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什么是平声仄声?

首页

什么是平声仄声?

对对联有什么要求?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5-02-12 15:37:01
  • 对对联,上下联字数相同,不能一样,即上面出现过的字下联不能在出现;上下联的词性一样,其意义可相近,或相反,平仄的要求是平对仄,仄对平

    z***

    2005-02-12 15:37:01

  • 2005-02-11 02:00:15
  •   
    平声仄声来源于魏晋南北朝以后的格律诗和词,后来应用到对联上。平仄声是以魏晋南北朝以后的古字音声调为标准的,那时的字音声调有四个,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声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到现代,语音有了变化,但是若要写格律诗或填词,平仄还是按古字音声调来分。
      现代人可按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来分辨平仄声,方法是:第三、第四声的字为仄(也是古代的仄声),第一、第二声的字大多是平声,但是其中的古入声字是仄声(如“鸭、接、出、白、石、帛”等)。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无法从现在的声调上辨别;粤语、吴语、客家话等方言中还保留入声,但这个问题比较专业,一般人难以分辨,这里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解释了。
      总之,混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第一、第二声(阴平、阳平)中的古入声字不多,可以借助《广韵》《集韵》等韵书来辨别。 对联是应该讲究平仄的,但要求可严可宽,要求严则按格律诗诗句的平仄,最放宽的要求是:上联的最后一个字要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要用平声。
      如: 春风有意来梳柳 夜雨无声去润花 上联最后一个字“柳”是第三声,为仄,下联最后一个字“花”是第一声,为平。 同时,对联还要讲究上下联句法结构相同,如上述的上联结构是“名词+动宾+动词+动宾”(春风——有意——来——梳柳),下联也是这样的结构(夜雨——无声——去——润花)。
      此外,上、下联相同的位置上的词,词性要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代词对代词,数词对数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如上述对联中的“夜雨”对“春风”,“无声”对“有意”,“去”对“来”,“润花”对“梳柳”。最好是反义词相对,当然也可以同义词相对。
      十分工整的对联甚至要颜色词对颜色词,地名词对地名词,天文词对天文词,时令词对时令词等,但初学者不宜过于讲究这些形式,只要符合上述基本要求就可以对对子,主要在于内容,等到熟练后,逐渐在形式上要求更好。

    食***

    2005-02-11 02:00:15

  • 2005-02-11 00:43:59
  •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要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指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语法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其核心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六要素又可以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从全联来看,原则上,只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论多少字数均可。如上下联各四个字,则称四言联,上下联各五个字,则称五言联,等等。但在实践中,对联多为四字以上,因汉字一般需要四字以上才能组成句子。
      而限于对联特殊的形式要求,亦难有上千字的长联。在要求全联字数相等的同时,还要求各分句字数相等。换言之,如果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如果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上看,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也就是意思要互相对应,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大多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衬托的关系。这种衬托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互相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互相对照(即所谓“反对”),通俗地说,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称“流水对”),也就是上下联两个分句共同构成一个复句,上下联存在一种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复合关系。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彼此“风马牛不相及”,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也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上下联之间的对应关系不一定要求都很密切。再者,还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对联格律最关键的两个要素。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核心要素。所谓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及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等等。在实践中,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一般能够虚词对虚词即可。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词性不同一般不能相对。当然,那些词性比较接近的、或者词性能够兼通的实词,还是允许相对的,如名词和代词、某些动词、形容词、副词之间。
      甚至个别虚词和实词之间也可以通融。因为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语的性质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比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比较严格。当然,词性相同属工对,词性相近或相通属宽对。在同一词类(如名词)中,还可分出若干小类,也属于对仗的宽工问题,则另当别论(可参见下文“概念相当”)。
      至于一些音译外来词的对仗问题,则可做特殊处理。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
      节奏,本是一个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对联行文多以二字(有时也以一字或三字以上)为一节奏。所谓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同步。节奏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
      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或者说,主要是根据其语义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声律节奏则是从其平仄要求上去看,或者说,是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平仄安排)问题。所谓节奏,主要指上下联在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因此,作者认为,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
      所谓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就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区分什么是平声、什么是仄声。这又有两种划分标准。在对联创作中,一般是运用“古四声”,即古汉语将音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除平声外,上声、去声、入声皆为仄声。
      现在,也有少数人运用“新四声”,即现代汉语将音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两种声韵的不同,关键在于入声字。入声字的掌握和识别,大体上还是有规律可循,在此恕不赘述。对初学者来说,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先在运用时借助工具书,然后逐渐熟练掌握。
      要注意的是,虽然上述两种用法可并行不悖,但在同一副对联中,最好不要同时混用两种标准。 现在再回过头来谈平仄协调的两大要求。所谓平仄相对, 就是上下联的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反之,如果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就叫平仄失对(又称同声相对或串声)。
      对联脱胎于格律诗,在平仄方面,对联与格律诗中的对仗句基本相同。而且,对音步的安排也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在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只是要求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
      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等字数。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要注意的是,在一句之中,第一三五字不能同时不论,即所谓“一三不论五要论”)。所谓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的是一个句子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否则就是平仄失替(又称串调)。
      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在平仄问题上也允许拗格存在。对联之平仄不依常格者,谓之拗格或拗体,如“相粘格”、“全平全仄格”等。所谓“相粘格”,是律诗中的“相粘”格式在对联中的体现,指上下联除不能同声收尾外,在音步上不考虑平仄相对,而是采用同声相对,亦即相粘。
       在平仄问题上还有一些禁忌,如忌“同声落脚”、忌“同声收尾”、忌“三平尾”或“三仄尾”,忌“孤平”或“孤仄”等,留待下面再谈。 总之,作为一种格律文学形式,对联之声律虽然不讲究押韵,但在平仄协调方面还是有讲究的,写作对联不能不讲平仄。如果说,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等,赋予了对联整齐美、整体美、对衬美、结构美、节奏美等审美特征的话,那么,平仄协调则赋予了对联音韵美这个重要的审美特征。
      当然,有时为了不以辞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格律要求。 对联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
       。

    茶***

    2005-02-11 00:43:59

  • 2005-02-10 22:40:27
  • 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一般诗句都有严格的平仄规定!
    比如上句是:平仄平仄平平仄,下句就必须是:仄平仄平仄平平!
    同时每句末尾必须压韵的!
    按照平仄写出来的句子很富声韵美的,而且很上口!
    平仄的作用和压韵查部多一样的作用,对诗句内容没什么作用!
    写对联和写诗的平仄好象是一样的原则吧!

    梦***

    2005-02-10 22:40:27

  • 2005-02-10 22:34:57
  • 字数要相同。要有意义

    张***

    2005-02-10 22:34:5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