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方言是如何产生的?汉语是什么时候成为中国通用语的?

首页

方言是如何产生的?汉语是什么时候成为中国通用语的?

十里不同言,请问为什么中国方言如此多,是如何产生的呢?中国人通用的汉语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唐朝时,“普通话”是以陕西话为基准的吗,以此类推,无论哪个朝代都以首都所在地区方言为“普通话”吗?方言的最后归宿就是灭亡,是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7-06 12:44:41
      方言产生的机理,主要是:
    1、移民;
    2、发展变异;
    3、民族融合。
    对于汉语的八大方言区而言,这三种情况都有。
    八大方言区:
    1、北方方言区,
    2、吴方言区,
    3、闽北方言区,
    4、闽南方言区,
    5、粤方言区,
    6、湘方言区,
    7、赣方言区,
    8、客家方言区。
       有的语言学家认为,闽南、闽北应该合称一个大方言区,其中再细分次方言区。 另外,山西晋方言区本来是次级方言区,现在有学者认为应提升为大方言区。 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方言区,也是次级方言区,也有人提出要升级,但是还没有达成共识。 这八大方言区,基本上,七个方言区在南方,北方方言区则包括江淮方言、西南官话,大致上显示出南北对立分布。
      这是中国历史造成的。 汉语的语言史分5阶段: 1、远古; 2、上古——战国、秦汉; 3、中古——隋、唐、宋; 4、近古——元、明、清; 5、现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以粤方言为例。秦代及先秦,有大批的中原人民南下岭南。秦始皇派50万大军驻守岭南,后来又增发全国的民工50万人,又招募大批的女性“缝补”(后勤人员)到岭南,带来了中原汉语,就是广东粤方言的开始(又有学者认为,早在楚国的时代,必定已经有了楚化的汉语。
      楚化的汉语,也是南方多数方言的共同低层语言)。到秦末大动乱,这批人就没有回中原。因此,粤方言是以秦代汉语为基础的,带有较多的上古汉语的特点。 但是,粤方言也不是秦代汉语的化石。因为这2000年来,一方面,先期到来的中原人士,与本地的古粤人(百粤)融合了,粤方言中留有若干古粤语的痕迹;另一方面,粤方言不断地获得后来的北方话的补充,如宋代,仅北宋年间,广州的人口就增加了60%以上,南宋则更多了,因此又有了许多中古时代的汉语特点。
      现在推广普通话,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普通话的影响了。 至于北方方言,虽然是汉语的基本地区,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战争,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地南下,造成了民族融合,北方的汉语反而变化比南方更大。南北朝是一次大乱,汉语几乎面目全非——这也是我们今天雪古代汉语这么困难的主要原因。
      元朝是一次大乱,语音、词汇都有很大变化。清朝满族入关,也对汉语有很大影响。 历史上,值得提的还有: 1、佛教进入中国,大量的佛经翻译,增添了新概念、新词汇,也引进了印度的语言学理论,从而触发中国学者发现了汉语四声(平上去入)。中国音韵学从此发展起来。
       2、北宋以来的平民文学发展,特别是说唱文学,促进了白话文的启蒙。 3、五四新文化运动,大量的外文翻译,汉语面目大变。今天我们看100年前的文章,感到是很遥远的。 。

