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跪求组织行为学论文

首页

跪求组织行为学论文

要4000字左右的论文。最好是近几年写的。要完整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7-04-28 06:53:39
  •   一,组织行为学论文 
    作者:本站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06-9-20 13:23:51  发布人:admin 
    摘     要
        本论文是对中外企业应用激励理论来进行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本论文首先对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的发展现状和意义做了阐述,随后针对GE公司和联想集团的激励体制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企业应针对自身不同的性质制定不同的激励体制。
       A b s t r a c t This study i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pplying the theory of motivation to business management betwee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foreign-invest enterprises。
       This study first researches the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motivation theory。 Then on the basic of this, a comparative study has been performed through analyzing how to apply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 to business management between GE co-operation in Germany and Legend Group in China。
       关键字: 效绩考评;双因素分析理论;团队精神;员工成就感; 目 录 一、 激励机制概述……………………………………………(3) 1。1 激励机制原理……………………………………………(3) 1。2 运用激励机制的意义 ………………………………………(3) 二、 案例分析 ……………………………………………… (3) 2。
      1 GE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3) 2。2 联想集团:业绩为重…………………………………………(5) 三、中外企业在建立激励制度上的联系与差异…………………(6) 3。1中外企业在建立激励制度上的共同点………………………(6) 3。
      2 中外企业在建立激励机制上的不同点………………………(7) 3。2。1 概述…………………………………………………………(7) 3。2。2 外国企业激励机制的特点…………………………………(7) 3。2。3 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特点…………………………………(8) 四、参考文献………………………………………………………(9) 一、 激励机制概述: 1。
      2 激励机制原理: 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1。2 运用激励机制的意义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适当的运用激励机制并据此进一步研究改进生产环境,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协调人际的关系,可以缓和劳资矛盾,形成“同舟共济”意识,齐心协力应付经济危机。从精神上、物质上引导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 案例分析 本论文通过对GE公司和联想集团各自的激励机制做一个分析,比较中外企业对于激励机制的不同运用。 2。1 GE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 GE公司对员工有着一套相当完善的考评制度。公司CEO韦尔奇随身都会携带一本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图表,每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图表,反映每个员工的情况)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
      第一类占10%,他们是顶尖人才;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我们只能辞退他们。根据业绩评估,每个员工都会知道他们处在哪一类,这样没有人会抱怨得不到赏识。
      第一类员工会得到股票期权,第二类中的大约90%和第三类中的50%会得到股票期权,第四类员工没有奖励。图表是最好的工具,哪些人应该得到奖励,哪些人应该打道回府,一目了然。奖赏对员工而言,不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象鼻子碰着玻璃而穿不过去那样,他们能得到他们应得的。
      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都是必要的,两者缺一不可。对于高层管理人员,GE公司鼓励鼓励他们在工作上相互竞争,但不要有个人恩怨。韦尔奇的做法是将奖赏分为两个部分,一半奖励他在自己的业务部门的表现,另一半奖励他对整个公司发展的贡献。如果自己部门业绩很好,但对公司发展不利,则资金为零。
       韦尔奇一向鼓励员工勇敢地展示自己,谈出自己的看法,争取上司的赏识。“我希望员工能充分发挥潜能,提出他们的建议,而我会为他们提供各种资源。这样员工们给我的将是许多建议和计划,我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这个想法,但那个主意非常好"。这样的交流更有创意。
      ”在今天GE的各个部门,每当公司取得一些成绩,他们都会把生产线停下来,大家一起出去庆祝。GE公司每位员工都有一张"通用电气价值观"卡。卡中对领导干部的警戒有9点:痛恨官僚主义、开明、讲究速度、自信、高瞻远瞩、精力充沛、果敢地设定目标、视变化为机遇以及适应全球化。
