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有没有关于《我们曾经是战士》的影评?

首页

有没有关于《我们曾经是战士》的影评?

如果有背景介绍,更好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10-31 18:54:51
                                     我们曾经是战士
        此片根据历史改编的故事发生在1965年的11月14日,当时的情况是美军在南越已经介入了战争,但只与南越的游击队交过手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美军情报部门确信有一支规模不祥的北越正规军从柬埔寨渗透进南越中部德浪河地区。
      由梅尔·吉布森饰演的哈罗德·摩尔上校率领美军第七骑兵团第一营搭乘直升飞机抵达该地(代号X光区)。他的任务是搜索并歼灭那里的越南人民军。最后美军成功地击退了北越军队的进攻后,顺利撤出战场。这次战役的成功,导致美国高层做出了全面介入越战的决定。 首先究竟什么才是美国越战电影的传统?事实上除了《现代启示录》,以及80年代《野战排》和《生逢7月4日》等屈指可数的影片,绝大多数的美国越战电影都不是把反省作为其主题。
      反之都是在宣扬美军的勇敢和强悍,而总把越南一方“敌人”描写成阴险狡诈,残忍的虐待狂”。一般而言,也不会去触及更深层次的东西。当年《野战排》之所以能够在美国引起如此之大的轰动就是因为其反传统地揭露美军的暴行,以及战争的对人性的极度扭曲扯出了一面真正的反省旗帜。
      而这部《我们曾是士兵》当然也有极大地宣传美国英雄主义的特点,但是其最根本用意还是要写出反战的强烈愿望。国人也许对于美国人的自我宣扬过于厌恶,以至于忽视了影片的另一面。当摩尔得知这次行动后,对自己的上司如此说道:“我们为什么非要远赴上万英里,去到异国他乡为了一场毫无道理的战斗送命呢?”影片结尾处,旁白如此说道,“数以万计的美国青年在那里埋葬了自己的青春,不少返回了家乡,但是他们的生活已被彻底地改变了。
      他们轰轰烈烈地开赴了他乡,而他们回来的时候并没有迎接的鲜花,有的只有社会的漠视。”等等这样的细节,片中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若这样就被忽视恐怕不太公平。同样的对于越南士兵军官的描写,此片也是在越战片中很少见的。过去的越战片中,总是极尽丑化和妖魔化越南人民军所能,总是把他们描写成恶魔一般的角色。
      然而这部片中,确实给于了他们最为正面与人性的描写。无论是指挥官还是下层士兵都没有很刻意地去丑化他们,而是站在较为客观地立场上去面对他们。尤其是那位越南指挥官结尾处的一段话,“美国人一定会认为这是他们的胜利,但是我们不会退缩。最终我们还是会赢得我们的独立与尊严,哪怕我们需要多付出几倍于过去的代价。
      ”这种言语恐怕是在以往的越战片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在描写美军士兵与家人父子爱人之间的感情之时,片中也给于越军将士同样的描写,让人们明白无论如何双方都是相同的。 当然无论怎样这都是一部美国的电影,不可避免地会掺杂着美国的社会观和视角,但是作为一部美国好莱坞的主流影片能达到如此水平,也不该过多苛求。
      顺便说一句,此片拍摄于911之前,所以要硬说此片的拍摄是在为美国911后情势打气,似乎有些牵强。 写到这儿,不由地自己一次遭遇越战老兵的经历。那是去年的圣诞节,天气很冷,自己开车在街上瞎转。无疑间瞅见一个衣着单薄的中年人柱拐杖站在寒冷家口,像是个无家可归的乞丐在乞讨。
      从他身边经过的时候,我一下在呆住了,这个人左腿被炸断了,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从越南归来,我曾经是个士兵。我也想过一个温暖的圣诞”可能由于好奇,我下了车主动过去和他谈了起来,问他“你真是越战老兵?政府应该给你们抚恤的呀。”他沉默一会儿,从怀里掏出一枚军功勋章,接过一看才发现是优异服务勋章。
      “当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地去了。结果失去了一条腿,到头来只换来这个小小的勋章。我现在一无所有。”说着说着,他竟然控制不住抽泣了起来,离开时,从口袋里掏出了5美元塞给了他道了一声“圣诞快乐”就匆匆地走了。 前些日子又和一个当年的一位越战老兵如今则是我的一位导师谈到了这部电影。
       他在自1968-1969服役于越南战场。听他讲来, 似乎显得更为沉重些。 "我是一边流泪一边看完这部电影的。" "我很矛盾, 但是如果这次战斗中, 我们失利了,也许也就不会有之后10年的错误与灾难。" 最后,我问他一句“如果历史重演, 您还会选择应征服役么?还是。
      。。” “是的,我还会服役,哪怕那可能是错误的” 。

