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目标方面增加了那些内容?

首页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目标方面增加了那些内容?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纲要》相比较,《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目标方面增加了那些内容?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3-12-13 08:43:51
    除了健康领域外,《纲要》在其他四个领域也有与健康教育相关的目标,诸如语言领域的第一条、社会领域的第一至第五条、科学领域的第五条、艺术领域的第一条等,这些目标在促进幼儿的道德健康、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夕***

    2013-12-13 08:43:51

其他答案

    2013-12-13 19:56:26
  •   这段时间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看完后我想来说说自己的一点感想。个人认为《纲要》和《指南》是有区别的,《指南》是对《纲要》的一个细化,也是针对父母与家长的。《指南》是以幼儿的后进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为核心,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在《指南》中的健康方面提出了很多教育建议,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在身体健康中,建议教师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跳绳等活动以及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发展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可在平时的健康活动中,我们只玩一些跑跳、拍球、攀登,对投掷、滚、爬、跳绳等一些活动日常不太开展。
      学习《指南》后,我知道了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在健康活动中应多提供一些活动材料,在安全的情况下,让幼儿在各方面得以健康发展。《指南》中幼儿教育要强调: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因为我们都知道孩子在游戏中,是非常兴奋的、专注的、非常注意力集中的。
      这个时候他们是沉浸于其中的,感受到的是快乐。我们教师要善于把幼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用游戏来表达,用游戏来实现。那么就可以让幼儿一方面沉浸在当下活动中,另一方面从中吸收到有益的营养。总之,幼儿教育里最重要的技巧——教育形式,就是游戏。就是那些吸引幼儿兴趣的、丰富的实践活动,在这些玩的过程当中,在这些亲身体验去做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无意间从中吸收到很多的营养成分。
      在《指南》的健康领域中讲到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我也学到了不少:我们教师的角色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技能的训练者、竞赛和考试的组织者。相反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让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者,使幼儿自主学习过程的观察者、支持者、帮助者。
      
      想要实现这样的角色,我们的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中应要善于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情境,善于设计幼儿喜欢参与的活动,让每个幼儿身心都投入进来。 在以后的教学教育工作中,我还要认真学习并贯彻《指南》精神,把学到的传递于每个幼儿,让幼儿在幼儿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xx 。