      这些价值观都是GE公司进行培养的主题。也是决定公司职员晋升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2。2 联想集团:业绩为重 联想是一个以业绩为导向型的公司,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联想现在许多高管人员其实在公司工作时间并不长,能从普遍员工升到最高管理层,原因不是跟谁有什么关系,而是全凭业绩。
      为什么外企一些有相当级别的管理人员愿意到联想工作,就是看重了这一点。不同层次的人员收入不同是很自然 “组织行为学论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的,但联想的干部没有贵族化的倾向。 联想的干部比例适中,中级以上管理人员有200多人,而公司全部员工有1。
      1万多人(其中职员约5000人)。其实联想每一个事业部的规模,都相当于一个中型IT企业,这些管理者得到的收入高些也是理所应当的。当然从薪酬结构上看,固定工资部分,经理层跟员工层的差异并不十分巨大。联想员工的收入分为3块,固定工资、绩效浮动和年底分红,在一个以业绩为导向型的企业里,员工的收入是跟其贡献直接挂钩的。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20%的人才创造80%的财富,对这20%员工的薪酬当然不能少了。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人才争夺很激烈,争夺的焦点就是一些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因为这些人才可以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 在联想,普通员工并不是只有做管理人员一条升迁之路,不做经理可以走技术职称的道路。
      技术骨干的待遇与相应的管理者的收入没有差别。 今年年底之前,联想要完成能力评介体系,要让公司的各级管理层知道每个员工的能力如何,其社会竞争力处在什么水平,是否达到了人岗匹配,是不是把最适合的人放在最适合的位置。这项工作可以达到3个目的:公司清楚员工的能力水平、主管清楚手下人员的能力水平、员工清楚自己的能力水平,真正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费。
       为突出业绩导向效果,联想在业绩考核中实行末位淘汰制,如果员工在考核后进入最后一个层次,就进入了末位淘汰区。所以,不论哪一层次的人都有压力,中层管理人员压力也是很大的,如果考核时排在最后,就会成为不合格员工。联想还培养了后备干部,对于被淘汰的人所在的岗位,马上就有人可以顶上,这是一个合理的闭环。
      确实,在IT企业必须每个人都时刻要有危机意识,不进则退,跟不上形势就要被淘汰,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 三、 中外企业在建立激励制度上的联系与差异 3。1中外企业在建立激励制度上的共同点 在GE公司和联想集团的激励机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员工的业绩考评制度。
      两家公司都是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将正激励与负激励结合起来,实行末位淘汰制度;所不同的是,GE公司更偏重于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而联想集团则是力争体现公平发展的原则,力争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费。
       3。2 中外企业在建立激励机制上的不同点 3。2。1 概述 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两家公司在机制上也有不同的侧重。因为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所产生的排序也不同,详见下表: 不同因素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影响力排序 国外企业 国有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 成就 公平与发展 成就与认可 认可 认可 企业发展 工作吸引力 工作条件 工作激励 责任 报酬 人际关系 发展 人际关系 基本需求 责任 领导作风 基本需求 自主 福利报酬 *摘自鲁直《人类功效学》1999年第一期 3。
      2。2 外国企业激励机制的特点 作为外资企业,GE公司就十分注重培养员工个人的成就感,以员工的满意度为工作重点,鼓励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性和自主性,提升员工的团队精神。公司的这一体制正是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具体体现。赫兹伯格认为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前者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环境所引起的(即保健因素),而后者通常是由工作本身所产生的(即激励因素)。
      员工在工作上的成就感,责任感,得到的认可和赞赏,都属于激励因素。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使员工意识到他们有潜力不断进步比制定目标更重要。因为只有当员工发挥了主动性,为公司出谋划策,才能使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要让员工明白他们是受重视的,以及他们对于公司的重要性,GE公司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GE价值观”卡就是这一理论很好的应用。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一个民主,开明的公司工作,GE的这些制度使员工们感觉到他们是一个成功团队的一部分,同时自己也为着这个团队的成功献出的每一份贡献也都是可以预见的到回报的。激励因素的改善,往往能够给员工以很大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2。3 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特点 作为国有年轻的IT企业,联想根据高科技企业的特点激励多条跑道,以效益为主导。同时,由于集团员工的年龄结构普遍较轻,年轻职员的自我意识通常都比较强;所以联想在组织结构上淡化领导层的贵族化倾向,强调每个员工的公平发展。
      例如不做经理可以走技术职称的道路,有突出业绩的业务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比他们的上司还高许多。联想集团认为激励机制应该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市场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正是建立了适合自身的激励机制,使得联想集团在国内IT行业中始终处于不败的地位。
