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帮忙做一篇作业论文,关于古希腊艺术的

首页

帮忙做一篇作业论文,关于古希腊艺术的

课题就是:议论古希腊艺术,还有一篇是哥特艺术论述,2选1,1000-2000字~特别声明:不要下载啊~否则您没有悬赏分,我也没有考试分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2006-01-01 16:09:55
  •   在三千多年前的环爱琴海地区,崛起一个崭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抱着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观,在希腊群岛上建立城邦。由于各个地域不同的文化特征得到充分的维护和自尊,城邦急剧分化,数目激增,数以千计。在这些城邦中孕育,诞生的文化被后世学者统称为古希腊文化。
         城邦的组成基础是奴隶,统治者却是公民。城邦之间的文化交流,包括武力征服,加速了古希腊文化的聚合和成熟。各个城邦怀着征服外邦的强烈欲望,但是这些征服者并不仇视外邦的文明,而是依靠广泛的移民来进行文明的同化或被同化。这样一来城邦之间的战争摧垮的是弱小的邦族和孱羸的文化,而形成的却是一种日趋统一的,高度发达的机遇现实主义与完美主义的艺术文明。
         古希腊人以拥有完美,健壮的体格而自豪。这是一种民族特性。在荷马史诗中,来自各邦的战士都极其善于自我表彰。他们从自己的种族说起,把一切可以引以为豪的血缘悉数报知对方,尔后交战。所以每一个人都死得悲壮无比。胜者自然光荣,败者也堪伟大。因为城邦之间的战争成为每个公民所关心并且参与的大事;战争中需要健壮的战士来建立功勋。
      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民族个性所形成的艺术思想,自然是对完美躯体的无限崇拜。而作为这种崇拜心情的表达方式,没有比雕塑更合适的了。生活的简朴和经济上得无忧,使古希腊人有闲来创造并欣赏那些英雄神明的身体,虽然这是一种已然异化为物的理想。   于是,雕塑成为古希腊艺术的灵魂。
         古希腊人崇拜英雄,以及他们那趋于完美的躯体,而不像古印度人一样沉醉于对神明的自卑的膜拜。神只是比人间英雄更强壮更健美一些而已,他们的心灵并不比凡人更聪慧,品德也不高尚。对于神,凡人只是畏惧他们的神力。至于体格的健美,他们在人间就有范本。
      于是,对人体的忠诚表现,就成为表达崇拜的最淋漓尽致的方法。   对裸体的钟爱,是古希腊雕塑的特征之一。古希腊的雕塑家们对身体结构的认知,对神态的描摹以及对雕刻技术的运用,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些雕塑家并不是博学深刻的艺术巨匠,而仅仅是建筑设计的工匠。
      所以,他们不会如米开朗琪罗一样,把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感凝结在大卫身上。他们只致力于完整的表现。正因为如此,古希腊的雕塑品,仅用于欣赏和赞叹,以及庄重而非夸张的崇拜。诸如拿破仑式的英雄人物,绝不能从米洛的阿芙洛蒂德或者阿波罗雕像上找到某种心灵的暗合。
      而大卫,却能给人以极大的激励和鼓舞。尽管如此,古希腊雕塑家那种极致的对美的表现力,依然能够创造出足以使艺术世界产生空前绝后的震撼的艺术品。   具有强烈的外在感染力,也是古希腊雕塑的又一特征。但这种感染力必然是平静的。古希腊雕塑对人物神态,姿势,衣纹的处理技巧,多为后世所不及。
      因为那些雕塑人物大都来自神话故事,所以被赋予浓厚的传奇色彩,置身于某个突发的事件。拉奥孔,掷铁饼者,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出神入化地显示了这种魅力。站在这些雕像前,你可以感受到一种或窒息的情景,或激烈的场面或豪迈的气势。   对完美的追求,是古希腊雕塑家的目标。
      古希腊雕塑不具有某种单一的象征意义。它们没有宽阔的脑门来表现思想的伟大,也不用紧蹙眉头来表现思索或忧虑。雕塑家们更感兴趣的是身体结构的匀称,肌肉的强健圆润,腿脚的力量。极致完美的比例搭配,被奉为神明,使雕塑家也情不自禁地爱慕起自己的作品来,竟要与大理石结为夫妻。
