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求论文一篇

首页

求论文一篇

论文题目《金融危机与外向型企业国际营销》一万字以上。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2-20 22:12:16
      国际金融危机及我国的应对策略(供你参考)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渐明显,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与之相伴的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应对这种挑战,趋利避害是摆在中国金融界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成因和后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金融危机 应对策略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流动,可以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帐户反映,资本流动分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种情况。
      国际资本流动可以采取很多形式,最常见的有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融资和国际负债三种。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的国际流动日益活跃,成为许多重大经济事件背后的关键影响因素,这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有着密切关系。这些情况其实也不外乎一种非常简单的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关系。
      从需求角度来看,一是发达国家的老龄人口增加推动了养老金规模的逐步扩大,国际资本市场成为其投资和获取增值收益的主要场所;二是中产阶层人口增加,他们的经济实力强,对投资的需求旺盛,又理解而且愿意为获取更高投资收益而承担更高的风险,于是,其收入积蓄从传统的银行储蓄流向更高收益的股票市场,从而推动了共同基金的迅速发展;此外,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的管制从80年代中期以来逐渐放松,客观上推动了国际资本市场,特别是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一、国际资本市场的现状   资本市场的组成不外乎两个方面:市场的参与者和市场上的产品。20年前,商业银行构成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主体部分,而今天,尽管银行类机构仍然是清算体系的使用者和主要管理者,但是从资产规模来看已经远远低于投资类机构,如养老金和共同基金等。
         国际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产品两方面同20年前相比已经大大丰富,从组成模式来看当前的国际资本市场呈现出一种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紧密的格局,也就是说网络化。在这种日益凸现的网络化趋势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这就是一些传统的风险监测和管理手段受到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所谓的对银行8%最低资本充足比率的要求,现在看来并不“充分”,因为银行仅仅有8%的“垫底资本”并不足以抗御日益增加的资本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后果就是:实际生产部门所面临的一些困境对银行领域的“波及效应”被网络大大放大了。另外一个因素:电子交易手段的成熟和不断更新带来了更复杂的资本流动形式和更大的市场波动性,大大提高了全球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动速度。更多的资金以短期获利为目的,导致市场波动性不断增加。
      70年代因为石油危机导致全球发生债务危机时,如果人们对当时全球各个分割的市场之间的连锁反应(chain reaction)还有惊诧的话,那么,在21世纪,如果由于全球资本市场体系中的某一个市场发生问题而导致整个体系陷入危机,估计大家不会再惊诧了。
      因为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没有哪一个市场会在全球危机的状态下而再独善其身。   导致国际资本市场资本流动加快的另一方面原因还在于进入90年代以来开始的放松管制策略的流行。各国放松金融管制造成的直接效应就是交易成本降低,跨境资本流动大幅度增加,最直接的后果之一就是全球各地市场上的金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
         对于中国而言,虽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很低而且市场规模很小,但已经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外部市场变化的波及效应。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介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资本流动壁垒和保护墙将逐步减少直到最终消失,这些波动的影响将变得更为直接和明显。
      所以国际资本流动可能引发的问题从现在起就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国际金融危机及其成因   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资本市场对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资本和技术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波动和因此而导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全球金融市场的急剧动荡为主要特征,金融资产价格波幅之大,传播范围之广,为前所未见,这种剧烈的波动及其附带的扩散效应就是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国际金融危机一般有3种表现形式。货币危机指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面临大规模的抛压,从而导致该种货币的急剧贬值,或者迫使货币当局花费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大幅度提高利率以维护现行汇率;外债危机是指一国不能履约偿还到期对外债务的本金和利息,包括私人部门的债务和政府债务;银行危机是指由于对银行体系丧失信心导致个人和公司大量从银行提取存款的挤兑现象。
         国际金融危机离中国并不远。从历史上看,上个世纪末是金融危机多发时期:从最早的1992年欧洲金融危机到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再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近的有2000年的南美金融危机。其中以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具备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当然破坏力也最具全球性质。