       通过以上的研究,不难发现对于企业来说,正确运用激励机制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因为企业的性质各不相同,管理者在运用激励机制的时候切不可生搬硬套,只有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量体裁衣,选择适合的体制,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参考文献: ① 孙彤 《组织行为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②作者不详《GE公司的员工激励体制》 中企人力资源网 ③作者不详《联想靠文化解决:不同背景、不同收入员工》 中企人力资源网 ④《Public Relations》 British Library Cataloguing-in-Publication Data 1999 二,关于组织行为学的论文 注重员工满意度 提高国企管理水平 摘要:本文介绍了员工满意度的概念及其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影响企业员工满意度的因素,最后通过从企业员工满意度中技能测评与薪酬激励设计、员工培训两方面的角度的分析提出了如何挖掘国有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强化员工有效管理的思路,为促进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员工满意度 技能测评与薪酬激励设计 员工培训 国有企业 1绪论 21世纪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劳动力要素即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然而,传统上稳居头把交椅的国有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却越来越有大步落后的趋势。
      虽然国有企业包袱沉重,矛盾重重,许多问题不是一时采取某个措施能解决的,但是在目前的状况下,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是否完全无所作为呢?也不是,至少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还没有完全失去优势,有时优势还比较明显。例如:人才基础较好,员工素质较高;有规范的制度运作传统;国家正在政策方面给予较大扶持,给予经营者较大的自主权等等。
      不少成功的国有企业已经证明,只要有改进工作的动机,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人力资源工作也可以在循序渐进的变革同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从注重员工满意度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挖掘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强化员工有效管理,为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
       2员工满意度的定义、作用和影响因素 2。1员工满意度定义 员工满意度是指员工在企业中的经历满足员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喜悦的心理状态。员工在企业的经历越能满足员工的需要,员工的满意度就越高。 2。2员工满意度的重要作用 2。
      2。1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得以提高,员工已成为了企业的中心。 正如股东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一样,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员工满意度最大化。另外,知识经济时代的员工也不再是资本的附属,而是逐渐由过去的被雇佣者转变成了合作者。
      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也逐渐由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转变成一种平等合作关系。合作的基础是合作双方的“双赢”----双方均应获得满意的利益。 2。2。2 随着知识地位的提高,员工正成为核心能力的重要载体。 员工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影响企业核心能力的发展。
      核心能力理论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长久竞争优势之源,核心能力主要存在于企业的物理技术系统、人员知识与技能系统、管理系统和文化价值系统中。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是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是否满意将影响企业核心能力作用的发挥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 2。
      2。3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企业员工的满意度情况,影响他们的士气从而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绩效。 员工对现任工作是否满意,是否认为在机构中将有发展机会,这种心理感受会直接影响到员工工作时的情绪。 2。2。4企业员工的不满意可能导致负面影响。 如高离职率,造成企业人才的流失;或出现迟到、旷工、小病大养或干脆假休病假等缺职现象,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还可能出现怠工、以非正式组织形式与企业管理层进行对抗等行为。
       2。3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 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培训与提升,员工管理,工作群体和工作条件等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几个主要因素。 2。3。1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占员工满意度的比重较大,因为它能满足人们的很多需求,如吃、穿、住、行、子女抚养、就医、个人爱好等;此外,报酬还是个人成就和得到社会认可程度的象征,俗话说一分付出要得一分回报。
