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首页

中国最早的姓氏是什么?

一定要有根据。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9-04 20:59:30
      最古老的是“姬”姓。姬姓的族人 
    可以说是黄帝的嫡系后裔,这个姓氏具有将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 
    可是,全世界的华人都自称是“黄帝的子孙”或“炎黄(炎帝与黄 
    帝)子孙”,他们和姓姬的族人有什么分别呢!“真相”是这样的,在 
    中华民族繁衍与发展的过程中,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但是黄帝 的子孙很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他们分封在各地,多数以地名为姓 氏。 在中国的宗法制度下很注重长子嫡孙,也就是嫡系子孙,黄帝的嫡 系后裔长期以来保持着“姬”姓,其他的非嫡系子孙就不姓“姬”了。 根据《说文》的记载,起初黄帝居住在姬水,因而姓“姬”。
       在远古时代,黄帝是轩辕氏部落的首领,他与炎帝都出自少典氏,这两 个部落经过一场坂泉之战(坂泉在今河北涿鹿东南,因此,又称涿鹿之 战),炎帝被打败,合并为炎黄部落。于是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 接着,黄帝领导的炎黄部落又打败了九黎族的首领蚩尤,黄帝率领 的炎黄部落都姓姬,他们是今天的炎黄子孙的远祖,也是姬氏族人的远 祖。
       后来,黄帝的家族越来越大了,他的后裔陆续分封在各地,成为其 它的姓氏,构成中华民族的主流。然而黄帝嫡系子孙(长子、长孙……) 世世代代仍旧以姬姓相沿袭,直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父子,仍然继承 着祖传的姬姓,建立了中国最长的王朝,奠定了家庭及宗族之间伦常关 系以及封建制度。
       中华 民族姓氏的变动,以先秦时期较多,到了汉代各个姓氏已渐趋 固定。不过,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在唐朝开元年间,有 一位世代居住在长安,官至水部郎中的姬居逊,由于避讳唐明皇的名字, 而改姓周(唐明皇即唐玄宗,姓李,名隆基。
      “姬”与“基”同音)。 这一来,分散了姬氏家族的力量。 不过,在较早的南北朝时期,本来以周为姓的人,也有改姓姬的, 根据《姓氏考略》记载:“梁(梁朝)周弘正,谄事王 伟,避侯景讳改 姓姬氏,周石珍亦改姓姬氏。” 和许多著名的姓氏一样,姬氏家族也很可能有其它民族的血统加入。
       南北朝时,在北魏为桓、穆二帝效劳,征伐有功,官至信义将军,封为 楼顿侯,后来归顺晋朝的姬澹,据说便是当时的鲜卑人。 作为黄帝嫡系子孙的姬氏族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创 造文明的事业上贡献很大。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以及召 公姬■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尤其是周公姬旦制定《周礼》,对缔造中 华文明,保持中华民族的素质方面的贡献很大。 如果把改姓周以后的周氏族人包括在内,姬氏族人的杰出人物就数 也数不清了。 。