      雕塑本身,也是为了表达对这种完美的赞赏。身体与头部的比例,各个部分的大小,衔接,都在数百年的探索中找寻到了最趋于完美无缺的组合方式。在雕塑家的眼里,用恰当的线条,正确的比例来表达完美的理想,理所当然是最根本最地道的方式。   古希腊的雕塑家是怎样具备如此精湛的技艺的呢?   在古希腊的城邦中,公民是有闲的生活无忧的人群。
      除了关心战争和政治外,他们没有更重要的事情。但是为了战争,他们要保持长期的锻炼,以确保强健的体格。喜好竞争和炫耀的本性,又使得他们开创了体育竞赛。在竞赛中,希腊人的长袍被抛开,运动员们展露出健美的肉体。随后,平日里的锻炼也发生在炫耀裸体的时光。
      雕塑家们随时可以观察到各种裸体的姿势,每块肌肉的变化,骨骼的长度和关节的咬合,又经过数十百年的修改,审度,使得一种最为精妙的比例关系渐渐形成。每年需要完成的雕塑作品成百上千,雕塑家们工无闲日。天才巨匠便由此而生。正如雄辩家一样,这些巨匠们善于既精确独到,又毫不浪费地向别人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尤其难得的是:古希腊的雕塑不仅形式完美,而且表现着雕塑家的艺术理想。雕塑人物的面部,几乎没有表情,眼睛里没有眼珠,身体没有颜色。作品要表达的,是庄严和静穆,完全符合人们心目中神明的理想形象。一方面,受着素材的性质和领域狭窄的限制,一方面这些限制也增强了塑像的庄严;不去表现面部表情的变化,骚动的情绪,特别的与反常的现象,把剩余的一切留给绘画和文学,以便显示出抽象的比例与纯粹的形体。
      ——结果,雕塑成为古希腊艺术的中心艺术。   古希腊艺术中的其他样式,如建筑,绘画等,除开实际的使用价值外,都是作为雕塑的补充而存在的。神庙的石柱,也被雕塑成为女神,以增添庄严和肃穆的氛围。总的艺术特征,是基于一种现实的,又带着敬畏的对神的人性化描述。
      建筑里面没有歌特式艺术的好大喜功,绘画也不存在洛可可式繁琐的精雕细琢,只有一切与雕塑趋同的表现特征。   古罗马不是城邦,而是逐渐向帝国发展的国家,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的改变,对艺术家的创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他们所要表现的社会现实更加复杂,体育竞技演化为角斗,快乐的竞争变成了残忍的杀戮,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更加隐讳和惨无人道。
         古希腊艺术于古罗马艺术不同的地方,首先在于文化的本原。而文化的本原,又与民族特性,地域环境密不可分。古希腊艺术独具的原创性,源自真实的生活,表现的却是赞美神明的需要和理想。古希腊人闲适,充满理性的思辨与智慧,力图将任何事物阐释得清楚明了,十全十美;古罗马人则善于无人能及的幻想,崇拜个人英雄主义的激情,热衷于领土扩张,固然也产生了充斥着危机感的心灵。
      古希腊艺术表现的是一种抽象的,由外向内的,基于比例关系的纯粹美感;古罗马艺术则表现着具体的,由内向外的,基于辉煌的激动的,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某种意图。所以,古希腊艺术基于现实,却又超凡脱俗;而在古罗马艺术中,艺术之美却被俗世的力量所利用。   在古希腊,心灵与肉体完整结合在一起,并未分离。
      人们是快乐的,生活是平静的;在古罗马,裸体开始为艺术而存在,生活中找不到自然存在的人体,取而代之的是面对裸体的羞耻,或淫秽的想法,或侮辱的手段。人群中充满激动的情绪和宗教似的狂热。在这种意识状态下的作品只能是艺术家个人的思想占据了创作的上风,使得艺术品成为崇拜和歌颂英雄的需要,成为政治的需要,成为煽动公民好战情绪的需要。
      奥古斯都塑像准确地证明了这种判断。   当然,后世的艺术,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古希腊艺术的印迹。古罗马艺术所受的影响尤深。但这种影响是形式上的,比如对临风飘举的外衣褶皱的处理,对姿态的刻画。一切写实主义的优点都被忠实地保留。但古罗马艺术形式更加丰富,表达能力更加强劲,同时被掺杂进去许多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因素,因而其表达的思想更加复杂,领域也随之开阔。
      至于后来的文艺复兴,则是对古希腊雕塑这一经典艺术形式的遥远的追忆和崇拜,它所表现和宣扬的个体自由和人性解放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更是古希腊雕塑所不具有也不屑一顾的内容。

