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朗读能力差怎么培养,用什么方法好?

首页 心里承受能力差怎么办

朗读能力差怎么培养,用什么方法好?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2006-03-23 14:28:30
  •   重视朗读录音,加强朗读训练,培养朗读能力
       我在语文教学朗读训练中,借助朗读录音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朗读录音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它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感知课文内容,使之受到情感陶冶,领悟朗读方法。
       一、通过范读,激发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要范读,因为好的范读不仅是为学生提供的朗读示范,而且可以感染学生,引起他们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并且使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朗读录音一般是可以请专家或擅长朗读的教师来录制的,朗读技艺高超,感情充沛,甚至可以配上音乐,所以借助朗读录音来范读,就可以准确传达出对课文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共鸣。
      如教学《桂林山水》时,一开始就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录音中那优美的旋律和激昂抒情的语调,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意境中,为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真挚热爱之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导读,传授朗读方法。
       朗读训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知道学生通过掌握朗读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才能读出感情呢?除了要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外,就是要掌握一些朗读的技巧。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语文内容的教学,更要重视朗读方法的传授。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朗读方法的掌握,仅仅靠理论上的阐述是不行的,它需要引导学生到具体的朗读环境中去领悟、摸索、付诸实践。
      运用朗读录音,就可能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朗读情景中快速感悟出某些课文的感情基调、朗读的规律,进而通过反复大胆的训练、模仿掌握朗读技巧。久而久之,他们也能将这些技巧驾轻就熟地运用了。如教《鸟的天堂》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先让他们听朗读录音,注意体味朗读方法;再让他们放开胆子跟着录音轻声读;然后让他们脱离朗读录音独自练习朗读;最后又让他们再听录音,与自己的朗读情况进行对照找出差距后再进一步反复模仿。
      这样,一个阶段后,一些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就能读得跟录音差不多了,特别是在重音、语调、停顿等方面基本上把握了要领。尔后再让朗读进步快的学生与朗读能力差的学生一一结成对子,让这些"小先生"根据他们的具体领会用同龄人容易接受的语言去耐心叫他们结对子的"学生",效果很好,不久全班的朗读水平提高了一大截。
       三、让学生天天练读,培养朗读习惯。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需要经过反复的练读,也就是说,对于一篇文章,学生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才能做到熟读能诵。然而,课堂时间有限,许多课文都需要学生课后去读,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教师如何检查评议学生课外朗读作业呢?我尝试了运用朗读录音反馈课后朗读情况,效果很好。
      具体做法是:事先,布置学生将要读的课文制作成朗读录音;检查时,只需要放一放学生的朗读录音,就可以知道学生的课外朗读的情况了。如教《凡卡》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回家制作成朗读录音,第二天我检查时,大家都读得很认真,很好。个别同学还配上了钢琴曲的音乐。
      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在读熟练后才录音的,他们对此感到新奇,又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大家乐此不疲。(在此基础上,我趁机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了几次"课文朗读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见,运用录音督查练读,有利于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形成。为了不断提高朗读技巧,巩固朗读习惯,我利用早读的二十分钟,练朗读或背课文,不少学生尝到了甜头。
