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香港人说话要带英?

首页

为什么香港人说话要带英?

为什么香港人说话要带英语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4-24 10:49:57
      是习惯。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香港社会存在着一种很特别的语言环境:日常口语交流用中文,工作书面语用英文(特别是商业环境中,基本没有中文的存在)。日常的信函,电邮,公告等等,基本是以英文为主。
    这就造成了一种冲突,许多外来名词基本没有统一的中文译法,所以直接用英文单词反而成为了比较高效的沟通方法。
      
    P。S。“优越感”这种词,个人认为还是不要乱用为好。###我现在上班的工作语言是英语,因为职位关系,说话很多,整个白天就是英文的思维模式。但是面对国人,我尽量避免使用英文,既然大家使用中文交流效率最高,为什么要用一门总觉得隔靴搔痒的外语?但是我注意到,有不少人的确喜欢夹英语,包括我自己有时候也会不由自主的用英文单词。
      这个问题要分开来看,有几种情况:
    1。喜欢表现。真有这种人,不管是在周围华人圈子里面,还是国内的圈子里面。说话夹英语,名词动词都是英语,整个框架语法又是中文。更夸张的是发个消息,组织个活动,电子邮件用纯英语。更新个开心网状态,也用英语。
      即使这些个英语往往是真别扭。这是个人自由,但是我很不赞成。
    2。没有对应的中文。这个问题我自己常常遇到,两门语言并非严丝合缝的对应,加上生活环境不同,好多东西都没有办法说,举个例子,中文里面洗衣液大桶上的那个伸出来小嘴叫啥?我真不知道,英文中有个专门的词叫sprout。
      Sprout本意是刚刚长出来的植物,竹笋Bambooshoot就是一种。可能形状上比较类似,所以那个部位也称之为Sprout。这是生活环境造成,与优越感无关了。
    3。地方习惯。我觉得香港人大多属于这种情况,而且包括新加坡人和印度人也是。
      英语都是这些地方的官方语言,他们大量使用,政府用、工作用、上学用,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不奇怪。不过各个地方有所不同,华人的地方都是中文为骨架,英语单词为内容。再看看印度的新电影,都是印地语说着说着来一整句英语,往往是起强调作用的。这是一整句完整正确的英语,是受过教育的表现。
      话说其实印度人的英语都是很标准的,只是有自己强烈的口音。我身边的好多法语魁省人也是说着说着来一句英语,比方说”Man,it'sawesome。"用来表示强调,当然带着魁省法语腔。话说回来,英语在哪里没有产生出独特的口音。扯远了,总之这是一种无可厚非的情形。
      
    所以,抵制第一种情况。第二,第三种情况,无可厚非。这也是这个世界精彩的多样性的一小部分。###[本來是想回應並補充一下TonyS的答案,之後愈寫愈長,所以當答案貼出來給有興趣的人看看。]
    不是衝突,應該說是文化融合,也是語言演變的常態,只是香港和西方接觸比較多,走得比較前才顯得奇怪。
      因為香港中文的口語和書面語為兩種不同語言,又因為香港人對英文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而跳過了外來語本地化的步驟,所以在語言演變過程中出現了類似pidgin的語言習慣,外人看來覺得是奇上加奇,是很正常的。
    其實香港也有很多常用的,已被本地化的外來詞,如"沙展(Sergeant)","的士(Taxi)","巴士(Bus)","啫哩(Jelly)","啤鈴(Bearing)",只不過香港社會對中文的"雅"和"俗"觀念分界極之清晰,以上舉的例子中,技術上只有的士和巴士屬正規中文,其餘均屬口語中的俗稱,寫嚴肅文章是不能用這些詞彙的。
      從這個方向想,就可以知道香港人說話帶英文,其實一定程度上跟香港人口語和書面語演變不同步有著不少關係。如果同步,港人口語就會變成傾向類似台灣和中國使用翻譯詞的語言習慣。
    有興趣從語言學角度研究更多的人可以參考有關日文中的外來語及和製英語/和製漢語的研究,用來比較論證香港語的特點。
      這裡就不多說了。###是习惯……你的口语词汇是那些你最快能够想到的词汇,比如说如果我习惯了good,我就不会说fantastic,如果我喜欢用fantastic,我就不会说good。把fantastic换成“好”,即得到了中英的关系。###我觉得是他们不知道怎么用中文表达出来,然后又追求连贯性,他习惯了英文。
      就顺口出了英文词###我个人认为是习惯。我所打交道的香港人在表达的时候尽管普通话很吃力,也会尽力地说。实在是无法表达了才偶尔吐英文单词,末了还要加上粤语来补充说明。
    用吐单词的方式培养英文思维是不科学的论断,也无必要。
    优越感更从无谈起,他们不会认为这个有优越感。
      当然你认为有优越感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在自己的心里默默地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了。这是自己的心魔在作祟。
    少想一点,会比较快乐。###李开复先生说:我不是很sure,也许有些term不好translate,或者要showoff自己的外语level,再不然maybe是刚从国外return,还没有usedto全用中文。
      
