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求中国传统节日列表

首页

求中国传统节日列表

完整的中国传统节日列表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1-01 13:50:26
      1月元旦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
      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2月情人节 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起源于古代罗马,于每年2月14日举行,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
      关于“圣瓦伦丁节”名称的来源,是纪念一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他用反抗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徒的迫害,被捕入狱,并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处死刑,行刑前,瓦伦丁曾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她的一片情怀。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3月国际劳动妇女节 1903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市的女工为了反对资产阶级压迫、剥削、和歧视,争取自由平等,举行了大罢工和示威游行。这一斗争得到了美国广大劳动妇女的支持和热烈响应。1910年,一些国家的先进妇女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
      大会根据主持会议的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蔡特金的建议,为了加强世界劳动妇女的团结和支持妇女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从此"三八"节就成为全世界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争取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妇女解放而斗争的伟大节日。
       4月国际愚人节 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国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
      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 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清明节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在一年二十四节气当中,民间特别重视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祭祀坟墓的俗例,自汉相沿承袭。以后,普及民间,历二千年而不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孝子贤孙都要到郊外去祭祀祖坟,为墓地锄草,替坟墓加土,好好清扫修整一番。
      近世,孝子贤孙对于清明扫墓,已未必一定遵守于清明节这一日。有的会在节日以前数天拜祭,也有的会在节日若干日子奉祀,只不过笼统地说是清明上坟拜祭罢了。 5月国际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母亲节 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
      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青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 Amanm、Jarvis(1864-1948)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
      于1905年世纪,在母亲去世时,Amanm悲痛欲绝。两年后(1907年),Amanm 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Amanm 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第一个母亲节于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举行,在这次节日里,康乃磬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并以此流传下来。 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 6月国际儿童节 1925年8月,世界54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发表了爱护儿童、保障儿童福利的宣言。
      关心儿童的各国代表,对于救济贫苦的儿童、避免让儿童从事危险的工作,以及怎样养育儿童等问题,纷纷提出建议。大会结束后,各国政府先后订立儿童节。 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作出决定,规定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中国国民党政府1931年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 父亲节 第一个提出建议确定父亲节的是华盛顿的布鲁斯·多德夫人。
      多德夫人的母亲早亡,其父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把他们全部培养成人。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亲养育之恩,准备为他举行庆祝活动,同时,想到所有的父亲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于是给当地一家教士协会写信,建议把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
      该协会将建议提交会员讨论,获得了通过。 1910年6月,人们便在此庆祝了第一个父亲节。当时,凡是父亲已故的人都佩戴一朵白玫瑰,父亲在世的人则佩戴红玫瑰。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是开始时父亲节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为父亲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则用衬有一片绿叶的白丁香作为父亲节的象征。
      直到1934年6月,美国国会才统一规定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 9月中国教师节 教师被人们称为“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受到全社会尊重的一种职业。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定教师节为 9月10日,是考虑到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师生要有新的感觉。新生入学伊饱即开始尊师重教活动,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同时,9月份全国性节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时间组织活动和突出宣传报道、促进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10月国庆节 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12月圣诞节 圣诞节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节日,定于每年12月25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同时也是普遍庆祝的世俗节日。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期与时值仲冬的农节和太阳节这两个非基督教节日巧合,因此庆祝习俗来源不一。在罗马帝国范围之内,12月17日农神节是寻欢取乐、互相馈赠的日子。
      12月25日是古伊朗人所崇奉的正义之神密特拉的生日。古罗马人在元旦用青枝绿叶和灯火装饰房屋,并向儿童和穷人赠送礼物。条顿人各部族渗入高卢、不列颠和中欧等地,又带来日耳曼人和克尔特人的宗教仪式。于是,有了团聚欢宴、燃烧大块柴木、品尝大木形糕饼,张挂树枝、陈放枞树、访亲问友、来往馈赠等庆祝活动。
      象征温暖和长寿的火与灯光,一向是冬季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内容,在基督教和非基督教习俗都是如此。常青树象征奋斗生存,自从中世纪以来就与耶稣圣诞节庆祝活动发生联系。由于历法不同,东正教及其他东欧教会的圣诞节日期相当于公历1月6日或7日。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
      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
      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春节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龙抬头节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续着。 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佞,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
      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七夕情人节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鬼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
      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
      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重阳节 重阳节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荣萸节,菊花节等。
      重九日是古代即有的庆祝风俗。唐代把重阳正式定为节日。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到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威夫人被吕后惨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
      贾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于是,重阳之俗便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并逐渐盛行。 腊八节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康***

    2007-01-01 13:50:26

其他答案

    2007-01-01 18:21:40
  • 中国传统的法定节日有:
    新年元旦(1月1日)
    春节(农历新年)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
    中和节(俗称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
    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
    植树节(3月12日)
    清明节 (4月5日)
    国际劳动节(5月1日)
    中国青年节(5月4日)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儿童节(6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
    七夕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教师节(9月10日)
    国庆节(10月1日)
    记者节(11月8日)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宝***

    2007-01-01 18:21:40

  • 2007-01-01 17:32:33
  •   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
    中国法定节日有:
    新年(1月1日);春节(农历新年);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记者节(11月8日)。
         中国的元旦: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
         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
      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
      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清明扫墓祭祖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端午悼念爱国先人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
      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
      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   中秋合家团员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
      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
      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重阳登高敬老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
      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
      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民间有这样一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过去民间祭灶的情景。
      这天由于特别热闹,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现在尽管设有在祭灶的了,但每年腊月二十三前后卖的关东糖、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

    1***

    2007-01-01 17:32:33

  • 2007-01-01 14:37:34
  •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中和节(俗称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清明节 农历清明 清明扫墓祭祖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
      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续着。
       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相传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佞,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
      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七夕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鬼节 农历七月十五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
      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
      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荣萸节,菊花节等。
      重九日是古代即有的庆祝风俗。唐代把重阳正式定为节日。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到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威夫人被吕后惨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
      贾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于是,重阳之俗便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并逐渐盛行。 腊八节 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小年 农历腊月(十二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中国的元旦: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傣历新年)、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七、八月)、彝族的火把节(四月二十四和六月二十四)和插花节(二月初八)、纳西族火把节(六月二十四)、瑶族的达努节(五月二十九)和赶鸟节(二月初一)、白族的三月街(三月十日至二十一日)、壮族的歌圩(三月三)、藏族的藏历年(藏历一月初一)、沐浴节(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和望果节(无固定日期)、苗族的跳花节(时间各异)、侗族林王节(傣历六月第一个辰日)、鄂温克族的火神节(十二月二十三)、仡老族的吃虫节(六月初二)等等。
       。

    养***

    2007-01-01 14:37:34

  • 2007-01-01 13:52:05
  • 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吃饺子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吃汤圆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吃粽子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情人节) 该干嘛干嘛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家庭团圆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也团圆吧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腊八粥啊。 
    农历腊月二十四传统扫房日 已经被人们遗忘了。 
    

    霞***

    2007-01-01 13:52:05

  • 2007-01-01 13:51:52
  •   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吃饺子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吃汤圆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吃粽子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情人节) 该干嘛干嘛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家庭团圆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也团圆吧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腊八粥啊。
       农历腊月二十四传统扫房日 阳历节日: 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 3月3日全国爱耳日 3月5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国际妇女节 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5月1日国际劳动节 5月4日中国青年节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 9月16日中国脑健康日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 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 11月8日中国记者节 11月9日消防宣传日 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 1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Easter Monday)(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间的任一天) 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Mother's Day) 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Father's Day) 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国国防教育日 。
      

    倔***

    2007-01-01 13:51:5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