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求网球削球技术的说课稿

首页

求网球削球技术的说课稿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6-09 05:39:32
  •   这个仅供参考吧!  削球的困境 
    随着弧圈技术的不断发展,欧洲人把旋转和速度有机地加以结合,发展为旋转强、速度快、弧线低、冲击 力大并能连续冲拉的强大技、战术。相比之下,削球打法就显得被动,它主要靠旋转和落点变化使进攻型选手 的技、战术上受到遏制式失误,再辅以一定的进攻得分。
      那么,削球的困境究竟何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技术因素。削球运动员对削高质量连续冲拉弧圈球的能力不强,尤其是中路和正手位,若退守远台,反 拉高质量的弧圈球难度较大,且效果也不太显著,若这时对方再结合拉一板近网的加转弧圈球,上步反拉就更 难,如用削来回击,对方随即一板追身或空当的冲拉,使削球手又入困境。
      此外,削球的旋转和速度的综合质 量难以抵消弧圈的质量。由于削球打法单一,战术上的回旋余地很小,到了高层次后胜率显得很低。
    2。器材因素。在男运动员中,光削不攻只是早“死”与迟“死”之分,为了便于削中反拉(攻),正手使 用的海绵硬度偏硬,这样反拉是收效,但削球时不易“吃住球”,给顶重板和搞旋转变化带来了弊端。
      
    3。认识因素。运动员和教练员对削球打法缺乏信心,缺乏研究,不愿多化时间和精力,使削球打法退化和 萎缩,这是难点中的关键。
    何以摆脱困境
    1。意识更新。
      要破除“削球就是防守”的陈旧观念,借助进攻技术,进行技、战术重组,拓宽发展新的技 、战术套路。创新一种攻削复合型的打法来替代单纯的防守型打法,其特征是:“技术含量高,组合较复杂, 跑动区域大,攻防转换快”。
    2。
      技、战术有特点。“削得稳、逼得凶、攻得准、有层次”。削球是基础,有了较强的削球基本功,心中 才有底,才能具备与攻球选手抗衡的能力;“逼得凶”是广义的,它不是以往认识的逼角战术,而是充分利用 旋转、落点,弧线三个要素,主动出击,给对手制造难度;攻球要作为一种主要的得分手段,使用率要多些、 命中率要高;“有层次”是指防守上有下旋防守(削球)和上旋防守(兜、拐、反拉等),体系上有弹性和纵 深(近、中、远台的技术衔接)。
      
    设计几点对策
    1。首先要过弧圈关。现在很多运动员采用正手反胶,反手长胶或正胶,利用长胶易削弧圈的优点来提高稳 定性,用反胶来加强进攻。这种组合虽然在进攻上得到了收效,但给削球也带来了难度。
      因此,设想运用倒拍 技术,不管正手还是反手,尽量用长胶削弧圈球,进攻时多用反胶,两种性能拍面各有所用,得益相彰,偶尔 也能用反胶去削,长胶去攻,作为旋转、节奏的变化。这一点要求在倒拍技术上下功夫。
    2。解决好对方稳拉中结合短吊冲拉的战术。
      削中接短球时,要改变以往上步搓球控制对手的单一对策,加 强判断,对手回球若不出台,可用搓球控制或用长胶拱、刮,一旦出台就应主动上手拉弧圈,并跟进连续攻。
    3。运用反拉技术。当对手稳拉寻找有效突破机会时,可采用三种办法:一是对质量较高的来球,可在下降 中期用蹭拉,选好落点调动对手;二是对稍有质量的来球,可在下降前期前迎反拉;三是对弧线较高,速度不 快的来球,要快速上步,在高点期冲拉。
      
    4。旋转变化,伺机反攻。对方盯拉反手位时,则运用削一板侧旋球或反手兜、拉一板牵制对手,伺机侧身 抢拉其空当。
    5。加强搓抢意识。对方采用“泡功”战术时,除了搓球运用旋转、落点变化来调动对方外,要有搓中抢拉 的意识,有机会主动上手。
      
