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吕克贝松拍过那几部电影

首页

吕克贝松拍过那几部电影

列出片名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07-17 20:53:05
  •    自导:《第五元素》
    《这个杀手不太冷》
    《圣女贞德》
    制片:《龙之吻》
    编剧:《龙之吻》
    《这个杀手不太冷》
    吕克·贝松(法国导演、编剧、制片人)
      姓 名:吕克·贝松
      出生日期:1959-03-18
     出生地:法国巴黎
      星 座:双鱼座
      吕克·贝松被认为是欧洲的斯皮尔伯格,他的电影节奏明快,富于前沿时尚,风格诡异,几乎每部影片都能激起人们的期待。
      代表作有:《地铁》(1985年)、 《碧海蓝天》(1987年)、 《尼基塔》(1989年)、 《这个杀手不太冷》(1994年)、 《第五元素》(1997年)、 《圣女贞德》(1999年)。  吕克·贝松生于1959年3月18日法国巴黎,他幼年时代很长时间是随着作潜水教练的父母周游列国,所以他的童年生活几乎是在水中度过的。
      这种童年生活给他的印象和启发是极其巨大的,最明显的一个成果就是使他将来孕育出他的成名作《碧海情》。吕克·贝松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创造力,他的《碧海情》、《第五元素》等片据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打过草稿了。他17岁潜水时出过一次事故,以后不能再长时间潜水,于是放弃潜水运动,计划改行成为研究海豚的海洋生物学家,于是他回到自己出生地巴黎。
      18岁的贝松第一次享受现代生活,甚至包括极为普通的电视。他逐渐发现,只有电影才能满足他对多种艺术的兴趣。不久,他开始在各种不同的电影中打各种零工,后来又到美国去了三年。当他再次回到巴黎后,他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不久正式命名为“皇太子影片公司”。
         贝松的崭露头角之作是1983年的《最后的战斗》。这似乎是一部关于未来的影片,但片中的世界并不能看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延续性,片中有大量对人类未来的富于想象力的寓言性悲观描写。接下来是一部以巴黎地铁为背景的惊险片《地铁》,想象力仍然是影片最大的特色,这也显示出贝松成年后才接触地铁的特异思考和想象。
      同上一部影片相似的是,影片中再次出现了一个个人的世界,这个小世界与我们普通人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自己的生存规律。贝松在影片中充分展示了自己对好莱坞惊险片、歌舞片等类型片的欣赏和富有创造力的模仿。   1988年,吕克·贝松执导了自己早期电影中最成功的影片《碧海情》。
      可以看出,贝松在影片中融合进了自己的一些童年经历和少年梦想,成功塑造出一位以大海为家,以海豚为友的年轻潜水员杰克·马约尔的形象,片中有大量优美的水下摄影,表达了贝松自己对大海的热爱之情。该片在当年恺撒奖评选中获得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奖。在受到众多观众的热烈请求之后,贝松后来还发行了一个长达3小时的版本,加进了很多拍摄的素材,包括这个超长版本,在巴黎地区就有200万人次观众看过这部影片。
      可以说,这部影片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相隔两年多以后,贝松再次推出自己的又一部力作《尼基塔》。这是把一个毫无前途的女犯改造为超级女间谍的好莱坞式的离奇故事,影片上映后不仅票房掀起狂潮,而且还获得多项法国凯撒奖提名和奖励,可以说是“名利双收”。
      同年,贝松还以个人方式制作了一部《亚特兰提斯》的影片,他不仅自己导演,而且自己亲自担任摄影指导和剪接,可惜影片并没有掀起大的反响。   1994年,贝松再度出击,以《这个杀手不太冷》(杀手莱昂)轰动整个世界影坛。观众争相到影院观看这部既有狂暴的枪战场面,又有绕指柔情的暧昧老少恋的异国风味的好莱坞式大片。
      主演雷诺和波特曼也一举成为世界级偶像明星。   如果说贝松正是一步步走向好莱坞,并以自己个人风格的大片向好莱坞宣战的话,那么1997年的这部《第五元素》也可以说是贝松与好莱坞的一个媾和成果。不仅影片模式已经完全好莱坞化了,而且故事发生场景也是在纽约,拯救人类和地球的也是好莱坞明星布鲁斯·威利斯。
