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你信仰什么?

首页

你信仰什么?

有信仰真的很重要吗?
有信仰的人比没信仰的人崇高吗?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9-05-03 16:34:17
  • 有信仰的人和没信仰的人都一样,这是个人的自由.

    阳***

    2009-05-03 16:34:17

  • 2009-05-03 16:32:31
  •   本句引自我2005年的人生总结:
    2005人生总结第一部分(上)2009年3月14日()版(指的是括弧里面的版本)
    当时写总结,是因为我性情古怪,春节人家都在乐,而我乐不起来。我个人认为平时好好活着,不必再拿个特殊的日子来乐呵,所以各种节日包括生日都对我没多大意义,过生日,我只不过爱吃生日蛋糕。
      人家乐我不能干坐着吧,为了避免尴尬,给我自己自卑的心理加点强化剂,于是写了这篇,后来越写越起劲,于是决定每年都写一篇,不过后来搁下了,由于决定写回忆录,好像这并不太重要了,今天拿出来写出来,主要是我觉得,回忆录里面缺了这个,好像缺了点什么。由于我认为人的成长是需要过程的,有些品质需要建立在其它品质之上才能存在,对自己才由意义。
      所以我所说的缺了什么就是缺个汇总,至于一步一步怎么形成的,有些可以考证,但有些正在做却忘了:什么时候学到,然后真正理解,做了多长时间才真正理解,需要哪些其它品质作佐,这些都是我所要想的。我才知道写日记的作用。 以后的"物是人非,只不过是一念之间,又何必拘泥于道德伦理,自是潇洒走一生。
      "是脱离品德向情怀转变的标志,也就是说2005年的座右铭等做不到的就成为了历史,是我个人道德品质及人生哲学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标志。以下文章所说的临界点就是这个点,不再重复说内容了 本文写的是当时的原文,因为是写给自己看的,所以有许多大家可能看不懂的字句也省略了许多自己认为不必要写上的东西。
       文章分2部分,第一部分写优点,也包括了能做到的,可能平常不做的东西,也包括座右铭,还有一段我当时做的一个感觉很有意义的行动的介绍文字—给需要帮助人看的引语,还有当时的一些看法。 第二部分写的是缺点,其中包括品德,素质,习惯,反正我当时认为是缺点的差不多都写上了。
       当时写那篇文章的目的还有一个,就是给我的子孙看,看看老子是怎样写总结的,教育教育他们。 2009年3月14日()版(指的是括弧里面的版本) 第一部分集合了本人搜集认为有用的道德(我认为内向人更适合)也包含了我个人的经验。后面括号内当然不是2005年春节写的是我2009年3月14日补上去的。
      这是体现了思想变化的一个过程,是为教育服务的。 由于本文的特殊性,不再写相关评论文章,但会随着本人认识的改变,可能会推出版本,不过也不会多。 当时的原文如下: 第一部分第一篇: 主要人生观:屏除西方的文化糟粕,继承中华的传统美德(不断改进)。
      (本人现在认为西方比较注重方式,方法论,而中国比较注重认识论,方法论体系也很大。) 自尊:以广大人民和群体的利益为主,对自己的人格污辱除外。(当时基本就是人格,但人格所代表什么现在已经对我不太重要了。对于这条我认为只是做个过渡)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省略号)退一步海阔天空。
      (省略号里面的句子我忘了。我最喜欢的就是“海阔天空”多么美丽的词语啊)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未必犯人。(这点确实能够做到,“理解万岁”嘛相关情怀见情怀篇:“物是人非,只不过是一念之间,又何必拘泥于道德伦理,自是潇洒走一生。”)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并且检验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人生观。
      (这纯粹是初期成长过程的必要守则,但做多了便有了畏首畏尾,做事犹豫不决,尺度自己把握,还是那句话,“流行的不一定就是适合你现在的情况的。”) 如果别人对我有对不住的地方,即使他不主动向我道歉,我也会慢慢原谅他,像从前甚至比以前更好地对待他,以感化他,让他不犯类似的错误。
