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撒谎的孩子怎样教育

首页

撒谎的孩子怎样教育

我女儿小学一年级,以前对我从不撒谎,最近我发现她会撒谎了,把家里的储钱罐的钱偷着用了,对于这种行为我该怎样教育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4-17 16:16:25
       据调查,孩子撒谎的种类并不亚于成人,包括无恶意的谎话、社交性的谎话、残酷的谎话、善意的谎话、隐藏事实逃避处罚的隐瞒性谎话,以及蓄意说谎以获利或增加威信的明显谎话。事实说明,无论你如何教孩子,他们迟早会对你说谎。孩子愈大,谎话越多越高明,而且说谎得逞又逃过处罚,谎也越扯越多。
         撒谎,或者是因为无知,或者是因为害怕,或者是因为逃脱责任,都会引起父母的恐慌:“孩子撒谎是品质问题,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反思自身,对症下药,对父母对孩子都是最有帮助的措施。   孩子说谎的真实原因    想象与现实混淆   这大多发生在6岁以下孩子身上,他们常会将想像与现实混淆在一起,明明是自己的愿望,却说得像真的一样。
         学龄前儿童无法分清想象与现实,常常会把想像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在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力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即兴、随意地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经过自己的想像加工后套用到现实的人或事上去,出现没有逻辑、不真实的“撒谎”。但是他们的这种撒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属于幻想型撒谎。
         专家建议:   对于这种类型的谎言父母应该满足孩子想象力方面的表现欲。鼓励孩子自编一些故事,或者经常与孩子玩假扮游戏。如:可以将家里的一些玩具作为道具,可以把一些童话故事续编等,使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地释放,并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不应该一味地批评、指责,这会损伤孩子的创造与想像意识,或者对孩子的表现听之任之,会使孩子习惯性地将想象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导致孩子缺乏理智感,为成长埋下隐患。总之,幻想型撒谎往往没有什么目的性,有时是很即兴、很随意的,对于这类孩子应注意启发与引导。
         由于想长辈或者逃避惩罚   孩子做事时不仅想做好,很大程度上也想让父母、老师高兴,从而得到更多奖励。成功难度较大时,为了不让父母、老师失望,只好“说谎”:“这次考试成绩还没有出来”、“考得还可以”等。还有,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特别是家里刚买来的东西,非要用手拿一拿,仔细看看,往往一不小心,就弄坏了东西,这时孩子内心紧张而恐惧,害怕父母训斥打骂,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
      有的孩子在做错事情以后,内心会受到一种压迫,担心受罚而诱发其说谎。   其实,孩子并非生来就会撒谎,他们天性纯真、直率,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意图,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不会控制自己的探索,他们是诚实的人。但当他发现自己的诚实引起了父母的不满甚至是责罚,他就开始学会了装假说谎。
      父母虽然很多的时候,理智上强调诚实的重要,可当具体到某一件事情时,情绪会战胜理智,于是出现了不满愤怒、责备,于是父母表现出更在乎事情本身而不是孩子诚实的品质。   专家建议:   对于这种类型的说谎,聪明的父母不应该不分原因的责备和体罚孩子,该懂得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喜欢诚实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他做错事,但爸爸妈妈更不希望他撒谎。
      然后,给孩子承认错误的机会:理解孩子犯错误的动机,包容孩子的错误结果,给予孩子改正的机会,鼓励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对于这种类型的谎言,切忌父母之间因教育态度不一致,一方袒护孩子的错误,而在孩子面前争执,给孩子以可乘之机,导致孩子继续撒谎。
      总之,对于惧罚型撒谎的孩子,父母要调节自己处理事情的态度与方式,给孩子改正的机会,不要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行为性撒谎   有些孩子习惯于一切玩具、食品都归自己所有。再加上有些父母不注意教育孩子“不是自已的东西不能拿回家”,导致孩子有时会悄悄地把自己喜欢的幼儿园或小朋友的玩具放入自己的口袋。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孩子经常会编造一些谎言,如小朋友送的,或者是自己拾到的等。这种属于行为性撒谎,其表现比较严重,常常伴随偷拿和破坏等不良行为,对孩子自身成长的危害性比较大。这种类型的儿童与前面两种类型的儿童不同,他们的撒谎有明显的目的性,并且是事先想好的,在他们看来撒谎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利益或满足。
      这种类型的撒谎因为对孩子成长的危害性非常大。   专家建议:   对于这种类型的谎言,若孩子说谎后没有被发现,或者被发现了但父母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或者被其他人揭穿后,父母因顾及颜面而袒护孩子等,都会助长孩子的说谎意识。聪明的父母应该不能让孩子的“阴谋”得逞,让他知道如果撒谎后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撒谎是因为没有长大,不知好歹,而放任孩子任意所为,会使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影响孩子自我意识以及性格的健康发展。 。

