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魏为什么对蜀汉采取守势?

首页

魏为什么对蜀汉采取守势?

魏蜀相比,魏的国力和军事实力都占优,为什么诸葛亮能六出祁山,而魏国战略上多采取防御?是蜀军有战术上的优势还是地理条件的限制,等等……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5-10 11:34:38
      1、曹操时期:自赤壁之败后,曹操一生创下的资本几乎毁于一旦,从此不提南下统一作战,而是向汉中、西凉等偏远地区扩张,但也屡次败于刘备集团之手,经过数次惨败,曹操终其一生几乎没有再对孙权和刘备采取攻势,他在临终时也交代曹丕不可妄动,以免刺激孙刘再次联手,而应巩固北方,徐图南方,同时分化孙刘联盟。
       2、曹丕时期:曹魏建国后十分忌惮蜀吴联军合,在曹魏考虑中,不管同时对蜀吴开战或对任何一家作战,都将面临两线夹击的压力,魏军的数量优势就不存在;而如果以逸待劳,即使两国同时对魏开战,总数相等的魏军可依托防御工事伺机反击,胜算较大;另外蜀有秦岭、吴有长江,客观上也决定了魏国无法在力量不具压倒性优势的时候轻举妄动。
      因此,曹魏历代皇帝都重在强国练兵,以守待攻,除了曹睿、曹髦两次试探性出击外,均以防御战和本国国土内的运动战消耗吴蜀军力。 3、魏晋交替时期:经过50年励精图治,魏晋国力已远胜蜀吴,而蜀国军力与刘备时期相比已然退步,国力也被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耗尽,政治上宦官专权达到昏庸的地步,蜀国惟依仗崇山峻岭做困兽之斗,魏终于等到了进攻的时机,以奇兵一举灭蜀;吴国国力稍强,但在永远失去蜀国支援之后,吴也只能依托天险拖延晋军攻击时间,直至亡国再也没敢进攻北方。
       因此,曹魏守势是避蜀吴兵锋,争取时间自强,为后来西晋采取攻势,一举统一中国创造条件。

    大***

    2006-05-10 11:34:38

其他答案

    2006-05-09 13:06:29
  •   曹魏不仅仅不主动出击刘蜀,而且也不主动出击孙吴。为什么?在我看来,其主要原因恰恰是因为在“三足”当中,曹魏最为强大。曹魏的强大,逼使吴、蜀必须依靠两家联合,才能避免被曹魏吞并。而曹魏也清楚,自己虽然强大,但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把两家同时吞并。如攻蜀,则吴必救;如攻吴,则蜀必救,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与其空耗人、财、物力,不如暂时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以待时机——当然,时不时地搞一些小规模出击、袭扰试探试探也未尝不可。 对此形势,曹魏清楚,孙吴也清楚,刘蜀诸葛亮就不清楚吗?其实,诸葛亮早就清楚,在《隆中对》时他就说过:“。。。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那末,为什么后来诸葛亮未待“天下有变”就急于出击曹魏呢?有人说,这是诸葛亮自恃才能穷兵黩武。
      但我不这样看: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天下尽知这是个昏庸的皇帝。有诸葛亮在,刘蜀固然可以自保,但一旦诸葛亮去世,则刘蜀必然成为别人(或曹魏、或孙吴)的口中食、囊中物,这一点也是天下尽知。因此,诸葛亮必须要赶在自己在世时完成统一大业,即使力所不殆也要勉为其难以求一逞。
      即所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诸葛亮《后出师表》)。 明了了这一点,对诸葛亮以最弱小的刘蜀却频繁征讨最强大的曹魏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绿***

    2006-05-09 13:06:29

  • 2006-05-09 01:41:26
  • 主要是地形上四川的地利,使得从蜀地出击容易,退守也容易,而进攻蜀地则难攻也难退,非有绝对把握不会轻易发动攻势,而且当时魏国占据天下九分之七的疆域,正如辛佐治所分析的,以静制动,静待可乘之机,就可以拉大自己的优势,从优势变成胜势,要知道土地、人口、经济等数据对比还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弥补,但人才上的落差则很难补救,诸葛亮在《后出师表》里已经深切地谈到了对于兵力和人才损失的悲痛(他急于进攻也正是想在差距尚未彻底拉开到无望前完成统一大业)。
    事实上不但三国,后来历代但凡有割据西川者,多半都在绝大多数时间采取攻势,一旦中原地区发动进攻,则多半是胜券在握,很少失手。

    陶***

    2006-05-09 01:41:26

  • 2006-05-08 23:34:14
  • 问题倒不在补给线
    因为魏国虽然不惧怕吴、蜀。但内部也有问题。史书讲曹操以威定国,国人未附。内部政治斗争很激烈,一旦派出大军出击,主帅会不会造反始终是魏国担心的问题。你看灭掉蜀国后,马上杀了主将邓艾,主将钟会就造反了。幸亏及时剿灭,否则又是心腹大患。再加上北方鲜卑、西方氐羌时不时造反,也要发兵讨伐,自然没有功夫理吴蜀。
    史书载司马昭跟部下谈话,说他随时都可以灭掉吴蜀,只是没有找到时机。他就是要把灭吴蜀的大功和自己的篡位步骤结合起来

    小***

    2006-05-08 23:34:14

  • 2006-05-08 21:26:19
  • 任何一场战争,主动进攻的一方的补给线肯定很长,而防守一方补给线相对较短,这就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曹操当年在白马打破袁绍,却主动撤退,退守官渡,增长了袁绍的补给线,才最终打破袁绍。

    h***

    2006-05-08 21:26:1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