      高付出低回报,显然是抹杀了员工的价值。随着许多企业实行员工绩效评价结果与薪酬挂钩,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员工将报酬看成是管理者对他们为组织所做贡献的尊重。分析企业中多数离职者离职的直接原因,是他们认为工资收入低,不能满足自身的预期或基本生活的需要。
       2。3。2工作内容。 与报酬一样,工作本身的内容在决定员工工作满意度中也起很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真正的人才喜欢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而不愿意日复一日地重复简单而乏味的工作。工作本身中影响工作满意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工作的多样化和对工作方法与工作速度的自主权。
      在调研中了解到,个别从事企业工作的老同志业务单一,且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周而复始,枯燥乏味,实在干够了。 2。3。3培训与提升 工作中的培训与提升机会对员工满意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单位能给予培训机会,说明自己过去的工作得了领导的赏识未来还有发展与晋升的潜力。
      而提升到高层次工作,无疑会带来管理权力、工作内容和报酬方面的积极变化。组织中高层次的工作(层次越高越明显)通常也给员工本人提供了较大的自由、较多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和较高的工资。上级领导或人事部门如果不能全面地了解每一名员工,而错误地任用能力较差者,那么能力强的员工内心就会产生强烈的不满。
       2。3。4员工管理 管理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和培训与提升相似。这里说的管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以员工为中心或从员工角度着想。领导和下属建立一种支持关系,或者领导考虑下属的利益,这些都有助于增强下属的工作满意感。二是使员工参与或影响决策。
      员工能够参与与其工作有关的决策,会对他的领导和整个工作显示出较高的满意度。 2。3。5工作群体 有友好和具有合作精神的同事是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一般因素。虽然是一般因素,但当员工处在一个关系复杂、矛盾突出的环境中时,工作满意度也会很差。
       2。3。6工作条件 工作条件也是以一般方式影响到工作满意。诸如工作场所的气温、湿度、通风情况、光线和噪音、工作安排和清洁状况,以及适当的工具和设施,这些都能影响到工作满意度。 3了解员工满意度,解决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3。
      1了解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方式 我们都知道,员工来企业工作是有一定目标(需求)的。诸如上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构成了企业员工的需求即满意度。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决定了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高低,从而进一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因此,要实现员工工作的满意,必须调查清楚对于本企业那些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出现了问题,再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3。1。1面对面的沟通方式 可分为上级领导与员工谈话和人事管理人员与员工谈话等一种或两种形式。这样可以避免沟通出现多级传递而发生障碍和扭曲,也可获得最直接的谈话效果。 3。1。2书面调查的沟通方式 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可以更客观、公正的了解一些难以利用谈话的形式解决的问题,而且便于统计和实际操作。
       3。2解决国企人力资源的措施 了解员工满意因素后,笔者认为应从技能测评与薪酬激励设计、员工培训这两主要影响因素来应采取措施,从内部挖掘国企人才潜力,形成企业的核心人才竞争优势。 3。2。1建立规范的员工技能评测体系和奖励制度 首先,考核应有明确、统一、固定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参与测评的人要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统一的标准环境中参加考核,只有这样的考核才具有实际意义。
      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企业中构建良好的竞争机制,发现每个人的潜质,如果通过考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考核测评工作就是徒劳。 其次,必须以被考核人具体业务工作为基础,扬弃不健康的个人感情色彩,允许被考核人进行自我评价和申诉。因为工作性质的差异,有些工作难以用量化的标准进行考核,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就必须以被考核人所做的具体工作为根本进行科学考核,切莫以个人感情为依据,造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的恶劣风气,以免伤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考核应有连续性,并将考核结果与必要的奖惩挂钩。考核本身并不是任务的终结,通过考核既摸清了员工的现有技能水平,又可以为企业领导提供一种奖励依据,这就要求一方面考核应具有连续性,只有这样,企业内部的良性竞争机制才能建立起来。如果全凭领导意志,忽考忽停,势必影响员工潜质的发挥。