      (说真的,这点我实在做不到,不过看到他某些程度上有认识错误的意图或者说萌芽,或者某种程度上说他尊敬你,便可以原谅他。至于“慢慢原谅他”其实不如换成“创造和解的机会”或者说“为以后的和解做些准备”这样才不至于偏激及自私。) 委婉且又直接地指出他的过错,并且告诉应有的品质与言行。
      (说实在的让别人接受他自己犯错误的事实,是个讲究过程的过程,至于怎么告诉应有的品质与言行是个艺术的过程,你讲的必须美,美的让他不得不接受这种品质) 对人很少有欺骗,欺骗也是善意的欺骗,是不让对方苦恼,担心,生气。(其实我觉得欺骗就是欺骗,没什么善意的欺骗,纯流行词汇,要是我真能做到爱,即使直接说会对他有影响,那也是情绪方面的影响,然而带来的却是绝对的信任) 痛恨在自己面前装模作样的行为。
      因为我气的指的是事情,从来不针对人,如果我对他不了解,可能会产生偏见,在以后的相处中或是从他和别人的相处中了解他,来判断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如果我了解他就不会对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任何影响。(对事不对人,多么理想的词汇,有些时候能做到,有些时候做不到,这需要情怀而不是品质之类,后面写的就是怎样培养这种情怀的,如果加上爱或者说是真心对待,我想培养这种情怀并不难,至于成不成功,那就需要些与之相佐的品质,如果说你有自己的道,我相信你培养这种情怀非常费劲,只能舍弃自己的道。
      至于想要得到别人的理解,我想这还是自己理解自己就可以了) 痛恨在自己面前装模作样的行为。因为我气的指的是事情,从来不针对人,如果我对他不了解,可能会产生偏见,在以后的相处中或是从他和别人的相处中去了解他,来判断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如果我了解他就不会对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任何影响。
      (这句话总体上说没有什么缺点,我想唯一的缺点还是和上面那条相关,如果你做到这点培养对事不对人的情怀会有很大帮助。) 内向性格向外向性格转变。(这是我高中1年级时的目标,并不是内向性格有缺陷,我需要的是抒发自己的情感,我想转变性格是存在的一种形式,转变性格是对我个人能力的一个考验,于是我又为自己在心中画了个漫画,就是拿个小旗上面写着“外向,外向”有意思吧。
      ) 以自己的努力办妥别人对于我自私的偏见。(这里面说的自私大部分是钱方面的,因为我没钱,我绝不会去冲大发。“努力”主要是我能给别人带来欢乐,某种程度上我真能够帮助上他,我想钱这方面便不再重要了) 平等对待他人。(接下来“在与自己的分配中,在外人”这些文字我删了,上面不难看出当时对于平等对待他人有些看法,也就是有区别,至于何种区别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自己丑恶的行为,加以自责和气愤,然后总人性善论的基础上评价自己的行为,如果有不符,立刻确立与之相反或中性的理论规范自己的行为。
      (前2句应该能够做到,为什么写“人性善论”而不是“人性本善论”,本人认为,“人性本善论”只能在发生相关心理问题才能够搬上来,实不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所强调,还是那句话,“流行的不一定就是适合你现在的情况的。”。 以微笑化解一切愤怒,仇,悲等不好的感觉——苦中作乐(这句话大家应该都明白,这里我要强调化解是化解,调节是调节,至于怎么调节,这里省略了,相关文章还没有写,但已经攒了几套,系统的写个章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以远大目标(为主),近期目标(为辅),来规范行为。
      (前句话是我爸教给我的,当时我实在无法理解,没考到好大学是我的遗憾,但遗憾只是遗憾,如果其它条件具备,这句话便对没考上好大学有意义。这句话您能理解最好,如果不理解我也实不愿再多写篇文章来写原因,如果有疑问,那就看亲情篇吧。) 讨厌猜测别人心理的行为,观察对方行动猜测心理的举动。