      除了关于未来的某些独特的想象力可以看出贝松的个人痕迹之外,影片完全可以归到好莱坞生产的一大堆科幻片队伍里去了。但不管怎么样,该片还是在1997年成为了法国电影票房冠军,全球总票房超过2亿美元,并且获得戛纳电影节的技术奖。   接近世纪末,贝松突然以好莱坞史诗片的模式运作完成了一部大制作的古装片《信使:圣女贞德的故事》。
      要知道德莱叶和布莱松的“圣女贞德”都是电影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作品,而且几年前贝松的法国前辈雅克·里维特刚刚拍过一个版本,美国的版本也刚刚完成,贝松有把握挑战这些高手吗?这几乎是所有观众和影评人的疑问。其结果,这部豪华的大制作只能令我们看到了一个稍稍有别于美国版本的“圣女贞德”。
      两部影片的很多情节和细节都十分相象,恐怕其中还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幕后新闻。贝松新女友米拉·乔沃维奇的表演沿袭了一些《第五元素》中的风格——神经质、惊慌、脆弱,这种处理的结果使这个版本的贞德几乎是最另类的,整部影片中她都能令人感到疯狂和迷乱。
      圣人和疯子就是一线之隔,也许贝松就是这样认为的。除此之外,影片就几乎没有多少好说的,我们看到了一个世纪之交法国的西席·地密尔式的豪华巨片。对了,影片最后出现的、由达斯廷·霍夫曼饰演的上帝的使者,算是贝松对贞德题材的一个“特殊处理”吧。   拍完《圣女贞德》五年后,吕克?贝松将把《亚瑟》系列人搬上屏幕。
      《亚瑟》系列是写给孩子看的,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本片的开拍标志着吕克-贝松继1999年执导《圣女贞德》以来第一次回归导演的?本职工作?——这位低产大忙人在五年间虽然没拍过一部电影,但是监制了不下40部商业片,不仅包括本国的《绿芥刑警》、《疯狂出租车》、《车神》、《暗流2》,还包括泰国的《拳霸》、李连杰的《龙之吻》等等,可以说?有法国商业片的地方就有吕克-贝松?。
         6500万欧元的预算投入——法国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预算投入,这部电影2004年5月动机开始拍摄,将于2006年夏天完成。在电影的英文版中,麦当娜将为其中的女主角赛琳娜公主配音。“她一个半月前录了音”,吕克?贝松说道,他希望由David Bowie为恶人该死的M配音。
      音乐的发行由美国音乐人Snoop Dog完成。《碧海情深》、《尼基塔》和《第五元素》中的原创作曲乐队Eric Serra,也将为该电影谱曲。“Patrice Garcia为《亚瑟》画动画,他是这个项目的原创人。”吕克?贝松说道。   创作组同时还囊括了电影制片人Emmanuel Prévost和Pierre Buffin,后者曾为《黑客帝国》的特技效果工作。
      “这部电影本来由Patrice执导,”吕克?贝松解释道,但“当他考虑到巨大的工作量时,他对我说他没有足够的经验,所以还是由我来导演这部电影。” “他(Patrice)负责装饰、色彩、迷你墨村庄布景方面的工作,我则负责演员、剪辑、声音和音乐。”《碧海情深》的导演说。
      这部电影将混和3D,2D,动画和特技摄影技术。“这就能使一部电影正常启动。亚瑟是个10岁的男孩,在一个既定的时刻,他从1。1米高变为2毫米高,以进入迷你墨人的世界。”吕克?贝松继续说道。   “剪辑工作将持续11个月。” 除了预算投入,“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电影应该在法国拍摄。
      ”导演强调道。“我们不去捷克共和国、波兰、或美国拍摄,而要在法国,在巴黎附近拍。”   为什么要等五年之后才又重新来到摄像机前?“当一个人拍了八部电影之后,他已经表达了很多东西。我要再拍电影,就必须真的有话要说。为孩子们拍一部电影,这激发了我的灵感。
      ”“这是由于我爱写作,因为有几块钱的话,就可以买纸和笔。我的家庭并不富裕,文学是我惟一可以和我十六岁的年龄相称的领域,”电影艺术家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坦白道。那时,“我非常喜欢写作,但最初写成的五千页书糟糕极了。我把它们都扔进了垃圾箱。”贝松先生说道,他四十五岁,有三个孩子。
      “电影屏幕需要技术。必须有节奏,有镜头。当我开始写书时,我得到了很多乐趣,因为我可以自己掌握时间。如果我想花十页篇幅描写亚瑟的花园,我可以让自己这么做。这是电影屏幕上所没有的自由。”导演强调道。