      另一方面,各级管理人员应该不失时机对考核中的优胜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借以激发其继续保持优势的热忱。 3。2。2加强对各层次员工的在岗培训   为了达到对不同员工的不同培训目标,企业的员工培训必须划分清晰的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及其工作性质确定对其培训的目标和深度。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缺乏对员工的劳动技能的再培训和思维方式转变的教育,难以适应市场竞争机制。根据这样的现状,可将培训划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知识更新。国企员工知识更新的培训工作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为适应市场竞争机制要求,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企业的各级员工的知识必须及时进行更新,国有企业才会出现新的生机。   第二个层次是能力培养。国有企业的员工培训往往走过场,并不注重实效,有的单位的培训甚至出现"报名挺踊跃,培训没人去,考核找代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企业领导在员工培训后不去考核员工通过培训能力提高多少,技能改进多少,业绩是否发生了变化,而去片面追求试卷考核的合格率造成的。
         第三个层次是思维变革,着重培训员工的创造性和革新性。国企员工的知识一般都是在“师傅带徒弟,徒弟成师傅”的循环中建立起来的,这样的结果制约了员工的创造力。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使员工接受各种经验,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员工的内在潜质。
       第四个层次是观念转化。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帮助员工抛弃陈旧的思想观念比建立新的观念更重要。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员工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那种"企业前途靠上级,下级服从上级,员工服从领导"的旧观念,基层员工缺乏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的内在动力,这显然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这种观念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必须得到改变。
          第五个层次是心理调整。这是培训的最高境界,它着重研究个体心理,试图通过培训的手段改变员工的自我认识,从而协调员工与工作、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也就是培养员工的适应性。国企员工那种"干部能上不能下,工资可增不可减"的心态要通过培训加以调整,从而确立良好的企业内部竞争上岗机制。
       4结论 总之,注重员工满意度,了解员工对需求的满意速度和满意数量。调整政策,改进方法,改善环境。努力使员工对自身工作的期望处于较合理的水平,使员工的付出和回报相匹配,创造良好的员工工作环境,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保证员工获得相应的发展,这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在2006-12-24发表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答: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是:(1)边缘性、综合性;(2)两重性;(3)实用性。 第二章 发展与理论源泉 1。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是什么? 答: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主要是:(1)心理学;(2)社会学;(3)人类学;(4)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
       2。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答: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两个学科的联系集中表现在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联系上,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动因,心理活动只有通过行为来表现和衡量;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行为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
      管理心理学在侧重研究管理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性时,离不开行为研究;组织行为学在侧重研究组织中的行为规律时,也离不开心理研究。两个学科的区别集中表现在研究对象各有侧重和其理论基础及应用范围的不同。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并相应地采取管理对策,侧重于实践和应用。
      而组织行为学则主要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的行为在组织中的发展规律性,侧重于学术和理论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比管理心理学更广泛,它不仅来自心理学,还来自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其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它不仅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组织管理,而且把社会学、人。
      

    今***

    2007-04-28 06:53:39

  • 2007-04-27 21:35:13
  •   组织行为学论文
    摘要:本论文是对中外企业应用激励理论来进行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本论文首先对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的发展现状和意义做了阐述,随后针对GE公司和联想集团的激励体制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企业应针对自身不同的性质制定不同的激励体制。
    A b s t r a c t 