      (现实中许多人都在做,对别人有帮助就是好的,对别人有伤害便是不好的。不要认为是对别人好就是对人家有帮助,评价标准在于他本人。说白了,这是在窥探人家隐私。跟狗仔队有一拼吧,可以说也跟善良的谎言有点类似) 讨厌背后说人坏话的行为,厌恶以说对方的丑事为趣谈的种种行为及语言(无聊与麻木不仁)(我又见过当面将别人坏话,诋毁别人品质声誉,只不过是为了嫉妒却拿所谓的爱情及兄弟情当幌子,这样的行为,我只能用“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做为评价,俺无法解决也无法推断是什么样的教育带来的。
      ) 极度厌恶从生理,性格和人性的缺点讽刺及伤害他人的言语及行为。(这比上一条更应该受到重视,所以我用“讨厌”及“极度厌恶”来区别,起外号及拿别人的痛处亮给别人看均属这种范畴,其中生理对人伤害最大,然后是性格,人性缺点) 乐于助人,以助人为乐,爱管闲事。
      (3个词代表3种情怀,前2种好像没什么区别,但还是有区别的,第3种是以多余的精力来帮助人。3种情怀各有特点,我个人认为如果有第3种情怀不必再去改变成第1,2种这是各人要依个人的认识论而定。) 不以外貌取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当然外貌不等同着装打扮及精神面貌等) 不乐于拍马屁,也憎恨拍马屁,并且不屑于拍马屁,不善于拍马屁。
      (大家都明白我说的是什么,经过认识的改变,我认为拍马屁不再作为一种沟通技巧,而是专为对方愉悦以便更好的联系感情,达到你高兴我高兴的境界,这里的就是本意。) 第一部分第2篇 总体来说第一篇比较重要 知道在俗的世界里活着,就得用俗的方法对待人,才能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就是因为崇高,不屑于用俗的方法对待事物,所以自己说“高处不胜寒”由于“当事者迷的观念”我竭力客观的看待事物?|所以七情已经淡化|(过了一段时间我再看此文给自己写的下了个评语逃避现实,对于七情淡化是纯属胡说八道;写这句话是有原因的,自己学了无数道德,也自己实践了许多道德,不少东西都是当时用不了要不就是胡说,或者说不适合个人情况,于是给别人的印象就是多变,根本不理解你,也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你真心对待别人,别人不一定真心对待你,你主动帮助别人,人家以为你有所求,用怀疑的眼光看你,说实话,当时也没有帮助人不求回报的情怀,我也不会去特意去帮助陌生人,只是认为帮助人很好而已。
      认为自己崇高,是因为自己实验了博爱的情怀,其实就是正确认识人及对待人的一种态度,你可以爱亲人,可以爱爱人,就是不可以乱爱,这是大家的惯性思维,当时听到博爱这个词,感觉不说当时能真正做到,但肯定能做个像模像样,至少我能平等对人,较能理解和宽恕人,爱管闲事,总有多余的精力去帮助人,可惜我一直搞失恋,突然去搞外向和博爱,实在是无法让人接受,“高处不胜寒”其实是安慰自己不被理解的一种方式,客观的看待事物,就是不要一厢情愿,以为什么是什么就是什么。
      七情已经淡化,竭力客观的看待事物,还要不受到伤害,当然就以为自己七情已经淡化,甚至没有欲望。现在看这些话,作法太幼稚了,按照我现在的观念,人是要成长的,连自私都没有克服的人怎么去博爱,就是有步骤的,不能要求自己办不到的事,当然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更不要连自己都办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别人;推己及人等等。
      ) 勤俭节约(不)攀比,享乐(器官)是为了精神方面的,不过分依赖别人。(这句话没什么好说的,只是第2句,实是为自己明确物质与精神的联系,写它就是不让自己在这方面迷失。因为这方面的论点太多了,金钱做为物质的等价品,也就是说它的作用和物质一样,不用把它单拿出来作为成功与否的标志,虽然成功带来的只是精神的一部分,也只不过是一部分,无法作为成为与否的衡量标准。
      倒不如自己明确自己想要什么,那便是你现时的成功。) 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调节自己。(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是自己实习品德的决心及其相关品德,调节自己当然是心态和情绪及感情。) 设身处地:将自己置于他人的环境中,了解他的心思,采取关爱行动,告诉他摆脱忧虑的方法理论,以表现我了解他,减轻他心灵上的痛苦。
