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含义是什么?

首页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含义是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6-03 02:58:24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
    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
    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可翻译为:“道”经常“不为”,却又“无所不为”。侯王如果
    能守此“道”,万物就会自然而化。
      自然而化欲望就会发生,我将用 “无名”的质朴之“道”来镇住它们。这无名的质朴之“道”,也将 是没有欲望的。没有欲望而保持虚静,天下就自然而然归于正道。 “道”的作用就是顺应自然发展而不自为,所以道是“无为”的 但是“道”又全方位参与宇宙万物发展的全过程,万物产生发展又都 离不开它的作用。
      所以“道”又是“无所不为”的。前一个“无”是 大道“有无”之无,是道的本质;后一个“无”是“没有”的意思, 是道的作用。统治者要恪守宇宙运动的大“道”,其个人修养要同于 自然大道质朴的性质。顺乎自然,消除私欲,达到心态虚静。这样才 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天下将依本性自然发展,实现安定。
       随着万物的发展,世界的繁荣,人类社会要求越来越高,享乐也 越来越多,贪欲产生了,虚荣膨胀了。这时,统治者就要以道的本性 ----无名之朴来约束他们,使他们反扑归真,消除贪欲。“镇”就是 约束,而不是消除,是把欲望限制在社会合理的范围内。
      这就是处理 好百姓之欲与帝王之欲和大道的关系。如帝王不欲,那么干扰社会的 最大的欲望便镇住了,百姓的欲望也会受到极大的平抑,消除了贪欲 便消除了争斗,天下就安定了。这里,要把贪欲与人的自然求乐本性 和人的自然生理之欲、心理之欲区分开来,绝不能混为一谈。
      人生的 本能和动力在于追求生理与心理的快乐。而快乐来源于人的生理和心 理欲望的满足。一个人满足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欲望,而不伤害别 人,甚至给别人带来欲望的满足。那么,这样的欲望满足是很合理的 很正常的,很公道的。如果,把自己的快乐和追求建立在别人的痛苦 之上,那么人的欲望便超过了自然的限度,成了罪恶之渊。
      所以,须 用“朴”这个无形的沙滩,镇住欲海的波涛,自然合理的欲望便成了 鼓动社会风帆前进的原动力。这时,无欲的天道和有欲的生命就自然 达到和谐的统一。 。

    知***

    2005-06-03 02:58:24

其他答案

    2005-05-27 21:24:21
  • 推荐几本书给你吧,陈鼓应中华书局出版,沙孟海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另外中都有关于的,不过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得懂.但是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应该鼓励的,毕竟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太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去继承,但是现在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并不太多,所以希望你能多读一些这方面的书.在介绍给你一本通俗一点的张岱年主编的,好象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可以找来看看相信对你有帮助.

    金***

    2005-05-27 21:24:21

  • 2005-05-23 19:14:42
  • 无为,既是无所不为,追求绝对自由。顺应自然,乘天地之气, 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h***

    2005-05-23 19:14:42

  • 2005-05-20 08:19:17
  • 太老了。含义很简单:顺应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顺应民心治理国家,避免采取强硬的、违心的手段和方法,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取得成功。

    碧***

    2005-05-20 08:19:17

  • 2005-05-19 20:07:20
  • 鄙人认为:无为:不去可以的去创造道,改变道,争取道,而应该顺应道,
    无:没有
    不为:没有做到,没有做,没有作成.
    综上:鄙人认为无为而无不为其实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从而成就事业.

    王***

    2005-05-19 20:07:20

  • 2005-05-19 19:14:29
  • 无为而无不为”说,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可以说居於核心的地位,在先秦思想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命题。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顺应自然,不妄为。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情是他所不能为的。道永远是顺应自然规律办事,没有什么事情是他办不成的。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一个基本的重要思想,他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其强调的是要顺应自然规律办事,这样就可以无不为。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事事。
    老学认为人应该“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为什么这样说哪?“道法自然”要求体验自然的法则,不必特意去寻找或有意识的去体验,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哪?道作为一种本体是不可名状的,是抽象的,在体验“道法自然”时,虽然不必特意寻找或有意识的去体验,但是也需要从“静”中来体验(参见《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要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来,就是“无不为”。

    秦***

    2005-05-19 19:14:29

  • 2005-05-19 15:14:28
  •   “无为而无不为”说,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可以说居於核心的地位,在先秦思想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命题。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顺应自然,不妄为。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情是他所不能为的。道永远是顺应自然规律办事,没有什么事情是他办不成的。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一个基本的重要思想,他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其强调的是要顺应自然规律办事,这样就可以无不为。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事事。 老学认为人应该“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为什么这样说哪?“道法自然”要求体验自然的法则,不必特意去寻找或有意识的去体验,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哪?道作为一种本体是不可名状的,是抽象的,在体验“道法自然”时,虽然不必特意寻找或有意识的去体验,但是也需要从“静”中来体验(参见《老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要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来,就是“无不为”。

    h***

    2005-05-19 15:14:28

  • 2005-05-19 13:41:40
  • 几句话是讲不明白的。
    我一天秉异性的道士朋友,他参《道德经》上面的“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就参了三年,方有些所悟.....
    你真的体会“无为”这句话在政治上的作为,
    可仔细看看“汉初”、“唐初”的政治....

    空***

    2005-05-19 13:41:40

  • 2005-05-19 12:17:32
  • 老子①在人生观上,老子“清虚自守,卑弱自持”;②在政治上崇尚“无力而
    无不为”。即以“无为”的状态达到“无不为”的效果。“无为而无不为”的最高境界是天地自然,所以老子说“道法自然”。取法“自然”,就需要“治心”,需要“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只有摆脱自己的成见,矜持、私心等主观的障碍,才可以全面地认识外物,不受蒙蔽,才可以有效地驾驭臣民,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l***

    2005-05-19 12:17:32

  • 2005-05-19 09:23:46
  •      老子①在人生观上,老子“清虚自守,卑弱自持”;②在政治上崇尚“无力而
    无不为”。即以“无为”的状态达到“无不为”的效果。“无为而无不为”的最高境界是天地自然,所以老子说“道法自然”。取法“自然”,就需要“治心”,需要“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只有摆脱自己的成见,矜持、私心等主观的障碍,才可以全面地认识外物,不受蒙蔽,才可以有效地驾驭臣民,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
    

    红***

    2005-05-19 09:23:4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