    1***

    2006-09-04 20:59:30

其他答案

    2006-09-08 10:56:15
  • 博***

    2006-09-08 10:56:15

  • 2006-09-07 23:23:51
  •   所谓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据记载,我国的姓起源于母系社会。在母系氏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这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氏起源于父系社会。“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的。
      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三代(即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是用来区别人的贵贱的,贱者有名无氏。姓是用来区别婚姻的,因此有同姓、异姓、庶姓的区别。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因此那时就规定了氏同而姓不同的,可通婚姻;姓同而氏不同的,不可通婚姻。
      三代之后,姓氏合二为一,都是用来区别婚姻的,不再用来区别贵贱。区别贵贱是以"郡望",即是否世代居住在某地而为当地所仰望来判定。秦汉以后,姓、氏就不再分开,或称姓,或称氏,或兼称姓氏。到司马迁《史记》时,姓和氏已合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
       我国姓氏的来历,几千年来变化很多,说法不一,但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传说上古时代神农氏的母亲叫女登,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篯、姬、姜、妫、姒等。
       二、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传说上古代虞舜出生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关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 三、以古国名为姓。虞、夏、商朝都有个汪芒国,汪芒的后代乃姓汪。商朝在泾渭之间有个阮国,其后代便姓阮。
      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四、以邑名为姓。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
      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造你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周昭王的庶子被封于翁地,因而姓翁;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甚为人知晓。
       五、以官职为姓。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他们的后代便以这些官职为姓。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六、天子赐氏,以谥(古时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号为姓。
      如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为了表示哀痛,赐她的后代姓痛;周惠王死后追谥为惠,他的后代便姓惠。 七、以祖辈的字为姓。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如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子孙便姓游;鲁孝公的儿子子驱,字子臧,其后代便姓臧。
      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八、以神话中的传说为姓。传说舜时有纳言(即负责宣达帝命的官)是天上龙的后代,其子孙便以龙为姓;传说神仙中有个青鸟公,后人便有姓青鸟的。 九、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比如战国时代田齐襄王法章的后代本姓田,齐国被秦灭了,其子孙不敢姓田而改为性法。
      汉明帝讳"庄"字,凡姓庄的都改姓"严"。 十、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复杂化,有些姓则是民族语言的译音。如匈奴首领单于的子孙就有不少姓单于。 十一、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十二、以居住地为姓。
      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十三、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十四、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我国到底有多少姓氏,至今尚未有一个精确的统计。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近年出版的《中国姓氏纪编》共搜集姓氏5730个。台湾省出版的《中华姓符》里面共收姓氏6363个。《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入的姓氏多达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
      由于姓氏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变化,据专家估计,我国姓氏大约有18000个。 中国的大姓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袁义达经多年研究发现,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
      9%、7。4%和7。1%。三大姓氏的总人口达到2。7亿,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 袁义达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样资料,依据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离抽样,严格按照统计学原理获得这一全国性姓氏数据的。 根据袁义达的研究成果,当代中国100个常见姓氏中,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
      其中,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历史上,中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这19个同姓人群中。 此外,中国的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在北方地区,以王姓为第一大姓,约占人口的9。
      9%,其次为李、张、刘;在南方地区,则以陈姓为第一大姓,大约占人口的10。6%,其次为李、黄、林、张;在南北过渡型的长江流域地区,第一大姓为李,大约占人口的7%,其次为王、张、陈、刘。 袁义达发现,在我国每一个省区中,都有一些出现频率比其它省区高得多的姓。
      如广东的梁和罗姓,广西的梁和陆姓,福建的郑姓,台湾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江苏的徐和朱姓,浙江的毛和沈姓,江西的胡和廖姓,湖北的胡姓,湖南的谭姓,四川的何和邓姓,贵州的吴姓,云南的杨姓,河南的程姓,甘肃的高姓,宁夏的万姓,陕西的薛姓,青海的鲍姓,新疆的马姓,山东的孔姓,山西的董和郭姓,内蒙古的潘姓,东北三省的于姓。
       说到“姓”,必然要谈到“名”。因为在我国,无论古今,人出生后除了用父亲或母亲的姓外,还须起名。孔子曰:"有其名则有其实",大意是:任何事物有名才能经过人类语言交流,而言中无物那么就是本来没有的?就是有了新事物的产生,人类也会及时地为其命名,以使它与其他事物相区别。
      另外,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容和特征,当我们说到某些事物名称,该事物内容及特征不就很快地浮现于我们的脑海中了,所以名附于实则见其义。同理,人的姓名就是代表人存在的生命,从古到今,人们早就认识到姓名与其人生命运是休戚相关的。所不同的是,古人既有“名”,还得有“字”。
      《礼记·檀弓》说,古人是“幼名,冠字。”这即是说:在我国古代,婴儿出生后(有的须3个月)就可取名,男子要20岁成人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才取字;女子则要到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结发加笄)才予取字。起名时,古人对“水”是有一种特殊的偏爱。特别是文人墨客,名或字中带“水”的更不乏其人。
      如:陆游、薛涛、李洪、刘泽、张潮、叶水心、陶渊明、范仲淹、胡少汲、周濂溪、马清泉、陈深源、范石硝、高菊涧、张子渊、刘龙渊等等。至于今人取名,其中带“水”的,那更是随处可见,信手拈来了。 读到此,也许有读者会俏皮地问,你说国人起名这么喜爱“水”,难道就没有恨“水”的吗?例如写《啼笑姻缘》等名著的作家,不就取名“张恨水”么?是的,笔者也曾纳闷儿:这张心远(张恨水原名)老先生为啥别的不恨,偏偏恨水呢!经查阅有关资料才弄明白,其中是有深刻喻意的。
      原来,老先生自幼就酷爱词章,当他读了唐后主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从中悟到了光阴的可贵,于是就截取了文中“恨水”二字,作为自己在苏州第一次投稿的笔名。以此随时告诫自己,不要让光阴像流水一样白白地流逝。
      他一生写了一百多部小说,也用自己的行动恪守了对时间的珍惜。如此看来,我们的张老先生是用“恨水”之名,来深切地表达他们对水的独特之爱啊!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姓氏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化是我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也不能脱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而独立存在,人其实就是文化的人,继承了一个姓,也就成为龙的传人,成为悠久文化的载体。看看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一步一个脚印,有助于增进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激励我们今后把路走得更快、更好。
       。