      (设身处地是个很便捷的方法,不过这样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采取关爱行动而设,其它的不用表示,什么可怜怜悯等等个人感情色彩不要表现,这样可能会让对方更不好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减轻心灵上的痛苦,当然这只是减轻,事情还要他自己去解决。) 作为旁听者,引出他不想说和不能说的苦衷,用自己或其他人与他相似的遭遇来缓解他的愁苦。
      (作为旁听者做到这些就不错了,如果说你忍不住要去帮人家解决,我觉得不妥,人家说出来已经够难受了,你再说,只能再刺激他,也等于说他无能。当然可以表示安慰。) 将友情,亲情(爱情)化为一股力量对待人。(作为一种道,这句话更接近于情怀。这句话好像流行一阵,不过没几个人能做到,甚至恐怕根本没人做到。
      因为他跟很多品德,道都冲突。我的评语是连人都做不好的,就不要考虑这个问题了。) 注重细节。(没说的,注重细节是成功与否的关键,不注重细节,则漏洞百出。不管对待事要这样,对待人,帮助人都应该这样。)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真理,这句话是相对说的。
      我认为只要你想进步就会进步,不过骄傲肯定是让你的进步的速度放慢,而且放的很慢。) 下坡容易,上坡难;下坡也不容易,容易产生恐惧感。(承上句说的,既然退步这样不好,就不要退步了嘛。) 第一部分第3篇 宏德与制怒:自己对付自己 宽容与包容:帮别人对付自己 我想只有2点一起做,才能做到宰相肚子能撑船(宰相是代表国家,当然不能跟一般人见识,如果他换个身份,就可能不是了),不过这只是粗浅的,要想真正心胸宽广,还得了解别人的苦衷,甚至要看透这个人,从教育学角度了解为什么这个人会这样。
       一般以商量的口气说话(告诫或提醒他人除外。) (尽量)付出,当然也希望得到回报。热情对待每一个人,如果需要帮助(义不容辞),有恩必报。(这些话不用解释了,后来将这准则引为道,生存之道1,开始对待当然要热情,对待那些恩将仇报的人就不要热情了吧,除非你忍耐力够强,完全忽视他的所为(以温和教育为主)。
      ) 不欠人情。不求人,自力更生。(现在改为“尽量不欠人情。做事求自己,自力更生”)过于追求则是要面子。 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以人类的本性挑战任何事物(挑战自己,战胜自己,那就是进步,这里特指人性认识方面的进步 当时我正研究人类本性,既然品德法律等都是人制造出来的,既然是为人类服务的,当然要符合人类的本性,所以我敢去挑战,当然是挑战我认为不正确的,或是漏洞。
      ) 时刻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人生观(或者说是认识论)及座右铭。总结好的方面。(做多了,就会觉得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做过头了会引起什么事都要检查一遍,很痛苦,所以后来我干脆费掉。那得找个代替的方法啊,我就从另个角度看,于是“物是人非,只不过是一念之间,又何必拘泥于道德伦理,自是潇洒走一生”应运而生。
      这有股照着教科书做数学题的味道,但还是有必要的。前者靠自身比较多,后者则是理解别人) 在闲暇时,时刻留意是否有人需要帮助。。(这句话是生存之道1的前身,当然是需要帮助,或者说人家想要得到帮助,即使需要帮助当人家不愿接受,或接受后不如不帮的好的情况下,我就不会管那个闲事。
      ) 用适当的方式帮助人去掉坏的习惯。(只是从理论上指导,包括利弊阐诉,方法程序阐诉。其它如监督鼓励等全部略掉,只需说明这是他自己的事,解决了自己得的利益最多。) 不愿打扰别人,用可能的方法避免打扰他人(看上去好像是中性的,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不要盲目清新任何一件事及。
      。。(人) 要用于“冒险”当然在安全计算之下。(也可推至其它事情。) 设身处地的考虑对方的感受。{“万能公式”,个人要做到自私(有人会说自私需要学吗,有人就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当然也难推断对方需要什么),由本身推别人想要的或不想要的)然后采取行动。
