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谁有关于外国“科技兴国”方面的资料?

首页

谁有关于外国“科技兴国”方面的资料?

我要写关于科学技术与国家综合实力的论文。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0-03 17:58:21
      摘要:芬兰从一个只有500多万人口、资源贫乏的二战战败国,一跃发展成为在诸多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当代科技强国,其根本原因是确立了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芬兰在科技政策调整,科技发展的协调与指导,创建国家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并给人以启示。
      二战后,芬兰逐步走上科技兴国之路。从五十年代初,其社会经济从农业经济发展成为工业经济,九十年代又迈进知识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使一个只有500余万人口、国土30多万平方公里、资源贫乏的小国发展成为在诸多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强国。
      芬选择科技兴国之路有其历史和社会原 因,同时也创造了独特作法和经验。芬以科技、教育发展为基础,使社会经济获取令人瞩目发展之路还予人以启示。 一 。面对严峻挑战,芬作出科技救国、科技兴国的明智选择   芬地处欧洲最北端区域,面积33。8万平方公里,几乎三分之一领土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自然条件差,资源匮乏,仅有单一的森林资源和少数泥煤。
      历史上,芬受瑞典统治600年,俄罗斯统治100年,直到1917年才获独立。二战前,芬仍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工业基础薄弱,只有为数不多的木材加工业和初级工业,经济和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特别严重的是芬两次卷入同苏联的战争,战败后,不仅割让了12 %的国土,而且向苏联偿付3亿美元战争赔款,同时还要安排被割让土地上的42万移民。
      强大的国际政治压 力、战争的严重创伤和破坏、巨额债务的沉重负担、濒于破产的经济和百废待兴的社会状况困苦不堪,促使芬兰苦心孤诣,选择了振兴科技、发展经济的道路。 二 。芬科技兴国的主要作法和经验 (一)确立科技兴国基本国策,不断调整完善科技政策   八十年代初,芬提出了以科技开发为核心的科技兴国战略,并制订了新的科技政策。
      主要内容是:科技开发定为产业政策的首要内容,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以科技开发带动产业发展,增加芬工业整体竞争能力。为实施新科技政策,政府采取了两项重要措施:一是于1982年成立芬兰技术发展中心(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re of Finland,简称TEKES)。
      该中心直属政府贸工部,其任务是行使政府有关科技开发规划、管理、指导等职能,负责国 家部分科技投资的使用和推进技术开发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二是在原国家科学政策委员会的基础上,于1987年重新组建国家科技政策委员会,以突出对技术开发的重视。委员会由总理直接领导,成员包括政府部长、大公司总裁、科研机构领导人、大学校长等。
      委员会主要职能是:监督和指导国家科技政策、规划和法规的制订与实施,综合协调科研、开发与教育的同步发展,每三年发布国家科技策黄皮书。   九十年代初,芬科技发展规划强调,科技发展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 要,特别是在支柱产业领域加强科技开发和新技术应用;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 科技开发与合作;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科技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紧密结合。
      2000年,芬发表最新一期科技政策黄皮书,指出,今后三年芬科技发展的最迫切问题是如何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知识与技术挑战”。为此,政府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大力推动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增强全社会利用知识和研发成果的能力;同时加大对科研开发的投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进程,为芬兰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二)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步伐,结合本国国情和优势,有选择地发展重点高科技领域   作为小国,芬没有能力广泛涉足所有高新科技领域,而是集中优势,选准方向,发展能够带动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重点领域。早在八十年代,芬就极富远见地着力开发电子通讯产业,为信息产业全面发展进而跻身世界信息科技最前沿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国(包括公共部门和企业)研发经费的一半用于信息产业,每年大学毕业生中的35%接受过信息通讯或相关专业技术的教育。1990年-1999年十年间,芬电子、信息、通讯的产值增长5倍,其中,通讯硬件和生活用电子产品增长了15倍。电子通信产业在芬出口结构中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11%增长到1999年的29%。
         作为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诺基亚以产值年均增长50%的速度高速发展,2000年销售额达到8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手机生产商,其产品和技术被公认为具有世界最先进水平。目前,诺基亚产值已占芬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其带动下,数以千计的高科技电子通讯企业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数百家直接为诺基亚生产配套产品。 软件产业是芬重点发展的另一领域,国际上著名的开放式计算机操作系统Linux就诞生在芬兰。今年发布的科技政策黄皮书明确指出,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社会对各类软件需求将急剧增长,而芬兰电子通讯业的快速发展客观上也要求芬进一步加强软件产业竞争力。
      鉴于芬在信息产业具有明显优势,与信息产业密切相关的软件行业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空间。 近年来,软件业迅速壮大,1999年产值达15。3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8%。芬还制订了名为“芬兰内容2000-2004”软件发展规划,以确保软件产业与电子通讯业同步发展,并借助其行销世界的电子通讯产品占领国际市场。
