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二十四节气”在古代天文学中指的是什么?

首页

“二十四节气”在古代天文学中指的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在古代天文学中指的是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5-26 10:40:14
  •   简称二十四气。中国古代历法中使用 的一种将日期与太阳周年视运动位置 联系在一起的特有系统。它是将一回 归年的长度划分为24个部分,每一部
    58$分开始时所对应的日期就给一名称,其 邊々:J中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 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12
    个被称为节气;其余雨水、春分、谷雨、 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 雪、冬至、大寒12个则称为中气。
      节气 与中气依次相间排列,统称二十四节 气。它有平气与定气之分。开始时人 们是将一回归年的时间长度平均分为 24等份,使各节气等间距排列,这就是 平气。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南北朝时 北齐天文学家张子信发现在一年中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是不均勻的。
      其后,隋 代天文学家刘焯在编制《皇极历》时创 造性地提出了定气的概念。其基本思 想是将黄道划分为24等份,太阳每到 1个等分点就交1个节气。这样由于 太阳周年视运动的不均匀,每两个节气 之间的时间间隔就不相等了,它客观地 反映了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变化的情况, 更精确地反映出季节变化的规律。
      但 由于平气与定气之间相差并不特别悬 殊,而后者的计算又比较复杂,定气的 概念并未能被后来的历法学家们所采 用,人们依然用平气来有效地安排农 事。直到清代顺治二年颁布的《时宪 历》中才正式采用定气来进行有关的推 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创造,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最早形 成于黄河流域。
      据研究,至迟在春秋时 代,人们已能采用正午时测量圭表表影 长度的方法来确定冬至、夏至,并能推 算出春分、秋分。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 气系统已经基本确立。成书于西汉的 《周髀算经》中已经有二十四节气系统 的有关叙述。在《淮南子•天文训》中 也有相当完整的记述,其名称与顺序与 现今通用的农历中的已完全一致。
      西 汉《太初历》中正式列出关于二十四节 气的推算内容,以后的所有历法中都有 类似的内容,直到现代无一例外。由于 二十四节气与太阳周年视运动有紧密 的联系,能客观地反映季节变化的情 况,故而成为人们安排农事活动的主要 依据。当然,由于中国幅员广大,同一节气时各地的气候状况颇有差异,农事 活动的安排也应互不相同。
      中国古代 历法基本上都是阴阳历,通常1年有 12个朔望月,通过在适当的时候增加1 个闰月的方法使年的平均长度基本上 与回归年长度相等。从西汉的《太初 历》开始,人们规定没有中气的朔望月 是闰月,从而使闰月的设置比较自然合 理。这一原则的建立与二十四节气系 统有密切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阳***

    2016-05-26 10:40:1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