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假借字”就是“通假字”吗?

首页

“假借字”就是“通假字”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9-13 08:54:45
      一、通假字和假借字 
    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确切一点,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第一,通假字的主要特点是,通假字和被通假字(本字)在读音上相同,而在意义上却毫不相干。如“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其中“惠”通“慧”。
      “惠”、“慧”,在原义上本不相干,惠是“贤惠”,慧是“智慧”;又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蚤”通“早”,今音不同而古音同,均属见母,职部。 第二,同音是指古音,而不是现代的读音,所以准确地说应是“古音通假”。
      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汉·贾谊《论积贮疏》),“罢”通“疲”,它们在今天并不同音,但在古代是同音的,均属并母,歌部。又如“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礼记·檀弓上》)。“革”通“亟”,今音不同而古音同,均属见母,职部。 第三,所谓同音,严格讲,有音同和音近两种类型,音同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的读音完全相同;音近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之间或声母相同(双声),或韵母相同(迭韵)。
      如“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形”通“行”。“行”,匣母,耕部,为纽双声。“方”通“横”。“方”,帮母,“横”为匣母,二字同为阳部,属韵母相同。又如“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汉书·李陵苏武传》),“亡”通“无”,“亡”,明母,阳部;“无”,明母,鱼部。
       所谓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假借字作了定义,即“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如“莫”,本指黄昏,像日落草丛中,借用来作没有造出的字无定代词“莫”,此外如“来”,本义是小,借作往来的“来”。
      “其”字的本义指簸箕,借用虚词“其”的书写形式。 通假字和假借字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通假字和假借字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都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综上所举的例字可以看出。 它们二者的区别是:一、通假是本有其字,假借本无其字。
      通假字有一个对立面,就是被通假字。换句话说,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同音替代(或音近替代),并且本字和借字同时存在。如“植其杖而芸”(《子路从而后》),“芸”通“耘”。“芸”是通假字,“耘”是本字,两者同时存在。又如“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郑伯克段于鄢》),“锡”通“赐”。
      而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同音假借。如“东”,本指一囊橐,借作方位名词“东”的书写形式。又如“难”,本是鸟名,借作难易的“难”。借完后,字形上仍然只有一个(东、难),属于一个字范围内的使用问题。二、假借本身虽不直接产生新字,但却可以产生新义。上面所举“东”,字虽仍是一个,意思却是两个了:口袋,东(方位词)。
      又如“自”,本义指鼻子(《说文》:自,鼻也,象鼻形)。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产生了新义。通假字则没有这种功能,“甚矣!汝之不惠”,“惠”在这里作“智慧”讲,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后,仍作“贤惠”讲,并没有产生新义。 由上我们看到通假字、假借字二者虽有其“同音代替”的共性,更有其明显的区别:假借是本无其字,而借用同音字来代替,一经借用,便长期替代;通假是本有其字,而临时偶尔地借用同音字来替代,语言环境变了,通假字也就不复存在。
      假借字产生新义,通假字则不然。可见通假字与假借字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容关系,应把它们区别开来,不能混为一谈。 。

    小***

    2006-09-13 08:54:45

其他答案

    2006-09-14 10:27:25
  •   汉字经常使用的意义和构形的意义不同,而这具有同音词的关系。例如,假借“簸箕”的“箕”表示代词的“其”,假借“乌鸦”的“乌”表示“呜呼”的“呜”等等。上边这些例字都是采用象形法造的字,但是使用的意义都与所象之形没有关系。因此,从使用来看,都属于假借字。
       通假字又分通用和借用两种:凡本字和借字字音、字义都相同或相近的。总而言之,同音代替是通假字共同的本质联系。具体说来,又分完全同音、双声通假、叠韵通假三种情况,这又是它们各自的个性特征。   第一,完全同音。即通假字与本字声母与韵母分别相同。
         第二,双声通假,即通假字与本字声母相同,韵母不同。   第三,叠韵通假。即通假字与本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通假字和假借字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都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综上所举的例字可以看出。 它们二者的区别是: 一、通假是本有其字,假借本无其字。
      通假字有一个对立面,就是被通假字。换句话说,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同音替代(或音近替代),并且本字和借字同时存在。如“植其杖而芸”(《子路从而后》),“芸”通“耘”。“芸”是通假字,“耘”是本字,两者同时存在。又如“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郑伯克段于鄢》),“锡”通“赐”。
      而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同音假借。如“东”,本指一囊橐,借作方位名词“东”的书写形式。又如“难”,本是鸟名,借作难易的“难”。借完后,字形上仍然只有一个(东、难),属于一个字范围内的使用问题。 二、假借本身虽不直接产生新字,但却可以产生新义。上面所举“东”,字虽仍是一个,意思却是两个了:口袋,东(方位词)。
      又如“自”,本义指鼻子(《说文》:自,鼻也,象鼻形)。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产生了新义。通假字则没有这种功能,“甚矣!汝之不惠”,“惠”在这里作“智慧”讲,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后,仍作“贤惠”讲,并没有产生新义。 通假字、假借字二者虽有其“同音代替”的共性,更有其明显的区别:假借是本无其字,而借用同音字来代替,一经借用,便长期替代;通假是本有其字,而临时偶尔地借用同音字来替代,语言环境变了,通假字也就不复存在。
      假借字产生新义,通假字则不然。可见通假字与假借字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容关系。 。