      有的六点多钟就到学校练朗读。一个阶段后,他们不仅朗读水平提高,就连写作水平也明显地提高了。他们说每逢作文时,学过的范文都在我们头脑中闪现,我们感到左右逢源,作文再不觉得是苦差事了。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录音,加强朗读训练,才能培养较好的朗读能力,并对其他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推行作用。
       课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实践也证明: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调、语感;读,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正确:在朗读时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看清每个字的字音,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读时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句读分明、停顿恰当。 流利:朗读时不能结结巴巴、吞吞吐吐,语气流畅,语速恰当、节奏明快,能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对作品的基调把握准确。
       教师在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时,首先要字词关,引导学生认真读好每篇课文的每个生字、生词,把好朗读出口关,学生平时朗读时,教师要严格要求,指导读好“轻声”、“儿化”、及“啊”、“一”、“不”的变调。其次,引导学生读好句子,指导学生掌握停顿的规律,能处理重音,学会四种常见句型的语气、语调。
       二、朗读训练要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 有感情:指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能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能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的变化,生动地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基本上做到以言动人,以情动人。 情感要靠多变的朗读技巧来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和训练。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要根据课文体裁的特点和情感上的需要具体设计每个句子的读法,包括声音的轻重、高低、节奏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褒贬善恶,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朗读时根据课文情感的变化流露出相应的表情。《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故事讲了乌鸦找到一片肉后得意地站在树上炫耀,狐狸见到后很谗,为了能得到那块肉,狐狸讲了很多奉承话,乌鸦因爱听奉承话而上了当。
      朗读第一段时要用平缓的语气交代故事中的人物,第二自然段要朗读出乌鸦除了高兴还想炫耀的味道,狐狸的三次奉承话一句比一句好听,一句比一句能打动乌鸦的心。乌鸦听了狐狸的三句奉承话表现为第一次不信,第二次半信半疑,第三次得意忘性“哇”地唱起来。最后一段又还原到平缓的语气。
      随着情感的变化,语气也要有变化,节奏也要有变化,朗读课文才会生动、吸引人。 三、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创设多种有趣的朗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采用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中生动鲜活的画面的展示,或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让学生在视觉或听觉上得以美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语文第二册中《草原的早晨》前先用多媒体播放美丽广阔的大草原,配上腾格尔的一曲《草原》:蓝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洁白的羊群……这种有声有形有色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直观的视点,还有助于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诱发出通过朗读表达美的感受的欲望。
       另外,朗读训练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大量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朗读能力要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才能获得。因此,在课堂是,老师要把大块的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
      例如:导读,开火车读,自由读,配乐读等。一般散文诗歌中所描写的意境较美,可以设计一些个性化的朗读方式,例如在第二册《鲜花和星星》中,可设计“你喜欢哪一节就读哪一节?”或“你认为怎么读美你就怎么读。”尽可能多请几名同学读,这种做法,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折射出多彩的个性特点,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z***