       现代生物技术也是芬重点发展的高科技领域。从八十年代开始,芬就加强了对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投入。目前,芬建立了十多个以大学为母体的高水平的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转基因植物、生物制药、生物医学、食品添加剂、工业用酶、实验室工具酶及环保用生物降解制品等技术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三)国家对高科技发展统一指导和协调    1。国家对技术开发投入巨资。近10年来,在全国研究与开发投入中,政府投入部分每年基本保持在30-40%,而除芬兰、以色列、瑞典等国以外大多数发达国家政府的科技开发投入仅占全国科技开发投入的10%-20%。
      2000年全国研究与开发投入额为35。7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 。3%,其中政府投资达12。8亿美元,占全国总投入的35%,这一比例在经合组织(OECD)中位居前列。政府计划在2001-2004年度再增加1。8亿美元投入,使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到GDP的3。
      4%,继续成为世界第二高科技投入国家。另外,政府还将重大科技项目纳入国家计划,与企业共同投入开发资金,开发成果归企业享用。   2。组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芬政府通过制订和实施科技政策、项目规划、开发应用计划等方式将科研机构、大学、公司企业同政府主管科技事业的教育部、贸工部等归口部门联系起来,形成结构合理、系统性强的有机体系,称为“国家创新体系”。
      该体系的突出特点是产、学、研三位一体,在这一体系中,政府除发挥领导和协调职能外,还通过主管科技的下属专业机构将科技创新同国家科技发展规划联系起来,其中TEKES以其权威性和特有职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中心在国内不同地区设有12个分支机构,使其规划与协调全国科技开发活动的职能得到保证;通常,政府研究与开发投资的三分之一由该中心支配(1999年为3。
      5亿美元),利用这些资金,中心资助了有关机构和企业上万项技术和产品开发以及应用研究项目,仅1998年就达2454项,其中国家级技术项目100多项,截至目前,中心参与资助的项目总值已近900亿美元,使开发与生产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技术、新产品“孵化器”。
      而直属教育部的芬兰科学院则负责规划和资助基础科学和基础技术研究,资助对象主要是大学和科研 机构。   在芬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是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既是科技开发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技术成果的直接受益者。芬兰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产业经营发展需要为驱动。
      长期以来,工业部门始终重视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投资每年增长15%-20%,2000年达到22亿美元,占全国总投入的65%。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也在加强,近年来,企业科技创新费用的10%来自政府。 以政府为主导的芬科技创新体系克服了传统上部门、行业、机构在科技开发过程中独立封闭、工作重复的弱点,避免了科研、开发、应用相互脱节,使国家科技事业走上一条开放式、多层次、跨领域、实用化的系统发展轨道。
       3。设立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培育高技术产业发展。从八十 年代后期开始,芬即开展以高科技开发为目标的风险投资。隶属于芬兰议会的“国家研究与发展基金”(SITRA)是风险投资的先驱。该基金成立于1970年,依法独立运作,八十年代以前主要从事环境、能源等社会和经济技术发展研究,1989年SITRA开始资助企业研究与开发,并逐步将工作重点转向风险投资,以启动基金的形式向中小型高技术公司投资,或为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提供支持,然后再利用所扶持项目成功后的回报扩大风险投资。
      1999年,SITRA向99家企业注资6390万美元,迄今所拥有的留本金总额为1。 2亿美元,而其市值已超过27亿美元(按1999年市场价格估算)。SITRA的成功发展大大促进了芬兰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目前,芬已有30家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额达18亿美元。
       (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芬在巩固森林及木材加工、金属及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努力寻找和开发新兴支柱产业,以科技导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在技术开发与产业发展结合 过程中,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从政策和资金上对支柱产业的科技开发重点扶持。国家不仅将支柱产业内的技术开发纳入国家或行业开发计划,而且政府研究与开发投资的90%用于这些产业。国家支持支柱产业科技开发的具体措施还包括:贸工部向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科技投资项目提供资助,最高达全部投资的45%;TEKES和国家社会保险公司对新技术开发分别提供风险贷款和风险投资;最高达全部开发经费的60%。
         2。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相互沟通,密切协作。在政府对科技开发支持与协调下,企业在科技开发中既相互竞争,更相互交流和配合,对于重大的能够带动全行业发展的开发项目,企业均注重相互间的分工与协作,特别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关系融洽,前者的开发项目往往来源于后者的技术需要,后者重视前者的专业化和灵活性,视其为大企业的必要补充。
      所有这些有助于合理利用有限资金,避免重复开发现象,同时更充分促进产业内部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保证不同规模、类型企业同步发展和整体水平提高。   3。推进产业交叉与渗透,开辟新兴技术行业。芬支柱产业普遍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产业间的交叉、渗透容易形成优势合力,使产业在相互支撑中既可满足对方技术需求,又可增强彼此保持优势地位的能力,还可在产业的接合部不断衍生出新技术领域甚至新兴产业。
      在这一方面最为典型的实例是,芬运用电子信息、生物化学、机械制造、建筑与建筑材料等许多产业的最新科技,在森林遥感与监测、纸浆生产与造纸、森林工程机械设备、新型木质建材与建筑等技术领域连续不断地开发世界最新技术和产品,成功地维护了森林工业的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地位。
