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今天是七夕,七夕节有啥?

首页

今天是七夕,七夕节有啥?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7-31 22:34:05
      
     
      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是中国的情人节。比起外国的情人节更是专指向「爱情」。因为外国的情人节,原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爱,或亲情、或友情、或爱情,并非只限于男女之情。但是中国的七夕情人节,则是描述一对情侣的故事。 
    传说,天上玉皇大帝有七个女儿,其中最小的女儿织女,最聪明可爱、手艺又巧。
      天上皇宫中的重要织锦都由她负责设计与制作。另外,玉皇大帝有一群牛,由一个叫做牛郎的年轻人负责管理。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爱慕,至荒废了原本工作。于是玉皇大帝下旨,叫喜鹊告诉这两个热恋的情侣要节制,七日见一次面即可。没想到喜鹊传错话,他们以为每天均可相见,更是高兴无比,工作完全抛在脑后。
       玉皇大帝这回就龙颜大怒,降旨他们每年只能见一次面,就是农历七月七日的晚上。那一天喜鹊这群肇事者就负责搭桥,让他们两人踩在他们的肩膀上相会。因为一年仅能见一次面,当然有说不完的衷曲、道不尽的悲情,于是那天几乎都会下着毛毛雨,象征两人的泪水。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见传统中国人对于「负责的工作态度」十分看重。不过因为爱情的浪漫却使得这个七夕情人节传说走样,大家通常将焦点集中在「情侣被迫分隔两地」。强调情人好不容易见面,那种凄美绝伦的场景。于是很多因为工作、因为当兵、因为父母反对、因为求学、、各种原因分隔两地的情侣,都会希望在农历七月七日见到面。
      然后两人就心理投射自比为牛郎、织女,一起浸淫在这种浪漫感人「被迫害妄想」的情怀! 如果你有情人,那就好好享受这种热恋的感觉。如果你没有情人,那你就思想七夕情人节的传统教训是表达「负责任的工作态度」重要性,好好去努力工作一番吧。 七夕情人节,在这里见证你的爱情。
      。。。。。 七夕是情人节 一年当中有两个情人节啊,一个是在2月14日,一个是今天, 情人节嘛那当然是跟自己的女(男)朋友一起过的啊 。

    安***

    2006-07-31 22:34:05

其他答案

    2006-07-31 19:00:47
  •    七夕节有你和你爱的人一起去看星星....

    a***

    2006-07-31 19:00:47

  • 2006-07-31 17:23:43
  • 原来七月初七有那么多节日的
    不过我想应该会下雨吧!

    水***

    2006-07-31 17:23:43

  • 2006-07-31 17:07:42
  • 送上一首诗,描写七夕的,很唯美,也很浪漫
    银烛秋光冷画屏
    青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牛郎织女星

    c***

    2006-07-31 17:07:42

  • 2006-07-31 17:04:23
  • 我劝你快点找一个葡萄架,晚上躲在葡萄架下可以听见牛郎和织女的情话哦!难道你不想听吗?
    

    芭***

    2006-07-31 17:04:23

  • 2006-07-31 16:52:47
  • 七月初七我生日

    l***

    2006-07-31 16:52:47

  • 2006-07-31 16:22:10
  • 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两地分居的牛郎和织女走上喜鹊搭建的相思桥进行约会。他们一年只有这么一次团圆的机会,而且也只有一个晚上。这是多么浪漫,多么难得的夜晚啊,人们为了祝贺他们的幸福,就汉代时,民间便开始向织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美满甜蜜的婚姻和得子。
    

    先***

    2006-07-31 16:22:10

  • 2006-07-31 15:40:29
  • 珍惜你所爱的人、珍惜现在的......

    好***

    2006-07-31 15:40:29

  • 2006-07-31 15:32:45
  •   七夕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庆祝方式   这个节日已越来越少人庆祝。在50年代和60年代,每逢这一天,牛车水一带到处张灯结彩,布置得如同仙境一般,来自不同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这里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
      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由于节日的来源富有浪漫色彩,乞巧节应发展成为华人的“情人节”,让这一天充满爱情的温馨与甜美,也让人们向所爱的人表示赏识与关怀。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就夜晚而言,除月夕外,七夕也是同样美丽动人的。。。。
      。。   七夕别称“星期”的背后,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二星在七月七日这天会合,故称。王勃的《七夕赋》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
      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
      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七夕乞巧   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   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各地风俗不一。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象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样会使人变得灵巧。
         汉代时,民间便开始向织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美满甜蜜的婚姻和得子。 。

    z***

    2006-07-31 15:32:45

  • 2006-07-31 15:15:34
  • 不对,应该是有女朋友就两个人多,没女朋友就一群人或一个人过啦~~!!~~!!有没有都得过啊,方式不一样啦~~!!

