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行书和行楷书有甚么不1样

首页

行书和行楷书有甚么不1样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1-05 01:44:11
  •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1种字体。它不像楷书那样端正、也没有草书那样潦草。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在“篆、隶、楷、行、草”5类书体中,行书利用最广。行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4体绝书》。张怀在《书断》中是这样论述行书产生缘由的:行书者。
      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从行书的产生。构成和历代演化的发展进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分。行书没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
      较多地保存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到达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行书萌生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2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
      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2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当中的。唐代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1代新风。尔后宋朝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元至明中叶。不管是赵孟还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1席之地。明朝晚期限至清代是行书发展的奔腾阶段。
      
      其特点:1是出现了带群体性质的具个性化的行草书家。2是在碑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用北碑笔法写行书的风格。前者是1种“尚势”书风。后者是民间碑书体风格。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

    c***

    2019-01-05 01:44:1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