      2000 年森林工业出口额占全部出口的28%,同时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随着产业交叉与渗透的逐步深入,一大批介乎产业之间、交织紧密、专业化强的“产业族”(cluster)应运而生,它们将几乎所有支柱产业联系在一起,确保了芬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强劲发展后劲,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而这种良好的产业技术环境又反过来为新的技术创新提供了舞台、空间和归宿。 (五)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芬重视国际科技合作,特别是1995年加入欧盟后,通过欧盟技术项目、尤里卡计划(EUREKA)、经合组织(OECD)能源机构、 欧洲科技研究领域合作(COST)、欧洲空间研究机构(ESA)以及北欧合作等多种渠道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引进最新科技成果,提 高自身科技水平,并帮助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寻找国际合作机会和伙伴。
      芬所参与的大多数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都有明确的应用目标,所涉及的均是芬具有优势或相当发展基础的领域,希望通过合作进一步提高其在这些领域的竞争优势。芬每年用于欧盟各国科技合作的经费约为8千万美元,用于北欧科技合作的经费约为5千万美元。为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芬技术发展中心还在国外11个城市设立代表机构,通过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分享基础研究领域的成果。
         芬高科技发展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功,推动了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在行之有效的政策指导下,芬从高科技产品净进口国转变成为净出口国,1999年,高科技产品出口额超过进口21 。1亿美元,达64。8亿美元,约占出口总额的20%,这一比例在OECD国家中位居第四。
      除信息产业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外,芬在许多其他高科技领域也具有世界最先进水平:维美德公司生产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造纸机,每分钟造纸1700米(11米宽);芬兰生产的卫星用太阳能电池为美国土星探测器所采用,宇宙探测器太空望远镜镜片为欧洲宇航局选定;芬兰生产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多功能电子分析吸管占世界市场70%;芬兰生产的无污染流化床锅炉、光缆机械、木材深加工机械、无机房节能电梯、船用柴油机、环保设备、供暖技术设备、气象遥感测控仪器等均为享誉世界的高科技含量产品。
         芬高科技发展战略从根本上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近20年来,经济总体运行良好,曾被誉为“北欧的日本”。特别是1994年以来,经济增长连续五年超过4%,2000年GDP增长3。5%,达1160亿美元;对外贸易连续8年保持顺差;人均收入达2。
      4万美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芬重视依靠科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总体进步,加速科技知识和科技开发成果在社会中的普及和应用,城市基础建设、社会福利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良好发展。全国近60%的人口拥有移动电话,全国人口因特网入网率为千分之120,均居世界首位。
      芬兰已经成为世界上生活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三。芬科技兴国战略的启示   (一)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是国家民族振兴的希望。芬兰科技兴国的成功之路证明了那些贫穷落后、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困难的国家并非注定永远落伍、在当前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以科技为主导的时代唱“配角戏”。
      只要它们能抓住机遇,政策对头,大力兴办教育,走科技兴国之路,终将达到发展经济、振兴国家的目标。芬兰经历科技兴国之路具有一定典型意义。   (二)国家宏观调控科技发展能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教事业涵盖社会各个行业和部门,人力财力投入巨大,管理实施相当复杂和困难。
      芬兰由国家统管协调总体科技发展的作法是成功的,做到了紧跟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保证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落实,促进了科技开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使科技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三)科技实力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日益发展的形势下,信息、资本、劳动力和贸易自由流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以获取资源和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尤其在全球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以往主要取决于国家规模、自然条件和政治因素等综合国力竞争,必将逐步取决于知识经济发展的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科技的对抗、智慧的拼搏、知识的较量。
      芬兰从一个弱小国家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的事实说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以及资本密集型经济已开始失去各自固有的优势,难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一个国家只有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建立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才能克服其他经济类型的劣势,才有资格参与世界竞争,保障经济安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位置。
         (四)世界科技不均衡发展影响到世界多极化进程。多极化 发展是当今世界主要特征,而这种发展进程一直受着国家或国家集团力量对比变化和相互制约作用的影响。在科技因素对各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展起着愈加重要作用并决定着国家利益取向的形势下,现代科技已逐渐成为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重要主导因素之一,世界科技的不均衡发展必然导致世界不同力量消长兴衰和利益集团的分化与重组,从而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发展形成进程。
      可以预料,在漫长而复杂的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综合国力的较量将更加倾向以科技实力为衡量尺度的力量重组,科技强国争 取发挥更大作用的局面将趋于明显。 。

    知***

    2006-10-03 17:58:21

  • 教育/科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