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重温诫子书

首页

重温诫子书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7-18 11:47:44
         我此前对《诫子书》有一些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又不免有许多感慨。它涉及到一个关于人的“成人与成才”的话题。人才人才,“人”在前,“才”在后,要行学会做人——“成人”,而后才能成才。人的一生,是“成人”与“成才”不断促进、不断互补的过程。《诫子书》对一个人的“成人”与“成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而真正落实到社会实践和工作生活中,还有一些差距,因为社会大环境对人的影响很重要,是否“成人”与“成才”不但要自身不断努力、自立自强,还需要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
       古往今来,何为“人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常听到这样一些议论,大学毕业生或者讲师、工程师是人才,这是着眼于学历和职称;戴纱帽有权势的是人才,这是以职位高低为标准;某某远近闻名是人才,这是以知名度来衡量;还有以一技之长或者发明创造是人才,这是以发明创造和某种特长为依据,等等。
      这些不同的理解,说明人们对于人才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不尽一致的。人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我们认为这一解释基本正确的。凡是有某种特长,或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做出较大成绩者都是人才。
      通常说, 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就是判定人才的基本标准。因为,人才具有以下特点: 特长性: 大凡人才 ,都一有定的特长,或有一技之长,或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擅长于做某项工作,或有某一种爱好和兴趣。他们最希望发挥自己的特长。 进取性 :人才都有建功立业意识,总想施展自己的抱负才能,干一番事业。
      他们最高兴的是做出应有的成绩和成就,最忌讳的是受到压抑,不能发挥才能。 开拓性:人才大多思想活跃,对事物的认识有独到之处,不因循守旧,没有保守思想。总爱找出问题,琢磨新思想,发表见解,追赶新潮流,探索新技术,开拓新局面。 独立性: 他们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对上不愿违命是从,按照别人眼色行事;对别人,不随声附和,人云亦云,注重事实,追求真理。
       求知性 热烈盼望有学习的机会,有好学的习惯,善于在工作的过程中随时提高自己。注意捕捉专业工作方面的信息,乃至出国考察。 自信心:他们注重信任和信誉,对自己的劳动成功非常珍惜,不愿干扰他人工作,更不希望别人干预自己的事务,为完成任务总是充满信心。
       但是,从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在很多人的眼里,好像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算是人才,否则,即使具有通天的本领,没有文凭或职称,也不能称其为人才。不少单位因此在用人问题上明显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的倾向,招聘人才动辄要求大学毕业、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甚至非硕士、博士不要。
      不少单位招收高学历人才,更多地是为了装点门面。君不见,有的单位招聘保安、门卫人员竟然也要求具有大学学历!这是用人单位典型的“人才高消费”,对整个国家来说是人才高浪费。加之政府“教育产业化”的误导,很多急功近利的各种名不符实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去就读者的目的也是为了混得一纸文凭。
      可是,面对“难就业”的广大群体,又不得不选择“混文凭”这条艰难之路。 其实,文凭不代表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有职称不一定工作称职,就算你既有高学历、高职称,又有真才实学,如果单位不需要,也是没有丝毫实质意义的。相反,即使你没有文凭或职称,却有一身本领,且单位需要,你就应该毫不客气地说“我是人才”。
      比如,一家企业需要招聘一名熟练钳工,只要你活儿做得好,有没有文凭和职称一点也不重要。如果应聘者对钳工一窍不通,即使他有博士学历、教授职称,又有何用呢?因此,社会的“选才、用才”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人才的成长方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适用”即人才。
       近十几年来,下至地方,上至中央,纷纷落马的各级高官政要,他们应该也有过人的地方,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也曾经为社会作过一定的贡献,在他们兢兢业业为社会作贡献的阶段,他们是“人才”,可是,他们官居要职后,放弃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指导原则,放松了对自己的管理,随着私欲的膨胀,利用手中的职权祸国殃民,比如国家卫生部药监系统的系列腐败案,除了他们自身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外,政府还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清理他们的案子,直接加大了政府的行政成本,间接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这样的人从他的整个人生来说,是配不上“人才”称号的,应该算是国家的“败家子”,是人民的‘公敌’。  古人说过:“一年树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培养人才和自用人才的政策机制,是很难造就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的。
      而且,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很不利的。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大学遍地开花,唯分数论英雄”。迄今为止,我国教育体制还没有完全摆脱“科举制度”的约束,考试分数淘汰制把许多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埋没在萌芽状态。所有学生都要跟着教育主管部门的指挥棒转,课本之外的很多潜能和特长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
      如果我们的政府领导人、教育管理者能用《诫子书》的精神来指导教育工作,受益的不只是学生本人,而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整个中华民族。 。

    山***

    2007-07-18 11:47:44

其他答案

    2007-07-16 22:31:25
  • 小诸说的确实好,但是不适用于教育,小孩一定要亲自撞撞南
    墙才能学会做人,再就是需要有明白人指点,照本宣科不正是
    我们这些过来的小青年讨厌的东西吗?怎么能强加给小孩子呢。
    有个人说过这样的话,不论出于什么目的,在今天去掉他的目的,
    剩下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现今的青年,并非异于古时的青年,
    也非甘心自愿争先恐后地跑入歧途。他们所以沉溺日深,是因为
    没有真正引导他们走入光明之路的人。并且一些受外人桊养或
    野心的学者用种种钩饵,诱惑他们猛力地向歧途里盲行。我常
    说:‘现在若想为一个好青年,比当初修成神仙还难’”
    现在确实缺少一个能教育青年戒骄戒躁,不偏不倚地追求梦想
    的人啊。所以还是要实际摔打摔打小孩才能长的快。

    东***

    2007-07-16 22:31:25

  • 2007-07-16 20:33:03
  • 没想发~~~现在我唯一想的谁给我点币急啊今天快没时间了
    22点快到了~~~古文不是很能看的懂我诫子书读过对了纠正你1个错误诸葛亮是政治家文学家外交家没有军事家我建议看1下品三国吧

    g***

    2007-07-16 20:33:03

  • 2007-07-16 18:47:12
  • 那和出师表相比哪个是真的?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老猪露馅了

    m***

    2007-07-16 18:47:12

  • 2007-07-16 16:16:10
  •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行,一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
      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宁静”,就是专心致志,不受干扰;“淡泊”,就是不务虚荣,安贫乐道,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志向始终如一。有了志向,还须学习,“非学无以广才”,学习才能增长才干。要学习好,须要明确的方向和动力,这就是“志”,“非志无以成学”。
       当前社会,社会道德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自私自利的心态比比皆是,社会就业压力,等等,让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偏差,只重学习成绩,不重技能和道德培养。 而且孩子本身也深受社会不良风气和现象的影响,学习能力下降,知识面狭窄。
       因此不论是家长、孩子,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应从诫子书中吸取经验,让孩子能专心学习,不务虚荣,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 和志向,好好学习。

    探***

    2007-07-16 16:16:10

  • 2007-07-16 15:01:43
  • 上学的时候,学过这篇古文,当时的感觉是写的太精辟了!还把它抄到书本的前面,每天熟悉一下.
    但现在的社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成风,大小姐,大少爷脾气盛行!不说也罢,再说,再想,未免再对现在的社会多一些失望了.........
    还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吧......
    现在不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想怎么满腔热血,满腔之志就可以回报祖国的年代了....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好的道理大家都赞同,都懂,但能坚持去做的人又多少呢?

    无***

    2007-07-16 15:01:4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其他社会话题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