    2006-03-23 14:28:30

  • 2006-03-23 10:09:45
  •   个人朗读:
    个人朗读极易出彩,无人附和,无人牵绊,彰显个人风格。若备音、意二层,彩亦不难。其间,“意”更为难得。首要是与技巧难离,词语及语气助词的朗读方式训练自不必说。其次又与生之语文积淀有关,与课文理解有关,难是一、二日能成,少不了平日点滴点拨。
       集体朗读: 整齐划一的朗读需之课文的理解,习毕课文,时现。另新授时,生仍倚旧日之习惯,想来又是全不离平日之扎实训练。 鼓励: 扎实训练不假,方式也甚为重要,多样的训练及激励方式,颇具效果。本周班队课便拟开展朗读评比,虽在准备阶段,但新星闪现,莫不令人佩服。
       务实: 形式纵然丰富,基础不可少,每堂课潜心发现朗读中优、渍处,向来未敢怠慢。 心态: 当日课堂,自己镇守,亦是发现生之朗读较之平日怯懦许多,想是与往日尚缺露面机会有关。课后未有任何低贬之辞,热情地鼓励一番,也是真心,以后多锻炼机会,每生皆有出息,深信。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大部分测试者在此项失分相对较多,如果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相信会对大家有帮助并取得好的成绩!    一、用普通话语音朗读  朗读和说话不同,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读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去总结。单是总结还不够,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一字多音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第一类是意义不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的读音。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
      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就行。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由于字形相近由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由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级成的较常用的字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
      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闹出笑语,就是指的这种误读。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音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些被称为“异读词”。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国家于50年代就组织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并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
      历经几十年,几易其稿。1985年。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上、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间、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在使用《审音表》的时候,最好是对照着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来看。
      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义项和用例,然后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比较以后,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一律以《审音表》为准。这样就达到了读音规范的目的。    二、把握作品的基调  1、阅读理解 就是首先要熟悉作品,从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
      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确地掌握作品的情调与节奏,正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第一,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第二,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这是深刻理解作品的关键。  第三,根据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熟悉作品的内容和结构。
      对于抒情性作品,应着重熟悉其抒情线索和感情格调。对于叙事作品,应着重熟悉作品的情节与人物性格。对于论述文,需要通过逐段分析理解,抓住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和论述方法,或者抓住文章的说明次序和说明方法。总之,只有掌握了不同作品的特点,熟悉了作品的具体内容,才能准确地把握不同的朗读方法。
        2、设计方案 就是在深刻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如何通过语音的具体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第一,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以及不同听众对象等因素,来确定朗读的基调。  第二,对整个作品的朗读方案应有总体考虑。例如作品中写景的地方怎么读?作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怎么安排快慢、高低、重音和停顿等。
           三、朗读的技巧  1、呼吸  学会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发出来的音坚实有力,音质优美,而且传送得较远。有的人在朗读时呼吸显得急促,甚至上气不接下气,这是因为他使用的是胸式呼吸,不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朗读需要有较充足的气流,一般采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
      它的特点是胸腔、腹腔都配合着呼吸进行收缩或扩张,尤其要注意横膈膜的运动。我们可以进行缓慢而均匀的呼吸训练,从中体会用腹肌控制呼吸的方法。  2、发音  发音的关键是嗓子的运用。朗读者的嗓音应该是柔和、动听和富于表现力的。为此,首先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不要长期高声喊叫,也不要由于饮食高温或过于辛辣而刺激嗓子。
      其次要注意提高自己对嗓音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的松紧决定的,音量的大小则由发音时振动用力的大小来决定的,朗读时不要自始至终高声大叫。再者,还要注意调节共鸣,这是使音色柔和、响亮、动听的重要技巧。人们发声的时候,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发出音波,经过口腔或鼻腔的共鸣,形成不同的音色。
      改变口腔或鼻腔的条件,音色就会大不相同。例如舌位靠前,共鸣腔浅,可使声音清脆;舌位靠后,共鸣腔深,可使声音洪亮刚强。  3、吐字  吐字的技巧不仅关系到音节的清晰度,而且关系到声音的圆润、饱满。要吐字清楚,首先要熟练地掌握常用词语的标准音。朗读时,要熟悉每个音节声母、韵母、声调,按照它们的标准音来发音。
      其次,要力求克服发音含糊、吐词不清的毛病,一是在声母的成阻阶段比较马虎,不大注意发音器官的准确部位,二是在韵母阶段不大注意口形和舌位,三是发音吐字速度太快,没有足够的时值。朗读跟平时说话不同,要使每个音节都让听众或考官听清楚,发音就要有一定力度和时值,每个音素都要到位。
      平时多练习绕口令就是为了练好吐字的基本功。  4、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有些句子较长,结构比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
      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应试者要格外注意。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标点符号停顿。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号的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
      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心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②、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③、感情停顿。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5、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读时要加以特别强调的字、词或短语。
      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它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重音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一般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②、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应试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是不固定的。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含义。由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含义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③、感情重音。
      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地方。  6、语速  应试者在朗读时,适当掌握读者论坛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作品的内容和体裁决定朗读的速度,其中内容是主要的。
        ①、根据内容掌握语速。朗读时的语速须与的情境相适应,根据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当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  ②、根据体裁掌握语速。《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选编朗读测试材料时,为了保证作品难易程度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所选的50篇作品,几乎都是记叙文。
      记叙文有记记事、记言。一般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  7、语调  语调指句子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应试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高升调。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子里使用,或者是在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②、降抑调。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
      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③、平直调。平直调一般多且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句子里。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④、曲折调。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
      朗读时由高而低后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变化 。

    s***

    2006-03-23 10:09:4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