         贝松早就曾经宣布,自己只导演十部电影,如今九部已经过去,第十部会怎么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位如今最著名的法国导演的“最后一枪”,成绩如何吧!   主要作品年表   导演: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这个杀手不太冷 (The Professional )(1994)   圣女贞德 (The Messenger )(2000)   制片:   龙之吻 (Kiss of The Dragon ) (2001)   编剧: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 (1997) 龙之吻 (Kiss of The Dragon ) (2001)   这个杀手不太冷 (The Professional ) (1994) 。

    k***

    2006-07-17 20:53:05

  • 2006-07-16 23:27:07
  •   《最后的战斗》1983年
    《地铁》 1985年
    《碧海蓝天》 1987年
    《尼基塔》 1990年
    《大西洋人》 1991年
    《杀手莱昂》 1994年
    《第五元素》 1997年
    《圣女贞德》 1999年
    《出租汽车》 2000年
     《天使-A》 2006年
    说起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知道的人不能算少,即便是不知道贝松的名字,恐怕也不会没有看过他导演的影片《杀手莱昂》和《第五元素》。
      但是当我准备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在国内几乎找不到关于他的任何背景材料。这种尴尬的局面还发生在他自己的国家法国:尽管贝松的声望在国际影坛如日中天,在推崇艺术电影著称的法国,吕克·贝松却始终是个毁誉参半的孤独的探索者,他甚至被说成是向好莱坞电影投降的反面典型。
      为此,苦闷的贝松常常要飘浮过海去好莱坞寻觅知音。 蓝天碧海丁的少年梦 吕克·贝松1959年3月18日生于巴黎,幼年的理想是做一名潜水运动员和航海家。但是17岁时的一次潜水事故打破了他的童年梦想。贝松很快调整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决心做一名电影制片人,于是19岁那年来到美国洛杉矶,学习了3个月的电影制作课程。
      并开始拍摄一些试验短片。1983年,贝松的电影处女作《最后的战斗》问世,这部多次获奖的黑白、宽银幕的无声科幻片,据说是23岁的他用3法郎六苏拍成的。吕克·贝松似乎向世人证明了,在法国即使没有受过专业的电影教育,找不到投资,依旧可以拍出与众不同的电影。
      也正因如此,贝松曾经一度被奉为法国年轻导演的开路先锋,不管他乐意不乐意这一称呼。 《地铁》和《碧海蓝天》为吕克·贝松在国内和国际赢得了声誉。虽然当年的法国凯撒奖有点吝啬地仅仅将“最佳录音”和“最佳音乐”奖授予《碧海蓝天》.但是贝松却公开表示这部影片是其导演生涯中最为得意的作品。
      毕竟,这部作品倾注了贝松少年时的激情和梦想,贝松终于可以用他的摄影机捕捉他童年时代所看到的海洋的光影和生命。影片中的潜水员杰克最后葬身大海,更确切的说,那是他真正的生存,杰克莫不就是贝松理想中的化身? 80年代的法国有所谓BBC年轻导演之说,即专指Beinex、 Besson、 Carax(贝内克斯、贝松、卡拉克斯)这三位新锐导演尽管有很多相同与不同,但其最大的共同点却是对蓝色莫名其妙的偏爱。
      从贝内克斯1980年拍的《女歌星》开始,蓝色就充满了银慕,卡拉卡斯则拍了《卑贱的血统》;而贝松的《碧海蓝天》更是从片名到内容都蓝色的调子。贝松苦心孤诣营造的对大海的向往和浪漫情怀自然是无人能比,其精彩的水下摄影恐怕令《钢琴课》和《泰但尼克号》的导演也受益匪浅。
       法兰西孤独的探索者 《尼基塔》与《杀手莱昂》是吕克·贝松由艺术影片向商业影片的成功过渡。《尼墓塔》讲述了一个暴力团女成员是如何被改造为国家职业特工杀手的过程,其特工杀手的身份和她内心深处爱情和人性的萌动构成了这部影片的独到之处,而《杀手莱昂》讲述 了一个渴望从善的杀手和一个渴望复仇从恶的女孩之间的故事。
      这部带有艺术气质的法国商业片至今仍是世界各国的电影学子们精精乐道的范例,其中的许多细节诸如莱昂身边的那株绿色的植物和“记住永远不要杀妇女和孩子”等精彩对白令人难忘。单凭那株绿色的植物,就不是好莱坞的编剧所能想到的。《杀手莱昂》夺得了当年凯撒奖最佳影片奖,贝松则荣获最佳导演奖。
      自90年代以来,法国艺术电影的繁荣将法国商业电影推到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在法国以外的地方,拍艺术电影是雳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你要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在法国则不同,如果一个电影艺术家要去拍迎合大众口味的商业电影,似乎而要更大的勇气。吕克·贝松就是这样一位“不合时宜”的导演。