    Y***

    2006-07-06 12:44:41

其他答案

    2006-07-13 00:11:38
  •   方言产生的机理,主要是:
    1、移民;
    2、发展变异;
    3、民族融合。
    对于汉语的八大方言区而言,这三种情况都有。
    八大方言区:
    1、北方方言区,
    2、吴方言区,
    3、闽北方言区,
    4、闽南方言区,
    5、粤方言区,
    6、湘方言区,
    7、赣方言区,
    8、客家方言区。
       有的语言学家认为,闽南、闽北应该合称一个大方言区,其中再细分次方言区。 另外,山西晋方言区本来是次级方言区,现在有学者认为应提升为大方言区。 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方言区,也是次级方言区,也有人提出要升级,但是还没有达成共识。 这八大方言区,基本上,七个方言区在南方,北方方言区则包括江淮方言、西南官话,大致上显示出南北对立分布。
      这是中国历史造成的。 汉语的语言史分5阶段: 1、远古; 2、上古——战国、秦汉; 3、中古——隋、唐、宋; 4、近古——元、明、清; 5、现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以粤方言为例。秦代及先秦,有大批的中原人民南下岭南。秦始皇派50万大军驻守岭南,后来又增发全国的民工50万人,又招募大批的女性“缝补”(后勤人员)到岭南,带来了中原汉语,就是广东粤方言的开始(又有学者认为,早在楚国的时代,必定已经有了楚化的汉语。
      楚化的汉语,也是南方多数方言的共同低层语言)。到秦末大动乱,这批人就没有回中原。因此,粤方言是以秦代汉语为基础的,带有较多的上古汉语的特点。 但是,粤方言也不是秦代汉语的化石。因为这2000年来,一方面,先期到来的中原人士,与本地的古粤人(百粤)融合了,粤方言中留有若干古粤语的痕迹;另一方面,粤方言不断地获得后来的北方话的补充,如宋代,仅北宋年间,广州的人口就增加了60%以上,南宋则更多了,因此又有了许多中古时代的汉语特点。
      现在推广普通话,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普通话的影响了。 至于北方方言,虽然是汉语的基本地区,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战争,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地南下,造成了民族融合,北方的汉语反而变化比南方更大。南北朝是一次大乱,汉语几乎面目全非——这也是我们今天雪古代汉语这么困难的主要原因。
      元朝是一次大乱,语音、词汇都有很大变化。清朝满族入关,也对汉语有很大影响。 历史上,值得提的还有: 1、佛教进入中国,大量的佛经翻译,增添了新概念、新词汇,也引进了印度的语言学理论,从而触发中国学者发现了汉语四声(平上去入)。中国音韵学从此发展起来。
       2、北宋以来的平民文学发展,特别是说唱文学,促进了白话文的启蒙。 3、五四新文化运动,大量的外文翻译,汉语面目大变。今天我们看100年前的文章,感到是很遥远的。 。