         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传导输送系统,国际资本市场的安全性和效率非常令人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及其触发的全球范围的市场动荡不安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直到今天其影响仍在继续,这足以说明国际资本流动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对它的成因以及对策的研究是关系到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如果简单的列举,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经济过热导致生产过剩;贸易收支巨额逆差;外资的过度流入;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水平;过早的金融开放。但是在实际中这些因素往往是综合起来起作用的。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子来具体分析就不难看出,是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导致了金融危机的总爆发。
      具体的原因可以归结如下:   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效益不佳。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从70年代开始相继起飞,增长很快。但长年的高速增长也积累了严重的结构问题,这些国家都注重于推动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忽略了对结构问题的解决。   “地产泡沫”破裂后造成银行坏帐呆帐严重。
      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银行呆帐的增加大大影响了东南亚金融体系的稳定,在危机之前一些金融机构已经濒临破产。   从外部看,其它资本市场,如日本股市的复苏和美元的持续走强,都使得一部分原来流入东南亚的外资撤离,构成了对这些亚洲国家货币的强大压力。
      在这种形势下,巨额国际资本的高流动性和高投机性终于搅起了这场空前的金融动荡。国际金融危机具有广泛和巨大的影响。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子,它对各国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负面影响。由于在进行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中国政府的调控和管理得当,那次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对中国造成直接影响。
      但是不管如何,我国仍然感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种种间接影响。   三、我国防范未来金融危机的策略   六年后的今天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减弱了很多,但是其余波仍未完全消除,国际经济仍然在为成功摆脱衰退回归繁荣而努力。另一方面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仍然存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国家金融、经济乃至政治上的缺陷都可能造成下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
      对于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直接波及的中国而言,分析其产生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同时如何抓住机遇调整结构制订策略,防范甚至提前化解下一次金融危机也是我国金融业今后发展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我国防范和化解未来金融危机的策略可以归结如下:   防范金融风险的最佳途径是优化本国经济结构,强化本国经济。
      各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发展中国家只有优化国内经济结构,才能真正改善长期国际收支的状况,确实保护自身不受国际资本流动无常变化的影响。   有计划有步骤的开放资本市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要慎之又慎。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为了吸引外资流入,往往在条件不具备或者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实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
      殊不知当允许国外资金自由流入本国时,同样也必须允许自由流出。当国际游资流入时,如果运用不当将使本国经济陷入困难,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大量资金外流时本国将面临对外支付的困难。因此我国今后资本项目实行自由兑换应放慢步伐,慎之又慎,待条件比较充分时再实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
         中国的开放必须是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条件下的开放。国家经济安全是在世界经济越来越融合的情况下很多国家必须考虑的问题。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大国、小国共同地融在一个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它们的地位是不同的,抵御越来越一体化的世界经济风浪冲击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这种保卫自己的能力就是一国的经济安全度。
      经济安全的保卫需要本国一整套的系统,既要开放,又要在金融的管制、进出口资金的管理方面使本国的企业、政府和银行人员的经营能力与发达国家拉平,有在管理、经营、投资各方面和发达国家同等素质的人才、系统、制度。   开放金融市场要做好准备和试点,应该采取谨慎的步骤和策略。
      即使在加入WTO的今天也要清楚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我国的情况不能与发达国家进行简单对比。发达国家在实现资本自由流动方面也经历了若干历程。发达国家的资本自由流动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完善程度和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的。同时,也是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产物。
      我国由于市场基础和市场规范还很不完善,金融监管水平也需要在开放中的动态博弈中逐步提高,对于资本自由流动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包藏着巨大风险,因此在目前我国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让资本自由流动。但是资本全球化、资本自由流动是大势所趋,因此在目前我们就应该积极进行准备,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实现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调整,为中国安全、成功的融入全球资本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融入全球化市场是历史的必然。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既享受国际资本市场和资本自由流动带来的种种好处,又同时防范和化解由此产生的金融危机风险就成为中国的金融界乃至政府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它给中国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和政府都提出了许多政策上的挑战。
      对此,只有未雨绸缪早作准备才是应对挑战的正确策略。通过制定正确的政策措施,笔者相信中国一定能够健康、顺利地实现经济的更大发展。 参考资料:  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August, 2001  2。胡祖六(Fred Hu),“刺激经济增长与结构改革并行不悖”,亚洲华尔街日报,1998年8月5日  3。
      胡祖六(Fred Hu),“中国——亚洲的避风港”,《布隆帕格金融杂志》,1998年9月 推荐个一个网址: 金融危机论文 。