    ###香港人説話中間夾帶英文单詞是一種需求和習惯,也有一个大的環境在,大陆人如此就有做秀的嫌疑了!###这个不光香港人,印度人也在印地语里夹在英语,问过原因是英语更好的表达还有就是相对应的印地语没有这个词,就直接用英语。
      
    另,记得看灌篮高手,赤木也总是喊rebound(篮板球)###因为英国###是习惯,也是一种语言融合,香港人将某些英文单词与粤语高度融合在一起,说起来语言连贯性非常强,没有丝毫违和感,比如说,我朋友,在香港人说话,会自然表达成我friend,完全没有彰显优越感的意思,纯粹就是这样表达语言流畅度非常高,如果用普通话交流,里面掺杂英文单词就很奇怪,我猜想这跟粤语本身发音也有关系,粤语极大保留古汉语,在发音方面有9个声调,更容易与其他语言融合,听起来就很自然###因为不知道這個詞中文怎麼說###大陆也有啊再见的时候说拜拜。
      文化融合体现在语言中而已。###地区习惯。
    我家乡是广东某个被称为华侨之乡地方,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国外的侨胞数量已经比本市内的人口更多。在这个地方,老一辈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口语交流中时而夹杂了一些英语的谐音词语,几代人传下来的以后,这些词语已经成为语言的一部分。
      那时候人们都没有学习过规范的英语教育,只是时间长久了自然融入了当地的方言系统。直到义务教育普及以后,年轻一代才才慢慢消除了过于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英语在一个世纪以前在华侨的影响下融入本地方言,香港在英国人一个世纪的统治下被影响,其实就跟现在网络语言融入普通话之中有类似之处。
      一个新鲜的词语的出现,大家都觉得好玩、有趣,进而会模仿,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习惯,习惯以后就成了固有的一部分了。
    就如“沙发”,本意sofast,因为没有香港的英语环境,取其谐音沙发,在日常中由少数人使用,影响了更多的人模仿使用,时间长久以后,已经成为了语言系统的一部分,说话打字的时候就会自然而言的出现,去抢楼的时候,已经不会想到“第一”、“最快”等字眼了,“沙发”总会先出现在脑海。
      
    但是,一句话里中英转换超过三次的,这可能是一种装的行为。并且很可能原意是英语中带汉语,只因水平不够而造成汉语中夹杂英语的错觉。
    其实,近年来香港在内地的影响下,普通话已经慢慢的渗透进他们的语言表达中了,一般是朋友家人之间的的交流,偶尔会有一整句普通话代替粤语的交流现象。
      明显受到了中国的电影市场和互联网等文化载体的影响,一些简单流行的国语也像曾经的英语一样,进入香港人的语言系统了。###因为他们从小学英文,只有成绩差的才去中文学校,然后工作内容多为英文,所以难免咯!想想在外企的同学们也时不时说话夹杂英文。###习惯。
      他们接受中英文教育。英文粤语普通话。我觉得是这样的熟悉程度排列,前面最大。

    X***

    2017-04-24 10:49:57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