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

首页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6-03 23:17:42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
    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可以翻译为:‘“道”经常“不为”,却又“无所不为”。侯王
    如果能守此“道”,万物就会自然而化。
      自然而化欲望就会 发生,我将用“无名”的质朴之“道”来镇住它们。这无名 的质朴之“道”,也将是没有欲望的。没有欲望而保持虚静 天下就自然而然归于正道。 可以解释为:“道”的作用就是顺应自然发展而不自为,所 以道是“无为”的。但是“道”又全方位参与宇宙万物发展 的全过程,万物产生发展都离不开它的作用。
      所以“道”又 是“无所不为”的。前一个“无”,是大道“有无”之无, 是“道”的本性;后一个“无”是“没有”的意思,是“道” 的作用。作为社会统治者的帝王,要恪守宇宙运动的大“道” 其个人修养要同于自然大道质朴的性质。顺乎自然,消除私 欲,达到心态虚静。
      这样,才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天 下将依本性自然发展,实现安定。 “镇”就是约束而不是消除,是把欲望限制在社会合理的 范围内。这就是处理好百姓之欲与帝王之欲和大道的关系。 如果帝王不欲,那么干扰人类社会的最大的欲望便镇住了, 百姓的贪欲也会受到极大的平抑。
      消除了贪欲,便消除了 争斗;消除了争斗,天下就安定了。用“朴”这个无形的 沙滩,可以镇住欲海的波涛,自然合理的欲望便成了鼓动 社会风帆前进的原动力。这时,无欲的天道和有欲的生命 就自然达到和谐的统一。 。

    轻***

    2005-06-03 23:17:42

其他答案

    2005-06-04 19:52:58
  • 无  为:不符合规律,没有必要条件的,不做
    无不为:符合规律,有条件的,就可以做成
    整  句:做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人就可以成功

    忘***

    2005-06-04 19:52:58

  • 2005-06-04 15:35:08
  •   1.无为而无不为----精辟地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的存在之中所蕴含的种种深刻哲学理论。
      2.“为”------最初形成的时候,主要是指人们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后来被用来泛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从事的各种行为活动。
    这里我们可以在“有目的有意图的创造制作活动”这一语义上,理解和运用老子哲学以及先秦哲学中的“为”概念。
      3.“无为”-----不是“根本不去从事任何创造制作活动”,而是旨在要求“无目的无意图地从事创造制作活动”; 
      4.“无不为”-------也不是简单地肯定“有目的有意图地从事创造制作活动”,而是着重强调了“合目的合意图地从事一切创造制作活动”。
      5.无为而无不为----是意指人的无目的无意图的创造制作活动,能够像道那样在合目的合意图中顺利取得成功!
      *这里“道”----是指包含着宇宙观方面的丰富内涵,主要意指天地万物的存在根本。

    c***

    2005-06-04 15:35:08

  • 2005-06-04 14:57:00
  • 能够作到无为实际上就能实现无所不能为。
    当你达到次等境界的时候,虽然你于天下之事什么也没做,而实际上你却什么都做的很好。
    参考文献《道德经》,吉林文史出版社,陈忠——译评

    p***

    2005-06-04 14:57:00

  • 2005-06-03 18:54:27
  • 无为 不做什么 不刻意做什么 不乱做什么
    无不为 没什么不能做 可以做很多 可以好好地做一些事
    从字面上理解意思很简单,但实际是老子哲学思想很重要的内容

    b***

    2005-06-03 18:54:27

  • 2005-06-03 17:25:58
  •       人们对老庄的认识,通常都是和“无为”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老庄倡导的是“无为而无不为”,只有真正领悟了“无为”,才是“无不为”,那么“无为”的真实涵义是什么呢,这要从“无”来入手,在老庄思想中,“无”是先于有的存在形态,我认为“无”就是“先在”,宇宙万物最初的存在形态之前的“在”,类似宇宙大爆炸前的“质点”,此时没有“在”,“无”生“有‘,这时有了”在“,世界万物开始诞生,时间和空间也开始存在,所以”无“并不是没有,而是超过”在“的认识范畴,因为人的基本认识就是对”在“的认识,所以人们对无法认知的”前在“,只能以”无“来表达。
      ”无“的状态就是”混沌“,就是”道“,因此,要认识”道“是相当困难的,但是正因为这样,人类才永远有不断探索的目标和动力,终极的真理是否存在很难界说,但是最求真理的运动却存在于人类的文明史中,只有不断的向”无“接近,才能更好的认识万物的本质,’道”并不神秘,“庖丁解牛”说明,“道”存在于生活之中,“无为”接近事物多样性的本质,就能认识到“无”,“无”是多样化的本源,而且不是单一而是繁殖的本源。
       。

    苏***

    2005-06-03 17:25:58

  • 2005-06-03 17:06:56
  •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也!

    清***

    2005-06-03 17:06:5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