    抓好几个环节
    1。在练习稳削基本功时,要强化旋转和落点的变化意识。
    2。搓球时一定要加强逼角,避免挨打。
    3。加强削中反攻的练习。
      
    对方拉、扣有质量时,要集中精力顶重板,不乱思反拉。一旦拉球质量下降,就及时捕捉战机,进行反拉 。可反拉的时机有二:一是采用逼角战术,使对方跑动不到位,勉强还击;二是靠旋转变化,使对方拉球或吊 球弧线较高。反拉后要注意连续进攻,避免一攻被防又改削的现象。
      
    削中反拉不能只寄予中远台,而要加强中近台的反拉,因为距离近、速度快,才能有力量,威胁大。反拉 时注意落点变化,使对方在移动中防御,反拉前的一板削球落点与反拉的落点有明显差异。
    4。
      加强发球训练。
    有一套以上的好发球,可为发球抢攻提供有利条件。重点要解决好发球后发力冲拉下旋球的能力,使发球 抢攻战术具有威力
    5。提高接发球的应变能力。
    削球运动员要把自己当作进攻型运动员那样去处理接发球。
      技术上要掌握晃、拉、摆、撇、搓,彻底改变 以往的只有搓、削的接法,从破坏和牵制对方发球抢攻上去争得主动。因此,在站位上不能四平八稳,而要稍 贴近球台。同时,接发球要加强拉出台球的能力,作为变化还击的方式,以牵制对方,起到直接破坏对手发球 抢攻的作用。
      其次是在对方施展长拉短吊战术时进行攻防较换的一种技能。
    6。要学会摆短。
    摆短可以遏制对手利用摆短后进行爆冲和突击。回摆后,对手一时不能在台内进行强冲而再回摆时,也极 易出现“反旋转”而出现机会球,可进行反攻。
      
    处理好几个关系
    1。长期训练与急功近利的关系。
    由于攻削结合打法的技术多,而各项技术又要扎实,训练周期势必长,不能用进攻型选手的成材时间表去 安排训练,更不能用这种“培养周期率”去加以限止和评估。
      
    2。削与攻的关系
    削是看家本领,攻是得分手段。及时捕捉战机包含判断、意识、移位。能攻能削的球,攻先于削。
    3。稳与凶的关系
    稳是基础,凶是关键。
      这里的“凶”不是泛指攻球,而是广义上的控制严密,旋转变化大,充分调动、遏 制对方,“凶”是击球质量的体现。
    4。“凶练”与“稳练”的关系
    “凶练”就是控制严、进攻狠、威胁大,要置对手于死地。
      “稳练”就是有意识送球到对手可施展杀伤力 的区域,增加回合,提高自己还击的难度,加强“内功”。
    5。主要技术与一般技术的关系
    掌握众多的技能可增大战术运用的能力和减少无谓失误。所以安排训练时,坚持主要技术要多练、精练, 不断“升级换代”,精益求精,推陈出新;一般技术带着练,不能有明显漏洞。
      
    6。各项技术的关系运用
    削球打法要做到有基点,无定式,多态势,立足削,借助攻,还击方式多样化,攻削转换快。
    应注意的问题
    1。
      选材。强均衡活泼型,爆发力好,球感佳,接受能力强、身材较高者。
    2。突出步法训练。快捷、准确、到位的步法是攻削结合打法的生命线。
    3。削与攻的训练比例要适当,阶段有侧重。削球时一定要带有转攻的强烈意识。
      不易互相练习的技、战术 ,可用多球编成套路练习。
    4。处理好攻与削的关系。比赛中要合理、有机地使用攻削技术,避免要攻就全攻,要削就全削的极端现象 。
    削球打法面临空前困境,出路何在?正视、探索、研究、创新、追求、实战、发展是唯一的通衢大道。
      

    苦***

    2018-06-09 05:39:3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55-174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