    c***

    2006-01-01 16:09:55

  • 2005-12-28 15:24:16
  •   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第一句话是:“每一个人在本性上都想求知”。 [4] 他接着说明,出于本性的求知是为知而知、为智慧而求智慧的思辨活动,不服从任何物质利益和外在目的,因此是最自由的学问。哲学的思辨最初表现为“诧异”,诧异就是好奇心。
      最早的哲学家出于追根问底、知其所然的好奇心,对眼前的一些现象,如日月星辰、刮风下雨等,感到诧异,然后一点点地推进,提出关于宇宙起源和万物本原的哲学问题。   哲学家对普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感到诧异,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地方发现问题;他们提出和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为了达到什么实用目的,而只是为了获得心灵的满足。
      他们常常不被人们所理解,甚至遭到嘲笑。据说,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利斯只顾观察天象,没有注意脚下,跌入坑里。一个女奴嘲笑说,他只想知道天上发生的事情,却不知道身边的和地上的事情。柏拉图反其义而用之,说这句话对所有哲学家都适用。亚里士多德则对世俗的嘲笑加以反讽,他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泰利斯为了反击哲学无用的世俗偏见,用观测天象得到的知识预测气象,知道来年橄榄将丰收,于是事先租赁了全部的橄榄榨油作坊,等到橄榄丰收时,再把作坊以高价租出,结果获得一大笔利润。
      亚里士多德的结语是:“这件事表明,哲学家如果想赚钱的话,是很容易做到的,但这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5]   希腊哲学家多为贵族,他们不必为生计操劳,因此才能从事纯思辨活动。亚里士多德正确地把“闲暇”作为哲学思辨的必要条件。古希腊拥有比任何其他民族都要发达的奴隶制,贵族享有充分的闲暇。
      但闲暇只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能够利用闲暇从事哲学思辨,这是希腊人的特殊之处。希腊贵族崇尚的高尚活动是战争、游猎和思辨。最后一项风尚造就了一批职业哲学家。从词源学上看,希腊文“闲暇”( shule )派生出西文“学校”( school)。
      学校是柏拉图之后的哲学家活动的主要场所,他们在此研究和传授知识。由于哲学在希腊是一门独立而崇高的职业,希腊哲学家不像印度哲学家那样属于僧侣阶层,也不像中国哲学家那样属于官宦阶层;希腊哲学著作与宗教典籍和历史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界线。哲学的职业化反过来又促进了希腊民族的思辨精神的发展,结果形成了希腊民族特有的静观、思辨的性格。
      这种性格不但展现在他们创造的艺术品的特殊美感之中,而且造就了高于周围民族文化的科学理论。埃及人虽然最早从经验中总结出几何测量规则,但希腊人却在此基础上构造出几何学的演绎体系;巴比伦人虽然早就开始了天文观察,但希腊人却利用观察材料提出天文学的思辨理论。
       希腊哲学思辨的特点   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有哪些特点呢?我们把这些特点概括为五:静观,辩证,演绎,理智和实践。   希腊哲学是静观的。首先使用“哲学”这个词的毕达哥拉斯曾有这样一个比喻: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有兜售商品的小贩,有努力竞技的运动员,也有静观人生场景的观众;哲学家就是静观者。
      造成哲学家静观态度的原因是,他们所思辨的对象是变化世界的不变的本原,是杂多现象的单纯本质,是流逝往复事物的永恒原因;希腊人的哲学观念是:杂多的、变化的、暂时的对象是不真实、或不太真实的,只有单纯的、统一的、永恒不变的对象才是真实的存在。希腊哲学家习惯于用不变的原则统摄运动变化的世界,万事万物都被归结为静止的、永恒的存在。
      希腊哲学的这种静观特征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毋宁说,它反映的是超越现实的理想。希腊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变化变革,生活变得难以忍受,他们需要宁静的状态,在静观思辨中达到宁静和平衡。尼采首先看出了希腊文化中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把它归结为追求变动和苦难的“酒神”和追求静止和快乐的“日神”这两种精神的对立,他把希腊哲学视为日神精神的反映,这是很有见地的。
         希腊哲学的基本范畴,如,一和多、静和动、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永恒和变化、存在和生成、原因和结果、纯粹和杂多、理智和感觉、形式和质料,等等,都是对子。对子就是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是辩证法。辩证法的原义为对话,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提倡,后来亚里士多德把它发展为辩证推理。
      不论辩证法采取对话的形式,还是采取推理的形式,它都是对两种相反的意见所作的分析和综合,最后达到统一的意见。辩证法是用一统摄多,以综合克服矛盾的艺术。辩证法的思维不仅是二元对立的,而且是以对立的一方为中心、以另一方为边缘的一元中心论。当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