    s***

    2006-04-17 16:16:25

其他答案

    2006-04-17 09:16:58
  •   高级的动物才具有欺骗行为,因此孩子说谎是正常的,您找不到一个没说过谎的,要提醒的是:孩子为什么说谎、在那些事情上说谎、是否与周边的环境有关、家庭的教育方法(压力太大)等有关。
    给您讲个真实的故事:
    我的孩子上初中时,喜欢上网吧,回来晚了就说谎。
      为了揭穿谎言,我在网吧的门口等他,等他出来时,给他一个没想到的结果: 1 没有发脾气; 2 回家的路上,问的全是游戏的问题; 3 告述他我在门口等了多久,为什么我没进去扫他的兴; 4 指出他说谎是不对的,人要互相尊重; 5 自己如果想干什么事,可以与家长商量。
       孩子头上有自己的天,有些事是不能告诉家长的,如果强求回答,那孩子就只好说谎了。想想自己的问题有一定的好处! 其他参考: 生活中有的孩子爱说谎,而且撒谎时脸不变色心不跳,比说实话还正常,这是许多家长最头疼的事。英国心理学家基纳特曾经说过:“撒谎是说真话遭到训斥的孩子在心理上解脱自己的避难所。
      ”可见,孩子之所以撒谎,除其它心理因素外,家长的某些教育方式是导致孩子撒谎的直接原因。 成人有时迫不得已说上一、二句无关紧要的小慌言,孩子们却会当真,而且不由自主地去模仿。有人做过调查研究,孩子说谎多半来源是父母说谎或言而无信。 给孩子一次次许愿,但是却又一次次地不兑现;父母不愿见某个人,就告诉孩子某人来电话或到家里找就说父母不在家;不原借东西给邻居,就教孩子说东西借给别人了或弄丢了等等。
      这一切无形之中都在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播下了撒谎的种子。 有些孩子刚开始说谎向父母坦白时,受到的是父母的打骂,这就会在心理上给孩子一种暗示:既然说真话也遭训斥,还不如撒谎或许能骗过。实验证明,孩子撒谎与父母管教方式是否正确有直接的关系。 幼儿园或学校里组织劳动,有的父母害怕累着孩子,脏了孩子,就亲自找老师请假,说孩子感冒了或是有其它事;孩子打架,明知是自己孩子不对,却硬说是对方不对等等。
      对孩子的错误不但不予以制止,反而采取偏袒、鼓励或赞许的态度。孰不知,孩子最善于观查父母的言行、脸色,他们会从父母的言行或神色中找到撒谎的根据。久而久之,他们会把谎撒得很圆满,很富有创造性。 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了解孩子经常接触的朋友,最大可能地相信孩子。
      即使孩子被发现说了谎,也并不意味着信任关系的结束。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区区一次谎话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如果屡教不改的话,他就会变成一个不受信任的人。 。

    小***

    2006-04-17 09:16:58

  • 2006-04-17 09:15:56
  •   策略一:先从父母做起。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受家长的影响很大,他们对父母的崇拜,会下意识地模仿父母的动作,吸收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待人处世的态度。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不自觉地形成了孩子的人格、个性和品质。所以,要纠正孩子撒谎的习惯,必须先从父母做起。
       策略二: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孩子的撒谎,很多时候是无意的,特别是在幼小年龄的孩子中,常有这种情况产生。因为孩子的智力和识别能力发育不完全,所以,不能清楚地分辨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这个时期的孩子,脑子里充满了幻想,同时,他们的记忆力薄弱,常会把一件事同另一件事混淆在一起,也常会把脑中幻想的事情,当作曾发生的事实讲出来。
      如父母不了解情况,误认为这样幼小的年龄就会撒谎,甚至劳神伤气,则大可不必。 策略三: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有时孩子是在环境的压迫下撒谎的。比如,小宁从爸爸口袋里拿了一元钱去买不干胶贴画。爸爸发现钱少了,就问小宁,同时还许愿:“如果是你拿了,说实话,我就不打你。
      ”小宁以为坦白了就可以不挨打了,于是,他承认了。爸爸得知孩子的偷窃行为,气上心头,完全忘记了许下的诺言,打了小宁。父母食言了,孩子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不会再被父母欺骗,同时为了不挨打,也不说真话了。如果小宁的爸爸听完了孩子的话,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导孩子偷窃行为是错误的,本不该原谅,但是他能认识错误,以后又能引以为鉴,是可以宽恕的。
      然后,父子共同磋商补救这次错误的办法。这样处理,父母履行了诺言,既鼓励孩子以后再不要撒谎,同时也可纠正孩子偷窃的行为,又提出补救的措施,可以收到教与导的效果。

    不***

    2006-04-17 09:15:56

  • 2006-04-17 08:45:05
  •   首先,不要轻易下断言,说孩子品德不好。如果孩子说了谎,你也要认真纠正孩子的第一次。既不要暴跳如雷,也不能轻描淡写:“不就是撒谎嘛?小孩子嘛!”更不能鼓励:“哟,我的孩子还真有能耐,把我们俩都骗过去了!”
    其次,要正确运用奖惩手段:帮助孩子认清说谎不会成功,即使蒙混过关,也不过是暂时的。
      而诚实会减轻对他过失的惩罚,撒谎则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同时应该不断地教育孩子要诚实,孩子有了诚实的行为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还要注意亲子关系的民主化,让孩子信任父母,依靠父母,不必害怕讲出真实情况而受罚。这样就会防止或改掉孩子说谎的坏毛病 。
       再者,要灌输正确的道德观:父母不能忽视孩子撒谎的严重性,特别是最初孩子在一些小事上偶尔说谎时,父母切忌一笑了之,否则,便在实际上等于鼓励这种行为。要言传身教地教育孩子认识任何形式的不诚实都是不道德的,于己于人都是有害的。告诫孩子相互尊重人信任人的基础是诚实。
      结合一些生动的故事如“狼来了”,让孩子明白常说谎的人即使最后说了实 话也没人相信了。 最关键的是,培养孩子诚实待人、老实处事的好品德。待人诚实,才能博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在与他人交往中结下友谊,成为真正的朋友。处事老实,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真正做成几件事,从而取得成绩和成功。
       。

    老***

    2006-04-17 08:45:0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