    专***

    2006-09-14 10:27:25

  • 2006-09-13 21:34:14
  •   通假字和假借字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都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综上所举的例字可以看出。 
    它们二者的区别是:
    一、通假是本有其字,假借本无其字。通假字有一个对立面,就是被通假字。换句话说,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同音替代(或音近替代),并且本字和借字同时存在。
      如“植其杖而芸”(《子路从而后》),“芸”通“耘”。“芸”是通假字,“耘”是本字,两者同时存在。又如“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郑伯克段于鄢》),“锡”通“赐”。而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同音假借。如“东”,本指一囊橐,借作方位名词“东”的书写形式。
      又如“难”,本是鸟名,借作难易的“难”。借完后,字形上仍然只有一个(东、难),属于一个字范围内的使用问题。 二、假借本身虽不直接产生新字,但却可以产生新义。上面所举“东”,字虽仍是一个,意思却是两个了:口袋,东(方位词)。又如“自”,本义指鼻子(《说文》:自,鼻也,象鼻形)。
      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产生了新义。通假字则没有这种功能,“甚矣!汝之不惠”,“惠”在这里作“智慧”讲,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后,仍作“贤惠”讲,并没有产生新义。 通假字、假借字二者虽有其“同音代替”的共性,更有其明显的区别:假借是本无其字,而借用同音字来代替,一经借用,便长期替代;通假是本有其字,而临时偶尔地借用同音字来替代,语言环境变了,通假字也就不复存在。
      假借字产生新义,通假字则不然。可见通假字与假借字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容关系。 。

    1***

    2006-09-13 21:34:14

  • 2006-09-13 12:38:58
  • 不用我說了,就是综上所述

    天***

    2006-09-13 12:38:58

  • 2006-09-13 10:52:31
  • 假借字根通假字不是一回事

    n***

    2006-09-13 10:52:31

  • 2006-09-13 08:37:50
  •   假借字根通假字不是一回事 
    假借字,汉字是由象形  、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 ,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  ,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
      假借字有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如“北”,甲骨文作“ ”,像二人相背。北方的“北”无形可像 ,就借语音相同的“”来表示北方的意思。许慎在《说文叙》里所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就是这一类。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这一类的字很多。
      假借字的另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本有其字的意思是在日常使用的文字当中本来有表示某个词义的书写形式 ,但是在使用当中不用本来约定俗成的字形而写为另外一个意义不相涉而音同或音近的字 。这一类在秦汉以上的古书中极为常见 。如借“汤”为“荡”;《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借“壶”为“瓠”,这些都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前一类可以说是不造字的假借,后一类是在用字当中的假借。在用字当中既然本有其字,为什么还要另外写一个假借字呢,其中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写书者仓促间写为一个音同的字,历代传抄因其旧而不改;另一种原因是某一时期 、某一地区或某一师承,经常习惯以某字代某字用,后世传写也就一仍其旧。
         通假字是古汉语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由于其用字的特殊性,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对于中学生来说,通假字更是个拦路虎。如何识别通假字,找出其本字是训沽学家长期研究的问题。清代学者王念孙说:“训沽之旨,在乎言。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发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
      ”这说明了语音是通假字和本字联系的纽带,也告诉我们通假字要按照本字的音读,按照本字的意义理解。然而由于声韵的变化,古音与现代汉语的读音有很大的差别,中学生难以把握。能不能帮助学生找到掌握通假字的捷径呢?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深入研究,认为利用字形特点掌握通假字是适合中学生的。
      中学生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熟悉形声结构规律。这为利用汉字形体结构掌握通假字打下了基础。   其实,利用字形掌握通假字的方法同声训掌握通假字的方法比较,只是强调字形,从字形入手罢了。同音通假的原则决定了通假字与形声字有着密切的关系。声旁相同的形声字往往音同音近,因此往往相互通假。
      通假字与形声字的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形声字形成通假,即通假字是本字的声旁字。如“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句话中用声旁字“具”代替本字“俱”。二是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代替形成通假。如:“被明月兮佩宝璐”。这句中“被”字代替本字“披”。
      三是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造成通假。如:“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这句话中用形声字“材”代替声旁字“才”。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用增加、更换、取消偏旁的方法去辨识通假字,找出本字,从而正确理解文意。

    d***

    2006-09-13 08:37:50

  • 2006-09-13 08:35:24
  • 假借是一种造字方式
    通假是一种语言习惯
    都是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

    雪***

    2006-09-13 08:35:24

  • 2006-09-13 08:34:48
  •    汉字经常使用的意义和构形的意义不同,而这具有同音词的关系。例如,假借“簸箕”的“箕”表示代词的“其”,假借“乌鸦”的“乌”表示“呜呼”的“呜”等等。上边这些例字都是采用象形法造的字,但是使用的意义都与所象之形没有关系。因此,从使用来看,都属于假借字。
       通假字又分通用和借用两种:凡本字和借字字音、字义都相同或相近的。总而言之,同音代替是通假字共同的本质联系。具体说来,又分完全同音、双声通假、叠韵通假三种情况,这又是它们各自的个性特征。
      第一,完全同音。即通假字与本字声母与韵母分别相同。
      第二,双声通假,即通假字与本字声母相同,韵母不同。
      第三,叠韵通假。即通假字与本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要仔细区别.

    1***

    2006-09-13 08:34:48

  • 2006-09-13 08:34:27
  • 不是!
    通假与假借 在现代的一般学术著作或大学教科书里,通假与假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通假是本有其字,即有本字而没写,写了个同音的通假字;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红***

    2006-09-13 08:34:2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