    z***

    2005-10-31 18:54:51

其他答案

    2005-10-31 01:05:47
  •   在这个网站还可以用迅雷免费下载,去看看吧。。。。
     
    美军第一骑兵师第七骑兵团第一营的450名战士,在盲目的指挥下,竟毫不知情、毫无准备地降落在北越军队集结的中心区域。北越方面在降落地点周围早已部署有2000以上的兵力,第一营的战士不得不面对近5倍于自己的敌人。
      尽管他们背后拥有强大的远程和空中火力支持,但是毕竟众寡悬殊,一营的官兵不得不展开一场异常惨重的生存保命战。   所幸,北越部队的情报有限,指挥也十分谨慎,没有抓住乘虚而入一举歼灭整个营地的机会。经过两天伤亡逾百人的战斗之后,第一营终于可以脱离战场,与前来解围的第二营返回基地。
      但是,途中由于第二营营长缺乏经验,竟然只为了审讯两名战俘,而命令丛林中已拖至500码长的纵队停止前进。以火力薄弱面撞上了北越方面的生力军,在激战中一营几乎被一扫而空。   当时的第一营营长、指挥官哈若德·摩尔和记者约瑟芬·盖尔威亲身经历并记录了这场战役。
      这也是美军在越南战场第一次重大伤亡,对美军日后对越战态度的改变起了极重大的影响。不过本片并没有着力突出对越战大环境背景的描写,而是从一名名官兵的眼睛里,透视出美国军人经历战争时表现出来的勇气与精神。这是导演兼编剧兰道尔·华莱士和主角梅尔·吉布森所擅长表现的英雄主义风格。
      直面死神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可歌可泣的军营友情,将成为这部以真实事件改编的越战影片的主题。 幕后:   汤姆·汉克斯曾经为了拍摄《荒岛余生》,蓄发及减肥18公斤,以使身材符合剧中流放者身份。无独有偶,这次在《我们曾是战士》的拍摄中,需要扮演稳重指挥官的梅尔·吉布森也不再使用特技化妆,而是猛食刻意增加近30磅体重,以便贴近剧本。
      如此牺牲猛男造型,对于一向以动作片为生的梅尔·吉布森可不寻常。   当然,梅尔·吉布森也出演过类似《男人百分百》(What Women Want)这样的轻喜剧片并受到一些好评。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动作明星要向演技派转型,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正如布鲁斯·威利斯从《终极警探》(Die Hard)开始,经过了《低俗小说》(Pulp Fiction)的锤炼再到《灵异第六感》(The Sixth Sense),起伏跌宕了11年才获得观众们对他演技的真正承认。动作明星要跳出自身形象的囿圄、追求艺术上的成就,必然要付出相当长的时间,相当大的代价。
      扮演《我们曾是战士》的指挥官,这样一个非常有发挥余地的领导者角色,是一个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他的灵魂表现力上的契机。梅尔·吉布森如此刻意增肥,也可以看得出来他对此片的重视。确实,没有几个动作明星,真正甘愿只作“动作”明星。 。

    j***

    2005-10-31 01:05:47

  • 2005-10-29 21:58:10
  • 没看过。

    小***

    2005-10-29 21:58:10

  • 2005-10-29 20:59:45
  • 没有看过。

    t***

    2005-10-29 20:59:4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电影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