要锯掉公牛的角,并裹以海绵,棉布;为不伤牛,规定刺伤深度不得超过5公分。这种刺激而又不致危及生命的斗牛方式很合葡萄牙人的胃口。 斗牛时,斗牛士头戴黑绒帽,系红领带,内衬白祖衫,外穿黑裤。
      斗时有两种方法。一是智取,即一人一马一枪,斗牛士将公牛激怒并与其周旋数十周后,才将其刺中;一是强攻:即一群人赤手空拳上阵,凭死力将牛推翻在地。此时观众激动不已,喝彩叫绝。(上图为西班牙斗牛场景。) 意大利: 每年一月一日是意大利的传统年节,新年前夜,一位身穿白衣,从"山里"来的老婆婆,走家串户,为人们送来节日礼物,人们则彻夜不停地燃放爆竹,烟花,并且可以肆意打碎一切可以打碎东西,小至碗碟,大至坛缸,都可以扔到大街上去,许多人特意为了这一刻积攒了许多瓶瓶罐罐,此时一并敲碎瘾,意大利人认为新年前夜响声连天,便可以驱邪,求得新年如意,元旦这天人们习惯在家中燃一炉旺火,昼夜不熄,人们认为火来自太阳,元旦这天家中如果断了炉火,来年就见不到太阳,会导致厄运。
       美国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对于新年的民俗庆祝活动远不如那些历史长远的国家,其节庆活动也相对平淡。在新年前夜,教堂举行盛大的礼拜活动,人们相互祝福。午夜时分,人们举行各种化装舞会,歌舞狂欢,游艺,直至凌晨二、三点钟。至于元旦这天,气氛相对平静,人们很晚才起床,绝大多数人在家看电视,体育比赛等,在休闲中渡过。
       不过在加利福利亚州的玫瑰花会游行到别有特色。届时,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是盛开的鲜花,五、六十辆由鲜花装饰而成的彩车徐徐而行。节日期间人们选出一位玫瑰皇后,头戴珠冠身穿白色礼服;坐在新车上,其后又有六位"玫瑰公主"分列"皇后"两侧她们身穿绿色礼服,笑容可掬。
      "皇后","公主"手拿玫瑰向人们频频致意,电视现场直播将欢快的场面传遍各地。 新年表决心是美国的一个习俗,也就是在新年许一个心愿,订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一定远大,但要和自己的生活贴近,如:"我一定要戒烟;我一定要改掉坏脾气等。" 元 旦 的 由 来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秋***

    2006-02-11 15:02:59

  • 2006-02-08 23:18:15
  • 写作文始于写检查。。。
    我中考语文考了113。。。(120满分~)

    k***

    2006-02-08 23:18:15

  • 2006-02-08 14:21:00
  • 大年三十真热闹,
    家家户户都放炮。
    我说老妈我也要,
    老妈说我瞎胡闹。
    我说老爸给我炮,
    老爸让找奶奶要。
    奶奶给我拿出炮。
    我靠~~
    脑袋差点没炸掉。

    咖***

    2006-02-08 14:21:00

  • 2006-02-08 11:36:18
  • b***

    2006-02-08 11:36:18

  • 2006-02-07 16:43:58
  • 懒惰的人,没时间看烟花爆竹!!!

    阿***

    2006-02-07 16:43:58

  • 2006-02-07 15:52:22
  • 放鞭炮是我们传统节日的传统。为什么现在洋节比我们的节日比我们的火?
    就因为洋节没有放弃自己的传统而我们却因为所谓的“文明”放弃了………

    虎***

    2006-02-07 15:52:22

  • 2006-02-07 13:11:07
  •   鞭炮之于春节,如同圣诞树之于圣诞节。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春节燃放爆竹习俗,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传统文化。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
      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然而多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协调,人们的风俗和习惯自然渲染这一氛围并加以不断的完善和索取,使之风俗理念廷伸化,更加丰富多采。据史料记载,明朝年间,山西太原曾因燃放烟花爆竹而殃及老百姓二千余人!烧毁数百间民居。
      可是人们并没有“以史为鉴”,在民国期间,北京的鲜鱼口也曾因燃放烟花爆竹而造成失火,死伤人数骇人听闻! 如果我们能正确的把握燃放烟花爆竹的方法并遵守国家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法规,则燃放烟花爆竹可以给我们带来欢乐;相反,如果我们忽视“以史为鉴”,则用不正确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会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 真没劲~!!!! 。

    a***

    2006-02-07 13:11:07

  • 2006-02-07 13:09:17
  •                            春节燃放花炮爆竹之我见
        过春节放炮,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传统。现在“年”这种怪物早已不复存在,放炮也成了一种习俗,到了春节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放炮仗。但现在由于一些非法厂家,违规生产。
      导致放炮时出现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 有一种物质叫高氯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日晒或者震动都可能引发爆炸。那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厂家老板将这种物质掺进炮竹的炸药里,当然是威力巨大。一不留神要么躲闪不及都会被炸伤。更有甚者,把引信留得特别短,刚一点着,炮就响了起来。
      就更别提安全距离了。最可恶的当属劣质烟花,他们把烟花桶做得高高的,的确做得非常小。造成重心偏高,头重脚轻,有时候就连一阵风都会把它吹倒,这倒下来之后的情况可是不容乐观。大家想想,这桶可是圆的。放在地上它是会乱滚的。这花弹要是万一射中,就是背后坐力推过来的桶砸到那后果可也是不堪设想的啊! 咱也不能光说人炮竹做得不好,还有咱放的方法上的问题那,你说是不是。
      就拿我家门口的一户人家说吧!人家有个好习惯:就是放炮吧,他们又不出家门。说白了吧,就是在阳台上放炮,但又不是用竹竿挑着,而是点着了之后便从楼上扔下来,谁要是站在“弹着点” 上那可就惨了。您看这危险不危险。还有的家里养这个调皮鬼,点着了炮就往垃圾桶里扔,炸得垃圾到处都是。
      先别别管这个,这炮还没放几下,嘿!它就不响了,这小孩便堵住鼻子往垃圾桶里看,正当这时,炮又响了起来,一发发炮弹炸的那小孩的脸是千疮百孔,幸亏这里医院近,被好心的邻居送进了医院。 挑选鞭炮也是有技术的,再次我给您支两招:1。引信长于3~4厘米2。
      桶高比桶径的三倍小。买炮一定要到正规销售点购买,不要在危险地区燃放。 您说这放炮,是不是得特别注意这安全问题呢? 。