    This study i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pplying the theory of motivation to business management betwee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foreign-invest enterprises。
       This study first researches the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motivation theory。 Then on the basic of this, a comparative study has been performed through analyzing how to apply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 to business management between GE co-operation in Germany and Legend Group in China。
       关键字:效绩考评;双因素分析理论;团队精神;员工成就感; 目 录 一、 激励机制概述……………………………………………(3) 1。1 激励机制原理……………………………………………(3) 1。2 运用激励机制的意义 ………………………………………(3) 二、 案例分析 ……………………………………………… (3) 2。
      1 GE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3) 2。2 联想集团:业绩为重…………………………………………(5) 三、中外企业在建立激励制度上的联系与差异…………………(6) 3。1中外企业在建立激励制度上的共同点………………………(6) 3。
      2 中外企业在建立激励机制上的不同点………………………(7) 3。2。1 概述…………………………………………………………(7) 3。2。2 外国企业激励机制的特点…………………………………(7) 3。2。3 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特点…………………………………(8) 四、参考文献………………………………………………………(9) 一、 激励机制概述: 1。
      2 激励机制原理: 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1。2 运用激励机制的意义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适当的运用激励机制并据此进一步研究改进生产环境,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协调人际的关系,可以缓和劳资矛盾,形成“同舟共济”意识,齐心协力应付经济危机。从精神上、物质上引导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 案例分析 本论文通过对GE公司和联想集团各自的激励机制做一个分析,比较中外企业对于激励机制的不同运用。 2。1 GE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 GE公司对员工有着一套相当完善的考评制度。公司CEO韦尔奇随身都会携带一本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图表,每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图表,反映每个员工的情况)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
      第一类占10%,他们是顶尖人才;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我们只能辞退他们。根据业绩评估,每个员工都会知道他们处在哪一类,这样没有人会抱怨得不到赏识。
      第一类员工会得到股票期权,第二类中的大约90%和第三类中的50%会得到股票期权,第四类员工没有奖励。图表是最好的工具,哪些人应该得到奖励,哪些人应该打道回府,一目了然。奖赏对员工而言,不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象鼻子碰着玻璃而穿不过去那样,他们能得到他们应得的。
      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都是必要的,两者缺一不可。对于高层管理人员,GE公司鼓励鼓励他们在工作上相互竞争,但不要有个人恩怨。韦尔奇的做法是将奖赏分为两个部分,一半奖励他在自己的业务部门的表现,另一半奖励他对整个公司发展的贡献。如果自己部门业绩很好,但对公司发展不利,则资金为零。
       韦尔奇一向鼓励员工勇敢地展示自己,谈出自己的看法,争取上司的赏识。“我希望员工能充分发挥潜能,提出他们的建议,而我会为他们提供各种资源。这样员工们给我的将是许多建议和计划,我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这个想法,但那个主意非常好"。这样的交流更有创意。
      ”在今天GE的各个部门,每当公司取得一些成绩,他们都会把生产线停下来,大家一起出去庆祝。GE公司每位员工都有一张"通用电气价值观"卡。卡中对领导干部的警戒有9点:痛恨官僚主义、开明、讲究速度、自信、高瞻远瞩、精力充沛、果敢地设定目标、视变化为机遇以及适应全球化。
      这些价值观都是GE公司进行培养的主题。也是决定公司职员晋升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2。2 联想集团:业绩为重 联想是一个以业绩为导向型的公司,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联想现在许多高管人员其实在公司工作时间并不长,能从普遍员工升到最高管理层,原因不是跟谁有什么关系,而是全凭业绩。
      为什么外企一些有相当级别的管理人员愿意到联想工作,就是看重了这一点。不同层次的人员收入不同是很自然的,但联想的干部没有贵族化的倾向。 联想的干部比例适中,中级以上管理人员有200多人,而公司全部员工有1。1万多人(其中职员约5000人)。
      其实联想每一个事业部的规模,都相当于一个中型IT企业,这些管理者得到的收入高些也是理所应当的。当然从薪酬结构上看,固定工资部分,经理层跟员工层的差异并不十分巨大。联想员工的收入分为3块,固定工资、绩效浮动和年底分红,在一个以业绩为导向型的企业里,员工的收入是跟其贡献直接挂钩的。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20%的人才创造80%的财富,对这20%员工的薪酬当然不能少了。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人才争夺很激烈,争夺的焦点就是一些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因为这些人才可以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 在联想,普通员工并不是只有做管理人员一条升迁之路,不做经理可以走技术职称的道路。