    正***

    2006-07-13 00:11:38

  • 2006-07-12 23:20:38
  •   我们中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据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讲,我国的56个民族共有80多种彼此不能通话的语言和地区方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如汉语、藏语、景颇语、彝语、苗语、壮语等)、阿尔泰语系(如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南岛语系(如高山语)、南亚语系(如佤语等)、印欧语系(如俄罗斯语、塔吉克语等)。
      其中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除了汉族,还有满族、回族,大部分畲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也都使用汉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不同的民族语言之间固然是互相听不懂了,但是说同一种语言的也不一定都能自由交谈,因为大多数语言都有方言的差别,汉语的方言分歧就十分严重。
      汉语方言的种类实在太多了, 各地方言之间的差异也实在太大了。 什么是方言呢? 方言就是人们常说的“地方话”,是在某个或大或小的地区通行的交际工具。方言是民族语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分化出来的地域性变体。所谓地域性变体,自然是相对于民族共同语而言。
      汉语方言自然是相对于普通话来说的。普通话通行于全国,是国家通用语言;方言通行于某几个省、或某个省、或者更小的一个地区,是局部地方的通用语言。普通话为全体汉族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服务,而方言只能为局部地方的人民服务。从组成语言的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来看,方言之间、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是兄弟姊妹的关系,都是同一古老语言历史发展和分化的结果。
       那么,汉语到底有多少种方言呢? 从大处说,现代汉语可分为7大方言: 首先是北方方言(广义的官话),流通在我国中原、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广大地区。 北方方言还可以再分为4大次方言: 1.华北东北次方言(狭义的北方话):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2.西北次方言(西北官话):覆盖山西、内蒙古西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 3.西南次方言(西南官话):覆盖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4.江淮次方言(下江官话):覆盖安徽省内长江两岸、江苏省的江北大部、九江、南京至镇江的两岸沿江地区。
       第二是吴方言,即江浙话,分布在江苏省的江南地区和浙江省大部。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主要代表。 第三是赣方言,即江西话,分布在江西省和福建省西北部和湖南省的东部以及湖北省的东南部。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主要代表。 第四是湘方言,即湖南话,分布在湖南省大部。
      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主要代表(旧时以双峰话为代表)。 第五是客家方言,又叫客家话、客话。客家话分布比较分散,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广东省东北部、福建省西北部、江西省与湖北、广东、福建接壤的地区,以及四川、广西和台湾等地。东南亚各国的华人中有很多说客家话的。
      客家话以梅州话为主要代表。 第六是粤方言,又叫粤语、广东话、广府话、白话,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广西自治区的东南部,以及港澳地区和北美华人社区。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主要代表。 第七是闽方言,即闽语,分布很广,包括福建省大部、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和西部的雷州半岛、海南省、台湾省大部、浙江省南部,闽方言在东南亚华人社区流行很广。
      闽方言内部分歧很大,大概来说,闽南片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片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片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片以永安话为代表,莆田仙游片以莆田话为代表。 这七大方言中,以北方话分布最广,其分布地域大约占全国面积的70%;使用的人口也最多,也占汉语人口的70%左右,其余六大方言的使用人口总和大约只占汉语人口的30%。
       除北方方言以外的六大方言都是南方方言。北方方言内部差异较小,主要差异是语音,语音的主要差异是每个声调的调值不同。调值是各地方言相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也是区分北方方言各地差异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在下面这个表里列出北方话区9个城市方言的调值,它们都有“阴阳上去”四声、也都没有“入声”,你可以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
      如果你用各地不同的调值分别说“山明水秀、千奇百怪、非常好看、观察仔细”等词语,你就能感受到各地方言的特殊味道。 同南方方言比起来,北方方言内部的一致性很强,所以北方的黑龙江人同大西南的云贵人交谈,可以互相听懂对方的大概意思,保证最基本的交际需要。
      北方农村自古流行一句谚语:“从南京到北京,人生话不生。”就是说北京话是华北东北次方言,南京话属于江淮次方言,都属于一个大方言区,互相可以听得懂。 这七大方言乃是现代汉语方言的粗略划分,实际上的方言情况还要复杂得多。不但北方人听不懂广东人、福建人说话,就连广东省内部的广州人、梅州人和汕头人之间,福建省内部的福州人、莆田人、厦门人也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
      方言最复杂的福建省大田县就有5种互相难以通话的小方言。类似情况在南方方言区的各个省份都是很常见的现象。前几年,我在长沙一所高校听到一个小故事。一个从娄底来的新生在联欢会上朗诵自己的诗作:mǎguà,mǎguà,fóng mǎguà。听的人都莫名其妙,难道是“马褂、马褂、红马褂”吗?而magua 这个音在湖南有的地方是“青蛙”的意思,但“青蛙、青蛙、红青蛙”也令人费解。
      后来见到那位同学的诗稿才明白,原来他写些的是“玫瑰、玫瑰、红玫瑰”!有一年我去梅州,一位法院院长对我说:“我们一定要说好普通话,只有说好普通话,才能骗民。”我听了实在是奇怪,法院院长,说普通话骗民?经追问,才知道是“便民”!客家话把不送气的“便”说成送气的“骗”。
       “方言岛”也是令人诧异的语言现象。所谓方言岛就是在一个较大的方言区内有个较小的说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方言的地面,这个地面可以是县,也可以是镇、乡、村。例如广东省中山市是粤方言区,但中山市区附近有个小镇,镇里的人都说与周围粤方言完全不同的客家话。
      方言岛是古代或者近代驻军和移民现象造成的。在广东、福建、海南乃至北方很多地方也常见方言岛现象。天津话同周围的河北话有较明显的差异,据说,明初时以安徽籍人为主的朝廷军队大批驻扎在天津并在此繁衍生息,故此也可以说天津是一个在河北方言区内的一个较大的安徽方言岛,也可以说天津话是安徽话(宿州一带的话)与河北话的合成作品。
      山东省青州市有个满族村,那里的满族居民是清朝雍正八年起奉朝廷旨令驻守青州的满族旗兵的后代,直到今天那里的年轻人和老年人一样仍然保留着从北边带来的口音,说着同周围青州人绝对不同的话。20世纪初修建津浦铁路,从天津迁到浦口许多铁路工人,于是直到六七十年代浦口还有个说天津话的铁路职工聚居区。
      新中国在五六十年代曾大规模地在祖国的西部地区搞工业建设,从东部沿海地区迁移过去很多工人和技术人员,因此在今天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如西安、洛阳、包头、银川、石河子等城市里很容易找到说北京话、天津话、上海话、东北话的小方言岛。近20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民有序或无序地向城市流动,同乡聚居,形成了更新的方言岛,如北京南郊的“浙江村”、海淀的“新疆村”都是。
       方言之间的分歧主要体现在语音差异,但是词汇之间的差异也十分可观,京津唐3地互为邻居,但是北京人所说的“白薯”,唐山人叫“红薯”。

