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小学教育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首页 怎么提高性持久力

小学教育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2-11 17:36:14
      你好!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得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趣味;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变被动变主动;在课堂中让学生唱主角,分小组以提问题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问问题,要学会多学多问。
    一、首先得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伟大的游戏。
      所有的孩子生来就这样认为,并且将继续这样认为,直到我们使他们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有一些孩子则从来没有真正的遇到这个麻烦,并且终其一生,他们都相信学习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戏。我们给这样的人一个名字,我们叫他们天才。”的确,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会认为学习是有趣的。
      他们经常会摆弄着一些东西,他们很好动。孩子们认为这是很有趣的事情,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认识这个世界,他们在学习着。但对于许多孩子来说,这种对学习的兴趣最长将持续到上学前。上学后,许多孩子都会逐渐地对学习、在学校的学习产生厌恶感,他们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很枯燥,没有意思。
      现在,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寻找并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要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兴趣。   为什么要把趣味归还给学习呢?因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学得更快、更好。也许你会发现,学龄前的孩子们学习的速度是惊人的。
      他们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学会了走路、说话,认识了身边的许多事物,尽管他们的智商并没有大人的高。现在你学一门外语的速度也许还没有儿童学说话的速度快。这就是因为孩子们非常希望了解身边的事物,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小时候都没有上过学校,但他们都取得了很高的科研成果。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兴趣。在学校学习那么没意思,哪有什么乐趣呀?那可不一定。如果你去寻找,就会发现乐趣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要去想这个东西是多么的有趣,而不是去想它多么枯燥。比如在学习数学时,你可能会想到一个又一个的定理很繁琐,证明起来也很困难。
      你也可能想到数学中有很多规律,规律之间互相联系,组成许多新的事物。你还可能为学到了新的知识而高兴。第一种想法会使你感到学习枯燥,后两种想法会使你感到学习有趣。我们在学习时,应该尽量去想有趣的方面,而不是去想枯燥的方面。遇事都去想它的好处,这样就会发现学习以及很多其他事情都是有趣的。
      学会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这样就会学得更好。请记住:大千世界,乐趣无处不在。 二、被动不如主动――不要强迫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   也许是因为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有很高的期望,也许是因为当前社会上的竞争更加激烈,总之,现在的学生的确不轻松,许多无形的压力被加在了学生的身上。
      假如这些压力真的来源于日趋发展的世界,我们无可厚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压力是教师和家长所造成的,这时我们需要说的是:不要总是强迫学生,给学生更多自己的空间吧。   我们可能都会知道,主观上情愿做的事情往往会做得更好。假如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到很有趣,很情愿做这件事,他便会付出很大的努力去完成他。
      如果他感觉这件事很枯燥但又不得不做,他便不会在上面下很大的功夫。学习也是如此。被动的、不自觉的学习是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而且这种被动和不自觉也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认为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这也是在看管下的学生“贪玩”的原因。然而,学习本来应该是很有趣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呢?首先,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不要过多地“管”学生,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些老师总是对自己的学生提出这样的希望:你们要主动地学习。但他还是经常给学生留很多作业,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监视”学生的课余生活等等。其实,这样不但不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反而会使他们更加反感,因为对学生过分的要求和看管本身就会使学习变得被动,而被动和主动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状态是不会共存的,当被动存在时主动很难存在。
      那位老师所做的事,也就好比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举着鞭子对奴隶们说:“你们要主动去干活!”确实有些可笑了。因此,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必须让学生得到“自由”。   在学生们“自由”的基础上,老师和家长应该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老师在上课时多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有条件时多安排一些实验,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把理论变得贴近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必要性,也就会自觉地学习了。
         也许你也已经发现那些学习上比较好的学生往往都是很少有人看管的。不过,你可能会认为是因为他们学得好才不用别人管。但我想,正因为很少有人管他们,他们才会学得好。而那些学习上有些差的人如果总是被别人看管着,也许就永远也不能学好了。当然,我们要给学生更多自己的空间并不是说就再也不跟学生沟通了。
      当学生在学习上确实有困难或者有一些错误的想法时,应该多与他们沟通,这种沟通不应该是训斥,而应该是像朋友一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长期被动的学习对一个人的发展是不会有好处的。如果做事时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便不会有很高的创造力和独立能力,而这些在现代社会里都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教育应该考虑到一个人的一生,注重考察实践能力,这种能力也是要靠主动的学习取得的。 三、提问――让学生唱主角   把课堂提问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就是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学时把学生每两个人变成一组,让他们互相提问回答,每节课可抽查3~4组,并规定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能重复,每次抽查可以按学习稍差的学生、中等学生、优秀学生的顺序进行。
      就像考试做试卷一样,先易后难,很有艺术性地使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抽查复习。这种做法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提问,学生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为其创设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学生能够大胆地去做。   二是创造了成功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课堂提问,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容易紧张心慌,怕批评,怕同学嘲笑,情绪不稳定,缺乏勇气、胆量和信心,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学生相互提问回答,能够顺利地回答出来,从而充满了成就感,打消了胆怯心理。   三是使学生不断进步、奋进、成才。分层次抽查,使学生在自然和谐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重新认识自我:后进生开始起步,步入知识的殿堂;中等生更加奋进,努力提高自我;优秀生则更加优秀。
      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逐步走上成才之路。   实践也证明:分层次抽查、学生互问互答,使课堂提问充满艺术性、灵活性,能真正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边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参与性。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经发挥,便会使教与学活动达到和谐发展,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来。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对所授课的不同专业班级学生的调查表明,课后能向老师质疑的占40%,课堂敢于向老师质疑的占15%,而课上敢于当面指出老师讲的错误的不足3%。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把教学内容全都理解、没有任何疑难问题可问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青少年思维活跃,他们头脑中弄不懂的问题很多。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向老师质疑呢?据了解,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有些学生出于爱面子的虚荣心理,即使有问题也不敢质疑,总害怕问错了会引起同学的讥笑,对质疑有后顾之忧;二是有些学生不善于质疑,他们只是虔诚而认真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不善于思索和怀疑,因而也就感到无问题和无疑问;三是不会质疑。
      有的学生受应试教育和学习上的功利主义的驱使,他们平时很少与老师探讨一些知识性、学术性的问题,而是经常询问诸如考什么、怎么考等与考试有关的非知识、非学术问题;四是有的老师不鼓励不支持学生质疑。出于狭隘的师道尊严,有的老师怕被学生问住,面子上不好看,因而不喜欢那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而喜欢不质疑的学生。
      有的老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学生与老师争辩问题,是对老师权威的冒犯和不尊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久而久之,限制了学生质疑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霞***

    2006-12-11 17:36:14

其他答案

    2006-12-11 12:39:38
  • 前几天刚参加了小学一年级的示范课(语文、数字、英语),现在的教学太生动了,老师都做了有趣、生动的卡片和音像课件,上课就像在做游戏,什么开火车、猜猜看、送信、听方言学普通话等等方法,给学生有按小组、或按男孩女孩分组比赛打分,得分有五星,有头像等方法,总之,连成年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悠***

    2006-12-11 12:39:3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校园生活 相关知识

  • 烦恼
  • 心理咨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