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契丹人发展成为现在的什么民族?

首页

契丹人发展成为现在的什么民族?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1-16 18:41:16
      关于契丹人后裔,国内大概有两处:
    其一是: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和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的达斡尔人,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当地传说,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从此便定居下来。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契丹族和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历史,找到了大量证据表明,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
       但这些只是间接的证据,是不能给出定论的。 其二是:在云南施甸县,发现了一个仍在自己祖先的坟墓上使用契丹文字的特殊族群,统称"本人"。在施甸县由旺乡的一座"本人"宗祠里,人们发现了一块牌匾上面篆刻着"耶律"二字。"本人"说,这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阿苏鲁,并表明他们的契丹后裔身份。
       有关专家用DNA技术认定达斡尔族及云南阿、莽、蒋姓“本人”为契丹族后裔。 但是我感兴趣的是流落到中亚的契丹人,是否还有消息? 仅有的记载如下: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1125年灭亡。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领一部分人向北进入漠北地区,后向西发展,征服了今天中亚的广大地区。
      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西辽1218年为蒙古所灭。 而此后在没查到其他资料,流落到中亚的契丹人难道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淹没在历史的沙尘中了吗? 二 后有朋友指出:耶律大石离开天祚帝大营时,仅二百骑相随。
      到可敦城后,发展万余人,可其并不等于都是契丹人。而是辽西北部共十八部人马,有马十万匹。大石西征时打喀什又损失了一部分,也就是说随大石西征并不是契丹人占主导的部队,而是忠于他的各不相同的种族混成部队。 这样一来,我似乎有点明白了。其一,各不相同的种族混成部队。
      其二,要在那个“除真主外,再无神灵”的地区,保留住自己民族“白马青牛”的起源神话,几乎毫无可能。何况还是种族混成部队。 也许,即使有遗留在中东的契丹人,也不可避免的给彻底伊斯兰化了。 但是,契丹毕竟是一个有自己民族文字语言的大族,难道就没有他们的后人记载下他们散落到中东以后的故事吗? 金帐汗国解体后,蒙古人还写下了一部荡气回肠的“东归”传奇,难道契丹人就真的遗忘祖先繁衍生息的栖息地,遗忘了祖先曾经缔造过的辉煌,遗忘了祖先的文字和语言,遗忘了自己的根吗? 契丹人如今何在?好奇的背后,亦多了几分无奈。
       。

    m***

    2006-11-16 18:41:16

其他答案

    2006-11-17 00:13:22
  • 契丹人大多融入其他中国北方的民族,如汉族、女真族、蒙古族等。据考证,目前的达斡尔族可能是契丹族的后裔,另外在中国西南有家谱的家族中,有根据家谱记载,是随蒙古军队出征而留在当地的契丹后裔,已经汉化和当地居民融合了。

