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的孩子课堂上老爱讲话怎么办?

首页

我的孩子课堂上老爱讲话怎么办?

 我的孩子刚上一年级,平时就很调皮、好动,哪儿危险就往哪儿爬,身上调皮脏的一天得换两次衣服,上课老爱说话,批评过多次都不改,一会就给忘了,也试过诸如让其注意力集中之类的方法,都不见效,我孩子说,他就是想玩、想说话,就说了。学习暂时不错,不过,以后随着课程进度的加深,如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学习,也会影响他人听讲,请问有何有效的解决办法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4-09-16 23:13:23
          小彤你好,
        关于上课爱说话,我感觉孩子不是“多动症”,也不是单纯“集中注意力”的问题。我认为应该适当加强“自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提几点建议:
    1、不要只是简单的批评,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共同来找出解决的办法,比如利用孩子想说、想玩的心理,在家庭中开展一些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各种“责任”,学习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学习建立和维护秩序,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2、当孩子对某件东西感兴趣想要得到它时,家长可用它引导孩子付出一定的辛苦和努力后,再让孩子得到他喜欢的东西。还可以给一定的零花钱,要求他们自己计划使用,尽可能地节约和储蓄,以此培养自控力。 3、在学习的问题上,家庭作业时间的安排及学习成绩的预期目标,都应在家长的参谋下由孩子自己最后做出决定。
      在看电视、玩电脑等问题上,家长也可试着解除对孩子的“禁令”,使孩子在无监视限制的情况下能自我控制玩的时间。 4、孩子的情绪容易波动,高兴时喜欢大喊大叫,悲伤时易放声痛哭,家长除要及时提醒孩子恢复情绪之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创造一些伤孩子充分自由活动的机会,不要时时刻刻的限制和束缚孩子,让他们也能有一个宣泄的时候。
       5、家长要以身作则,模仿榜样也是孩子自控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家长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注目”当中。因此,家长要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孩子的言行,使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总之,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是一种一本万利的智能投资,能为他们的将来打下一个坚实的心理、行为基础,使他们有毅力和耐心去学习、工作和待人处事,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最后还要说一点:“调皮”是孩子聪明的标志。家长只要耐心引导,杜绝危险,大可不必过多的去干涉。多洗两件衣服,来换取一个聪明且富有创造力的孩子还是十分值得的。您说对吧?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更多“幼小衔接”相关文摘请参看: 如要就此回答继续提问,欢迎登陆新浪亲子中心“家有小学生”论坛 。
      

    木***

    2004-09-16 23:13:23

其他答案

    2004-09-17 00:34:33
  • 适当地给孩子以表扬

    1***

    2004-09-17 00:34:33

  • 2004-09-16 19:51:36
  • 很简单,叫他的老师把他调到中间一排第一个座位,如果有必要让他跟一个文静的女孩子坐在一起。

    1***

    2004-09-16 19:51:36

  • 2004-09-16 19:46:51
  •   儿童喜欢说话,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家长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专家们认为,儿童多嘴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儿童平日里得不到长辈的重视,很想通过插言引起家人、来客的注意。二、是儿童的年龄特征所致。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儿童世界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感兴趣。
      他们不仅渴望从书本、报章杂志、老师课堂讲授中获得知识,而且渴望了解大人们的事情,希望能接触大人们的世界。当他们听到大人们交谈时,常常情不自禁地要露一手,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三、好动的孩子比较爱插言。儿童的性格不同,也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行动。有的孩子,多嘴括言并投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和心理,只是性格使然,不开口就忍不住。
         总之,不管孩子多嘴多舌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家长都要用积极的态度来看待。爱插言多嘴的孩子是聪明可爱的,虽然有时难免会显得不礼貌,会给家长带来尴尬,但这种不受欢迎的行为恰恰说明了孩子思想活跃,有进取心,也说明了孩子没有压抑感,生活的环境比较宽松。
      成年人顾忌较多,在别人交谈时不轻易插言,这说明成年人的心理压抑感远远超过了儿童。所以,心理学上多把儿童的多嘴多舌看作是理想的性格,家长应该为孩子的这种性格高兴,而不应视为“不良习惯”而加以指责。   尽管我们说多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投有必要去引导了。
      如果家长能引导孩子这种性格向好的方向发展,将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儿童的插言行为呢?   首先,家长要和孩子平等相处。保护孩子身上的锐气,保护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就要在家庭中营造平等和睦的生活气氛,允许孩子和大人一起谈论、争辩,不要因孩子“没老没小”就打骂孩子。
         其次,适当地给孩子以表扬。当家长听到孩子正确的插话时,要适当给以表扬,这样可以鼓励孩子更加思维活跃,勇于参与。但是,如果孩子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干扰大人交谈,则应进行教育,让他知道,在表现自己的时候也要替别人着想,无视人家的存在,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第三,教孩子学当听众。善于讲话固然很重要,但善于听话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在日常生活里,父母们还要训练孩子当听众,当您们对孩子讲话时,一定要求他们安静地听讲,等家长讲完后再让儿童发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当听众的好习惯。   第四,插言要分场合和内容,家长要教会孩子判断什么时候可以插言,什么时候不能插言。
      有些场合和一些谈话内容,孩子不适合插言,家长最好提前提醒儿童不要插言,这样可提高儿童人际交往的能力。 祝好1。