      Derrida)把希腊哲学的这种传统称为“逻各斯中心主义”。“逻各斯”( logos )就是理性。希腊哲学的理性特征是二元对立与一元中心的统一。   希腊哲学的样板是欧几里德几何学。柏拉图创办的学园的门楣上刻有“不懂几何者莫入此门”的警告。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科学都是证明科学,而证明科学的最高成果是几何学。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虽然包含有归纳的成分,但它的基本形式是演绎。演绎逻辑是几何公理体系的形式化。希腊哲学中的论证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各种形式的论证都是逻辑推理。甚至一些诡辩也可被还原为三段式。
      比如,柏拉图曾记录了智者尤苔谟斯和狄奥尼索德鲁则如何用诡辩击败了认为“学习者比不学习者更聪明”的人。下面是他们和一个孩子之间的对话:   “当你正在学习的时候,你的处境和你不知道你正在学习时的处境有什么区别吗?”   “没有。”   “当你不知道你所学习的东西的时候,你有智慧吗?”   “根本没有。
      ”   “如果你没有智慧,你是无知的吗?”   “当然。”   “因此,在学习你不知道的东西时,你处在无知状态中。”   这个孩子点头表同意。 [6]   这一诡辩有下列的三段论形式:   大前提:你所学习的是你所不知的。
         小前提:你所不知的不是智慧。   结论:学习者没有智慧。   严格地说,这个三段论当然是不能成立的。我们用这个事例说明,三段论演绎是希腊哲学论辩的普遍形式。   “理智”是希腊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理智”即希腊文的“奴斯”( nous ),又译作“心灵”(Mind)。
      希腊民族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也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朽等宗教观念,希腊哲学中保留有这些传统观念。但“理智”的观念却是哲学所特有的。第一个雅典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首次提出,心灵是万物运动的本原,苏格拉底对此大加赞赏,再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提倡,理智主义最突出、最明显地体现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
      与传统宗教的“灵魂”观念相比,理智更纯粹,有更高的思辨性,而无人格的禀性。希腊哲学家认为,理智是无形的、纯粹的实体,它推动万物而不被任何事物所推动,弥漫于世界而能保持自身的统一。当理智与人的灵魂相通时,它构成了灵魂的纯粹部分,统摄着灵魂的一切活动,不但认知活动,意志、欲望等也应受理智的支配。
      按照传统的灵魂观,灵魂只是有形体中的能动力量,灵魂并不与身体相分离、相对立。哲学的理智主义使得身体和灵魂、感觉和理性成为二元对立的关系。由此产生出一系列问题,如,灵魂以外的理智如何作用于人的灵魂?理智如何支配异己的身体?纯粹的理智活动与感觉、意志、欲望等与身体有关的灵魂活动有何关系?无形的理智如何认识有形的外物?等等。
      当希腊哲学家乐而不疲地思考这些问题时,他们似乎接触到内心的最深处,世界的奥妙处。他们的纯思辨活动创造出了这个纯粹精神的对象,而这个对象又反过来吸引、推动着纯思辨的步步深入。   希腊哲学家虽然推崇为知而知的纯思辨,但也并非不关心实践。“实践”(prasis)一词也有“实用”的意思。
      希腊哲学家都以“善”为价值取向,善是好处,当然有功用实效。当希腊哲学家说明哲学的非实用性时,他们否定的只是个人的物质利益和官能享受方面的实用性,他们既不否认哲学对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实用性,又不否认哲学对于公众物质  生活的功利性。“实践”一词的另一特殊含义指宗教的、道德的、政治的活动。
       希腊哲学家把追求智慧的思辨作为神圣的活动,它使人获得神的知识,使人接近神。苏格拉底宣称,他是赋有神灵、传达神意的“牛虻”;柏拉图说,哲学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神人合一的“狂迷”;亚里士多德说,第一哲学是神学,哲学思辨表达了人性中的神性,哲学家的生活是人类所能达到的幸福的顶点。
      这些话表达了一种理性的宗教观,或神化的哲学观。   哲学的实践精神还表现为理性伦理学。除犬儒派和昔兰尼派等少数人外,希腊哲学家都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理性,按照自然生活就是服从理性,意志和欲望应当服从理智,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美德的规定性来自理性。
      苏格拉底的名言“德性就是知识”表达了理智主义的实践精神。   哲学对于希腊城邦政治和后来的罗马大一统政治尤其重要。自从苏格拉底发出哲学家要关心人事的号召以后,哲学家无不以改善公众事务为己任。柏拉图的“哲学家王”的理想,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斯多亚派的“世界公民”的观念,既是现实政治的总结,又为政治实践指引了方向。
         应该承认,希腊哲学的政治功利性并不是第一位的。希腊哲学的思维秩序是这样一个等级:个人思辨 →个人实践 → 公众实践。实践是思辨的结果和效用,它的确切含义是实践理性,个人实践又是公众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哲学的政治功用只是个人思辨的间接结果和效用。
      中国哲学则不同,它把希腊哲学中第二位或第三位的东西放在首位,个人修养总是在一定的政治框架里展开。有人说,中国哲学重实践,而希腊哲学重思辨,这是有道理的。需要补充的是,无论中国哲学,还是希腊哲学,都兼有思辨和实践,只是两者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的地位不同而已。
       。