    m***

    2006-09-07 23:23:51

  • 2006-09-07 14:02:51
  • 我支持姬姓,因为我就是姓姬的

    l***

    2006-09-07 14:02:51

  • 2006-09-07 01:13:10
  • 这种问题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都没一个定论,应该不会有最佳答案吧,你的问题应该换成:
    中国最早一批的姓氏是哪些?比较合理点吧,只是建议,呵呵

    8***

    2006-09-07 01:13:10

  • 2006-09-06 00:37:36
  • 哈哈!!!!!!!!!!!!!!!!!!!!!!!!!!!!!
    应该姓:  喂
    这个谁也说不清楚的,不是我不相信史记哟!

    w***

    2006-09-06 00:37:36

  • 2006-09-05 12:22:56
  •   人类最早生活在母系社会里,中国人的姓氏追根溯源,也都与母系社会有关,与女娲有关。姓是一个会意字,左边一个女,后边一个生,合在一起意味着姓最初是女性的专利,所以中华姓氏中 
    一批最古老的姓氏都是有女字旁。比如:姬、姜、赢、姒、妊、?u、?住⒁Α?
    说到姚姓,不能不说古代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舜是有虞氏部落的首领,所以人称虞帝。
      古人 往往根据出生地或居住地用做自己的姓氏,舜帝因生在姚墟(山东荷泽县)而得姚姓,于是姓姚名重华。姚姓的始祖是舜帝,舜帝后裔除去姓姚,还派生出其他的姓,头一个姓妫。妫是尧帝赐给舜的,所以舜的后裔先都以妫为姓。舜帝死后,大禹接位,大禹把舜帝的儿子商均派往虞国(河南省虞城县一带),商均的子孙就把国名虞当作姓氏了。
      以妫为姓的舜帝子孙代代繁衍,过了一千年,出了一个妫满。周武王大封诸侯,把妫满封到宛丘,即今河南淮阳附近,妫满在这里建立陈国,因为他长寿,所以死后谥号为胡公,妫满也就被后人称为陈胡公满。妫满又往下十一传,传到公子陈完,因为陈国内乱,陈完逃到齐国,并改姓为田,人称田完。
      姚姓经过历史演变变成妫讷五姓,分别是陈、胡、姚、虞、田。在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华人等集居地,常常可以见到这几个姓联宗的祠堂。 还有一种说法!人之初。性本善。性同姓为女性。

    一***

    2006-09-05 12:22:56

  • 2006-09-05 04:08:41
  • 黄帝是轩辕氏

    我***

    2006-09-05 04:08:41

  • 2006-09-04 23:28:28
  • 实际上,最早的性是黄,黄帝的姓

    雪***

    2006-09-04 23:28:28

  • 2006-09-04 22:30:10
  • 庾氏源出于三代颛颈高阳氏,尧时封掌庾大夫安庆公,因官赐姓,是中国
    最早的姓氏之一

    爱***

    2006-09-04 22:30:10

  • 2006-09-04 22:03:30
  • 中国最早的姓是风姓!
    伏曦和女娲就是风姓.有个地方叫风陵渡,因为传说女娲的陵寝就在黄河上的这个渡口边,而女娲风姓,所以就叫风陵渡.