    1***

    2004-09-16 19:46:51

  • 2004-09-16 19:46:11
  •   希望下面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其实,孩子并不是天生就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种大脑功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有的孩子早期心理发育好,有的孩子则存在问题,上学后会影响学习效果。一般来说,影响孩子注意力的主要因素有: 
      一、大脑平衡功能发展不足。
      由于母亲怀孕时保胎,不敢活动,孩子出生时早产、难产或剖腹产,出生后爬行训练不足等原因,则会影响孩子大脑前庭平衡功能的发展,孩子会表现得好动不安,跑步爱摔跟头,不会走平衡木,不能盯住目标看。有的孩子做旋转运动,从来不觉得晕,这是前庭平衡功能对外界信息不敏感的缘故;也有的孩子特别怕晕,这是因为过分敏感,外界的信息特别容易进入大脑,所以孩子特别容易受到无关信息的干扰,注意力很难集中。
          二、情绪不稳定。有些孩子爱发脾气,情绪容易激动,高兴起来会大喊大叫,对挫折非常敏感,爱哭、吮指头和咬笔等等,剖腹产出生的孩子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三、运动协调性差。有些孩子不善于跳绳、拍球、手脚笨拙、手眼协调性差、动手能力差,很容易造成大脑对身体各部位指挥不灵,自制力、自觉性很差,也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了解了孩子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了,必要时,可以找心理医生做专门的检查。 。

    1***

    2004-09-16 19:46:11

  • 2004-09-16 19:43:41
  •   儿童专家们认为,儿童多嘴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儿童平日里得不到长辈的重视,很想通过插言引起家人、来客的注意。二、是儿童的年龄特征所致。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儿童世界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感兴趣。他们不仅渴望从书本、报章杂志、老师课堂讲授中获得知识,而且渴望了解大人们的事情,希望能接触大人们的世界。
      当他们听到大人们交谈时,常常情不自禁地要露一手,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三、好动的孩子比较爱插言。儿童的性格不同,也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行动。有的孩子,多嘴括言并投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和心理,只是性格使然,不开口就忍不住。 总之,不管孩子多嘴多舌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家长都要用积极的态度来看待。
      爱插言多嘴的孩子是聪明可爱的,虽然有时难免会显得不礼貌,会给家长带来尴尬,但这种不受欢迎的行为恰恰说明了孩子思想活跃,有进取心,也说明了孩子没有压抑感,生活的环境比较宽松。成年人顾忌较多,在别人交谈时不轻易插言,这说明成年人的心理压抑感远远超过了儿童。
      所以,心理学上多把儿童的多嘴多舌看作是理想的性格,家长应该为孩子的这种性格高兴,而不应视为"不良习惯"而加以指责。 尽管我们说多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投有必要去引导了。如果家长能引导孩子这种性格向好的方向发展,将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儿童的插言行为呢? 首先,家长要和孩子平等相处。
      保护孩子身上的锐气,保护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就要在家庭中营造平等和睦的生活气氛,允许孩子和大人一起谈论、争辩,不要因孩子"没老没小"就打骂孩子。 其次,适当地给孩子以表扬。当家长听到孩子正确的插话时,要适当给以表扬,这样可以鼓励孩子更加思维活跃,勇于参与。
      但是,如果孩子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干扰大人交谈,则应进行教育,让他知道,在表现自己的时候也要替别人着想,无视人家的存在,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第三,教孩子学当听众。善于讲话固然很重要,但善于听话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在日常生活里,父母们还要训练孩子当听众,当您们对孩子讲话时,一定要求他们安静地听讲,等家长讲完后再让儿童发言。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当听众的好习惯。 第四,插言要分场合和内容,家长要教会孩子判断什么时候可以插言,什么时候不能插言。有些场合和一些谈话内容,孩子不适合插言,家长最好提前提醒儿童不要插言,这样可提高儿童人际交往的能力。 。

    1***

    2004-09-16 19:43:41

  • 2004-09-16 19:41:21
  •   可以参见这个网址   
    儿童多动症,一般发病于18岁以下,多有轻微脑功能障碍。其表现为动作过多,伸头缩脑,站无站相,坐无坐相,或频繁眨眼,转眼吐舌,走路时频繁回顾,甚者秽语不休。
      多动症虽然18岁后自愈,但是届时已经造成了较严重的后果,学习成绩不好,脾性顽劣,社会交往能力极度欠缺,让家长遗恨终生。
         目前常规的治疗方式有:1、西医疗法,轻度的多动症给服微量元素等,重度的给服精神类药物,疗效很差。2、中药内服疗法,该疗法疗程长,一般喝几年的中药,把相应几年的关键学习期错过,孩子病愈后,学习成绩却跟不上。    关于多动症的原因,可融合出以下观点:  1、 筋失所养论。
      中医认为本病属肝风范畴,其发病多因患者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失调;复因外邪引动内风而致肝风内动。由是阴津暗耗、筋失所养,故多动,取穴当滋阴敛肝,息风定痉。  2、 先天性发育不良论。观察多动症儿童,多有其它弱视、智力偏低或其它发育迟缓等情况,取穴当补足先天,促进发育。
        3、 神志不定论。多动症患儿一般注意力不集中,魂不守舍。中医认为,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志,脾藏意,五脏不安,则魂,魄,神,意,志无所归藏,导致患儿多动。取穴当安五脏定魂魄。  4、 神经传导受阻论。有整骨学者提出,患儿在婴儿期由于睡姿不当颈部或后脑勺受压迫,神经的上、下行传导受到阻滞,导致患儿脏腑接受大脑的信号紊乱,项背不舒,故而多动,取穴宜促进颈部的上通畅。
       不过也未必就一定是多动症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多都这样,营养学专家还认为这跟儿童营养缺乏有关。 。

    1***

    2004-09-16 19:41:21

  • 2004-09-16 19:41:12
  • 批评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如试试表扬,比如你跟他说,老师今天打电话来表扬你啦,说你今天进步很大,上课讲话比以前少多了,这样的话来培养他自律的习惯

    1***

    2004-09-16 19:41:1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