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成语“管中窥豹”是由什么故事得来的?

首页

成语“管中窥豹”是由什么故事得来的?

成语“管中窥豹”是由什么故事得来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13 13:09:25
  •   
    东晋时期的王羲之是我国书画史上屈指可数 的几位大书法家之一。他的几个儿子从小习字、 绘画,七子王献之则最为聪明。
    王羲之既以书法闻名当世,又在朝中任右军 将军,家里的门生自然很多。王献之打小就性格 豪放,不受礼教的束缚,常和他们一起玩耍。
      一 次,门生们玩樗蒲,各有胜负。王献之看着看着, 看出了门道,插嘴说:“南边的那位要输!” 樗薄是当时盛行的一种赌博游戏,用掷骰子 来决定胜负。王献之当时只是几岁顽童,没人把 他放在眼里。其中一位说:“此郎亦管中窥豹,时 见一斑。”意思是:这个小孩并没真正明白这种游 戏,咱们不必理他,继续玩好了。
       王献之听了很生气,自负地说:“远的,我自愧 不如荀奉倩;近的,我自羞不及刘真长……”说完, 一甩袖子走了。他所说的荀奉倩,是三国时的魏 国人,为人清高,很有才学;刘真长是晋朝人。王 献之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说自己的才智除了荀、 刘两人,还没人能比得上呢。
       谢安和王献之本人的话都没说错。在王羲之 的儿子中数王献之最有成就。他把王羲之草书字 字独立的风格发展为上下贯联的一笔书(即连 笔),气势尤其奔放。遂与其父齐名,被后人并称 “一王”。

    承***

    2016-06-13 13:09:2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