    沧***

    2006-09-04 22:03:30

  • 2006-09-04 21:46:15
  •   人类最早生活在母系社会里,中国人的姓氏追根溯源,也都与母系社会有关,与女娲有关。姓是一个会意字,左边一个女,后边一个生,合在一起意味着姓最初是女性的专利,所以中华姓氏中 
    一批最古老的姓氏都是有女字旁。比如:姬、姜、赢、姒、妊、?u、?住⒁Α?
    说到姚姓,不能不说古代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舜是有虞氏部落的首领,所以人称虞帝。
      古人 往往根据出生地或居住地用做自己的姓氏,舜帝因生在姚墟(山东荷泽县)而得姚姓,于是姓姚名重华。姚姓的始祖是舜帝,舜帝后裔除去姓姚,还派生出其他的姓,头一个姓妫。妫是尧帝赐给舜的,所以舜的后裔先都以妫为姓。舜帝死后,大禹接位,大禹把舜帝的儿子商均派往虞国(河南省虞城县一带),商均的子孙就把国名虞当作姓氏了。
      以妫为姓的舜帝子孙代代繁衍,过了一千年,出了一个妫满。周武王大封诸侯,把妫满封到宛丘,即今河南淮阳附近,妫满在这里建立陈国,因为他长寿,所以死后谥号为胡公,妫满也就被后人称为陈胡公满。妫满又往下十一传,传到公子陈完,因为陈国内乱,陈完逃到齐国,并改姓为田,人称田完。
      姚姓经过历史演变变成妫讷五姓,分别是陈、胡、姚、虞、田。在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华人等集居地,常常可以见到这几个姓联宗的祠堂。 。

    1***

    2006-09-04 21:46:15

  • 2006-09-04 21:34:35
  • 中国最早的群体部落是母系社会,故姓来源与女性,而到后来慢慢的母性权利逐渐让位于父性,但是母性社会的影响还存在,所以姓氏是同时使用的但又有严格的区别,所以中国最找的姓应该都带女字旁的。一姬一姜为最早的姓,轩辕和列山则是最早的氏了。
    

    高***

    2006-09-04 21:34:35

  • 2006-09-04 21:15:09
  •  请你注意,姓与氏是有本质区别的。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氏和姓,最早只有氏,没有姓。根据血缘关系,等,再区别姓。
       夏、商、周的时候,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公元627年,唐太宗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冬***

    2006-09-04 21:15:09

  • 2006-09-04 21:07:45
  • 是姓“盘”,你有没有听说过盘古开天地呀?“盘古”是个人名;所以最早的姓氏是应该姓“盘”才对!哈哈我说的有道理吧!

    a***

    2006-09-04 21:07:45

  • 2006-09-04 21:02:28
  •   人类最早生活在母系社会里,中国人的姓氏追根溯源,也都与母系社会有关,与女娲有关。姓是一个会意字,左边一个女,后边一个生,合在一起意味着姓最初是女性的专利,所以中华姓氏中 
    一批最古老的姓氏都是有女字旁。比如:姬、姜、赢、姒、妊、?u、?住⒁Α?
    说到姚姓,不能不说古代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舜是有虞氏部落的首领,所以人称虞帝。
      古人 往往根据出生地或居住地用做自己的姓氏,舜帝因生在姚墟(山东荷泽县)而得姚姓,于是姓姚名重华。姚姓的始祖是舜帝,舜帝后裔除去姓姚,还派生出其他的姓,头一个姓妫。妫是尧帝赐给舜的,所以舜的后裔先都以妫为姓。舜帝死后,大禹接位,大禹把舜帝的儿子商均派往虞国(河南省虞城县一带),商均的子孙就把国名虞当作姓氏了。
      以妫为姓的舜帝子孙代代繁衍,过了一千年,出了一个妫满。周武王大封诸侯,把妫满封到宛丘,即今河南淮阳附近,妫满在这里建立陈国,因为他长寿,所以死后谥号为胡公,妫满也就被后人称为陈胡公满。妫满又往下十一传,传到公子陈完,因为陈国内乱,陈完逃到齐国,并改姓为田,人称田完。
      姚姓经过历史演变变成妫讷五姓,分别是陈、胡、姚、虞、田。在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华人等集居地,常常可以见到这几个姓联宗的祠堂。 。

    轩***

    2006-09-04 21:02:28

  • 2006-09-04 21:01:27
  • 姓本善 
    根据:人之初,姓本善 

    0***

    2006-09-04 21:01:27

  • 2006-09-04 20:59:36
  • 姓善
    根据:人之初,姓本善

    k***

    2006-09-04 20:59:3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