    l***

    2006-02-07 13:09:17

  • 2006-02-07 11:40:36
  • “爆竹声中一岁除”,燃放鞭炮、烟花是传统春节民俗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火药的发明史差不多也就是鞭炮与庆典融为一体的历史。但为都市安全计,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大部分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缺失鞭炮声的春节年味似乎淡了不少,放鞭炮过年成为老百姓心中的“怀念”。十多年过去,鞭炮解禁呼声高。2006年春节之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倾听民声后,通过《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改“全面禁放”为“局部限放”,百姓欢呼雀跃。春节将过,部分“开禁”的北京并没有因燃放烟花爆竹酿成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只是在“还乐于民”中,政府加强了对城市安全的监管。 
        禁还是限,看似小事一桩,但民意起到了越来越大的决定作用,这就耐人寻味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陈欣新教授对此评论说:“鞭炮是禁或是限,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决策的过程,听民声、随民意,反映出社会法制文明和人文关怀的进步。” 
       
    

    z***

    2006-02-07 11:40:36

  • 2006-02-07 10:44:29
  •   鞭炮之于春节,如同圣诞树之于圣诞节。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春节燃放爆竹习俗,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传统文化。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
      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然而多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协调,人们的风俗和习惯自然渲染这一氛围并加以不断的完善和索取,使之风俗理念廷伸化,更加丰富多采。据史料记载,明朝年间,山西太原曾因燃放烟花爆竹而殃及老百姓二千余人!烧毁数百间民居。
      可是人们并没有“以史为鉴”,在民国期间,北京的鲜鱼口也曾因燃放烟花爆竹而造成失火,死伤人数骇人听闻! 如果我们能正确的把握燃放烟花爆竹的方法并遵守国家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法规,则燃放烟花爆竹可以给我们带来欢乐;相反,如果我们忽视“以史为鉴”,则用不正确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会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 。

    习***

    2006-02-07 10:44:29

  • 2006-02-07 10:34:16
  •   没必要让别人代写,让别人出主意就行了。我上初中、高中时写作文也是一大头疼事,但是后来慢慢觉得写作文不难了,为啥呢?我误打误撞地发现,写议论文时只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适当有些文学根基就绝对能写出让别人看得下去的文章,别看着报纸捏着鼻子直吹就行。
      大胆些,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肯定能引起共鸣。当然,你若是觉得自己根基差肚里缺词汇,那得采取别的措施了。我觉得办法之一是,看小说。看不进去咋办?硬看,看一页是一页,强迫自己坐下10分钟,能看它十几页吧,行!这就是收获!改日再看10分钟,有多些收获!不经意坚持个把月,嘿嘿,你再写文章肯定顺利许多。
      其实,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一条路:提高实力,往肚里多装些墨水,这才是最佳解决办法。文如其人,我虽然不才不敢肯定它绝对言之有理,但是我还是比较倾向于认同这句话。
      所以,我认为写出自己真实想法,让文章真正起到表达心声之作用,这才是人们选择写作之根本目的吧!要不,古今中外众多的人专注于写作为啥呢?能表达自己的心声也!可能有些老师不会顾及作文表达的是不是作者心声,他自有衡量标准,所以,你也面临有些表达心声之作被老师枪毙的危险,但是,做人得有勇气,有维护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物的勇气,不要改变方向,坚持写有内容有思想的文章,终究会得到人们欣赏与赞同!祝你好运。

    东***

    2006-02-07 10:34:16

  • 2006-02-07 10:23:35
  • 若无字数限制,或许我的作文还凑和。
    

    d***

    2006-02-07 10:23:35

  • 2006-02-07 10:22:01
  • 提纲:
    1、每年的春节都要燃放烟花爆竹
    2、燃放烟花爆竹的害处
    3、想象没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世界
    4、恳请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兰***

    2006-02-07 10:22:01

  • 2006-02-07 10:21:21
  •     鞭炮之于春节,如同圣诞树之于圣诞节。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春节燃放爆竹习俗,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传统文化。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
      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然而多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协调,人们的风俗和习惯自然渲染这一氛围并加以不断的完善和索取,使之风俗理念廷伸化,更加丰富多采。据史料记载,明朝年间,山西太原曾因燃放烟花爆竹而殃及老百姓二千余人!烧毁数百间民居。
      可是人们并没有“以史为鉴”,在民国期间,北京的鲜鱼口也曾因燃放烟花爆竹而造成失火,死伤人数骇人听闻! 如果我们能正确的把握燃放烟花爆竹的方法并遵守国家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法规,则燃放烟花爆竹可以给我们带来欢乐;相反,如果我们忽视“以史为鉴”,则用不正确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会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 。

    小***

    2006-02-07 10:21:2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