    星***

    2006-07-31 15:15:34

  • 2006-07-31 15:05:48
  • 有女朋友就过,没女朋友就不过的节

    d***

    2006-07-31 15:05:48

  • 2006-07-31 14:47:18
  •   岁时节令
    七夕节
    七夕的来历
    农历七月七日旧称七夕,也叫乞巧节。相传是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关于乞巧指的是向织女乞取智巧。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已是家喻户晓,由来已久。《诗·小雅·大东》说:“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胶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这是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雏型,这时,织女、牵牛还只是天河二星,并无神的色彩,虽然诗中提到了织女“报章”、牵牛“服箱”,但这也只是就这两颗星的名称生发的联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联想正是后来牛郎织女传说的催发剂。
      到了汉代,牵牛、织女便由星变成了神,有了鹊桥相会的说法。唐韩鄂《岁华纪丽》引《风俗通》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淮南子》说:“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再看汉末的《古诗十九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文。纤纤摸索手,札札弄机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诗中不仅说出了牛郎与织女相思相恋的夫妻关系,而且织女的神的形象已隐现其中。大概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在汉代就已经基本定型了。南朝梁殷芸的〈小说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
      年年机抒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后遂废织经。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这个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梗概,虽然在文献的记载中出于南北朝时代,但人们有理由认为它是对汉代牛郎织女传说的追述,不然,七夕相会之说就无从说起。
      后来,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民间又被不断地丰富情节、注人民情,于是,这一传说更为故事化了。在民间传说中,织女为天帝之孙、王母娘娘之外孙,织布之暇,常浴于银河。牛郎则为人间一孤儿,备受兄嫂虐待,分家时仅分予一老牛。时天地相去不远,银河与凡间通连。牛郎遵老牛之嘱,去银河窃得织女天衣,织女不能去,遂结为夫妻。
      经数年,得一儿一女,男耕女织,幸福和美。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怒遣天神捉逮,王母恐天神疏虞,亦亲往。织女被捉,号哭与夫及子女痛别。时老牛垂死,嘱牛郎剖其皮,衣之登天。牛郎如其言,担子女追去,且及,王母拔簪划空,顿成滚滚天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只有悲泣。
      后终感动天帝,许其每年七夕鹊桥相会。七夕这一民间节日就源起于这个神话传说,七夕的节日风俗也与这一神话传说有着渊源关系。   乞巧习俗 神话传说中的织女,是天上神仙世界中的巧妇。传说她纤纤玉手,飞舞金梭,能织出彩霞般的锦绣。这天成的女工,当然是人间女子向往的。
      七夕乞巧的节俗,当然是在民众的这种心理动机中生成的。关于乞巧的起源,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关于乞巧的方式,则是历代有翻新,各地有不同。
       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 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
      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 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 (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
      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
      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
      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
      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 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
      ”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关于乞巧的场所,宫廷中多搭彩楼,汉有开襟楼,齐有穿针楼,唐更以锦结成百尺楼殿。民间“贵家多结彩楼于庭”《东京梦华录》,普通人家因财力所限便搭大棚而代彩楼,宋 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京师人七夕以竹或麻秸编而为棚,剪五色彩为层楼,又为仙楼,刻牛女像及仙人等于上以乞巧。
      或只以一木剪纸为仙桥。于其中为牛女,仙人列两傍焉。”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 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嘉右中,有以私忿易乞巧市乘马行者,开封尹得其人窜之远方。目后再就潘楼,其次丽景、保康诸门,及睦亲门外亦乞巧 市,然终不及潘楼之繁盛也。夫乞巧多以采帛为之,其夜妇女以七孔针于月下穿之。其实此针不可用也,针褊而孔大。其余乞巧;南人多仿之。”在这里,我们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 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即便贵 人,也只能步行。这情形,何其壮观。观其风情,似乎绝不亚于古代最大的节日春节。这说明乞巧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摘自《中华节令风俗文化》 。

    1***

    2006-07-31 14:47:18

  • 2006-07-31 14:37:30
  • 有:彩虹、鹊桥、浪漫、情话。
    有:思念、有情、有性!

    揭***

    2006-07-31 14:37:30

  • 2006-07-31 14:33:43
  • 1

    d***

    2006-07-31 14:33:43

  • 2006-07-31 14:31:38
  •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庆祝方式
      这个节日已越来越少人庆祝。
      在50年代和60年代,每逢这一天,牛车水一带到处张灯结彩,布置得如同仙境一般,来自不同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这里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
      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由于节日的来源富有浪漫色彩,乞巧节应发展成为华人的“情人节”,让这一天充满爱情的温馨与甜美,也让人们向所爱的人表示赏识与关怀。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就夜晚而言,除月夕外,七夕也是同样美丽动人的。。。。
      。。   七夕别称“星期”的背后,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二星在七月七日这天会合,故称。王勃的《七夕赋》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
      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
      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七夕乞巧   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   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各地风俗不一。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象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样会使人变得灵巧。
         汉代时,民间便开始向织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美满甜蜜的婚姻和得子。 。

    陆***

    2006-07-31 14:31:38

  • 2006-07-31 14:28:18
  • 七夕节有雨

    枫***

    2006-07-31 14:28:18

  • 2006-07-31 14:24:57
  • 七夕节其实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
    以前并不叫什么节的,
    只知道七月初七这一天的晚上,
    如果你蹲在茄子树下,
    就会听到牛郎和织女在说悄悄话.
    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
    自从有了外国的情人节之后,
    七夕节慢慢流行起来,
    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有意思的是,
    有关七夕节的现代版也应运而生
    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有一天,牛郎告诉织女,我们不能见面了,
    因为喜鹊们都去恋爱了,
    织女说没关系,
    那我们就发短信息吧.
    

    x***

    2006-07-31 14:24:57

  • 2006-07-31 14:18:19
  • 今晚看织女星和牛郎星

    B***

    2006-07-31 14:18:19

  • 2006-07-31 14:17:28
  • 只有传说中的故事.正如楼上朋友讲的.

    y***

    2006-07-31 14:17:28

  • 2006-07-31 14:08:58
  •   七夕传说: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有一天他的老牛突然对他说:你到河边,会看到几个洗澡的仙女,你拿走那件粉色的纱衣就会有一位仙女留下来作你的妻子。他来到河边,果然看见几个女子在河中洗澡,于是他拿了岸边一件粉色的纱衣,河中女子洗完后纷纷穿好衣服飞走了,只有一个最年轻的找不到她的衣服,只好呆在那里。
      牛郎把衣服送还给她,说:“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幸福的生活!”仙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
      ”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
      ”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
      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

    小***

    2006-07-31 14:08: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