    z***

    2009-02-20 22:12:16

其他答案

    2009-02-21 20:01:50
  • 上面的牛,建议采纳。

    1***

    2009-02-21 20:01:50

  • 2009-02-16 17:34:26
  •   提纲而已,供参考
    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并正在形成经济危机。在这一外部经济环境下,纺织企业两极分化的局面加剧。困难企业压力加大,资金周转更加紧张,多种原因致使10月份纺织品外贸景气指数明显下滑。
      轻纺城面料市场外贸订单明显锐减。
      据了解,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10月份轻纺城服饰面料外贸生意下降很快,出口订单与去年同比减少一半左右,轻纺城市场外贸生意遇到了2000年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多数市场经营户和贸易公司都面临出口业绩下降的状况。   生产企业外贸订单出现萎缩。除轻纺城市场经营户和贸易型公司外单减少外,生产企业外贸订单也出现萎缩。
      由于欧美市场需求出现萎缩,一些纺织印染企业外单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一些企业家担忧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可能只是刚刚开始,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会较大。   四家龙头民营纺织企业及关联企业关停,亟待救援。作为绍兴县经济支柱的纺织业突然步入危局,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浙江江龙控股集团、绍兴县夏履镇金雄轻纺集团和绍兴县齐贤镇五环氨纶实业集团,在绍兴当地都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公司,有些甚至是在国内同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因全球金融危机及融资负担较重、超速发展致使企业财务负担加重,陷入困境。
      据了解,华联三鑫、江龙控股、金雄集团、五环氨纶四家企业正在重组进行中。   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小幅下跌 出口滑坡,纺织业盈利空间骤降。国际原油价格在震荡中明显比上月下跌,聚酯原料销售疲软,价量下挫。化纤行业产销低迷,出口下降,厂家价格连日下滑。
      面料出口快速下滑,服装单月出口亦有下滑。受美国需求下降和经济疲软影响,纺织面料和服装出口下降明显,致使纺织品出口价格和数量急剧回落。   美国出台纺织服装新规,使出口企业雪上加霜。10月中旬,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局(CPSC)宣布了美国市场进口纺织服装产品的新规定。
      按此新规,不符合美国安全条例的进口纺织服装产品不仅要销毁还要被重罚,这对于绍兴部分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受此影响,国际纺织服装大众产品订单,外商不断压价,使得出口价格指数呈小幅下滑走势。   外需不足,市场疲软。美国市场因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大客户购买力继续下降,对美出口总体呈下滑走势,美国市场对中国纺织品需求明显减少。
      欧盟经济亦受全球金融危机和高汇率、高通胀影响,市场问题严重。今年欧洲的服装企业,已将打折提前了两个月,这说明目前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今年对传统转口市场,比如我国香港地区和阿联酋、新加坡、巴拿马出口也出现了下降趋势,尤其是对目前第三大出口市场我国香港地区的出口,呈明显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国际市场对口客商大众纺织品压价成交较为明显,价格指数呈小幅下滑走势。   企业利润微薄力保国际市场   针对国外纺织品订单不断压价的新情况,绍兴纺企为了不让生产停滞、不让市场丢失,采取保市场、保生存的办法。如有的企业为了防止停工和订单流失,即使利润微薄也勉强接单;有的生产企业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除实行限产外,还采取降价措施,千方百计回笼资金。
      一些企业家表示,小企业关停歇业可以理解,但大企业即使没有利润、甚至亏损也要撑下去,否则就会丢掉国际市场。   预计11月份出口景气指呈小幅攀升走势。   从11月1日起,我国部分纺织品、服装等商品退税率从13%提高到14%,提高了1%。
      此次出口退税率上调,绍兴市约有3700家企业受益。如果按9月份的出口额测算,预计绍兴市出口企业可新增退税1。8亿元。此次出口退税率上调,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纺织企业的经营压力。   国家今年接连两次上调了出口退税率,看到纺织、服装行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今年宏观形势下,受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经营遇到困难而做出的政策调整,也显示了国家对于稳定出口的信心。
         部分规模型绍兴纺企和轻纺城前店后厂式布业公司因产品转型升级,最新研发的创新创意花型面料备受对口外商关注,国际市场营销仍有拓展空间,因此,推动出口景气指数呈小幅回升走势。 。

    l***

    2009-02-16 17:34:2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