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古人留下这么多文言文呢?

首页

为什么古人留下这么多文言文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10-12 18:34:00
  •   这个问题多我来说比较专业。 

    现在流传下来的书,最正统的就是二十四史,还有民国初年的一部清史稿,即当下所说的能代表我国正统历史的“二十五史”。去图书馆看看,这二十五史没有意不适用白话文写的。民国初年有一个白话文运动,可以百度查下,也就是提倡大家说白话,也就是口头语,父亲不说父亲,说爸爸,这个意思。
      今天的白话文,和这个运动不无关系。

    首先,先人并不是像书上记得那样,天天子乎者也不离口头。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官方话,比方说,宋代的官方话,大约就是今天的开封话。就相当于当下基于以北京为主的北方方言演化而来的普通话。
      但是,为什么史书里呈现出来的确实文言文呢?虽然我国最早在汉代就发明了造纸术,唐宋又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印刷术,但“成书”的成本之于正常百姓的生活,仍是比较昂贵的;这种传播的限制必然要求在有限的纸张上承载尽可能多的内容,而文言文则具备这样的优势。举个例子,白话文中的“你吃过了没有?”,用文言文“饭否”二个字就行了;同理,文言文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翻译成白话,看看得多少字。
      

    其次,自孔子通过修订六经,给我国史学的编纂留下两个很重要的传统,一个是“春秋笔法”,一个是“微言大义”。微言大义,好理解,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意思(其实这个不是太准确,但是好理解);春秋笔法,就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用委婉的文笔而不是直接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比方,死,于尊敬的人可用“薨”,于一般的不带感情色彩的人可用“亡”,于恨之入骨的人可用“死”,可以看出,不言喜憎,而好恶之情自露,效果是不一样的。用文言文著史书和这也有很大关系的。

    综上,说古代没有白话文,日常生活讲文言是不对的,。

    曹***

    2017-10-12 18:34:0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