    谷***

    2013-12-13 19:56:26

  • 2013-12-13 19:53:30
  •   一、对《指南》的学习与认识
            1、通过对《指南》学习和培训,我知道了《指南》的核心理念是:以幼儿为本、终身学习、建构性的教学观。
            2、以幼儿为本——强调尊重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以及尊重幼儿的经验,尊重其生活价值。
       3、终身学习——即是为幼儿全面的,可持续的学习与发展奠基。 4、建构性的教学观——提倡“教”应当是幼儿主动的,建构的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在游戏,生活中不断的建构;成人应当是幼儿学习的积极支持者。
       ★《指南》和《纲要》一样,在内容上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 1、 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子领域; 2、 每个子领域下有若干条目标; 3、 目标由各年龄段典型表现、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指南》相对于《纲要》的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更详细、更具体,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要求也更加规范、细致。由此,我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 1、教育建议则给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这对于我们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引领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教师的一些理念落后的教育行为,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得以发展,同时为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对各年龄段幼儿大致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 2、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二、对《指南》社会性领域的学习与认识 我们作为社会领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园,我重点详读了《指南》社会性领域部分,提炼核心内容如下: 每个儿童从出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
      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构成了其身心发展的重要内容。 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品质。社会化与个性化是在同一个过程中进行的。 1、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是《指南》社会领域下的子领域。
      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既是幼儿社会学习的目标内容,又是其社会学习的基本途径。只有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幼儿才可能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基本的交往技能和对人对己的正确认识与态度;也只有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才可能了解社会行为规范并自觉遵守,也才可能体会到自己与所在群体的密切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对《指南》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及其在各年龄阶段的表现进行简略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内容大致包括: ★交往态度和交往技能; ★对自我和对他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对群体、群体生活及我群关系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几方面。
       其核心价值在于逐步引导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建立和谐的社会(包括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个性品质。 2、《指南》强调了家庭和幼儿园的生活、同伴游戏、社区环境于文化、大众传媒等都是幼儿学习的途径。 3 、儿童社会性学习与发展是个较复杂的过程,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不同内容又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或综合采用符合幼儿规律和特点的方式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一)从目标、内容、方法上看 1、关于目标:抓不住活动的核心价值。 《小手真能干》:有些教师把这一活动的目标设计成了喜欢参加种植活动,体验厨房劳动等。
       《认识自己》:有些教师把目标定在了保护自己,能帮助别人,而忽略了这一主题“认识自己的特长、特点,能够接受自己”这一核心目标。 2、关于内容:喜欢抓所谓的热点问题,少考虑与幼儿生活的密切程度。 3、关于方法:形式翻新,不注意为目标和内容服务。
       4、关于模式:讲故事—行为练习。说教过多,幼儿体验少,造成幼儿知行脱节。 (二)从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板块上来看 1、亲社会教育、规则教育:重正面或反面榜样的树立,告知幼儿该如何做,缺乏幼儿的生活体验,缺乏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
       2、自我教育:重在让幼儿说出“我真棒”“我能行”或是不讲策略的滥用表扬和所谓的“尊重”,缺乏对幼儿的具体鼓励,缺乏采用一些策略渐渐推进幼儿自我价值感的形成(如,让幼儿体验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能力等)。 3、情感教育(爱家、爱家乡、爱祖国):重资料的介绍和知识的堆砌,如家乡有什么小吃,哪个民族穿什么衣服、住什么等,缺乏爱的情感的激发。
       4、意志品质的教育:与交往教育、规则教育一样重在通过讲故事,如《小猫钓鱼》讲述一个道理,缺乏幼儿自己的体验。 四、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建议与思考 1、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是生动的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大量事实表明,与幼儿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的内容越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掌握。 因此,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以幼儿的发展为依据,应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并以各种可感知的方式呈现以扩展幼儿的经验,使教育内容真正被幼儿所理解、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继而产生特定的情感和行为。
       2、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关键: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 社会领域的教育同样离不开知、情、意、行。在知、情、意、行四个要素中,社会认知是基础,有了深刻的认识,才有可能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社会行为是体现知、情、意的结果。 ★社会情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没有情感的参与,社会认知是苍白的,是难于产生行为动机的;社会行为则是表面的、是难以持久发生的。 ★情感——认知——行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关键是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 ★只有通过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才能加强幼儿的社会认知,从而真正改善幼儿的社会行为。
       3、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途径:注重 ★渗透教育 ★随机教育 ★个别教育 ★创设良好的环境 ★创设爱与宽松的环境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前提,爱的需要是幼儿最基本的需要之一 ★教师的关爱会潜移默化地使幼儿习得积极的情感和行为。
      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尊重能使他们产生安全感、信任感,也包括归属感。 ★一个充满关爱、信任、尊重、鼓励、支持等的环境使他们变得自信,这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能否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这些都是幼儿形成健康心态、健全人格的前提和基础,是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行为的基本条件。
       ★把一日生活和游戏作为最好的教育途径。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挖掘日常生活中社会教育价值,要充分利用每一天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同时把各领域教育中社会性发展的时机,适时恰当地整合或融合。 ★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引导其发展 教师要发现孩子们的兴趣、需求中所蕴含的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及可开发的教育生长点。
      在满足兴趣、需求的同时,融入新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和行为向高一级水平发展。对于社会性教育目标中幼儿应有经验,教师要善于将其转化为幼儿的需求,变成幼儿感兴趣的活动。 五、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价值取向——培养幼儿的“内部控制” ●故事:孩子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家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
      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的外部奖励?如将外部评价当坐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我们控制不了外部因素,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面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控制核心:人的行为控制的源泉。 ★内部控制:行为所带来的快乐是内在的,来自于内部; ★外部控制:行为所带来的快乐来自于外部世界,比如,别人的赞成或表扬。 幼儿的行为应由外部控制还是内部控制?我们提倡“内部控制”,也就是说,幼儿重复某些行为,是因为从中得到了快乐,而不是得到了别人的表扬。
      比如,幼儿做家务,家长更应提倡幼儿从中体会快乐,如能干、胜任的感觉,而不是总表扬幼儿。 ★当幼儿的控制核心外部化以后,他就会被其他人所控制:他们总是被别人告知去做什么、如何表现自己的行为举止。 ★幼儿一旦依赖上“外部控制”,就变得缺乏内趋力,而且极易受别人的影响,活得不自在、不轻松。
       ★教师一定要努力避免在幼儿身上发展“外部控制”。
       ▲如何培养幼儿的“内部控制”?——帮助儿童成为负责人的人 ▲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予幼儿职责; ▲让孩幼儿自己做选择和决定,不强迫孩子做事 ; ▲与孩子商量而不要指挥,与孩子交谈而不要训导 xx 。

    1***

    2013-12-13 19:53:3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