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有何渊源?

首页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有何渊源?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有何渊源?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8-06 10:55:09
  •   
    张仲景(150—219),名机,东汉南阳郡浬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 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 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据史书记载,张仲景天资 聪颖,从小好学,又有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能博览群书,阅读各种著作。
       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产生钦佩。“余每 览越人人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叹其才秀也。”这为他后来成为一代 名医奠定了基础。他从小嗜好医学,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 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声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并且其医术远超其师。
       相传张仲景在汉灵帝时,被推荐为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因此后世尊称 他为张长沙。他虽然身居要职,但仍然淡薄名利,鄙视荣势,憎恨官场角逐。 由于当时社会政治极端黑暗,官府横征暴敛,朝廷官员腐败无能,兵祸绵延,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人民生活不安定。
      又加上民间疫病大流行,仅汉灵帝时, 便发生过五次大疫,人民死亡极为严重,真是生灵涂炭,横尸遍野,惨不忍 睹。而当时的政府衙门无心关心民生,只一味地争权夺势,这使张仲景更为 怜悯百姓,萌发学医救民的愿望。 张仲景热爱医学,重视医学的临床实践,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攻 读《素问》、《灵枢》、《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学文 献,继承《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广泛借鉴其他各家的治疗方 法,结合当时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诊断 经验,研究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并于 建安十年(205)开始着手撰写《伤寒 杂病论》。
      张仲景除审病诊疾之外还经 常去野外深山中采药,他注重实践,不 畏艰难,爬山越岭为村民治病。相传当 张仲景有一天去桐柏山采药时突然遇到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这老人请他看 病,张仲景很高兴地为他看病,当张伸 景为老人切脉时感到十分的惊讶,“为 什么你会有兽的脉象呢?”老人笑着说: “我确实不是人。
      我是深山中的一只老 猿。”张仲景并没有因此而远离老人, 而送给他一些药物,老猿吃完后果然好 老猿依然变成人,为了感谢张仲景,送给他一根万年古桐。相传 后来张仲景请琴师用古桐制作了两张琴,一张叫“古猿”,一张叫“万年”。 这虽然只是神话,但其充分说明张仲景高超的医术和人民对他的怀念。
      

    朱***

    2016-08-06 10:55:0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