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情人节“七夕”的渊源与别称?

首页

中国情人节“七夕”的渊源与别称?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6-15 16:44:50
  •   七夕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原名为“乞巧节”。“七夕或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褛),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和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做魁星,又称魁首。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yào)”。
      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
      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别称
    “七夕节”也称作“双七”,即此月、日皆为七;故又称为“重七”。
    “七夕节”还叫做:
    “香日”,传说七夕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一番,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香日”。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正因如此,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巧夕”。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作“兰夜”。
      
      
    “小儿节”,因乞巧、乞文等习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为“小儿节”。
    “穿针节”,因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作“穿针节”。
     
    长命富贵祝福宝宝,一身长命富贵,一生长命富贵。

    樱***

    2019-06-15 16:44:5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