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以“学无止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首页

以“学无止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以“学无止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1000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8-15 15:08:59
          学无止境
        任何成功的得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成长与发展,就必须不断了解,不断学习。
        不懂、不会,就要了解,就要学习,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孔子曰:“学不可以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马克思说:“事物总处在变化发展中。”如遗传变异,或水生发展到陆生等等。在这个过程中,适应环境的就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就被自然淘汰。人生活在社会中也是这样,一出生,慢慢学会走路、说话,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接触到各种事物,要不断学习很多的东西,如处理日常事物、人际关系等等。
      有的人善于了解、学习,于是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有的人却故步自封,懒于了解、学习,结果遇事时不知所措,被时代、社会所抛弃。这样的例子可谓屡见不鲜,数不胜数。 如果我们现在的学识很高,那是不是可以放心休息、安于现状呢?如果有这种想法,那毫无疑问是想错了。
      孔子集群贤之大成,振玉声金,却仍不断地学习,其“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他行动的一个写照!若非如此,孔子能从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儒家的创始人吗?当代围棋世界第一人李昌镐,虽已达至尊之位,仍毫不知足,依然勤力于围棋,难怪他的霸主之位稳如泰山。相反,王安石笔下的神童仲永,被他父亲当作摇钱树而没有继续学习,后来变得“泯然众人矣”。
      因此,人们若能像孔子、李昌镐等人那样,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走在他人前面、时代的前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要想成功,必须不断了解,不断学习。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秦孝公率先变法,使秦国强盛起来,“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别国不敢小觑;还有那“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王,正是他正视现实,励精图治,楚国才能傲视群雄!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更需要不断了解,不断学习,不断前进,才能真正富民强国! “学无止境”,不管你是涉世未深的青年,还是经验丰富的长者;不管你胸无半点文墨,还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都需要不断了解,不断学习! 。

    1***

    2007-08-15 15:08:59

其他答案

    2007-08-15 17:25:21
  • 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的海洋上,我们永远只能吸收而不能满足,鲁迅先生临死前一个小时还在写文章,他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学习,这还不够吗?这是远远不够的,人类从奴隶时代发明文字,到现在流传了几千年的知识文化,岂是只用短短几十年的一生能学完呢?所以,学习知识是无止境的。
        资料中的那些大学生,学富五车,却还是被一场简单的考试考倒,这就说明,我们现在学的东西还远远不够,我们将来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东西要学,现在的一点知识是绝对不够的。
    我们即将结束九年义务教育,一些人还继续读书本知识,另一些人到攻读"社会大学",虽然道路不同,但我们都还要不断学习各类知识,因为学习是无止境的

    L***

    2007-08-15 17:25:21

  • 2007-08-15 15:39:21
  •   “学无止境”语出刘开的《问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惟道之所成而已矣。
        且不论刘开的圣愚贵贱之说的局限性,只就“学无止境”来看,是绝对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人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所谓“终身教育”,就是从娘胎到坟墓的学习过程。它强调人对学习的需求是贯穿终生的,这与“学无止境”的观点是一致的。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学无止境”。 一是需要“学”的内容是“无止境”的。
      刘开的“学无止境”中要“学”的是“道”,是圣者贤人用以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主张、思想、学说,其中凝聚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这些浩如烟海的经史典籍是今天的我们也要潜心学习的内容;但我们要学的远不止这些: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时代被称作知识爆炸的时代,仅那些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不断被更新的和新产生的知识就已经让我们应接不暇了,而我们应该了解的有关的和无关的知识更是无穷无尽。
       二是“学”的需求的“无止境”。人类社会的发展已使人生阶段性学习的现实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因为:1、知识爆炸使人不可能在青少年时期就掌握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据统计,上世纪初的科学知识是每十年翻一番,世纪中是每三年翻一番,到世纪末是每两年翻一番;而本世纪这种知识增加的速度还要更快,称其为“爆炸”是毫不夸张的。
      在这样的情形下,任何人都不可能在青少年时期将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全部掌握。2、社会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将超出人们的预见能力,人对社会的适应已不再是一个一次性的过程,人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生存的各种需要。 可以说,“学无止境”既是先贤对自身学习的要求和总结,也不妨说是对现代社会学习状况的一个预测。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深知“学无止境”的道理;要想做好一个真正的现代人,我们必须要无止境的学习。 ---------------------------- 中国有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任何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无止境”还有个传说,故事的主角是年轻的苏东坡。少年成名的苏东坡曾洋洋自得地写了一幅对联:“读遍天下书,识遍天下字”。这件事被观音菩萨知道了,菩萨变成个老者,拿着厚厚的一本书向苏东坡请教,而苏东坡居然一个字也不认识。苏东坡不愧是个极顶聪明的人,忙把对联改为:“发奋读遍天下书,立志识遍天下字”。
      苏东坡把这个对联作为一身努力的目标,终成一代名家。 从古到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当取得一些成就后,不是沾沾自喜,而是再接再厉,继续努力。钱学森是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在原子物理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他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坚持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科学知识讲座。
      很多人不解地发出这样的疑问“大科学家还需听科学讲座吗?”正是钱学森有着这种“学无止境”的精神,才能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知识是宇宙,是永远学不完的;学习是射线,是没有尽头的。学无止境!。

    小***

    2007-08-15 15:39:2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