    1***

    2006-07-12 23:20:38

  • 2006-07-12 22:02:37
  •   语言、方言产生的过程与三种发展形式
     
    语言、方言产生的过程一般认为语言先有“义”与“音”,而后有“形”。人类在生产、生活、劳动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就产生了声音表达意思,而口头文学及语音的传播不定性太大,在实践中又产生了文字。语言的形音义三种形式都具备了。
       而语言、方言的三种发展形式是:第一种是语言的发展本身是在一个很大的范围与基础上产生,它不断创新与发展,不断融合其它语言的发展过程,普通话就是一个例子。 第二种是语言的发展本身也是在一个很大的范围与基础上产生的,但是随着人口的迁徙,它远离了第一种语言的发展空间范围与基础,但是它也不断创新与发展,不断融合其它语言的发展过程。
      如果这种语言随着文化、经济、政治、交通、交流等的发展,又被第一种语言融合,那么它就与第一种语言一样了,北京话就是一个例子;如果这种语言不被第一种语言融合,而是继续不断创新与发展,不断融合其它语言,那就产生一个持续的发展进程,现在的温州话就是一个例子;如果这种语言不被第一种语言融合,但是它很少、很难创新与发展,很少、很难融合其它语言,它就发展有限了,很多地方方言就是一个例子。
      所以我们视其程度而定。 第三种是语言的发展本身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与基础上产生的,它几乎类似与其它语言自我封闭地发展着,如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如果它不断创新与发展,不断融合其它语言,那它就产生一个持续的发展进程,藏语就是一个例子;如果它很少、很难创新与发展,很少、很难融合其它语言,它就发展有限了,很多少数民族语言就是一个例子;如果它被其它语言融合了,自己丢失了,那它也就几乎消失了,满语就是一个例子。
       所以语言、方言的三种发展形式中视其程度不同而定又可以分为很多小的发展形式,而每一种形式又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替与改变! 类似的温州话中词语用法还有很多,以后我们会逐一提到与论述、欣赏! 所以研究温州话是一门很有趣又很高深的学问。
      我出版《温州方言字典词典》叶建敏 著 第五版 中已经对此有论述,但是怕大家看不懂,所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挑选出来,以供大家更好地欣赏,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抽空欣赏与捧场! 温州、全国的朋友,你们好!我是叶建敏,《温州方言字典词典》的著者,我很感谢你们的支持与厚爱。
      为表示谢意,如果您对本书感兴趣,您可以回复你的电子邮箱地址“在此”,就可以免费得到我发给您的电子版的《温州方言字典词典》。我叶建敏也非常愿意与大家结交朋友,以文会友! 《温州方言字典词典》的著作完成是对中国汉语言文字、文化、文学、地方方言与文化研究的巨大贡献,推进了一大步。
      书中内容极大的丰富与填补了中国汉语言文字、文化、文学、地方方言与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与实践意义。同时,我也非常愿意与大家结交朋友,以文会友!行万里路,读千卷书! 。

    有***

    2006-07-12 22:02:37

  • 2006-07-12 21:24:14
  •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我认为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起,汉语就成了中国的通用语言。唐朝时肯定没有“普通话”,有的只是官方语言和民间语言。而现在通用的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各方言区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即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
      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 新中国建立以后,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受到高度重视。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
      这两个会议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名称、定义和标准,将它正式定名为“普通话”,意思是“普通”“共通”的语言,同时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确定了普通话的内涵,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我认为只要语言存在,方言就一定存在,它永远不会灭亡。
       。

    凡***

    2006-07-12 21:24:14

  • 2006-07-12 21:12:35
  • 是劳动创造的

    U***

    2006-07-12 21:12:35

  • 2006-07-12 20:40:02
  • 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天与地的距离是很近的,人类很容易爬到天上去玩,有些人到了天上还到处捣乱,影响天神的生活,于是天神不断将天升高,将地降低,人类就不会那么容易跑到天上去了.但随着人类的不断繁殖,数量远远多于天神,天神害怕人类壮大了对他们有威胁,就将人类分成无数个群体,教他们不同的语言,令各个群体之间无法相互沟通而联合起来,以达到长期控制人类的目的,因些,人类就出现了不同的方言.