      技术骨干的待遇与相应的管理者的收入没有差别。 今年年底之前,联想要完成能力评介体系,要让公司的各级管理层知道每个员工的能力如何,其社会竞争力处在什么水平,是否达到了人岗匹配,是不是把最适合的人放在最适合的位置。这项工作可以达到3个目的:公司清楚员工的能力水平、主管清楚手下人员的能力水平、员工清楚自己的能力水平,真正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费。
       为突出业绩导向效果,联想在业绩考核中实行末位淘汰制,如果员工在考核后进入最后一个层次,就进入了末位淘汰区。所以,不论哪一层次的人都有压力,中层管理人员压力也是很大的,如果考核时排在最后,就会成为不合格员工。联想还培养了后备干部,对于被淘汰的人所在的岗位,马上就有人可以顶上,这是一个合理的闭环。
      确实,在IT企业必须每个人都时刻要有危机意识,不进则退,跟不上形势就要被淘汰,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 三、 中外企业在建立激励制度上的联系与差异 3。1中外企业在建立激励制度上的共同点 在GE公司和联想集团的激励机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员工的业绩考评制度。
      两家公司都是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将正激励与负激励结合起来,实行末位淘汰制度;所不同的是,GE公司更偏重于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而联想集团则是力争体现公平发展的原则,力争做到人尽其用,不造成人才浪费。
       3。2 中外企业在建立激励机制上的不同点 3。2。1 概述 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两家公司在机制上也有不同的侧重。因为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所产生的排序也不同,详见下表: 不同因素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影响力排序 国外企业 国有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 成就 公平与发展 成就与认可 认可 认可 企业发展 工作吸引力 工作条件 工作激励 责任 报酬 人际关系 发展 人际关系 基本需求 责任 领导作风 基本需求 自主 福利报酬 *摘自鲁直《人类功效学》1999年第一期 3。
      2。2 外国企业激励机制的特点 作为外资企业,GE公司就十分注重培养员工个人的成就感,以员工的满意度为工作重点,鼓励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性和自主性,提升员工的团队精神。公司的这一体制正是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具体体现。赫兹伯格认为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前者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环境所引起的(即保健因素),而后者通常是由工作本身所产生的(即激励因素)。
      员工在工作上的成就感,责任感,得到的认可和赞赏,都属于激励因素。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使员工意识到他们有潜力不断进步比制定目标更重要。因为只有当员工发挥了主动性,为公司出谋划策,才能使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要让员工明白他们是受重视的,以及他们对于公司的重要性,GE公司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GE价值观”卡就是这一理论很好的应用。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一个民主,开明的公司工作,GE的这些制度使员工们感觉到他们是一个成功团队的一部分,同时自己也为着这个团队的成功献出的每一份贡献也都是可以预见的到回报的。激励因素的改善,往往能够给员工以很大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2。3 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特点 作为国有年轻的IT企业,联想根据高科技企业的特点激励多条跑道,以效益为主导。同时,由于集团员工的年龄结构普遍较轻,年轻职员的自我意识通常都比较强;所以联想在组织结构上淡化领导层的贵族化倾向,强调每个员工的公平发展。
      例如不做经理可以走技术职称的道路,有突出业绩的业务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比他们的上司还高许多。联想集团认为激励机制应该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市场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正是建立了适合自身的激励机制,使得联想集团在国内IT行业中始终处于不败的地位。
       通过以上的研究,不难发现对于企业来说,正确运用激励机制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因为企业的性质各不相同,管理者在运用激励机制的时候切不可生搬硬套,只有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量体裁衣,选择适合的体制,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参考文献: ① 孙彤 《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②作者不详《GE公司的员工激励体制》 中企人力资源网 ③作者不详《联想靠文化解决:不同背景、不同收入员工》 中企人力资源网 ④《Public Relations》 British Library Cataloguing-in-Publication Data 1999 。

    t***

    2007-04-27 21:35:1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教育/科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