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诗词修辞手法兴的特征有哪些?

首页

诗词修辞手法兴的特征有哪些?

诗词修辞手法兴的特征有哪些?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8-16 15:53:15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有的兴与下文意义相联系,有的则与下文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起发端起情和定韵的作用,多出现在民歌中。在诗 词创作中,多数的兴是与下文有联系的或是兼有比喻作用的。从特征上讲, 起兴有兴中含比、直接起兴两种情况。其中,兴中含比情况比较多。
      (1)兴中含比兴中含比,就是指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起兴句中,兼含 “以彼物比此物”的比喻在内。兴中含比,多用在诗篇的开头。且兴中含比, 则自然与下文主题有关系,含有一定的渲染铺垫的意思。兴中含比,要比单 纯地起兴或者单纯地用比,显得更加隐曲幽深,更能使诗词意味深长。
      例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夜雾笼罩的楼台,一切显得凄凄迷迷,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无处可寻了。
      这里看似写景,实则与作者屡遭贬 谪的失意、怅惘之情以及对前途的渺茫之感想吻合。夜雾笼罩的楼台让人看 不清楚,而前途的渺茫也同样让人看不清楚。起兴之中含有比喻,意味深长。 起兴的使用,在《诗经》中比较多,如《诗经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是一支庆贺新婚的歌。歌词三段开头都以“桃之夭夭”起兴,又从桃的花、果、叶层层着色渲染,兴中兼含比喻,对新娘嫁过去表达了良好的祝愿。(2)直接起兴古代的兴,有的是没有隐喻的意义在内,这在民歌中尤为显著。
      唐代始,这种纯粹的兴很少见了,首句的兴多兼比之责。兴,往往是一种发端(即启 发、启动)兼隐喻,这对于那些不大懂诗歌理论的读者来说,他读后只可意 会却难以明言。但这种创作手法只能放在一首诗歌的最前面,而且让一般人 看不出来是用了比喻。当用来作“兴”的事物仅是用于发端时,两者可以没有联系。
      如:萤火虫,洋弹开,千斤小姐嫁秀才。蚕豆花开乌油油,小姐房中梳好头。阳山头上竹叶青,新做嫂妇像观音。阳山头上花小蓝,新做媳妇多许难。这几句民间诗歌前面用的都是起兴,我们可以看到,萤火虫、蚕豆花、竹叶青等和后面的小姐嫁秀才、梳头等没有任何关系。
      它们之所以成为无意义的联合,只因“青”与“音”同韵,“蓝”与“难”同韵。若开首就唱“新 做媳妇像观音”,比较突兀,不如先来一句“阳山头上竹叶青”,得了陪衬也 有了起势。“赋、比、兴”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不能割裂开来对待和运用。钟嵘在 《诗品序》中说:“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
      若但用赋体,患在 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因此“闲斯三 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 诗之至也。”写诗要把事情写清楚,少不了要用赋的手法。诗歌要抒发情思, 驰骋想象,又少不了要用比兴的手法。
      只有兼采三者之长,酌情运用,才能 感动人。

    陈***

    2017-08-16 15:53: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