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清代秧歌起源于什么时候?

首页

清代秧歌起源于什么时候?

清代秧歌起源于什么时候?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29 09:35:06
  •   
    清代许多民间舞,宋代已经出现过,例如《秧歌》。
    《秧歌》起源于农业劳动生活,清人吴锡麒著《新年杂咏抄》认为《秧歌》是由宋《村田乐》演化而来。《村田乐》和《秧歌》都产生于农业劳动生活,二者有继承关系是完全可能的。清人李调元著《粤东笔记》载:“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往田插秧,一老挝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竞作,弥日不绝,是日秧歌”。
      清代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编印的《晃州厅志》说:“岁,农人连袂步于田中,以趾代钽(锄),且行且拨,塍间(田埂上)击鼓为节,疾徐前却(退),颇以为戏”。这说明在薅秧时,不但击鼓歌唱,并且还配合着音乐的节奏,时快、时慢、前进、后退地“舞”起来了。
      这些记载充分证明《秧歌》的音乐、舞蹈是从农业劳动中产生的。 《秧歌》不但在农村流行,当时城市也盛行《秧歌》。“秧歌小队闹春阳”,观看《秧歌》的人群车辆拥挤不堪:“毂击肩摩不暇狂”(柯煜《燕九竹枝词》)。在表演《秧歌》的队伍中,还有人穿着新设计的服装,引起了人们很大兴趣,纷纷争看:“秧歌初试内家装,小鼓花腔唱凤阳。
      如蚁游人拦不住,纷纷挤过蹴球场”(袁启旭《燕九竹枝词》)。《秧歌》多在广场街头表演,有时也在戏院与戏曲相间演出,清人陆又嘉《燕九竹枝词》:“早春戏馆换新装,半杂秧歌 侑客觞”。清代的戏院同时也是酒馆,台上演戏、演《秧歌》,观众一面看表演,一面饮酒。
      《秧歌》甚至传到了宫廷。直到今天,《秧歌舞》仍然是我国流传最广的民间歌舞形式。特别在1942年延安“秧歌运动”以后,历史悠久的《秧歌》,注入了新鲜的、革命的内容,在人民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s***

    2016-06-29 09:35:0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