    滋***

    2006-07-12 20:40:02

  • 2006-07-12 20:24:49
  • 方言是由于同一个地域的人长期生活在一起,为了便于交流而行成。普通话的规范是在建国以后,为了便于沟通才形成的,是官方语言

    鼠***

    2006-07-12 20:24:49

  • 2006-07-12 19:53:35
  • 不同地域的人有着各自的生活方式,由于和外边的人不交流,自己形成了一套方言

    l***

    2006-07-12 19:53:35

  • 2006-07-12 18:05:04
  •   方言是如何产生?
        是人们相离日久,差异越来越大而产生。事实上春秋战国时代,古代华夏民族殖民南北,散居时间还不长,古汉语分流时间还不长,个地方言之间的差别是很小,小于现在方言的差别。  
      那时各国之间游侠游行游说不断,从秦到楚,从燕到韩,从齐到蜀,如果真是语言不通,那一定会有翻译或外语学习的资料纪录下来。
      但查遍先秦典籍,没有一星一点。至于什么楚大夫教孩子说齐语,不过是因为齐国文化鼎盛,学一点方言口音罢了,就像我去北京前,我爸妈还叮嘱我在首都不要张口就是陕西话,要说普通话,是一样的道理。   今天是汉语各方言是说古华夏语的人群伴随征服和殖民分居各地后演变的结果。
      
      语言这个东西,十年不接触,就会各有不同。陕西蓝田县最东和最西的两个村子里,口音还不相同,以至于没法互相理解呢,难道说两个村子是两个不同德种族吗?荒谬。古代小农社区,村庄基本与世隔绝,发展出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方言,太正常不过了。 汉语是什么时候成为中国通用语的? 应该是秦朝,秦始皇一统天下,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 。

    云***

    2006-07-12 18:05:04

  • 2006-07-06 12:55:38
  •   个人认为
    汉语作为官方语言,实际上是伴随着汉民族成为中原国家的主体,进而又伴随着古中华国家形态的逐渐形成而发展而来的。
    所以说,自从有历史记载的中国第一个国家夏的产生,汉语就随之产生了。不过,准确地说,应该叫古汉语。
    现在我们研究的古汉语,主要是书面语,由于限制,我们几乎无法确定远古的先人们是用一种什么语调来表述。
      可以肯定地说,语言与文字差距很大。也就是说,我们在书面上看到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人们未必用这种说法来说。 如果我们看了明代的四大名著,我们可以从中多少了解一些其反映的当时人们的说话方式。但问题是,那里所描述的,很多是方言,而不是官方语言。
       至于你说的唐时的情况,可以肯定说不是以陕西话为基准,因为李家是从山西发迹的,而不是陕西。 现在语言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古代,特别是在汉族主政的朝代,没有统一的官方语言。但当时皇帝或皇室习惯使用的一些表达方式,可能在朝廷中会形成一种共有的使用风气。
      这是存在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时在朝中为官的很多官员广泛使用地方方言的情况也是很普遍的。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造成了同僚之间,甚至是官员与皇帝之间交流的障碍。这在24史中不少见。 至于中国历史中几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可以肯定官方语言是少数民族语言,这在这个朝代的开始更是非常明显。
      在元代,蒙古语是法定的官方语言,汉语自始至终都不被采纳。但清代就不同了,由于满族在入关前就接受了汉文化,而且清开始的几代帝王都还是比较开明的,因此,满语仅仅是在皇组内部广泛使用,在正式场合,特别是在中后期,基本都使用汉语,在书面语上,则是满\汉同用。
      甚至还包括蒙古和藏语。

    更***

    2006-07-06 12:55:3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