      } 在“上瘾”的前阶段,将其扼杀在摇篮里--上网等不良习惯 或逆式——过足瘾——不再感兴趣,或者说腻了,没感觉了,(也包括心理需要)如网恋 适当的自私——要降低自己的自私习惯,就要用硬性行为规范思想,也就是说,我自私也要装成不自私,当然事情得做到那份,虽然即使你脸上还表现出自私的表情。
      例如:不是说我不应该自私,或者说我应该少自私点,这样的思想都会降低改良速度。 对事物及人的广爱,例如热爱生命,生活,自由,和平,集体的和睦,按劳分配,公平等等。 保持正义,自由,个性(非性格),气/品质(非习惯),理智(大于欲望)品德向素质转移,(爱好保持及发展或扩展),能力持续进步。
       第一部分第4篇 铭:对亲友如春天般温暖,对敌人如同冬天般残酷无情。(在我看来,对于我来说这是句废话,没实际意义,再说如果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来讲,首先他对他的亲友已经无情了,后句残酷无情他的感情已经被座右铭削弱了,座右铭就是起着一个削弱感情的作用(达到心理平衡),以便用这句话作为指导思想。
      用到此处很不适合。这句话是雷锋说的,具有阶级性和当时的时代性) 憎恨讲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和事物及行为,及无视别人心灵上的痛苦的人。 心理咨询广告:如果你有烦恼,忧虑等不良情绪,尽管向我倾诉,即使我不能(全部)帮助您解决具体的事情(当事情涉及个人隐私,可不直说事情的原委)我可以作为一个倾听者,以缓解你心灵上的压抑(然后将解决忧虑等不良情绪的方法告诉你,尽快解决麻烦)一次性收费100元,满意付款。
       第二部分 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心灵上的孤独 安静的性格 唠叨——黏液型 自傲 自崇 (品德高的后遗症,自从蜕变后(情怀)魅力占主要地位) 不善于表达;说话直 (情殇低的标志) 勇气欠佳,不善于自荐 (当时写认为自荐必须做准备,准备固然是好事,但准备大大降低了许多的东西,比如说气势,士气,降低了自己的魅力,并且给自己下了个枷锁,很难做到随机应变。
      ) 爱面子 喜欢“成为”焦点的感觉(比较注重过程,算是优点吧) 神经敏感关注别人 爱管闲事,涉及对方人格自尊。 过分检视自己|自言自语|(把品德高尚作为一个奋斗目标,我认为这些已经足够了,其余对于我来说都是不符合实际,或者说在短时间无法做到,或许我在以后的日子里自然就做到了,不用特别去关注他,这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认为我过分的检视自己,产生了心理问题,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毫无顾忌地在品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也许这不是一个原因造成的,但不检视自己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 过分严格要求他人 过分按照自己的品行来衡量别人及推测心理但却治疗别人的心病,成为习惯。 过分压抑自己的感情————发泄 先以人格判断别人的好坏——过于片面(是临界点的必要组成部分的前身) 过分的认为人是不变的,尤其是按照行为判断人格,不由地片面地产生对人格的误解。
      (由于后来加入理解的情怀,我想任何冲突也不会发生,只要别憋坏自己。) 过分考虑人生的价值,以求得人格上的完美。(过分考虑人生的价值,容易缺乏对自己所为的肯定,或者说有些摇摆不定,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以求得人格上的完美”,有一点儿,当达到“物是人非,只不过是一念之间,又何必拘泥于道德伦理,自是潇洒走一生。
      ”这个临界点已经脱离了做完美的人的目标,当然我一直也不是向做完美的人的目的去改变自己,而是把品德高尚作为一个奋斗目标,或者说我想得到这方面的尊敬,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以前是这么认为的,至于现在怎么认为可参照"记忆中4品德,道,情怀总论(编号20090307)") 。
      

    人***

    2009-05-03 16:32:3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