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教有关“诗经”中的问题

首页

请教有关“诗经”中的问题

我请教诗经“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中的各义的内涵和外延(能给出各个应用举例为好)。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8-17 08:51:4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起初称为《诗》,被汉儒奉为经典。编成于春秋中期(前6世纪),收录从周初(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的作品,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句式以四言为主,杂有二、三、五、六、七、八言。写法有赋、比、兴的区别:“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朱熹《诗经集传》)。“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就是今天说的民歌。“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
      “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诗六义”的说法,是《诗大序》(又叫《毛诗序》)最先提出来的。这个提法又是以《周礼》“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的旧说为根据的,实际上是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
      风、雅、颂是诗的种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方法。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合称“六义”呢?孔颖达在《毛诗正义》(卷一)中是这样解释的:“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风,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地方乐调,15国风160篇。 雅,朝廷正乐,西周王室乐调,大雅31,小雅74篇。 颂,宗庙祭祀之乐,音乐较舒缓。 赋,平铺直叙。 比,打比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我举个例吧, 七月、东山、静女、蒹葭等通篇用赋, 比:如“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以上解说,仅供参考。

    回***

    2007-08-17 08:51:43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