       80年代中期,贝松拍摄了《地铁》,《蕾海蓝天》等艺术电影之后,被法国评论界称为前途无限的年轻导演; 90年代贝松在拍摄了《杀手莱昂》、《第五元素》之后,却受到了法国电影理论界的轻视。《第五元素》1997年在全球创下了2亿7千万美元的收益,名列当年世界电影的第三名,不管评论界如何评论这部电影,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法国导演眼中的未来世界,在电脑高科技与时空交错的叙事中,带给我们一丝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吕克·贝松是当代法国电影影坛最受瞩目而有争议最大的导演。尽管《第五元素》在商业上的成功使得法国最大的电影公司高蒙公司的营业额翻了一翻,但是贝松在国内却常常被说成是向好莱坞电影投降的反面典型。为此,苦闷的贝松常常要飘浮过海去好莱坞寻觅知音。
      影片《第五元素》集科幻、惊险和打斗于一身,是欧洲有史以来第一部成本高达近一亿美元的英语对白影片,显示了法国电影人复兴本国和欧洲电影业的决心和勇气,影片莱获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真故事内容本是吕克·贝松在16岁时就开始构思,当时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刚刚问世,显然贝松的想象和构思与之相比还很不成熟。
       事隔20年之后,贝松依旧念念不忘少年时代的构想,经过20年的筹划.该剧本具备了贝松前五部故事片的基本要素。虽然有评论认为《第五元素》似乎更像是一部法国未来主义的滑稽笑剧,认为不过是视觉效果做得好,但是1997年在第50届夏纳电影节开幕式上作为开幕影片放映的时候,这部表现人类未来23世纪的科幻片还是引起了轰动。
      影片中,布鲁斯·威利斯扮演的主人公驾驶着他的那辆抗地球引力的黄色出租汽车飞越纽约城市上空的镜头,与卢卡斯的星际字宙飞船相比毫不逊色。当年那个看着《星球大战》长大的贝松,20年后终于和卢卡斯站到了一起。 走向世界的吕克·贝松 早在《碧海蓝天》中,吕克·贝松就显示出他对大制作和宏大场面的迷恋与追求。
      从《第五元素》和《圣女贞德》开始,贝松日渐游离他过去所从属的那种电影形态,将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不仅在类型方式上玩尽花招,还在制作成本上不断升级,这也许就是贝松在本国遭到非议的主要原因。而此时的好莱坞也开始在世界各国招兵买马,其首选就是吴宇森和吕克·贝松。
      贝松法国式的浪漫风情以及吴宇森东方味的英雄情结倍受好莱坞的青睬与模仿。贝松最终用《第五元素》和《圣女贞德》证明了娱乐大片不是好莱坞的专利,法国人不仅能制造低成本、小制作的艺术电影,还能生产在全球盈利的商业巨片,一个法国人可以在美国的地盘上“与他们相抗衡。
      今天的贝松似乎成了成功的榜样,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将他看作和斯皮尔伯格同一类型的商业片大导演,但是殊不知贝松能够走到今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作为第一部高成本的欧洲影片,《第五元素》1997年夏天在影院公映的时候,开始票房并不令人乐观,看惯了艺术影片的法国观众和受到好莱坞商业大片熏陶的美国观众并不抱有太多的兴趣。
      影评人的反映也是贬大子褒,影片最为致命之处还在于它高达1亿美元的巨额成本。但是奇迹出现了,《第五元素》居然克服了它的先天不足和不祥预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几个主要西方国家广泛放映,影片是大赚了一笔,但是评论界对贝松和这部影片的依旧低调处理。
       吕克·贝松并不因为这些评价动摇自己的追求和信念,他要拍一部法国人和美国人都叫好的影片。他的《圣女贞德》选取了历史和现实,民族和国际的恰当交融,拍完之后好评人潮。圣女贞德是法国人心目中的女神,她以自己的生命成就了一曲不朽的传说。有关圣女贞德的,视作品不计其数,可是只有三部影片值得在电影史上留下一笔,他们分别是:德莱叶导演的为电影默片时代划上精彩句号的《圣女贞德受难记》;布莱松导演的极度忠实于宗教情节和原审判材料的《圣女贞德受难》:吕克·贝松耗时三年拍摄的史诗性巨片《圣女贞德》。
       布莱松的《圣女贞德受骓》仅仅截取了贞德受审和走向火刑架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宗教信念和历史的真实瞬间。而吕克,贝松的《圣女贞德》则展示了波澜壮阔的英法百年战争和贞德作为一个少女和法兰西战士的浪漫情怀。和布莱松一样,吕克,贝松也是注国影坛一位孤独的探索者,也许这是这两位不同时代的法国导演的唯一相同之处。
