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赏诗

首页

赏诗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请解释此诗之意?讲出作者的名子?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9-27 14:52:23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①
    山青花欲燃。②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点评〗 这首诗以色彩鲜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抒 发了作者长久旅居他乡的感慨。 注释】  ①逾:同“愈”,更加。 ②然,同“燃”。 【品评】    前两句用对偶法写眼前景。
      洁白的水鸟从碧绿的江面掠过,火红的花朵在  青翠的山间开放,四景四色,绚丽夺目。但四景又非平列,其侧重点在于用反  衬法突出花鸟。“逾白”一词,兼含对比与递进双重作用,表现白鸟因碧江衬  底而更增亮度。“欲然”一词,兼用拟人和隐喻两种技法,表现花朵因青山衬  底而红光闪耀,即将燃烧起来。
          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天然图画。既是山水画,又是花鸟画。    此诗作于广德二年 (764),诗人住在成都草堂。草堂一带的自然风光,一  年四季都在变化。前两句所写,乃是暮春景色。看到这暮春景色,当然感到美,  但更突出的感触是:又一个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于是出人意外地写出后两句。
        对照先一年春天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里所写的“青春作伴好还乡”,便能  理解“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所蕴含的情感波涛。 。

    1***

    2006-09-27 14:52:23

其他答案

    2006-09-27 14:56:36
  •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作品:绝句二首 
    内容: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祖藉襄阳(今 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 ,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 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 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 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 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 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饫死耒阳。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 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 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 ,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在 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 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 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有《 杜工部集》 。

    若***

    2006-09-27 14:56:3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