    月***

    2006-11-17 00:13:22

  • 2006-11-16 19:05:55
  •   契丹人融入汉,或者死了,只有山西省一个乡里有一些纯种的活人。
    小日本以后的下场就是这样
    以下意见都是错的
    关于契丹人后裔,国内大概有两处:
    其一是: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和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的达斡尔人,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当地传说,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从此便定居下来。
      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契丹族和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历史,找到了大量证据表明,达斡尔人是继承契丹人传统最多的民族。 但这些只是间接的证据,是不能给出定论的。 其二是:在云南施甸县,发现了一个仍在自己祖先的坟墓上使用契丹文字的特殊族群,统称"本人"。
      在施甸县由旺乡的一座"本人"宗祠里,人们发现了一块牌匾上面篆刻着"耶律"二字。"本人"说,这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阿苏鲁,并表明他们的契丹后裔身份。 有关专家用DNA技术认定达斡尔族及云南阿、莽、蒋姓“本人”为契丹族后裔。 但是我感兴趣的是流落到中亚的契丹人,是否还有消息? 仅有的记载如下: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1125年灭亡。
      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领一部分人向北进入漠北地区,后向西发展,征服了今天中亚的广大地区。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西辽1218年为蒙古所灭。 而此后在没查到其他资料,流落到中亚的契丹人难道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淹没在历史的沙尘中了吗? 二 后有朋友指出:耶律大石离开天祚帝大营时,仅二百骑相随。
      到可敦城后,发展万余人,可其并不等于都是契丹人。而是辽西北部共十八部人马,有马十万匹。大石西征时打喀什又损失了一部分,也就是说随大石西征并不是契丹人占主导的部队,而是忠于他的各不相同的种族混成部队。 这样一来,我似乎有点明白了。其一,各不相同的种族混成部队。
      其二,要在那个“除真主外,再无神灵”的地区,保留住自己民族“白马青牛”的起源神话,几乎毫无可能。何况还是种族混成部队。 也许,即使有遗留在中东的契丹人,也不可避免的给彻底伊斯兰化了。 但是,契丹毕竟是一个有自己民族文字语言的大族,难道就没有他们的后人记载下他们散落到中东以后的故事吗? 金帐汗国解体后,蒙古人还写下了一部荡气回肠的“东归”传奇,难道契丹人就真的遗忘祖先繁衍生息的栖息地,遗忘了祖先曾经缔造过的辉煌,遗忘了祖先的文字和语言,遗忘了自己的根吗? 契丹人如今何在?好奇的背后,亦多了几分无奈。
       。