    y***

    2005-12-28 15:24:16

  • 2005-12-28 01:19:41
  •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对历史学家而言,是研究和认识古希腊必不可少的参考书;对作家和艺术家而言,是进行创作的借鉴和源头之一;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是知识和素养的标志之一。它们有着很强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阅读它们得到的不仅是审美上的愉悦,还能从中对远古希腊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希腊神话在人类思想文化艺术史上始终光彩夺目,经久不衰。人类童年时代的自尊、公正、刚强以及秩序,在此展现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一直延伸至今…… 古希腊神话的优美、动人是举世闻名的。 古代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希腊人的活动范围主要包括现今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和地中海东部各岛屿。
      此外,他们很早便与黑海沿岸地区的居民交往,向意大利半岛南郢沿海和西西里岛等地区移民,足迹远至西地中海和北非。古希腊人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建了璀璨多彩的文化,传下丰富的遗产,神话传说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神话的产生历史久远,它乃是处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时期的远古人类借助想像征服自然力的产物。
      由此,古代神话必然包括神的故事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冲突的故事,即英雄传说两个方面。神的故事更明显地反映了古代人类把强大的自然现象形象化的丰富想像力,英雄传说则主要是对可能具有某种历史性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和与自然进行的顽强斗争。
      古希腊神话也是包括了这两个方面。 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形成时期很早,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神话起初口传,后来见之于书面文字。它的最早的传世书面文献当推荷马史诗。史诗中除了主体故事外,还提及了许多其他的神话故事,那些故事显然在当时已是广为流传、普遍知晓的。
      在荷马之后不久有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长诗《神谱》,扼要地记述了许多神话故事,并且力匿把那些故事谱系化。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基本都是取材于神话,是作家对那些神话故事的现实理解的戏剧体现。公元前三世纪之后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里亚学者们在对古典作品的收集和注疏中,对古希腊神话的收集和保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些诗人则在学识性原则的指导下,发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神话典故。
       古罗马神话受物物有灵论的影响,对神灵缺少形象性思维,神话故事贫乏。英雄传说也主要表现为历史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具有的更多的是现实性而非超人性。古罗马人在接触了古希腊神话后,很快被娓娓动人的希腊神话所吸引,从而广泛吸收了古希腊神的形象和故事,出现了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特有的融合。
       古希腊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曾几经变迁.他们的神话观念也在这种变迁中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特点是由自然崇拜转向人性崇拜。人们所熟悉的这一时期的希腊神话的基本特点是人按照『J己的形象创造神,赋予神以人形、人性.甚至人的社会关系。神和人的基本区别在于神强大,常生不死,生活闲逸快乐;人类弱小,会死,生存艰辛,不得不经常求助于神明,但也常常诅咒神明作恶。
      古希腊人崇拜神,但同时赞美人,赞美_\的勇敢和进取精神。古希腊人批评骄傲、残忍、虚荣、贪婪、暴戾、固执等人的生格弱点,并且认为往往正是这些性格弱点造成人生悲剧。古希腊人崇拜神,但并不赋予神明过分的崇高性,也不把神明作为道德衡量的标准,而是把他们作为人生的折射。
      古希腊神话正是以这种人本精神,以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内函,历来吸引了广大读者,发出蛙人的力量,令人百读不厌,成为后代文学艺术创作丰富的材料源泉。 。

    l***

    2005-12-28 01:19:4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