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古代木制海船如何防雷击

首页

古代木制海船如何防雷击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9-21 01:38:12
  •   中国古代防雷措施 

    古代先民不能用科学的观点解释雷电是怎么产生的,迷信“雷泽有雷神,龙首人颊,鼓其腹则雷”(《史记·五帝纪》),认为雷击是上天发怒,对人类进行罚诫。

    西汉时期,开始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理论来解释雷电现象,提出、“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淮南子·天文训》)。
      

    东汉时期,王充对雷电现象就有了科学观察,在其《论衡》中有过描述。

    南朝宋盛弘之著《荆州记》记载:“湖阳县,春秋寥国,樊重之邑也。重母畏雷,为母玄石室,叫避之。
      悉以文石为阶砌,至今犹存。”

    唐代《炙毂子》记载,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层脊上,就可防止雷电引起天火。这是古代避雷针的雏形。

    北宋时期,建于1056年的山西应县木塔,设计有避雷思想的建造结构,故历经952年未被雷电击。
      

    清代康熙年间(17世纪末)中国极少数宫殿庙宇屋脊两端的龙吻,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接着一根根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是世界古代史古代最早的避雷针,但没有得到推广和运用。(卡勃里欧别·戴马甘兰著《中国新事》)

    18世纪中期(1760年),美国人富兰克林在美洲发明避雷针,之后在世界各国推广。
      

    清嘉庆年间(19世纪初),我国海船开始使用避雷针。

    落***

    2018-09-21 01:38:1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