      也许正是这唯一的相同,才使得他们同样偏爱贞德这个历史人物,只不过他们诠释历史人物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吕克·贝松的导演手记里我们看到贝松对贞德的评价:、贞德是我们的先祖,在她的信念和纯真之间捕捉到的东西,又在她的时代失去,正像我们在自己的时代所失去的一样,”贝松在这部影片中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独到思考:“难道人类的思想必得沿着如此曲折的道路,才能发现隐藏在邪恶背后的善良吗?” 吕克·贝松这位影坛孤独的探索者,即使是在他的商业巨片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对历史和生命的终极认识,触摸到他作为一名法兰西战士的心路历程。
      无论是《碧海蓝天》中的杰克,是《杀手莱昂》中的杀手,还是《圣女贞德》中贞德,我们都会感到:这就是吕克·贝松。
       吕克·贝松 监制 编剧 导演 参演 的作品: 女抢匪 Bandidas (2006) 非常人贩2/玩命快递2 Transporter 2 (2005) 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 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 (2005) 转轮手枪 Revolver (2005) 犬人丹尼/狼犬丹尼/猛兽出笼 Unleashed (2005) 暴力街区/第十三区 Banlieue 13 (2004) 暗流2:末日天使/赤色追缉令:末日审判 Rivières pourpres 2 - Les anges de l'apocalypse, Les (2004) 的士女王/计程车女王/美国版《的士速逮》/终极杀阵美国版/出租汽车女王/狂速的士 Taxi (2004) À ton image (2004) Mensonges et trahisons et plus si affinités (2004) 颤栗/血色月亮 Haute tension (2003) 盗佛线/泰拳天巴都/拳霸 Ong-bak (2003) 车神/极速威龙/卢贝松之雷霆杀阵 Michel Vaillant (2003) 一路顺风 Bon voyage (2003) 芳芳郁金香 Fanfan la tulipe (2003) Moi César, 10 ans 1/2, 1m39 (2003) Côtelettes, Les (2003) Cheeky (2003) 终极杀阵3/极速的士/的士速逮3 Taxi 3 (2003) Felicità non costa niente, La (2003) 笑也是罪过 Rire et châtiment (2003) Tristan (2003) 非常人贩/换命快递 The Transporter (2002) 天使的肌肤 Peau d'ange (2002) Turbulence des fluides, La (2002) Blanche (2002) 埃及艳后的任务 Astérix & Obélix: Mission Cléopâtre (2002) 迷情追杀 The Truth About Charlie (2002) 龙之吻 Kiss of the Dragon (2001) 企业战士 Yamakasi - Les samouraï des temps modernes (2001) De l'amour (2001) 15 août (2001) 绿芥刑警/极速追杀令 Wasabi (2001) Exit (2000) 终极杀阵2/极速的士2/的士速逮2/出租车2 Taxi 2 (2000) 光芒万丈 The Dancer (2000) Cour interdite (1999) 圣女贞德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1999) 终极杀阵/极速的士/的士速逮/出租车 Taxi (1998) 第五元素 Fifth Element, The (1997) 切勿吞食 Nil by Mouth (1997) 这个杀手不太冷/终极追杀令/杀手莱昂 Léon (1994) 双面女蝎星/舐血狂花 Point of No Return (1993) 亚特兰提斯 Atlantis (1991) 霹雳煞 Nikita (1990) 碧海蓝天 Grand bleu, Le (1988) Kamikaze (1986) 地下铁 Subway (1985) 最后决战 Dernier combat, Le (1983) 。

    曹***

    2006-07-16 23:27:0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电影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