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春夏秋冬是根据什麽来化分的?

首页

春夏秋冬是根据什麽来化分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2-23 08:59:07
      对四季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天文划分法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
      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2.气象划分法 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划分法 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4.农历划分法 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
      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上述几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全国各地都在同一天进入同一个季节,这与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例如,按照上述划分方法,3月份已属春季,这时的长江以南地区的确是桃红柳绿,春意正浓;而黑龙江的北部却是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毫无春意;海南岛的人们则已穿单衣过夏天了。
      为使四季划分能与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生活节奏相吻合,气象部门采取了候温划分四季法。 5.候温划分法 1934年中国学者张宝坤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了另一种分季方法。 这种划分法是以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温度指标。
      当候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时为冬季开始,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秋季。从10℃升到22℃是春季,从22℃降到10℃是秋季。 “气象”、“天气”和“气候” “气象”、“天气”、“气候”这3个词的含义有着较大的区别,相互间又有密切的联系。
       “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例如,我们可以说:“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等,而不能把这种天气说成是气象;“气候”,是指整个地球或其中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气象状况的多年特点。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春、秋温和,盛夏炎热,冬季寒冷,我们就称这里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 四季的划分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四季的划分就有很多研究和记载,下面介绍四种: 一是节气法。
       天文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开始。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这都是以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为标准的。 二是农历法。农历正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到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 三是阳历法。
      气象学上通常以阳历3月到5月为春季,6月到8月为夏季,9月到11月为秋季,12月到第2年的2月为冬季。 四是物候法。杨柳展叶,桃花绽蕊,春天来了;绿树成荫,赤日炎炎,夏天到了;果树叶落,水清露寒,时序至秋;草衰花凋,北风怒号,岁月入冬。 科学的划分方法是将第四种方法进行量化,它是用5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称为冬季,稳定在22℃以上,称为夏季,稳定在10~22℃之间,就是春季或秋季。
       。

    淡***

    2007-02-23 08:59:07

其他答案

    2007-02-23 08:59:42
  •   新年好!
    我国大部分的地区处于温带,对季节的划分是非常早的,比如,在距今3000多年的殷代甲骨文字之中,已有“季”、“春”、“秋”等字样了;在《尚书·尧典》一书中,也已经明确按照天文的情况、鸟兽皮毛情况、人类农事活动等,分别订出了四季。在这之后的古书之中,通常是根据立春、立夏、立秋与立冬各自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期。
       国外在划分四季中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现在最流行的就是天文划分法,就是春分到夏至是春季;夏至到秋分是夏季;秋分到冬至是秋冬;冬至到春分是冬季,这和我国古书的分法,几乎只差1个半月。 把1年平均分为四等分来划分四个季节,虽然简单好记,但是地球上各地农作物的生长与季节的来临早晚,显然是不可能那样的整齐与同时期出现的。
      而且地球的表面还不均匀地分布着海洋、陆地、山脉、沙漠,所以用上面所述的各类说法来划分各地季节的来临,一定是不确切的。为了弥补以上的缺点并符合实际的情况,在近代,我国的气候学家提出按候温(5天的平均温度)为标准,并且兼顾了各地某些可以反映季节来临的植物或者动物的生长与活动规律来划分四季。
      我国目前就是根据此方法区分各地候温来作为分季的标准。这也就是:当上半年的候温达到了10℃以上时,作为春季的开始;当候温达到了22 ℃以上时,也就是夏季的开始了;当夏季的候温下降到22℃的时候,就算秋季开始了;当候温下降到10℃以下时,也就是冬季开始了。
      
       近几年来气象学家又按大范围天气形势的调整并且结合了当地的具体天气、温度的突然变化来划分四季,这叫做“自然天气季节”。这一种划分四季的方法要比单纯用候温为标准来划分四季前进了一步,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所以,也就更加科学、更为合理了一些。 。

    霞***

    2007-02-23 08:59:4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