    1***

    2006-11-16 19:05:55

  • 2006-11-16 18:44:17
  •   契丹的后裔
    契丹人大多融入其他中国北方的民族,如汉族、女真族、蒙古族等。据考证,目前的达斡尔族可能是契丹族的后裔,另外在中国西南有家谱的家族中,有根据家谱记载,是随蒙古军队出征而留在当地的契丹后裔,已经汉化和当地居民融合了。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
      她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公元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
      此时八个部落的名称分别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匹吉、黎、土六于、日连。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各部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后经过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部落联盟时代。 辽代的历史 公元907年,契丹迭刺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即可汗位。
      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声势浩大不同凡响。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契丹国。公元925年辽太祖率兵亲征服渤海国,改渤海国名为东丹国,册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公元938年,后晋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的土地和人民割让给契丹。
      947年,辽世宗定国号为大辽,辽朝建立。辽圣宗文武韬略杰出非凡,对宋战争屡屡得胜。公元1004年辽与宋朝订立澶渊之盟,并与西夏结好,从而形成辽、宋、西夏三足鼎立的政治割据局面。辽共有九个帝王,政权统治时间长达210年。其疆域幅员辽阔,东至于日本海,南到天津市、河北省霸县、陕西省雁门关一线,北达今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
      辽在与中原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融汇众长,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契丹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的迅速发展。 公元1125年辽被女真族的金所灭。耶律大石率部西迁至中亚,建立西辽政权(即黑契丹Karakitai)。西辽于公元1218年亡于蒙古帝国。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部落氏族社会过渡形成奴隶制度社会,并在向封建社会跃进的同时统治了中国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融合。
      为开发蒙古地区和中国东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契丹辉煌的历史。 辽代的工艺和文化 辽政权在荒漠的草原上筑起都城、市镇。而其游牧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皇帝的巡狩制,捺钵(契丹语“行宫”的音译)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辽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使汉人为其开垦农田,形成契丹特有的农牧混合经济。
      辽代的冶铁业发达,发掘出土铁制的农业工具、炊具、马具、手工工具可与中原的产品相媲美。辽代的鎏金、鎏银、染织、造马具、制瓷以及造纸等手工业门类齐全,工艺精湛。契丹鞍与端砚、蜀锦、定瓷被并列为“天下第一”。陈国公主与驸马墓、耶律羽之墓等贵族墓葬出土的精美金银器都反映出契丹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工艺技术水平。
      辽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缸瓦窑村窑是一处目前所知辽代最大的古瓷窑遗址,可生产白釉、单釉和三彩釉瓷以及宫廷所用的官窑器物。瓷器的造型可分为中原式和契丹式两类,中原式仿造中原的风格烧造,有碗、盘、杯、碟、盂、盒、壶、瓶等,契丹式则仿造本族习惯使用的皮制、木制等容器样式烧造,器类有瓶、壶、盘、碟,造型独具一格。
      如在内蒙古翁牛特旗广德公乡辽墓出土的双猴绿釉鸡冠壶和龙首绿釉鸡冠壶就是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模式,在壶体侧边作出仿皮革缝制的痕迹,此类壶是契丹民族特有的生活器皿。目前分散到世界各地博物馆,并作为博物馆规模标志的,高达两米的大罗汉瓷像,就是辽代产品,是从河北省易县附近山洞中被外国人盗走的。
       辽代的文化具有突出的成就。契丹人依照汉字创造了两种类型不同的文字,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教育方面实行设学养士和科举取士。契丹的诗词既有气势磅礴之句,也有清新优美之词。辽代盛行佛教,从山西应县木塔佛像中发现的丹藏、佛经、和佛画,河北丰润县天宝寺塔发现的佛经,内蒙古巴林右旗释迦佛舍利塔中发现的佛经,堪称佛教艺术瑰宝。
      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耶律倍画的《射骑图》、胡环的《卓歇图》、无名氏的《秋林群鹿图》、《丹枫呦鹿图》等名画,均为旷世珍宝。雕塑作品刀法遒劲,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塔和佛寺。山西省灵丘县觉山寺西塔院中的觉山寺塔、北京市天宁寺塔、辽宁省辽阳白塔、海城析木城金塔造型美观,是辽代最流行的密檐塔中的杰出代表作品。
      河北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兼唐代和宋朝之长处,雄健壮丽。辽的医药久负盛名,《脉诀》和《针灸书》中的治疗方法至今仍应用在临床实践中。 契丹人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与汉人迥然不同。服装通常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裤脚放靴筒内。女人袍内著裙,亦穿长筒皮靴。
      腰外系蹀躞带,上挂金玉、水晶和琥珀等饰件,还有随时可用的火石、筷子、餐具刀等。契丹人发型怪异,无论男女皆髡发。男子在两鬓各留一绺头发,别处的头发全剃光。妇女仅剃沿前额边的头发。契丹人住所为毡帐,皇帝的御帐称为捺钵。婚俗特点是娶亲不论辈分,近亲结婚、离婚和再嫁均不受限制。
      契丹贵族盛行厚葬,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契丹大贵族墓葬,出土的两套有金花银枕、鎏金银冠、金面具、银丝网络、金花银靴组成的殡葬服饰,完整的体现了贵族的殡葬习俗。耶律羽之墓室豪华富丽,天下奇珍瑰宝尽汇其中。
       。

    b***

    2006-11-16 18:44:17

  • 2006-11-16 18:42:14
  •   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1125年灭亡。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领一部分人向北进入漠北地区,后向西发展,征服了今天中亚的广大地区。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
      西辽1218年为蒙古所灭。后契丹人多同化于汉人、蒙古人中。“契丹”民族从此消逝。契丹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少数民族。“契丹”本意为镔铁,表示坚固。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杨,国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国称做“契丹”。   契丹本属东胡族系,是鲜卑的一支,4世纪中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游牧于潢水(今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锡拉木伦河)。
      土河(今赤峰市境内的老哈河)一带。6世纪前期,契丹族尚处在部落阶段,唐初形成部落联盟,曾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国。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契丹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契丹与唐朝之间,既有朝贡、入仕和贸易,也有战争和掳掠。907年,契丹建立了政权,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强大势力。
      916年,契丹族首领那律阿保机创建契丹国。947年,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辽成为中国北方统一的政权。契丹王国强盛,其疆域东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长城,北绝大漠。1125年,辽为金所灭,此后契丹逐渐被融合。 。

    重***

    2006-11-16 18:42:14

  • 2006-11-16 18:41:40
  • 满族。理由很多,但有一点就是契丹和满族都是在中国的东北

    随***

    2006-11-16 18:41:4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